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太宗皇帝成长计划 >

第64章

太宗皇帝成长计划-第64章

小说: 太宗皇帝成长计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英明!”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小太监,小步跑了进来,跪地恭声道:
    “启禀陛下,尚书令马敏文马大人,在殿外求见!”
    萧承闻言,却是眉头微动,道:
    “马敏文?他来做什么?”
    冯保闻言,连忙小跑着走到御桌之前,从桌上找到一份东厂递过来的奏报,双手捧着送到萧承面前,开口道:
    “东厂今日奏报,陛下应当是没顾得上看。昨天深夜,有数名官员前往马府拜见,为京中廷尉府大肆捉拿百官之事,请马大人前来求陛下停手。数人名单,皆附后面。”
    萧承接过这奏报,快速扫视一眼,不由得皱眉,有些不快道:
    “马敏文这被人一说,就还真来了?”
    冯保低着头,没有回话。
    萧承放下手中的奏报,沉声道:
    “让他进来。”
    前来禀报的小太监,当即应是,起身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
    片刻之后,马敏文快步走入养心殿中,俯身一拜,恭敬道:
    “臣,拜见陛下!”
    萧承收起刚刚脸上的不快,温声笑道:
    “马卿啊,今日求见,所为何事啊?”
    马敏文闻言,轻咳一声,拱手道:
    “陛下,臣今日前来,一是为太师汪晓而来。”
    “汪晓?他怎么了?”萧承不由问道。
    马敏文开口道:
    “陛下,太师汪晓命陨战场,是为国战死,还是别的什么,总要给朝野上下一个交代。”
    萧承闻言,微微有些走神。
    汪晓的后事啊……
    看着萧承沉默起来,马敏文也没有继续询问,就垂手站在殿中,等待着萧承。
    半晌过后,萧承回过神来,摇头道:
    “朕出征前答应过他的事情,总要办到的。呵呵,倒是应了那句。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汪晓一生功过,悉数记载,不做删减,任由后来人评判吧!”
    马敏文闻言,沉吟片刻,再次开口道:
    “臣知道陛下一言九鼎,但有些事情,却还是要注意的。若是不削其威望,说不定就有野心之人,将来举起汪晓的旗号……”
    古代背景,消息从来就不灵通。就如楚国末期名将项燕,死了多少年了,陈胜吴广起义时还打着他的名号行事。结果,还真有人信了!
    汪晓在民间声望并不低,若是不做些削弱,说不得多少年后,也真会有人诈称他的名号,起兵作乱呢!
    萧承闻言,却是无所谓地摆了摆手,道:
    “给朕几年的时间,朕便不信了,还能够有人仅仅凭着汪晓的名号,便让百姓跟着起兵作乱的。”
    金手指的各种帝卡、策卡、训卡加持,再加上萧承的眼界,几年的时间,不说一统天下了,弄个国富民殷还是问题不大的。
    只要活得下去,谁脑子坏了跟人后面造反?
    看着萧承这幅模样,马敏文心中亦是有所触动。
    当今陛下心胸如此,只要行事有些分寸尺度,还需要担心自己不得善终?
    马敏文长长俯身一拜,心悦诚服道:
    “陛下如此,倒是显得臣浅显了。”
    萧承看着俯身行礼的马敏文,再次开口问道:
    “马卿刚刚说,汪晓身后之事是其一。那其二呢?”
    马敏文听着萧承这一问,心头突然一跳,连忙道:
    “陛下,臣今日前来,也是受不少朝中大臣们的请托,为了这两日廷尉府大肆捉拿涉案官员一事,前来求情。”
    萧承点了点头,神色不变,似是漫不经心地问道:
    “马卿是觉得,朕不应该追查下去了?”
    马敏文闻言,连忙摇头道:
    “陛下误会了!臣不敢随意揣摩上意,所以陛下有什么打算,还请向臣明言,臣也好早做打算。”
    萧承眉头一挑,颇有兴趣地问道:
    “早做打算?”
    “是!”
    马敏文坚定地点了点头,开口道:
    “若是陛下没有其他打算,臣现在便请陛下,下令廷尉府就此停手。如今这朝中百官,人心惶惶。就如当初,汪晓大肆拷问京中百官,已然影响到了国家朝政的安稳,于国不利!”
    萧承闻言,倒是不由得轻笑,道:
    “那若是,朕有着什么别的打算呢?马卿又该如何?”
    马敏文抬头,斩钉截铁道:
    “那臣便要提前整合扩大尚书台官吏,为日后尚书台正式代替朝堂,处置国事做准备。”
    萧承闻言,不由得多看了马敏文一眼。
    他心中,可不就是打着借着携大胜之势,朝野上下威望正隆的时候,将百官清洗一遍,从而重立朝堂体制嘛。
    三公九卿制度,三公分管朝政,对于皇权,实在限制颇多。而明清时候的六部制,才是最利于皇权的制度。
    还是那句话,抄作业就是了!
    到底是在汪晓手下混了多少年的老狐狸,琢磨出了萧承清洗百官的意图容易,当意识到萧承要改革朝堂制度体系,倒是不简单!
    萧承看着马敏文,半是开玩笑地道:
    “马卿倒是聪明,说不敢揣摩朕的心思,结果倒是猜的分毫不差!”
    马敏文心头一跳,连忙低头道:
    “陛下如此说,倒是让臣心中惴惴不安了!”
    萧承随意地摆了摆手,道:
    “在朕面前别玩虚的,没用!你这份精明,加上揣摩上意的本事,是你的本事,朕还能因为这个,治你的罪不成?”
    马敏文闻言,心中稍稍一定,连忙低头道:
    “是臣多虑了,臣这便下去,早做准备!”
    看着马敏文就要告退,萧承突然开口道:
    “明日朕欲听慧开法师讲经,马卿召集朝中百官,明日随朕一起前去吧!”
    马敏文闻言,眼睛眨动两下,当即一凛,拱手道:
    “遵旨!”


第九章 行止殿上,人情颇疑
    军容肃穆的禁军,手持刀斧枪弓,踏着齐整的步伐,于最前方开道。
    龙旗荡起,旌纛幡幢,黄罗盖伞,接连而来。威严浩大的仪仗队伍,簇拥着象征皇帝身份的玉辂,缓缓前行。
    玉辂之后跟着的,那或是装饰奢华,或是质朴低调的各式马车。这是朝中百官的车架,各自带数名亲随,紧随着萧承的仪仗之后。
    这般举动,对国中上下,只说是当今陛下,亲领百官前去聆听感业寺的慧开大法师讲经。
    其实云国的历代皇帝对佛门,皆是表面尊崇,内里防范。
    甭管登基之前表现得多么尊崇佛教,登基之后就像是渣男骗到手了一样无情,绝对不会在朝堂之上表达出对佛门的好态度,甚至不乏暗中打压之举。
    皇帝都是如此态度了,百官自然懂事。
    此前在云国为官,想要受到重用,自己就绝对不能是佛门信徒。就算是,也不能表露出来。汪晓主政之后,亦是如此。
    朝堂之上都是风气如此,像如今这样,皇帝领着朝中百官,亲自去听和尚讲经之事,那是想都不要想。
    这么大的阵仗,又是这么稀奇罕见的事情,自然引得中庆城中的百姓纷纷聚拢了过来,站在外围看着热闹。
    一大堆仪仗车架,浩浩荡荡来到感业寺山门之下。
    而此时,跟着的一众百官,纷纷探出头来,不动声色地打量着感业寺四周驻扎、封锁的禁军。
    此时他们,皆是想起如今城中的言论,说是佛门勾结逆党叛乱,意图作乱。此前他们本以为不过谣传,但如今见此阵仗,心中皆是有些发寒。
    当今陛下突然召集百官来感业寺听什么经,果然没有那么简单!
    玉辂缓缓停下,身穿玄色帝服,头戴十二瑬冕冠的萧承,负手走出。
    感业寺留守的禁军统领,当即走上前来,单膝跪倒在地,沉声道:
    “末将禁军校尉邢才良,拜见陛下!”
    萧承打量了一眼这名禁军将领,问答:
    “狄青呢?”
    “禀告陛下,狄都尉为防意外,留在寺中看守,未能前来拜见陛下,请末将代为向陛下赔罪!”禁军将领恭敬道。
    想一想,这感业寺中,为首的慧行和尚乃是九阶高手,其余僧众,七八阶的高手约有数十位。若是趁着皇帝百官齐至,突然发难,必会引起骚乱。
    为了避免意外,自然需要狄青这个高手坐镇其中,以防这些和尚掀起乱子,趁机逃窜。
    萧承点了点头,道:
    “知道了!”
    站在原地,萧承看着眼前感业寺那雄伟壮阔的山门,以及面前那绵延山间的汉白玉石阶,眼睛微微眯起。
    算起来,这应该算是他第四次来到这感业寺了。
    不过今日之后,应该是不会有第五次了!
    想到这里,萧承眼睛一冷,抬腿便踏上汉白玉石阶,快步朝感业寺中走去。
    一众宫中侍者、禁军以及朝中的诸多官员,见状连忙跟在萧承身后,朝山上而去。
    相较于此前的庄严肃穆,一派人间佛土架势的感业寺,此时的寺中,因为大部僧众皆是不在,显得格外冷清。
    入了寺门,便看见寺庙之中,禁军处处把手,守卫得无比严密。
    远处的几处佛堂殿宇,已经被火烧了大半。
    残垣断壁之上,镀金铜铸佛像的半边身子,已然被烟熏得漆黑。
    佛像另外半边完好的面孔之上,眼睛微微低垂,流露慈悲怜悯之色,似在怜悯世间之人的无知无畏。
    萧承扫了一眼,心中第一反应,却是微微有些庆幸。
    得亏是这火灭的还算及时,要不然这些已经快到他口袋的钱财,损失可不少!
    一众百官,跟在萧承身后,低头用余光扫视着四周,看着眼前残垣断壁之像,心中是越发慌张起来。
    不多时,在禁军的指引之下,萧承领着百官,径直来到感业寺中的大雄宝殿之前。
    雄伟华丽的大雄宝殿,屹立在此地,已有了数百年,但从未遇到过今日这般架势。
    数千禁军驻守此地,弓弩上弦,长枪斜指,直对大雄宝殿,将这里给围得水泄不通。
    看到萧承领着朝中百官浩浩荡荡而来,一众禁军连忙让开道路,引着众人进入殿中。
    感业寺最后的底蕴,数十名佛门高手,被尽数看管在此地。
    宝殿之中,众僧盘膝坐于大殿之中,低头闭眼,双十合十于胸前,口中轻念着经文,一副专心致志的模样,便是萧承等人的到来,也不曾让他们打断念经。
    见萧承到来,一旁的狄青连忙上前,对着萧承俯身一拜,谢罪道:
    “末将未能前往迎驾,怠慢之罪,请陛下宽恕!”
    萧承随手将他扶起,轻声道:
    “你做得很好,若是没你在这边看着,这些人可不会这般老实!”
    没有狄青这样同等级的高手坐镇,只凭外面的数千禁军,可就不一定能够留得住这些和尚了。
    狄青闻言,连忙谢恩,道:
    “谢陛下!”
    萧承挥了挥手,也不急着打断这些和尚,饶有兴趣地环顾大殿之中。
    到底是感业寺的主殿,殿中挂着装饰之用的经幡、欢门,上面都缀以珠玉金线。一旁摆着的种种法器,甚至不少上面都镶嵌宝石。
    萧承越是打量,心中越发地高兴。看着看着有些上头了,甚至直接跑到佛像之前,抬手在上面轻轻敲了两下。
    听着佛像发出的沉闷响声,萧承脸上笑容越发荡漾。
    嘿,怪不得这佛像看着也就两丈不到的样子,摆在这雄伟高大的大雄宝殿中,总显得格外小呢。合着这佛像,是纯金打造的啊!
    妈耶,这一波真是直接赚大发了!
    萧承自己是越发高兴,但殿中的僧众们,听着他敲击佛像的闷响之声,心中却是逐渐烦躁起来,原本平静整齐的梵唱之声,开始变得混乱起来。
    为首的慧行和尚听着耳边的紊乱的唱经之声,知道是僧众之心已然乱了,不由得轻叹一声,停下了念经,睁眼看向萧承。
    听到唱经之声停顿,萧承也扭头看去,正好和慧行的眼睛对上。
    萧承轻咳一声,收敛起脸上的笑容,随后一抖衣袍,开口道:
    “慧行大师,听闻大法师今日出关,朕亲领朝中官员,前来聆听大法师讲经。”
    慧行看着故作严肃的萧承,嘴唇微微一动,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到了现在,慧开还没有现身,那他的下场,自然也不用多说了!
    “回禀陛下,非是我感业寺怠慢,而是法师尚未出关,实在无法为陛下与百官讲经。”慧行强忍着心中的怒意,咬牙道。
    萧承今日倒是不如之前那般的嚣张,张嘴闭嘴就是要发飙的,态度好得出奇。
    听到他说慧开尚未出关,萧承先是面露惋惜之色,不由摇头道:
    “原来如此,唉,说起来也是朕心急了!早知道,朕就应该等法师出关通知朕之后,方才前来的。”
    萧承突然这般,倒是将慧行给整懵了。
    不是,你之前来这儿,可不是这样的态度啊!这是,又想要玩什么花样?
    萧承那边,还在自顾自地道:
    “不过朝堂百官政事缠身,难得抽出时间前来,总不好让他们白跑一趟。既然如此,便请慧行大师,为我等讲经吧!”
    事到如今,慧行其实已然知道,自己这些人今日是难逃劫难了。他心中唯一挂念的,便是不想萧承找到借口,继续对佛门下手。
    萧承此时如此态度,让他顿时警惕起来,怀疑起萧承是不是有什么其他用意。
    对于萧承,慧行可是亲眼看着他,从装傻充愣,到扳倒汪晓,重掌朝政的。便是佛门领袖慧开法师,之前也一直在他手中吃瘪。
    在慧行眼中,萧承那就是个心机深沉,秉性阴桀之辈。他所做的一举一动,甚至随口的一句话,都有可能藏着什么阴狠手段。
    既然都知道萧承如今想要找借口,对佛门弟子下手。慧行自认不如萧承心眼多,为防掉入他的诡计之中,也只有说什么都不接招了!
    慧行眼睛一转,沉吟片刻,突然瞥见萧承身边站着的狄青,当即面容一肃,沉声道:
    “只怕今日,是不能如陛下所愿了!”
    萧承眉头一动,问答:
    “为何?”
    慧行指着狄青,面容肃穆,昂头朗声道:
    “感业寺乃是皇家寺庙,世受皇室奉养,地位非同一般。这大雄宝殿,更是佛门清净庄严之地。可是这位将军,昨夜屡次行止殿上,态度不端!这不光是对佛祖的不敬,更有藐视皇室之意!贫僧修行不够,此事如鲠在喉,心中已然犯了嗔怒,如何能为陛下与百官讲经。”
    一旁的狄青,脸上微微有些发懵。
    本来安安静静地站着,却不想慧行突然把矛盾对准了自己。他张了张嘴,却又不知道该如何为自己辩解,只能愣愣地看向萧承。
    听着慧行的话,萧承嘴角一抽,哭笑不得看着狄青,道:
    “行止殿上,人情颇疑!犯下如此罪过,你家中的狗,怕不是马上就要长出角了吧!”
    这个狄青,可不知道自己原本史书上的结局,脸上急得有些涨红,口中讷讷道:
    “末将家中没养狗啊……”
    萧承不由发笑,摆了摆手,道:
    “开个玩笑。”


第十章 感业寺,覆亡!
    而就在这个时候,突然之间,一身形急促的禁军,快步跑进了大雄宝殿之中,噗通一声便直接跪倒在萧承面前,颤声道:
    “启禀陛下,法师、法师找到了!”
    此话一出,殿中僧众,顿时一惊,齐齐看向这报信的禁军。
    萧承闻言,倒是笑着道:
    “哦?这是好事啊!正好慧行大师没心思讲经,也免得朕和诸位卿家,白来这一趟啊。”
    前来报信的禁军,脸上依旧有惊慌的表情,急声道:
    “陛下,我等禁军巡视之时,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