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全集-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听一个声音在人群里应道:“他?有双眼睛呀!”却不知何时,张炭已混到人群里,溜近那习炼天躺着的地方,忽然发声,语音一启,双指骈伸,疾插习炼天双目!
这一下变起突然,孟空空正集中精神面对王小石,彭尖负伤,那一干六扇门中的衙差身手又远不及张炭,要救,已来不及,要阻,更赶不及!
眼看习炼天双目就要被张炭戳中,突然,习炼天大吼一声,身子平平升起,一刀如雪,反斩张炭!
张炭大叫,挪身后退,边道:“这就对了!大家看见了!”习炼天这下奋身出刀,公差脸色就有点挂不住了。
王小石道:“看来,他伤得好像也不怎么样吧?”
公差仍沉住脸色,道:“不管伤得要不要命,当街打架伤人就是不对!”
王小石道:“刚才动手的岂止我一个?那何不把他们也扣押回去?”
公差笑道:“你怎么知道我不拘拿他们?我原想先扣了你,他们便一个也走不脱。”
王小石忽然笑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公差道:“我姓龙。”
王小石眉毛一翘,道:“你是龙吹吹?”
公差眉宇间,也掩抑不住一股喜色道:“贱名未敢闻雅听。”
王小石肃然道:“‘四大名捕’,‘名震天下’,‘小四大名捕’,也大名鼎鼎,郭伤熊、郦速迟、舒自绣、龙吹吹,是新崛起的名捕,而又以阁下最为年轻出众。”
那青年公差道:“或许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吧,我到现在都还没死。”语音里已禁不住有了些得意。“小四大名捕”郭、郦、舒、龙合称“小四大”,但郭伤熊在“大阵仗”一案中殉职,郦速迟死在“连云寨”的穆鸠平手里,舒自绣在“逆水寒”一役里身亡。
“小四大名捕”,就只剩下了他一个,难怪王小石提起来的时候,他脸有得意之色。
“生死的事,与能力有关,年龄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不然的话,真正的‘四大名捕’,岂不要死了几十年了?”王小石调侃似地道,“也许,生死成败,跟运气倒还有密切的关系。”
王小石语音一整,忽问:“就算你是‘小四大名捕’,难道便可以漠视‘免死铁卷’?”
龙吹吹一跺脚,恨声道:“我们走!”
一行人大声应和,不甘不愿地退去,看来,他们今天又不知要找多少无辜的老百姓来出气了。
王小石微微地叹了一口气,向着人群说:“你们都已经来了,何不一齐现身呢?”
孟空空笑道:“果然瞒不过你。”
王小石道:“你们明来暗至,软硬兼施,无非是要我跟你们去一趟而已。”
孟空空的身后,已出现了五个人。
这五个人一出现,人群便开始散去。
而且很快便走得一干二净。
原因很简单:在这五个人没出现之前,人们都来看热闹的。
这儿有斗殴打架,通常,打架斗殴被一般人认为是“热闹”。
人们都喜欢看“热闹”。
可是这五个人一旦出现,就变得无热闹可看。
只剩下了杀气。
通常只有杀人的高手才能感觉到对方的杀气。
武功越高,杀气越重。
不过武功高到了一个地步,反而又变得没有了杀气。
只是这五个人的杀气,就连京城里没有练过武功甚或是一生未与人打斗过的民众,都可以感觉得出来。
──裂肤、割体、劈面、刺骨、入心、入肺的杀气,用一把无形的刀,已伸入他们的喉咙。
他们只有快快退开,免得让家人哭号在自己的血泊中。
孟空空还是很谦和地说:“既然如此,你明知非走一趟不可,何不就跟我们走一趟算了?”
“其实你们有什么事,只要先来告诉我一声,没有什么我不奉陪的。”王小石道,“可我就是不喜欢你们用这种方式:先挟持我的朋友,后出动公差,到头来还得兵刃相见。”
习炼天诈死一事被拆穿,早想动手,当下道:“我们好好地请你,你不去,这叫敬酒不吃吃罚酒,可怪不得我们!”
王小石笑道:“对,如果我给你们当街杀了,也怪不了你们,谁叫我不跟官差去衙门一趟,他们可没‘免死铁卷’。而我只是在私殴中被人砍死,这跟官方无关、官差无罪,我要是死在你们手上,只能怨天、怨地、怨太阳月亮,就是怨不得你们。”
孟空空笑了,“你说得对,真是聪明。”
王小石笑问:“万一我杀了你们呢?”
习炼天大笑道:“你杀得了?”他现在可胆豪气壮,“京城里‘八大刀王’齐至,你杀得了?”
王小石敛容,手按佩剑上的弯刀,沉声道:“正要领教。”这句话一出,那五名刀手,一起拔刀。
习炼天抢先出刀。
他的刀一直在手。
他知道他一旦出手,身后的五大刀手一定会及时支援他的。
孟空空也拔刀。
要他们八人同时拔刀的事,已经不太多,要他们八人同时拔刀只为了一个人,已经成了神话。
可是,今天在愁石斋前,就是八刀齐出,只攻向一个目标:
一个人──
王小石!
后来赶至的五名刀手,名头只在习炼天之上。
其中一个,姓苗,他手里的刀,像一把废铁,锈蚀斑驳,刀口钝崩,但从来没有人胆敢看轻这个人,以及他手上的刀。
他的刀看来不出色,他的人长相也不好看。
但刀不是用来看的。
他最著名的一刀,就叫“八方藏刀式”,这一刀之威,据说曾凭这一刀击败当年天下第一剑,逼使他自杀当堂,何况他就是姓苗。
苗八方的刀名震八方,但另一名刀客蔡小头,却自小蛰居旄牛崛,练刀自成,在方应看把他发掘出来之前,从未离开过那小市镇半步。
可是苗八方却不敢用他战无不克的藏龙刀挑战蔡小头小小的一把伶仃刀。
除了萧煞。
只有信阳萧煞的“大开天”、“小辟地”刀法,才能够克制蔡小头小小伶仃的刀法。
萧煞的刀法,不仅是好,不只是可怕,更不单是厉害──而且肃杀!
他的刀一击必杀,一击杀不了,再击也必杀!
萧白的刀法刚好相反。
襄阳萧白是萧煞的兄长。
两兄弟的刀法无一接近,但各自成家。萧白的成名刀法,就叫做“七十一家亲”刀法。这名字很温和,温和得有点不似刀法的命名。
可是这套刀法的可怕处,就在它的温和。
──它可以温和地夺走了你的性命、砍下了你的首级,还可以仍让你没发觉是怎么一回事。
不过,蔡小头、苗八方、萧煞、萧白,全都对两个刀法名家十分服膺。
一个自然是孟空空。
另外一个是兆兰容。
兆兰容是个女子。
她创的一套刀法,叫做“阵雨廿八”。
据说她创了这套刀法之后,三年来,江湖上已没有人敢再创任何刀法。
因为已不必要。
──人人都说,“女刀王”兆兰容已把刀法推至极致,引到尽头。
现在,苗家刀法的后裔苗八方、独门伶仃刀的蔡小头、刀法一刚一柔的萧氏兄弟、习家庄碎梦刀的传人习炼天、“彭门五虎”的好手彭尖,还有兆兰容、“相见宝刀”一脉的孟空空,全集中在一起,八把刀,刀刀都要取王小石的命!
──王小石究竟有几条性命,才能抵得住这些每一把都足以名动江湖、难惹而要命的刀?
王小石也有刀。
相思的刀。
相思的刀,使出相思的刀法。
王小石学成相思刀也有一段因缘奇遇。
他的刀法当然是“天衣居士”教他的,但也可以说完全不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原因有两个。
一是因为“天衣居士”传授武功,不是着重在教,而是注重在导。他不是要弟子亦步亦趋,而是在启迪启蒙。
二是因为王小石的天资,他凡学一样东西,皆能集中精神,专心一致,在很快的时间内扎好根基,然后即有所悟。如果不能首创一格,自具特色,他情愿到此为止,把这学识转代为他的基础之一,又去学别的事物。
有这样智慧的师父,还有这样聪明的弟子,王小石的武功,自然青出于蓝,这点并不出奇,因为“天衣居士”的武功本来就不算太过高强。
“天衣居士”跟诸葛先生、懒残大师、元十三限,本来就是“老四大名捕”,后来各有际遇,各分东西。
懒残大师是大师兄,未出家前名为叶哀禅,后因犯重罪,度牒出家,也心如止水,看破红尘,遁迹山林,成了一代奇僧。
“天衣居士”是二师兄,医卜星相、琴棋书画、奇门遁甲、诗词歌赋,无不精通,他的战阵兵法,尤在三师弟诸葛先生之上,武功理论,连懒残大师恐亦为之望尘莫及,可惜,“天衣居士”本身却因天质所限,根基薄弱,瘦小多病,故难以在武功上有绝高的修为。
这一点,也就远逊诸葛先生,“天衣居士”本性淡薄,故亦遁迹江湖,尽心尽力地把自己的几门独到技艺,传于有心人。
诸葛先生则与四师弟元十三限对立。诸葛先生辅政,跟宰相蔡京意见不合,蔡京遂启用元十三限制之。于是一场朝廷的斗争延展到武林中来。唯诸葛先生一向以“执两用中”,既肃奸孽,又护贤臣,清苦耿直,但对新旧二党,均不讨好。蔡京在京畿道中辅郡,每郡以两制一人知州事,屯兵各二万人,兵权归己,诸葛先生处处受制,他的四名入室弟子,即“四大名捕”,只能在重重危艰中图振法纪,为振国事,局势相当困逼,这暂且按下不表。王小石来京城之后,既未见过诸葛先生,也没有拜会过元十三限,这些人在他而言,都是传说中的人物。
然而他现在也成了传说里的人物。
“天衣居士”教他“相思刀法”,他练得别出心裁,别有机趣,“天衣居士”会对他这样半嘉许、半打趣地说:“我这是‘小相思刀’,你这才是‘大相思刀’。”
王小石也闹着玩地问:“怎么相思都有大小之分?”
“有,”“天衣居士”微笑着回答道,“小相思只是个人的情愫,在个人心里,一悲一喜一得一失,已是天翻地覆的事儿。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才是真正的大相思,足可以升华成艺术。”
王小石练的正是这种刀法。──他这种刀法,现今正面对这八名刀中高手,还能否制胜克敌?
这“八大刀王”,是小侯爷方应看最贴身的八名护卫,连元十三限也说过:“八刀联手,不逢敌手。”
──王小石的刀,能敌得住吗?
──一把刀,能不能敌住八柄刀?
──能否抵御八柄名动江湖的刀?
答案是:不知道。
因为王小石并没有出刀。
他出的是剑。
他出剑前,先退。
疾退。
八柄刀急追。
他们的刀已砍出,势已如排山倒海,一发不可收拾,也不能收拾。
他们只有追击。
刀已出手,非得把敌手砍杀于刀下不可!
他们都没想到王小石敢以一刀拼八刀。
他们也没有想到王小石拔剑而非拔刀。
他们更没有想到拔剑之后的王小石会不战而退。
一退,就退入愁石斋的门内。
他们绝对没有想到的是:追击闯入愁石斋的后果。
第七章 士不可不弘毅
方应看手下,有十三名近身侍卫。
“八大刀王”原是方应看之义父方巨侠所收服的高手。方巨侠历练有成,是传说中的武林第一高手。
当时蔡京任相,得到皇帝赵佶宠信,立党人碑于京城端礼门,把旧党重要分子一百二十人刻名其上,胪列罪状。谓之“奸党”,并主张起兵,攻打西夏,投赵佶所好,赴民间采办奇花异石,奢风大炽,民不聊生。蔡京派大将童贯讨之,强加镇压,致使怀怨更甚。
时摩尼教余孽方腊起兵于睦州,与朝中旧党暗通,派出三名杀手,谋刺徽宗,这三名杀手分别谋刺徽宗,但均为方巨侠和诸葛先生所阻。
诸葛先生的职掌是与君主讲论治道、衡鉴人才,对刑案疑谳,有封驳之权,平章军国事一职,虽可过问政事,但实权却为蔡京一党架空。诸葛先生先平楚相玉京师内之叛,并力擒杀手萧剑僧,感化后收为义子。方巨侠认为杀皇帝不足以廓清大局,徒增危机,并绝不同意武林中人插手朝政,故在千钧一发间,截杀了刺客,救了徽宗一命。
徽宗感其救命之恩,要册封方巨侠为王侯,方巨侠无心恋栈权名,与妻飘然而去,行吟于山水之间,临行前只直言告诫徽宗,若一任奢靡下去,国事如江河之泻,追挽莫及。
反而方巨侠之义子方应看仍留在京城,武艺文才均十分出色,蔡京早有意思招揽,故向徽宗进言,将此一切封赐,都落到方应看身上。当然,徽宗也有意借方应看之力,保护京畿,尤其是对付剩下的那一名杀手。
这一名杀手两度为诸葛先生所败、方巨侠所伤,但都能逃逸,仍潜伏暗处,非杀徽宗而不心甘。
方巨侠离京后,留下来的“八大刀王四指掌”,自都归方应看仆从。这“八大刀王”联手,连方巨侠都说过:“如果他们八人同心协力,联手应敌,我恐亦未可取胜。”
这就是方巨侠“至高的推崇”。
此刻这“八大刀王”,就是一齐向王小石出手、出刀、下杀手!
王小石怎么应付?
王小石退入愁石斋。
“八大刀王”,刀阵一成,必可杀敌。
──问题是:刀阵未成。
刀阵尚未形成,王小石已退入愁石斋中。
愁石斋当然不是只有一道门,可是,在此情此境,没有人会绕道自后门或侧门攻进来的。
就算这样攻入,时机已失,而且力量分散。
他们的刀势已发,身不由己,只有跟着冲进来。
当然,不是八个人一齐进来。
门口太狭,充其量也不过是容二人并进。
他们不是不能把门口震毁,坍开一个大洞,让八人同时冲入,而是若把这八刀联手之力先去毁一栋墙,对方在此时反击,他们便不易应付。
气不可泄。
一鼓作气。
他们只有先行攻入再说,绝不容王小石有喘息余地。
他们几乎在刹那间形成一个新的阵势。
两人一组,先行攻进。
只要两人攻得王小石一招,余人便都可闯进来,再结成刀阵。
这是未交手间的一刹那。
这刹那间却已决定交手的胜负成败。
“八大刀王”的阵势,发动得慢了一点,这一线之差乃因为彭尖受伤在先。
另外就是王小石不战先退,他们只好分批攻入愁石斋。
分批,即是把力量分散。
王小石的剑就在来敌并肩过门的刹那,发动了最要命的攻击。
苗八方和蔡小头是第一批攻进来的人。
苗八方的刀立时被震飞出去。
蔡小头虎口被刺中一剑,刀也落地。
第二批冲进来的人是兆兰容和孟空空。
他俩比苗、蔡二人只不过是慢了一瞬间。
一瞬间就是眨眼功夫。
但苗八方和蔡小头手上已没有刀。
对“八大刀王”而言,没有了刀,就等于失去了战斗力。
王小石没有马上出手。
孟空空和兆兰容也没有动手。
他们冲进来,呆了一呆,兆兰容即道:“唉!我们败了。”
她一眼便看出来,打下去已没有必要。
一个人在得胜时谦逊并不出奇,但在失败时仍勇于承担、毫不气馁才是奇;所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