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太宗皇帝成长计划 >

第366章

太宗皇帝成长计划-第366章

小说: 太宗皇帝成长计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吐蕃兵分三路,眼前这一支,应当是主力吧。」
    「回征西将军,的确如此!根据东厂传回的情报,吐蕃意欲配合大兴郡夏军,截断我象州郡大军后路。是以将近六成的精锐都派来,组织了一支八万余众的兵马,出兵进攻临潭城。」
    如今云国的征西将军,乃是因哀牢族出身敏感,无法继续执掌宫中禁军,从而被调出京城的南霁云!
    南霁云看着城外那甲胄兵器并不算太差,但军阵军容却一塌糊涂,尚且还不如国内郡兵的所谓吐蕃精锐,眉头微微一皱。
    但就这些臭鱼烂虾,就想出兵进犯,吐蕃君臣是脑子糊涂了?
    南霁云面露嫌弃,然后一甩披风,厉声道:
    「你去调无当飞军,随本将出战,速战速决,本将还要回江阳郡坐镇!」
    这一副尽快处理,不要浪费自己时间的态度,显然是没有将吐蕃的八万大军当一回事!
    时成文闻言,却是连忙应是。
    不多时,城中八千无当飞军,便已经集结完毕。
    南霁云在亲兵的簇拥之下,翻身上马,负枪持弓,环顾手下的八千无当飞军,然后振声喝道:
    「出城迎战!」
    无当飞军,多是哀牢族出身。
    此时看到南霁云这个哀牢族出身的征西将军,亲自领兵出战,顿时以哀牢族的俚语齐声回应。本就昂扬的士气,此时更是高涨起来!
    城外的吐蕃大军,看着眼前高耸的临潭城,心中隐有不安。
    而就在这个时候,却突然看到,原本紧闭着的城门,突然大开。八千无当飞军,在南霁云的带领之下悍然杀出。
    吐蕃将领,先是一愣,旋即看着敞开的城门,以及出城迎战却不足万余的云军,顿时大喜,
    抽出腰间弯刀直指前方,用吐蕃呜哩哇啦地一通乱吼,下令大军出击,夺取临潭城。
    吐蕃大军之中,立时便有一名东本,领着麾下自大军之中脱出,上前迎战。
    南霁云身穿华丽甲胄,一马当先,大红色披风随风飘扬,显眼至极。
    手中长弓抬起,只听得如裂帛一声闷响,一枚羽箭攒射而出,宛若流星贯日,穿破空气,发出尖啸之声,猝然而至。
    作为吐蕃先锋的那名万户东本,暴喝一声,抬起手中弯刀就要抵挡。
    只听得「铛」的一声,灌输真气的弯刀与那支羽箭相撞,然后就如脆瓷一般,存存断裂开来!
    这名万户东本,明明也是吐蕃国中有数的高手。此时面对南霁云,却是丝毫没有反抗的余地,便被他一箭击碎兵器,射破护体真气,在胸口要害之处,直接炸开一人头大小的巨大伤口,身死当场。
    【南霁云,当朝正二品征西将军】
    【武力95→」。75,文学68,智慧77→80。85,道德95,年龄33,统御62,政治59,魅力89,忠诚100,野心47(紫色策卡「矢勤矢勇」效果发动,武力、智慧+5%)】
    「威武!」
    八千无当飞军,齐声喝彩。
    昂然士气,裹挟大军战意,直冲天际。
    天地有感,为之而动。
    异象凝聚,有血色光辉冲天而起。霎时乌云笼盖,顿时有风雨欲来之势。宛若雷鸣的吼叫声之中,一只身似牛形,头顶无角,唯有一蹄的异兽显化,伴随着日月光辉,闪耀夺目。
    夔牛异兽,凝聚!
    【无当飞军,三级特殊兵种】
    【数量:八千】
    【士气:91/100→100/100(已达上限)(策卡「先发制人」、「矢勤矢勇」已触发,士气+80%)】
    【士卒所需训练度…………100】
    【前置条件…………金色训卡【星佑蜀汉】】
    【所需装备…………轻甲x军队数量x1、弓箭x军队数量x1、朴刀x军队数量x1、战马x军队数量x1】
    【特性…………号为飞军:作战之时士气+50%,根据战事类型,分别给予加成(山地作战之时速度+2,攻击+1,防守作战之时防御+2,血量+1,进攻作战之时攻击+1,移动+1)】
    【属性…………单兵战斗力:24,攻击:10→13,防御:3,血量:8,移动:3→7】
    (特性:【号为飞军】已触发,进攻作战时攻击+1,移动+1,山地作战时,速度+2,攻击+1;策卡【先发制人】效果已触发,移动+1,攻击力+1,士气+30%;策卡【矢勤矢勇】已触发,士气+50%)
    无限接近于陆地神仙境的南霁云,此时身上散发出极为恐怖的气息与气血之力,直接缠绕在无当飞军的夔牛气运异象身上,使得大军异象周身凶厉无比,更为骇人。
    「杀!」
    暴喝之声,响彻临潭城下。
    无当飞军,手中弓弩齐发,箭矢密密麻麻,在天空之上形成密集的箭雨,纷纷落下。
    箭矢在异象加持之下,其力强劲。吐蕃千辛万苦寻来的铁甲,起到的防护作用极其微弱。
    不断有吐蕃将士倾倒在地,惨叫哀嚎之声,夹杂着吐蕃语的怒骂声、哀求祷告声,不绝于耳。
    诸多特性、效果加持之下,无当飞军的进攻之势,更是迅疾无比!
    吐蕃大军刚从箭雨打击之下回过神来,甚至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无当飞军便已经在南霁云的带领之下,直接冲入了吐蕃军阵之中。
    由数万甲士组成的大军,在吐蕃高原之上,明明是能够威严一切的力量。
    可这样的「精锐」大军,在云军面前却好似如同纸张一般脆弱,一戳就破。面对冲入阵中,肆意屠杀袍泽的无当飞军,吐蕃将士根本毫无抵抗之力。
    大战、不,应该说这场彻头彻尾的屠杀,进行了不到两个时辰,八万吐蕃大军,便彻底崩溃,四散而逃。
    而且因为争相逃窜,抢夺生路,吐蕃兵马甚至发生了踩踏、相互残杀的事情。
    就连吐蕃大军主帅,都因为下令阻止溃逃,而被溃兵直接冲破中军,生死不知。
    浩浩荡荡而来,志在兵出高原,窥探中原富庶的吐蕃,在临潭城下,直接被撞了个头破血流,损失惨重。。。。。。


第四十八章 管他几路合围?我自一路攻去!
    安国王都,升龙府,驻军衙门之中。
    前线探马,快步走入,抱拳行礼,高声回禀道:
    “启禀指挥使,前黎旧部起兵反叛,在众多高手策应之下,月余之内便强行攻取了安国沿海的广义、广平、广安、河静、义安数府之地,已成席卷之势。”
    “三日之前,更是逼降了升龙府南境屏障清化府、北方重镇安沛郡的安国兵马,共发八万叛军,南北并进,直朝升龙府而来!”
    相较于吐蕃边境上,有征西将军南霁云,以及八千无当飞军镇守。如今安国之中,却并无云国大将、精锐兵马驻守!
    唯一一支,能够让夏国、宫英纵心有敬畏的军事力量,也就是那负责拱卫安国总理衙门的那一千白毦精兵。
    除此之外,整个安国之中,只属于云国的军队兵马,也就只有刚从邵阳郡调来的两万郡兵而已。
    而带领这两万郡兵的,还只是一个毫无显赫战功在身,作为词臣幸进之辈而得授军职,名叫辛弃疾的毛头小子罢了……
    听到军报之后,如今身为邵阳郡副都指挥使的辛弃疾,有些疑惑地问道:
    “八万叛军?情报之中,不是说黎卫宁手下,只有四万乌合之众吗?”
    手下闻言,有些艰难地回道:
    “回指挥使,如今前黎叛军,派出使者携黎卫宁册封旨意,前往安国各地,大肆封官许愿。不少官员,都为之蛊惑,选择反叛。这多出的四万兵马,都是投降的安国兵马……”
    前黎王的旗号,显然作用不小!在面对着打着黎卫宁旗号的叛军之时,安国地方官吏、守军,都并没有奋死抵抗的意思。
    再加上宫英纵手下高手的帮助,前黎叛军连战连捷,不过月余之内,便已经从南到北,横扫而来,直接逼近了安国王都升龙府,竟然成了一番气候。
    而当看到黎卫宁,似乎还真有重开黎朝社稷的趋势之后,安国下面的官员将士,那小心思就更多了!
    发展到了如今,升龙府的南境屏障清化府、北境重镇安沛郡,皆不攻自破,携数万兵马,直接归降了黎卫宁,转而一齐朝升龙府攻来。
    一时之间,升龙府南北要地,皆为叛军所占,形势及及可危。叛军四面合围而来,欲要一鼓作气收服旧都!
    如今,已是安国总理衙门大臣的徐庶,此时听到这份军报,眉头微微皱起,沉声道:
    “当初清洗安国上下的时候,还是有些心慈手软了!”
    当初为了不让安国牵扯太多精力,而被夏国所趁,云国对于安国的统治,还是以维稳为主,并未进行太大规模的清洗。
    就连土地改革,也不算完全彻底。也便让不少暗怀鬼胎的人,继续留在了安国朝堂上下。
    这一次叛军起势,安国局面迅速崩坏,这些人“功劳”不小!
    “无妨,这些牛鬼蛇神现在蹦出来,正好一口气扫干净。这安国,其实也没有必要继续存在了……”
    此时说话的,乃是前不久刚刚来到安国的现任礼部侍郎,张仪!
    张仪最近刚刚因功升迁为礼部侍郎,按理说,本不该出现在这安国境内了。
    但张仪当初受纵横家章岳青睐,得以入了纵横家之中,成为了当代纵横家传人。
    是以萧承便下令,让张仪代替章岳来一趟安国,将一直在暗中搅弄风云的纵横家弃徒宫英纵除去,了却纵横家的宿命执念!
    而听到张仪的话,徐庶不由轻笑一声,道
    “不知张侍郎,可是已有对敌良策?”
    张仪闻言,微微低头,道:
    “张仪不擅兵事,不敢妄言。具体用兵,还是两位大人做主……”
    说到这里,张仪微微一顿,继续道:
    “不过这宫英纵的手段,翻来覆去,也就是合纵诸方势力,齐攻而来。其势,看似若烈火烹油,浩浩荡荡,但实则不过是无根之木,内在空虚,不值一提!”
    徐庶闻言,脸上笑意更甚,摇头道:
    “只此一言,便知张大人眼光通透,洞悉内在,便已经胜过世间绝大多数用兵之人了!”
    辛弃疾更是朗声大笑,道:
    “哈哈哈,管叛军几路合围?我自一路攻去!”
    “下官欲选拔一部精锐,并调五百白毦精兵,出城南下,直取叛军首脑,擒获伪王黎卫宁!”
    虽是文人出身,但此时的辛弃疾,一身豪迈壮烈,视敌军如草寇之气势,却是让人不由为之心惊。
    徐庶闻言,没有丝毫迟疑,当即道:
    “持本官手令,负责护卫总理官衙的一千白毦精兵,尽数调拨于你。再由你亲自挑选三千精锐,出兵南下迎战!”
    “是!”辛弃疾朗声应道。
    ……………………
    夏国京畿之地,两军厮杀激烈。
    而此时,南方沿海,茫茫大海之上,云国的外海水师与夏国的金陵水师主力,猝然相遇。
    一场惨烈的海上厮杀,立即开展!
    拍杆落下,“轰”得一声,立即击毁靠近的小型船只。
    楼船之上,密集箭雨,如飞蝗一般密密麻麻落下。
    投石机响动,立时便有石块呼啸飞出,砸入战舰队列之中。船只破碎、海面炸起之声,伴随着嘶吼惨叫,不绝于耳!
    而下一刻,又见火光乍起,硝烟滕腾。天崩地裂,宛若天雷轰鸣的火炮之声,陡然响彻在耳边,让两方将士顿时一阵耳鸣。
    发射的特制链弹,呼啸飞出,远处的一艘夏军楼船被击中,顿时被损毁大半。
    其上残存的夏军将士,看着已被彻底损毁,飞快沉入海中的战船,面露绝望之色,纷纷跳入海中逃命!
    面对着云国水师的攻势,金陵水师实在是难以支撑。主将无奈之下,只能连忙下令,全军撤退,暂避云军锋芒。
    夏军剩余的战船,在收到命令之后,忙不迭朝后撤离。
    而就在金陵水师面对云国水师衔尾追杀,仓皇而逃之时,根本没有发现,另外一支规模庞大,配备有众多运兵船的云国水师舰队,却是悄然自海上而过,朝夏国东南沿海而去……


第四十九章 投降?不!我只是种方式在效忠夏国皇室!
    此时,已被围城数月,却依旧掌握在夏军手中的齐昌城,中军大营之中。
    一众将领,脸色凝重无比,齐齐走入,对着上首的廖固躬身一礼,朗声道:
    「见过大帅!」
    廖固沉着脸微微点头,抬手示意众将坐下。
    但此时,被围困数月,心中惶恐至极、焦躁难安的众将们,却是没有安心坐下的心情了,纷纷开口抱怨道:
    「大帅,因为救济城中的百姓,府库之中,只剩下不足大军月余的粮草了。」
    「哼,若是没有大帅的命令,城中百姓早就不知道饿死多少了。可现在,这群刁民,竟然还起了逆反之心,在城中传起了什么要是开城投降就能保全,这类大逆不道,无君无父的悖逆之言!」
    「如今困守城中,军心尚且能够勉强稳住。可城中百姓,却是已经沸反盈天。如今就连大军士气,也有被民心舆论所影响的趋势。大帅,不可再放任下去了!」
    困守城中数月,内外隔绝。若非是廖固下令,以大军粮草拯救,只怕城中百姓都不知道死上多少了。
    但由此带来的结果,便是那囤积前线,原本够数十万大军所用一年有余的粮草,飞速消耗,如今已经见了底。而这场战事,却远远看不到结束的希望!
    这般艰难局面,偏偏城中百姓,多有抱怨之言,也怪不得众将着急上火,心中憋闷生气了。
    廖固闻言,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对着众将低头行礼,歉声道:
    「此事,是本帅思虑不周了。。。。。。」
    廖固这个被萧承、伍子胥一手打造出来的「夏国名将」,在军中威望还算可以。再加上是怜悯百姓之举,众将也只是稍有抱怨,以及对城中百姓们的不知好歹而有些不满罢了。
    此时见自家大帅低头赔罪,众将纷纷一惊,心中不念散去,连忙回身还礼,道:
    「末将等惶恐!」
    「此事,其实也怪不得大帅您。。。。。。」
    廖固看着众将,面带苦涩,忍不住重重地叹息一声,语气低沉地道:
    「此战,朝中早有安排。本帅本想着,若是按照原本计划,大军此时本该反攻了才是!可。。。。。。」
    说到这里,廖固面露迟疑纠结一会儿,然后猛地一咬牙,道:
    「哎,可直到今日,我等都未曾见到城外云军有什么异动。远处长江上的云国船只,依旧往来如常。只怕后方的战事,不太顺利啊!」
    听到廖固之言,众将心中不由心头一跳。
    他们自然知道,朝廷上面是早有安排。但具体情况,却是一点不知。
    「大帅,莫非是又打了什么败仗?」
    廖固神色更是苦涩,连连摇头,道:
    「不知道!原本传递后方军报、旨意的绣衣密探渠道,十五日前就已经没有了消息!」
    此言一出,众将神色大变,面露惊慌失措。
    莫非朝廷谋划失败,现在已经无力顾忌他们齐昌城了?
    在廖固有意引导之下,此时众将已经开始将情况,朝最坏的方向去想了。
    一股凝重沉肃,压抑无比的气氛,在众将之间蔓延。
    廖固又沉默了许久,再次开口道:
    「既然如此,便顺了百姓们的心思,将他们放出城去吧!云皇出了名的爱怜百姓,绝不会放任城中百姓饿死的。」
    众将闻言,眼神顿时圆睁,更显惊讶。
    「开城放出百姓?」
    「大帅,城外云军虎视眈眈,会不会趁机攻城?」
    廖固沉声解释道:
    「自然不是一股脑全
    放出去,每天就放个几千上万的百姓出城,重兵守住瓮城。云军纵然趁机攻进来,也只是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