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全集 >

第98章

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全集-第98章

小说: 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全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干好事,只有‘金风细雨楼’有点侠骨义风,要我尽量保住他们一口元气。”
  蔡京却问:“当时,朱月明也去了,他是偏帮‘六分半堂’的吧?”
  方应看答:“是。”不必要时,他在蔡京面前,决不多说一字。他脸上一直维持着一个相当清朗稚气的微笑。
  蔡京追问:“可是雷损炸棺假死,当时,只有你跃空升高、目睹一切,明知有诈,却未向苏梦枕示警,是不是有这件事?”
  方应看答:“是。”
  蔡京即问:“何解?”
  方应看脸上有一种未脱稚气的成熟,“义父只嘱我保住苏梦枕一口元气,雷损杀他,我自然出手拦阻,但雷损要逃,为保中立,我亦不便道破。”
  蔡京笑问:“因为你觉得:近日京城里的‘迷天七圣’已溃不成气局,‘金风细雨楼’与‘六分半堂’互相牵制,反而是好事;你无意要促成其中之一坐大,是也不是?”
  方应看答:“是。”
  蔡京又问:“不过,待雷损率众全力反扑‘金风细雨楼’之际,你却送了一面屏风给苏梦枕,里面却藏了个雷媚,是否有此事?”
  方应看答:“那是雷损着人把我派去送贺礼的人制住,中途掉了包!”
  蔡京再问一次:“所以雷媚并不是你送去的?”
  方应看这次答:“不是。”
  蔡京目光闪动,“但是,雷媚听说却是你的红粉知音。”
  方应看微诧,但他仍是答:“是。”
  蔡京又问了下去:“雷损派了雷媚伏杀苏梦枕,可是雷媚却在重要关头倒戈相向,反而杀了雷损,这……你可在事先知情?”
  方应看眼里已流露出钦佩之色,“要雷媚刺杀雷损,是因为怀恨雷损;雷损既杀她的父亲雷震雷,又夺去‘六分半堂’的一切,还迫她当了他见不得光的情妇;而且,雷媚早已为苏梦枕重用,成为‘金风细雨楼’里的‘四大神煞’之郭东神。这些事,我原先只略知一二,但在雷媚刺杀雷损之前,我并不知情。”
  “那好。”蔡京的态度缓和了下来,他心里倒是对眼前这年轻人极为赏识,极望能收为己用——如果一旦能用方应看,就等于也收揽了他的义父方巨侠入自己麾下:有方巨侠这等绝世武功,何愁诸葛先生诸如此类的人物!“现在,京城里又恢复‘金风细雨楼’与‘六分半堂’争雄的局面,你有什么看法?”
  “外表看来,‘金风细雨楼’占尽上风,‘六分半堂’似给打得回不了手。事实上,暗潮汹涌,‘六分半堂’根基依然稳固,他们随时可以结合‘江南霹雳堂’雷门的实力,跟‘金风细雨楼’一争天下。只不过,不同的是:以前是苏梦枕与雷损龙争虎斗,可是雷死苏病重,现在争雄斗胜的是白愁飞和狄飞惊了。”方应看有条不紊、侃侃而谈,脸上依然挂着讨人喜欢的微笑,“更应注意的是:关七也还没死。据悉‘迷天七圣’正重新整合势力,要在京城里一争天下!”
  蔡京点头道:“所以,京里的帮派,而今还是‘金风细雨楼’、‘六分半堂’、‘迷天七圣’三分天下?”
  方应看点头道:“正是。”
  蔡京忽然用一种特别温和的口吻道:“可是,三十年前,武林各门各派,都尊令尊为首,按理说来,你理所当然是这一代的武林至尊才是。这种雄心,你不是没有的吧?”
  方应看心头一栗,他的眼色由敬意迅而转为惧意,只答:“应看身感朝廷恩厚,只愿为国效力,以报太师知遇,怎敢再涉足江湖是非、武林恩怨!”
  “那也不然,”蔡京的笑意里有无尽的精明与骄矜,“把这些踔厉武勇一身绝艺的豪杰之士,引入军中,为国效力,也是美事。”
  言罢微笑不语。
  方应看沉吟良久,微带笑意,似在回味蔡京的话。
  这时候,一级带刀侍卫“一爷”急报:傅宗书遇刺,刺客王小石。
  蔡京下令全力且全面追捕王小石之后,心里也确茫然了一阵,痛失臂助,而且居然看错了王小石,即使蔡京心里惕省,心头也很不痛快。
  他却问方应看:“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
  “不管这刺客是不是诸葛先生派来的,”方应看说,“凡是负责戎守京畿皇廷的,都有疏失之罪。”
  蔡京问他:“你的意思是?”
  “恕在下直言,傅相爷遇刺,在朝在野,最大得利者显然是诸葛。”方应看知道自己该把话说明。就算像蔡京这样聪明的人早已明白他的暗示,但正因为他这样聪明所以自己更要说一个分明:“相爷与太师是知交,相爷既遭不幸,太师说什么也不能让凶手逍遥法外,更不能任由杀害相爷的敌人痛快自在!”
  蔡京抚髯微笑,徐徐离席,走到栏旁,笑看一株寒梅,只悠悠地说:“诸葛与我,也是好友;故友相残,同根互煎,教人奈何!噫!”
  方应看心里骂了一句:老狐狸。外表不动声色,以不便留在此地打扰太师处理公事为由,即行辞别。
  方应看一去,蔡京即行召见龙八入阁密议。
  龙八急急来到,一入阁,即叩跪,再三请罪,痛斥自己保护相爷不力。
  蔡京并不追究,只问明刺杀情形,龙八一一禀报后,即行请教:“太师,您看这事儿……”
  蔡京沉声道:“咱们还是小觑了王小石,倒教诸葛得逞了。难怪王小石的字写得浮游不定,神光闪烁,原来,他是在与我们虚应事故!”
  龙八又问:“现在该如何对应呢?”
  “全面缉拿王小石归案,要活的——活的才能连诸葛老儿一并打杀。”蔡京不徐不疾地道,“此外,明日你随我入宫,在圣上面前,好好告那老不死一状。”
  龙八一听,反而觉得傅宗书一死,太师更加重用自己,心头暗喜,恭声应道:“是。”
  蔡京负手走了几步,忽道:“还有一事。”
  龙八忙道:“太师吩咐。”
  “诸葛这样做也好,反而能追出那一号人物……”蔡京沉沉自语,然后吩咐道,“明晚你去请动一个人。”
  龙八有点疑不定地问:“太师说的是……”
  “元十三限。”蔡京道。
  他负着手、微蹙着眉、心中不无感慨。傅宗书一死,接下来要部署的事可多了:要重新再布杀局,与诸葛再决高低。他也正好利用这事件和这件事,狠狠地给政敌一次致命的打击。其实,傅宗书死了也好,这些日子以来,他一手培植他起来,可是眼见他势力逐渐坐大,不好控制,而他武功又高。更不易收拾,最近,居然还偷偷练字,分明是要讨好圣上,居心不良,而今,教人杀了也好,正好可使自己重新秉政,再揽实权,圣上是决不会罢黜他的;没有了他,赵佶可也当皇帝当得不牢靠哩。诸葛教人杀了傅宗书,正好可借此再逼出元十三限,因为傅宗书曾拜元十三限为师,诸葛先生的人杀了傅宗书,无疑如同向元十三限下战书……当然,要元十三限跟诸葛正我拼命,还得先找出一个“引子”——
  蔡京想起了天衣居士。 
  
        


  第一章 以万变应不变2 和局 
  次日清晨,诸葛先生再三坚求面圣,皇帝赵佶虽然极之讨厌诸葛,觉得他古板拘泥、诸多节制,但因诸葛曾数度救过他性命,保住大位,加上诸葛先生央服侍天子起居生活的米公公说项,所以赵佶还是在下午起床之后勉强地接见了他。
  诸葛先生率先禀明昨夜傅宗书遇刺一事。
  赵佶自然是勃然大怒。
  诸葛先生道明刺客曾先到神侯府行刺他,但失败而退。诸葛先生表明曾听刺客露出主谋人乃太师蔡京。
  ——这招叫做“以毒攻毒”。
  ——又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
  赵佶听得恚怒莫名,连叫“反了”。蔡京跟傅宗书虽早已勾结、同属一党,但一向昏庸,只顾玩乐的皇帝赵佶并不知情,他只知因群情汹涌,主黜蔡京,只好虚应事故,要蔡京的相位让贤;蔡京暗中调度,使傅宗书拜相,两人声息互通、沆瀣一气,但在皇帝面前,却故显清高,时故意对小事各持己见、争辩不休,表示两不相干,只为国相忍。
  这举措甚得赵佶欣赏,常赞“蔡卿气量过人”,其实蔡、傅二人,只是唱戏一般,只瞒得了这昏昧皇帝便算。
  故此,赵佶反而以为傅宗书向与蔡京不和,自己能使他们两人和诸葛先生互重谋国,更见英明;而今一听诸葛所奏,似实有其事,真以为蔡京容不下傅宗书,想买一凶杀二人,不禁龙颜大怒。
  于是他传召蔡京,当面质问。
  蔡京一听,先在自己右臂割了一道血口,着人包扎,然后才匆赴皇宫。
  他才入宫,已知诸葛先生先他来过,他心知不妙。
  他一看赵佶面色,就知皇帝疑他七分,当下先行跪叩请罪,叩得额角红肿老大的一块,自然痛得声泪俱下,一面表示要神武皇上“降罪”,一面要英明圣上“明察”。
  赵佶见他如此,可见他还不敢太横妄放肆,眼中确有他这个皇帝,于是问明他犯的是什么“罪”。要“察”什么事。
  蔡京立即表明傅宗书之死,他要负责。
  赵佶倒是觉得诧异,问他何解?
  蔡京半怨半嗔地说:他和傅宗书二人,相忍相敬,同以国事为重,但见有人倚老卖老、恃宠生骄、居心叵测、党同伐异,担心会危及圣上,所以便私下召揽豪杰之士,来暗中保护皇上,不料有眼无珠,错识宵小,那刺客早为诸葛收买。先行刺杀傅相,更要进而狙杀他,叫他还着了一刀,幸能保住老命,尚能继续为皇上效命。
  这下赵佶可为难了,蔡京说是诸葛干的,诸葛说是蔡京做的,正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依赵佶看:两个都像,两个也都不像;可是他心中护蔡京,再看蔡京伤处,血犹汩汩渗出,赵佶自觉精明,明察秋毫,至少蔡京真个是受了伤,为保护自己而担惊受害,实在是忠心可感。
  当下他又斥退蔡京,不过十日,再赐封赏,如此一来,浮沉起落,都由他一手翻覆,正可谓天威难测。赵佶对自己的英明手段,不禁十分得意。
  处理了此事,他已大感伤神,正该恣意作乐一番,以不虚度苦短人生。
  诸葛先生面圣启奏罢,退了出来之后,会合了守候的冷血与追命,先行去拜会米公公米苍穹;至于铁手与无情,早就分别去通知黑白两道中他们论得起交情的好友,对王小石的逃亡,或助一臂、或放一马。
  米公公则是皇帝赵佶跟前最信任和最受宠的内监,无论宫廷上下,还是朝廷将官,都对他十分敬重。
  是以诸葛先生向他虚心请教:“傅相遇刺,闻说太师颇为震怒。公公知人深矣、目光如炬,不知对这件事有何真知灼见?”
  “我?老咯!哪有什么见解!”米公公摇手摆脑地说,“不过,丞相之位,是蔡太师一向恋栈不忘的,也是势在必得的;反而对宫廷之外各帮各派一揽麾下之计,近日难免会暂时搁置吧!”
  诸葛先生连忙称谢。
  米公公的看法实与诸葛先生不谋而合。
  三人在离开皇宫回神侯府的路上,冷血因有惑处,便有问于追命:“蔡京确是派王小石前来行弑世叔,但傅宗书遇刺,绝非蔡京之意,世叔却何以说是蔡京叫人下的手呢?这样岂不成全了蔡京或傅宗书的美名?”
  追命笑了,“此言差矣!傅宗书和蔡京名誉如何,后世史家自有评议。世叔若不这样说,蔡京便会先进谗言,说是世叔派人狙杀傅相:这就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料敌机先。”
  他拍了拍冷血岩石般的肩膀,又道:“世叔这招,是先行打乱蔡京的步策,对付恶人,如果事事讲礼,那只有节节败退;对付小人,如果事事讲理,也只有步步失策了。世事有时不妨以不变应万变,有时也不妨以万变应不变。”
  冷血仍有点不以为然,“可是,那也是瞒骗皇上……欺君之罪啊!”
  “当皇帝是只爱听他自己想听的话的时候,就无所谓欺君不欺君了。”追命小声但正色地说,“有时为了要达到目的,少不免要运用手段。”
  冷血只沉吟地道:“只是,不择手段后所达到的目的,是不是跟原来的目的有很大的分别呢?”
  “没有目的,就没有手段;”追命用一种玩世不恭的语调说,“但没有手段,往往也失去了目的。”
  他微喟地说:“四师弟,人在乱世,难免要用点非常手段;只要心意是出乎于善,情义乃出乎于诚,也就不计较些什么旁枝末节了。世叔是做大事的人,干大事的人,自然需要非凡手段。”
  蔡京的手段更是一流的。
  他刚自赵佶跟前告退,就去求教米公公。
  “这件事,我确是受人冤诬;”蔡京一年里总教人往米公公这儿送上金银珠宝,数以万计,但他在米公公面前,却是只字不提,而且神情甚谦、执礼甚恭,“不知公公有何高见?”
  “高见?不敢当!”米公公呵呵笑道,“我只是个不管事也管不了事的内监,能管得了什么事!不过,对方利用这招反扑,确是高明,唯今之计,最宜勿生枝节,先等风平浪静,保持和局最好。待浪息波平,皇上天怒自收,届时太师只要能把稳丞相大位,其他小事,还怕不能一如摧枯拉朽,一一收拾吗!”
  蔡京笑逐颜开,拜谢而去,未久,又命人送大礼于米公公,反正财宝取之于民,用之于己,慷他人之慨,多送多有,无须吝啬。 
  
        


  第一章 以万变应不变3 乱局 
  古往今来,真正好的局面,必定都是和局。
  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君子和而不同,在在都说明了“和”是快乐的源泉。
  ——不过,对一些人来说,和则无利可图,乱倒可混水摸鱼;乱世出枭雄,和平时世,反而无甚可为。
  蔡京领“六合青龙”离去之后,米公公回到内宫住处,赫然正有“血剑神枪”方应看自酌相候。
  米公公一面笑着赔罪,说是要劳侯爷久等,一面道出诸葛先生和蔡京互争的一动一静。
  方应看听得仔细,听罢就带笑地问:“依公公来看,现在的局面是不是由明争转入暗斗?”
  米公公一笑道:“反正明争也好,暗斗也好,这局面都对你我有利无害,大有可为。现在是暂时的和局,难保不正是酝酿着日后的乱局。”
  “这次似乎是蔡京吃了点小亏,”方应看审慎地道,“以蔡京的为人,就会这样算数吗?”就算在谨慎的时候,他脸上笑意依然。
  “当然不会,”米公公吃了一粒花生米,喝一口酒,再吃一颗花生米,“不过,蔡京与傅宗书一早已貌合神离,未必尽如人所料那么配合无间。傅宗书亦非等闲之士,他善观形察色,更长于掩藏锋芒、擅于应变,蔡京并非庸手,心中有数。且观蔡京为人,多年以来,他们是落落大方、能容能用,故有不少有才之士,投他帐下,但真正为他所重用的和大力提拔的,莫不是三流以下的人物!这些二三流,甚至不入流的人物,嚣张得势,一味阿谀逢迎,善拍马屁,本身且不要说骨气,连志气也欠奉得很,但际遇却远远凌驾于才智之士之上,浮嚣跋扈,横行无忌,这正是蔡京辱杀真正才智之士的方法!盖因才识之士,有日能与他争长短,这些人全是废物,永远都赢不过他,他才放心乐用;这些人都为了保自己地位而为他卖命,勇于内斗,挤兑能人,蔡京才能长保大位,永垂不朽。另一方面,又搏得肯提拔擢升部下之名,而又得到受他恩泽的人感激报答,真是好人当尽,坏事做尽。”
  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