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太宗皇帝成长计划 >

第89章

太宗皇帝成长计划-第89章

小说: 太宗皇帝成长计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功劳,这样的人,举荐一定够分量!”
    “可是我墨家和这位程镇北,也无半点联系,如何请其举荐?”
    为首的墨家弟子当即扭头看向自家的师弟,笑眯眯道:
    “艾丰师弟,三人之中,我擅长机巧机关,难登大雅之堂。伍晋师弟多习营造建筑之法,不善杀伐之事。唯有你习练我墨家兵法,精通沙场战阵之法,这件事只怕要你出面了!”
    艾丰一愣,指了指自己,道:
    “我?额……好吧,请宫华师兄指点,我愿为墨家出力!”


第四十六章 快,去请画师!
    萧承微微伸了个懒腰,放下手中已经批阅完毕的奏折,悄声对身边的冯保问道:
    “什么时辰了?”
    冯保身形一躬,悄声道:
    “回陛下,已经酉时了。”
    萧承闻言,微微点头。
    再有一个时辰不到,这场殿试便算是结束了!
    萧承这一天,可是将奏折都搬到了保和殿中批阅,全程陪伴着这些殿试考生,吃喝一起,全无半点不耐。对科举考生的重视之意,可谓是表露无疑。
    由于这场殿试,采取的是交卷就可以走人的制度。此时的保和殿中,大部分考生都已经交卷走人,也就剩下那么寥寥几位考生,还坐在殿中,满头大汗地奋笔疾书。
    萧承看着略显慌张的几名考生,眉头微微一动,再次示意冯保凑上前来,轻声吩咐道:
    “下次科举殿试,所有考生必须到时间方可交卷离开!”
    这次是考虑不周了,要知道有些人心态不稳,极易受到周边环境影响。在身边考生全部离开的情况之下,心中必然愈发慌张,影响发挥。
    冯保闻言,当即点了点头,表示自己记下了!
    萧承看着这一时半会好像还不能离开的样子,心中突然一动,道:
    “去给朕将海瑞,还有严嵩的答卷找来!”
    对于从萧承嘴里,蹦出来两个听都没听说过的名字,冯保表示见怪不怪了。
    自家陛下手底下有一个专门提供可供招揽的人才的情报机构,冯保是极为清楚的。程不识、温体仁、张昭、张纮、狄青,这些如今朝堂文武之中举足轻重的人物,都是萧承吩咐之后,由东厂的人找到踪迹的。
    其中其实是有些想不通的地方的,就比如,为何不让那个情报机构直接将人请来……但冯保很会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从不会多想多问。
    不多时,两张题卷,便已经送到了萧承面前。
    海瑞、严嵩二人,今年都是参与秀才科的应试者。而今年殿试的秀才科题目,其实是诸科之中最简明扼要的。
    就六个字,“何以富国强国”。以此为题,做出一篇策论。
    萧承随手捡起一篇文章,入目便是一行字。
    “夫古之圣王,欲整齐寰宇,表垂来世,增高累厚,当不在于崇礼哉,而应尊贤士以用之。若为言行如此,可称圣王贤主……”
    萧承细细一琢磨,不由得失笑一声,微微摇头。
    这开篇上来便是拍自己的马屁,自然不用多说,定是严嵩的题卷!
    其实抛开人品不谈,严嵩能够混到宰辅之位,执掌大明朝堂二十年之久,才学还是不用质疑的。嗯,就是不喜欢用到正经地方。
    这严嵩的策论,先以“需要用贤”破题,进而话锋一转,大谈用人之道,其间再或明或暗地拍萧承的马屁。
    通篇文章,洋洋洒洒,文字绮丽,写得是璧坐玑驰,言之有物。再加上他那高超的拍马屁的技术,当真是让萧承读起来心中暗爽。
    萧承放下手中的考卷,轻笑着自语道:
    “有意思……”
    冯保闻言,眼睛顿时一动,记在了心中。
    萧承又拿起海瑞的答卷,定睛一看,却是露出了一丝莫名的神色。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萧承率先开创科举的原因,二人策论的中心论点,都是想要使国家富强,需要君王擅用人才。
    相较于严嵩的辞藻华丽,海瑞这边倒是更显得单刀直入一点。
    “天下之事,图之固贵于有其法,而尤在于得其人……”
    其实这也是在不轻不重,很是隐晦地拍了个萧承的马屁。
    萧承嘴角一弯,心中这个时候竟然暗暗觉得,比刚刚看严嵩写的策论还要畅快。
    严嵩拍马屁寻常,但这位你啥时候看见过他这样?
    不过当萧承朝下多看两行之时,却是突然眉头一动。
    海瑞这策论,开篇提出,相较于法律,获得人才则更为重要。然后没写两行,便是话锋一转,直接点出了他真正想要表达的想法。
    获得人才,最后还是为了执行国家的法律,制定的法律得以执行,国家才得以富强。严惩罪人,其余人才不敢犯罪。
    好家伙,合着你就是为了倒出这点醋,才包了这顿饺子?
    典型的儒皮法骨啊!
    萧承再次放下手中的卷子,下意识地微微摇头,轻声吩咐道:
    “锋芒太盛,不好!取严嵩为首,海瑞为次!”
    论文章辞藻,自然是严嵩为首。但若论言之有物,海瑞又胜过严嵩太多。
    只是这个天下,儒、法两家可都还在呢。海瑞这种论调倾向,典型地两边都不太好,实在不好将他放在太显眼的地方。
    冯保眼睛微微一动,俯身道:
    “是,奴婢记下了!”
    “这两份题卷送回去吧,顺便将一叫时成文的题卷取来。”萧承轻声道。
    这个时成文,萧承此前在金手指面板之上,看过了他的属性。虽然没有名臣标记,但也是这个世界的人杰,文武两科都有八十多的属性,已然是个可堪一用的人才了!
    冯保闻言,当即小跑着前去。可等了一会儿,他却是空着手跑了回来,对着萧承轻声解释道:
    “陛下,这时成文还在科考之中。”
    说罢,冯保悄悄地指了指殿中的一名考生。
    就在萧承查阅海瑞二人的题卷之时,殿中又有数名考生交了卷子,朝萧承行礼后离开了皇宫。此时整个保和殿中,只剩下时成文一人,还呆坐在那边,做皱眉沉思状。时不时还低下头去,瞪大了双眼,接着依稀光亮,在纸稿之上写写画画。
    萧承眉头一皱,道:
    “他考的是什么科?”
    冯保早有准备,听到萧承问话,连忙答复道:
    “回陛下,时成文应试兵科。”
    萧承闻言,没有皱得更深,道:
    “兵科?朕记得,题目便是以当年前太师汪晓,扫平南方蒲甘国之战,进行推演。这样的题目,不至于将他难为成这样吧!”
    此时外边天色渐黑,距离殿试开考,已然过去了五个多时辰。这么长的时间,以时成文的属性,又是这种题目,不至于到现在都无法交卷啊!
    萧承沉吟片刻,又看了看已然逐渐昏暗的保和殿中,沉声道:
    “可曾到结束时间?”
    “还差半个时辰!”
    萧承点了点头,轻声吩咐道:
    “去取烛台来!”
    “是!”当即有小太监飞快转身,取来了一副烛台。
    冯保将烛台点亮,殷勤地举到萧承眼前。
    萧承却是一把接过冯保手中的烛台,快步走下陛阶,径直来到时成文面前。
    见时成文案桌之上堆满了散落的稿纸,兵阵推演图,实在无处堆放东西,萧承干脆亲自手持烛台,凑到时成文面前,为其照明。
    此时的时成文,全然沉浸在脑中的战阵推演之中,浑然没有感知到外界变化。只是因为烛光照亮,视线变得清晰而微微舒展眉头,继续在稿纸上涂抹着什么。
    一旁伺候的宫中侍者心中顿时一惊,连忙快步上前,忙不迭地想要接下萧承手中的烛台。
    萧承却显他们的动作太大,对着围上来的宫中侍者们摆了摆手,示意他们退下。
    身边的一众太监,顿时一滞,有些手足无措地看向萧承。
    冯保见状,沉吟片刻,对着这些太监微微点头,示意他们退下。
    然后他招来身边的机灵小太监,压低声音道:
    “快,去找宫中画师前来!”
    这样君王爱贤惜才的感人画面,不得让人画下来,让外人感受感受陛下的宽仁?
    小太监虽不明白其中原由,却是也不多问,一溜烟小跑着去找宫中画师去了。
    这个时候,原本在稿纸上涂抹着的时成文突然手上一停,眉头紧紧皱起。
    在他的脑海之中,此时无数精锐兵马,嘶喊着拼杀而来,四处袭扰疆土。手中仅存的数万操练不足,兵甲不全的将士们,在他的指挥之下,四处救援,勉力维持着局面。
    但纵使他如何努力,在对方布局严密,连绵不绝的强烈攻势之下,终究是无力回天。
    时成文长叹一声,将手中之笔一扔。
    汪师叔布局严密,又以云国绝对国力碾压,自己以蒲甘国身份进行推演,无论用何种手段,都难以避免覆灭的下场啊!
    时成文投子认输,放弃了心中纠结,注意力逐渐回到四周之时,他却是忽然一愣。
    身边一身穿朱红色常服的少年,站在自己身前,亲自手持一盏烛台,正在为自己照着明。
    时成文便好似觉得自己实在做梦,不由得眨了眨眼睛,惊讶道:
    “皇帝陛下……”
    萧承看着时成文,微微点头,道:
    “还有三刻钟!”
    时成文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还在保和殿中,还没有交出自己的殿试答卷。
    他有些慌张地站起身来,又手忙脚乱地在一堆稿纸之中翻出了早就做好的题卷,双手捧到萧承面前,颤声道:
    “草民失礼了!”
    萧承随手接过,扫视一眼题卷,不由得笑道:
    “原来是早就做好了题,倒是害的朕多等了这么久!”
    “请陛下恕罪!”时成文低头道。
    “刚刚在想什么?”萧承温声道。
    时成文微微一愣,下意识地回道:
    “草民想站在蒲甘国一方,做一番推演!”
    “结果如何?”萧承颇感兴趣地问道。
    时成文面露惭愧之意,低声道:
    “虽能苟延残喘,但终究抵不过大势!”
    萧承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
    “若是愿意,可将你的推演送来,朕想看一看……今日就算了,推演战阵劳心劳力,回去歇息吧!”
    说罢,萧承将手中题卷交给一旁的宫中侍者,自己则缓步离去。
    时成文看着萧承离去的身影,又想起刚刚那亲自为自己执烛台的身影,心中顿时有所触动,一股莫名情绪在他胸中激荡。


第四十七章 春风得意
    宣政殿中,久未举行的大朝会之上,百官整齐衣装,齐齐跪倒在地,对着龙椅之上的萧承俯身行礼,山呼万岁之声,回荡宣政殿中。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冯保拖长着嗓子,高声喊道。
    殿中百官,皆是眼观鼻,鼻观心,站在原地一言不发。
    所有人都知道,今日这场临时举办的大朝会,自己等人都是陪衬。真正的主角,其实还是现在那群在宣政殿外等候的一众新进科举士子。
    果不其然,百官队列之中,张昭手捧奏折,快步出列,恭声道:
    “臣张昭,有本要奏!”
    端坐龙椅之上的萧承被垂旒遮住,看不清上半张脸,只见到他嘴唇轻动,满是威严的声音响起在宣政殿中:
    “准!”
    张昭旋即将手中奏折递了上去,朗声道:
    “臣张昭奉命主持科举之事,今日诸事完毕,录取名册已出,奏报陛下!今科士子,秀才科取士子二十七人,明法科取士子四十四人……诸科共计,两百四十九人。”
    这个时候,温体仁见缝插针,忙不迭出列,俯身跪倒,高声道:
    “今朝英才,为陛下所用。臣,为陛下贺,为云国社稷贺!”
    殿中百官,看着这千方百计找时机来讨好萧承的温体仁,眼中露出不屑鄙夷之色。
    溜须拍马之徒,与其同朝为官,当真是有辱斯文!
    然后一众百官抬头看向萧承,刚刚那鄙夷神色瞬间消失,露出叹服崇敬之色,一个接一个地跪倒在地俯身一礼,齐声高呼道:
    “臣,为陛下贺,为云国社稷贺!”
    嗯,当官嘛,拍马屁不寒颤……
    萧承点了点头,道:
    “诸位起身吧……且将科举得中的士子们宣进来,让朕与百官好好见一见!”
    一旁的冯保,当即上前,高声喊道:
    “宣科举士子觐见!”
    当即,殿外便有负责礼仪的禁军,高声附和,唱声道:
    “宣科举士子觐见!”
    威严洪亮之声,回荡在皇宫之上。
    宣政殿宫门,缓缓大开,光亮撒入殿中。气势浩荡的礼乐之声,旋即响起,让人不由心神激昂起来。
    殿中百官感觉到这么大的动静,皆是心中一动,齐齐回头朝殿外望去。
    只见一群统一身穿青色长衫,头戴短翅乌纱帽的科举士子们,在礼曹官吏的带领之下,缓缓进入宣政殿中。
    庄严礼乐奏起,朝中百官相迎,进入这一国政令中枢之地,受当朝皇帝接见。自此踏入仕途,实现胸中理想抱负。
    眼前这一幕,是多少底层士子,之前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啊!
    一众科举士子或是志气高昂,或是强忍激动,在礼曹官员的带领之下来到殿中,齐齐跪倒在地,心悦诚服地高呼道:
    “参见陛下!”
    萧承看着殿中的科举士子们,嘴角一弯,哈哈一笑道:
    “今朝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矣!”
    说这话,其实有些夸张。
    这第一次举办的科举,因为各种原因,可谓是很水了。除了海瑞、严嵩、时成文三人,从金手指面板之上,便再少有属性能够突破七十的考生。
    不过如今天下诸国之间,也就只有云国方才有科举制度。不论出身,只凭借才学做官,这制度对天下的士子,有着极强的吸引力。
    可以预见,今后再次举办科举,必然会吸引有才学的士子们前来应试。
    而其余国家,便是君主雄才大略,能够看出科举制度的优越想要照抄,也一定会有国中既得利益者跳出来阻止。
    这起码要在各国朝堂之上扯个两三年的皮,才能够有个结果。萧承当初便是在这种事上不愿意浪费时间,才多番布局,以种种手段将朝堂清洗了一遍。
    不过如今,总算是将科举制度推行了下来了。
    今后这些科举出身,受萧承拔擢,对他心悦诚服,满心感激的士子们,将会是萧承皇权稳固,掌控朝堂的根基!
    萧承微微抬手,一旁的冯保当即上前,一展手中圣旨,朗声念道:
    “奉天承运,大云皇帝诏曰:
    自今之后,每岁各科士子,赐进士出身,赐进士服,入尚书台,于各曹观政六月。其后凭借观政期间绩效,实授朝中官职。钦此!”
    这一下,算是立了规矩。
    与原本世界的科举制度不同,萧承并没有以这殿试考核的名次,分别划分出什么一甲二甲三甲,进士同进士这类分别。
    只是每科划出了魁首、亚魁,仅此而已。
    毕竟像萧承原本世界那样,什么一甲二甲进士,才能成为宰辅大臣,实在有些不好。一次考试,不能成为日后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走上高位的衡量手段。
    一众士子,啊,现在该叫进士了,听到萧承所言,再次俯身一拜,齐声道:
    “臣等,谢陛下厚恩!”
    萧承微微昂头,朗声道:
    “收获国之栋梁,朕心甚悦,欲与百姓分享此等喜事!传朕旨意,开正阳门,由禁军护送,请诸位进士跨马游街,受百姓夸耀!”
    正阳门,乃是皇宫正门。对于最重威仪的一国朝堂,这正阳门,显然有着不寻常的意义。往常不是皇帝亲临此门,或者祭天祭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