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全集-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如果不伤元十三限,自己和诸葛就得要伤心。
——伤一辈子的心。
小镜别的事都很无所谓。
可是爱情不能无所谓。
爱情本身就得要拿不起放不下的。
爱绝对是同时付出和获得的。
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她问天衣居士:我该怎么办?
天衣居士是个聪明人。
聪明人懂事。
——懂得做人处事。
在人生里,懂得做人要比懂得做事更重要。
一个真正够聪明的人,是晓得自己绝不可插手别人的几件事,例如:
——家庭事。
——志业取向。
——感情上的事。
可是,像天衣居士这样的一个聪明人,却还是管了不该管的事。
——到底他是为了显示他的智慧?能耐?还是要讨好、取悦小镜姑娘?或是他自己也没弄清楚自己也身陷在另一迷局里?
这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
(或许,连他自己也不晓得。)
他要助迷局里的人。
但他自己却在另一迷局里。
——就像他劝别人不要自杀,但却杀死了自己,而受劝的人却成为得要偿命的凶手!
他也不想元十三限将诸葛小花恨得更深。
但又要元四师弟死心。
所以他竟想出了一个“点子”:
牺牲自己!
既然小镜不爱元十三限而若表明爱的是诸葛先生定必使元十三限更恨他的三师兄而且因为元四师弟对小镜深情痴恋是以诸葛小花也不敢对小镜表露心迹故此天衣居士让四师弟知道小镜爱的是自己而让他死了这条心!
这是一个长句。
这也是一个很长的故事。
实际上,故事本来很短,意外却很多,它的后果和后遗症也很悠长可怕。
天衣居土设了一个局。
他和小镜对话。
缠绵缱绻。
他故意让元十三限听到。
他要元十三限知道,小镜爱的是他。
——好让他“知难而退”。
可是,他意料不着的是:元十三限听到了的同时,织女确也听到了。
织女气忿极了。
她留字、出走、从今以后再也不理会天衣居士了。
当然也不会予他解释的机会。
天衣居士发了急,可是没有用,本来已经有了裂纹而今竟已破碎了的镜子,是不可能复原的。
同一时间,诸葛先生也踩入另一局里。
由于对感情上的难以取舍,逼使他要在冒险中求平静,所以他一个人去对付剑神、剑仙、剑鬼、剑妖、剑魔、剑怪还有“剑”等七大剑手,自份必死,却把杀智高之功留给元十三限。
元十三限那时受尽感情上的创伤。
这反使他生起一种必杀的力量,而且还突破了他武功上的难关。
他真的杀了智高。
他这回也“感觉”得出来:是诸葛先生“让”他得手的。
所以他杀了智高之后,即与诸葛先生并肩作战,击退“七绝神剑”。
——诸葛其实并没有战败,他虽然负伤仍未痊愈,但上次那一战,“七绝神剑”七人所负的伤,要比诸葛小花和元十三限更重。
这一次,是师兄弟二人联手退敌。
在诸葛先生的感觉里:是元十三限出手救了他。
他庆幸。
感谢。
同时也发现了元四师弟的心丧欲死。
他恭贺元十三限杀了元恶,便试探对方伤心的理由。
这时候,元十三限觉得诸葛三师兄很亲切。
——同是情场伤心人!
他把小镜所恋者是天衣居士一事告诉了诸葛。
诸葛大为震动。
——小镜喜欢的竟是二师兄!
——二师兄怎对得起织女?!
——四师弟怎经得起伤心?
他决意去质问天衣居士。
恰好天衣居士因织女的误解,已无精打采,心情黯淡。
对诸葛先生的逼问,天衣居士几要动手——他都是为了诸葛才受累的!
幸好诸葛是个冷静的人。
——除了对爱情,他一切都很明晰、明理、明智。
他从天衣居士的匆急和冤怒中觉察:天衣居士和小镜姑娘的关系绝非奸情,而是别有内情。
他追问始知:
天衣居士是为了他,才会跟织女致生误会、因而决裂。
这时,他们的对话,却都给一人听去。
元十三限。
元十三限是伤心、孤寞、悲愤的。
——没有人帮他。
——他是一个儿的。
——他甚至觉得自己就连恋爱也没有权利。
人人都在骗他。
欺他。
诓他。
没有可信的人。
他恨绝了他们。
——这使得他一厢情愿地以为:是诸葛先生请天衣居士来讹骗他。
他冲出来,大骂:
“你们两个狗东西,我这辈子都不会原宥你们!”
然后就走。
诸葛和天衣都追截不到他。
元十三限善于故布疑阵。
但他却在半途遇上了一个人:
小镜。
满脸泪痕、满怀伤心、气熬了也是恨绝了的小镜姑娘。
因为她的亲父被狙杀了。
凶手正是元十三限!
于是他们就坠入局里,永难翻身!
第二章 人心大变7 残局
残局就像欢聚的人忽然都变成了白骨。
收拾残局就像是收拾吃剩的菜肴一般:它毕竟曾经美妙、美味过。
可是现在到底只是一堆垃圾。
智高是小镜的父亲。
小镜本来就姓智。
她原看不过眼家族的所作所为,离开家庭,但有人杀了她父亲,这仇却绝不能不报。
她从目击者口中得悉。杀父仇人正是元十三限。
她要杀元十三限。
元十三限气极了。
他自知中了诸葛先生的“计”。
他向小镜解释。
小镜当然不听。
她向他出了刀。
她的刀叫做“雪泥刀”。
刀如雪。
——每一刀却能把人斫成肉泥。
元十三限可气惨了。
——既然你不信我、既然大家都坑我、既然我活着也没有用、你要我死我就死吧!
于是他不闪。
不躲。
硬受她这一刀。
刀着。
——因要报杀父之仇,小镜这一刀自然下手不轻。
她本来是一刀要仇人的命。
但仇人竟然不避。
而且这“仇家”本是她好友。
——不久前她还蓄意伤了他的心。
所以她留了手。
元十三限脸上挨了一刀。
从今以后,他那张俊美的脸,就破了相,毁了容。
——一道刀疤,从右额角,自左颏角,深,而且长,并且十分厉怖。
小镜也觉得十分畏怖。
她本来要再斫第二刀。
而且她已砍了。
第二刀就斫入元十三限左胛骨中。
刀锋已嵌在体内。
——只要再一发力,就会把他砍为两片。
小镜却住了手。
在此时停了手。
“你……为什么不避?”小镜怖然问,“为啥……不还手?!”
“你杀我,我心甘情愿;死在你手上,我做鬼都不会报仇。”血流披脸的元十三限惨然道,“我只是不甘、不平、不服气……”
“我爹是你杀的……你有什么不服?”
“你爹是乱贼逆党,杀害无辜不可胜数,杀了他也无不对,你是他女儿,为报父仇杀我,也是理所当然,但我只恨……”
“恨?”
“恨受人利用!”
“谁利用你?”
“诸葛正我!这道貌岸然的阴险小人!”元十三限道出了:诸葛先生力敌“七绝神剑”,却故意把诛杀智高留给自己。
——诸葛先生这样做,无疑是把元十三限推入了跟小镜必然决绝的局面。
——诸葛先生更唆教天衣居士假意和小镜暗结情缘,一方面把织女气走,另方面可做尽好人,不费吹灰之力诓走元十三限,而可轻易赢取佳人芳心。
——诸葛心毒,可想而知。
元十三限不知道诸葛也不知道智高竟是小镜之父,恨只恨自己中了计。
小镜听了,也大为惊疑。
——将信将疑。
这时际,诸葛却正好见元十三限伤透了心,而天衣居士为了相帮自己,以致跟织女成冤家,他不能自释,竟做了一件他以前最鄙薄“小李飞刀”所作所为的事。
——逃避。
——逃开感情的漩涡。
他这一逃,是去替天衣居土把“织女”追回来。
他虽然把事情的要害,费了极大的唇舌,同织女解释清楚了。
但织女那时已产下“天衣有缝”:许天衣。
她在感情上,已经倦乏了。
而且她患了一种病。
一种奇病。
她突然间完全苍老了——老得致使苦苦在找她(天衣居士)、帮她(诸葛先生)、害她(夏侯四十一)这些人面对面时也全认不出她来。
她竟不必易容就没人认出她。
她在心情上饱受打击,非常凄凉。
她专注在刺绣上。
——这一来,她那出奇不意、化腐朽为神奇的针法,才真正光大了“神针门”,名成天下。
诸葛先生终于找着了她,是因为一幅刺绣。
——绣的虽然是明山丽水,但却以一种残山剩水的笔调来勾勒,悲山哀水的针法来绣。
下针的人心情必然凄苦。
所以他找上了物主。
他认不出她却仍认出了她的作品。
果然是织女。
经他解释之后,织女仍不再回头。
她已失去了回首的心情。
她跟天衣居士实在太无缘了,以致她每次和他在一起,不是他有难,便是她有难,所以,这使她以为天意如此,不敢再和他在一起了。
小镜却在诸葛找上织女的时候她也找到了织女。
她只知道诸葛凭了一件刺绣品找到了织女。
她并没有跟去。
她相信了。
她相信了元十三限的说法。
她生疑了。
她怀疑起诸葛先生的人格来。
——要是她能跟诸葛先生进入锦绣山庄的女红居,见了织女的容貌,她就断断不会迁怒于诸葛了。
可是她是聪明人。
聪明的人懂得保护自己,纵然受伤也不受重伤。
她也不想再看到丧心病狂的诸葛正我和天衣居士妻室织女依韧的情状。
所以她逃离。
逃离之后的她,想要报复。
——如何报仇呢?
伤他的心。
——伤一个人的心要比伤人的身体还伤!
她决意要伤他的心。
——如何使他伤心?
她决定要嫁给元十三限。
这还不够。
她还要元十三限立定大志。
——立志杀诸葛小花,替她报仇、报父仇、报心里的仇!
小镜嫁给元十三限。
她不仅把身子给了他,还把“伤心小箭”也给了元十三限。
——伤心小箭是以情为弓、爱为矢,原本是智高的宝物。
但智高永远没有机会使用它。
因为他好的是权力。
不是武功。
好权而有权的人永远是个忙人。
忙人总不能好好读书。
也很难专心习武。
所以智高只保有“伤心小箭”,但却不会用它——给别人他不情颐,自己练又没有时间。
而今小镜把“伤心小箭”给了元十三限。
元十三限自己有一套“心箭大法”。
——那是韦青青青亲授的。
而今正好派上用场。
这是一种绝世的箭法。
——只要学成了,就必能射杀诸葛先生!
可是他一直收拾不了诸葛先生。
因为他没有练成。
要真正练成“伤心小箭”还有一个要害:
那就是《山字经》。
——《山字经》普天之下,只有一人修得。
那就是三鞭道人。
许是因为失去了才知珍惜,得到了却不知道珍爱,小镜嫁给了元十三限之后,不但小镜不快乐,元十三限也很不快乐。
那时候,诸葛先生因断然舍弃了爱情的羁绊,在事业声名如日中天,受到朝迂新党和天子的赏掖,很快便成了足以号令天下、权倾朝野的人物。
许是因为这样的比照下,元十三限更自惭不如,所以才更加沮丧不忿吧?
他一直练不成“伤心小箭”,而以其他武功又不易取胜于诸葛,这样的话,既不能替自己雪耻,更不能为小镜复仇,这样的话,小镜是白嫁给他了。这些焦虑使他的性子更加多疑、暴戾、火躁吧?
其实他比诸葛幸福。
因为他有了小镜。
而且他比诸葛幸运。
因为他不必卷入朝廷和宫廷中的丑恶斗争里。
可是他不服气。
他觉得自己运舛。
不过,这也许是因为他感觉到:
——小镜其实爱的是诸葛,而不是他,只不过,小镜因为太恨诸葛,所以才利用自己,共报杀父之仇……说来说去,还是为了诸葛,连嫁给自己,也是为了诸葛,不是自己!就算她嫁了给他,他很清楚地知道,她的心并没有!至少绝不是他的!
所以元十三限不敢去面对。
他只有猛练“伤心小箭”。
伤心的人练伤心的箭。
人伤心。
箭更伤心。
本来,元十三限、诸葛小花、天衣居士还有织女和小镜,都是一时之选的绝世人物,可是,为了一点儿俗世的争强斗胜,还有勘不开情这一关,以致不欢的不欢、不快的不快,本来有少怨的也成了大仇,终于各自为政,互相攻讦,零星落索,以致“自在门”星殒月沉,而道消魔长,肆威不已。
残局只是花开成了花落(谢)。
更可怕的是死局。
第二章 人心大变8 死局
死局是本来盛放的鲜花现在变成了一堆枯枝。
天衣居士任、督二脉给切断,加上织女不肯原宥他,他只有避居白须园,不复过问世事。
可是夏侯四十一仍然找上了他。
本来,夏侯四十一也闯不过天衣居士所布的阵势。
但夏侯的特长是:
暗算。
暗算首先要“设伏”。
他本来已到手的“唯命是从”,献上给皇帝,却差点落得“斩首示众”。
——不死已算命大。
全仗三鞭道人说好话,才保住一条性命。
原来,夏侯四十一也是聪明给聪明误。
温帝开始献给他的,就是“唯命是从”这种令人意志崩溃、认错伏罪的药。
但夏侯四十一就是不信。
他迫杀温帝,取了另一包药物。
——他曾把药强迫温帝吞下,果然温帝并不怎么“言听计从”,所以他更认定了自己推测不错。
他没想到温帝是温家的人。
“老字号”温家的人。
温家善于用毒。
惯于用毒的人因为经常接触毒,所以自然重生了一种抗毒的体质。
因此服食了“唯命是从”的温帝并不完全唯命是从。
这导致夏侯毁的是真药,而献上的是假药,以致蔡京斩杀数名王安石当政时期的清官廉臣时,给这几个濒死不屈的人指天拍地大骂了一顿。
蔡京大怒,皇帝也大怒。
夏侯四十一几乎就“人头不保”。
所以他回返襄阳,心痒痒想盗取天衣居士在白须园的宝物,以献给权相皇帝,再讨他们欢心,重新起用自己。
——有的武林人,虽然有一身绝顶武艺,偏就是习惯于奴颜婢膝,非要捞一官半职不能心足。
他打的是天衣居士的主意。
不过他攻不进白须园。
所以只好用计。
——最易令天衣居士动心的计策是:说他已擒住织女了。
以夏侯四十一这种最大的特长就是暗算和害人的人,自然有一百个以上的方法,使天衣居士相信织女已落在他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