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皇帝成长计划-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曲静闻言,犹豫一会儿,道:
“父亲是想问,另外两家有没有上劝进表的打算?”
曲诚点了点头,忧心忡忡道:
“我们三家,都并非是太师汪晓的人,此前只是汪晓要做给旁人看,这才给与高位。可是如今,这汪晓再也按奈不住了,若是我们再不表示点什么,又如何会容得下我们?”
曲静摇了摇头,道:
“陶家不用说了,没破口大骂就是好事了。马家那边,是将什么都藏在心里,如何打算的,他家不说,没人清楚的。”
说到这里,曲静微微一顿,又道:
“不过父亲,要孩儿说,这上了劝进表,汪晓也不会就此看重父亲,日后史官提及,也谈不上好听。而不上劝进表,大不了就是父亲闲赋在家而已。我曲家世代勋贵,故交何其多,大不了蛰伏一两代,总有再起的机会的。”
曲诚闻言,心中犹豫,一时之间下不定心,转而道:
“你也累了,先回去休息吧!”
曲静见自己父亲犹豫,也不多言,只是躬身行礼道:
“是。”
但曲静刚走几步,却突然一拍脑袋,似是想起什么,对着曲诚道:
“哎呀,差点忘记了!临走之时,岳父曾请孩儿给父亲带一封书信。”
说罢,曲静便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书信,递了过去。
曲诚没当回事,随手打开。
他随意一看,只见书信之上,有数行简单字迹,除此之外,便是下面印着的一方朱红色玺印,显眼至极。
曲诚见到玺印,忽然浑身一颤,神色大变。
眼看自己父亲突然双眼圆睁,一副震惊的模样,曲静不由得有些好奇,凑了过去,道:
“父亲,岳父说什么了?”
曲诚猛地一颤,不待自己儿子看清楚,便一把将书信攥在手心,强笑道:
“没什么,你岳父的问好书信罢了!”
曲静见自己父亲的奇怪举动,微微皱眉。
“对了,这书信,你岳父只是单给你一人的?”曲诚故作随意,开口问道。
曲静心中更是怀疑,但还是老实道:
“岳父亲自送我们出门的,每个人都交代了两句,倒是未曾注意有没有都给……父亲,您到底想问什么?”
曲诚摇了摇头,面色凝重,眼露权衡沉思之色,久久没有说话。
…………………………
养心殿中,黄彦弯着腰,笑道:
“陛下,太师说您已经长大了,是时候亲自处理朝政了。这些奏章,都是群臣今日所上的,想请陛下批阅。对了,为了让陛下能够尽快了解朝中如何运转,太师将在后日举行大朝会。说起来自陛下登基,太师出征,朝中便没有许久都没有开大朝会了呢。”
坐在御座之上的萧承闻言,面色不由得有些怪异。
说起来,登基这么久了,他还一次朝会都没有举行过。今天,也是第一次知道,奏折原来长这个样子。
不过这个时候,萧承倒是没有忘记自己的角色,故作出一副不耐烦的模样,摆手道:
“你先出去吧,朕已经知道了,等朕闲暇了,就会看的。”
黄彦也不催促,笑呵呵地站直了身子,颇带深意地看了萧承旁边的冯保一眼,这才转身离去。
见黄彦走出养心殿,萧承抬手取下一份奏折,随手翻阅一遍,眉头不由得一挑。
他随手扔下,又取过一本,翻阅完之后,不由冷笑一声,道:
“呵呵,这些人和傻子玩这套,还这么露骨?当真是不要脸呢!”
冯保闻言,伸头望去,就见奏折之上,是朝中某位大臣的上书。
全篇就一个意思,请萧承退位让贤,禅让太师汪晓。
不用想,这剩下的奏折,估计都是这是说这件事的。
冯保见状,眉头皱起,轻声道:
“陛下,看来这后天的大朝会,便是汪晓的发难之日了!”
萧承点了点头,道:
“应该是了!呵呵,他若是再不动手,我还真没有底呢!”
第六十一章 动身
春日的清晨,还是能够让人感受到一丝寒意的。
汪晓负手立于庭院之中,面色微微有些疲惫,朝远方眺望,眼神深邃沉重,眉头紧锁,似是心中怀揣忧事。
“太师,距离上朝,还有一个时辰。您一宿没睡,还是先小憩一会儿吧。”身后的府卫担忧道。
汪晓裹了裹身上已经被露水弄得有些湿润的锦缎披风,缓缓摇头,道:
“不用了,圣文还没有回来吗?”
身后府卫摇了摇头,道:
“还不曾。”
汪晓眼皮一耸,定定地站在庭院之中,没有继续询问。
只是看他略显急促的呼吸之声,也能够看出,此时的他,并不如表面这般平静。
汪晓盛怒之下,拍出府卫大肆捉拿朝廷官员,使得云国的整个朝堂瘫痪数日,京中一片大乱,造成损失无数。
朝野上下,对汪晓都是怨声载道。
但就算花费了如此巨大的代价,铁圣文全力追查,到现在,也不过挖出了极少数的哀牢族暗子。
汪晓原本是想要扫除一切障碍,再顺理成章地从萧承手中,接过帝位。
可如今百官满腹怨言,民间百姓人心不定。
万般无奈之下,汪晓只得在哀牢族暗中虎视眈眈的情况之下,正式登基,相要借此事大肆封赏,以安抚百官,稳定人心。
如此仓促安排,此前又有卦象示警,纵使他自认为掌握了京城内外的全部力量,但汪晓的心中,却还是没底。
想到这里,汪晓不由得又起了为自己卜卦的念头。
念头一起,汪晓转身对着身后府卫道:
“去将我的……”
话说一半,汪晓又是一怔。
阳阳家数百年前脱离道家自立门户,便是因为理念与道家“顺应天道”之说相悖。阴阳家典籍之中,也向来教导弟子要去引导天命。
也正是如此,当初汪晓在算出那一卦的时候,尽管心中担忧忌惮,却任然不愿意就此放弃。
而且事到如今,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地步了。当初汪晓没有因为卦象放弃,这个时候就更不会了。
“太师,要属下拿什么?”府卫见汪晓说到一半便不说了,忍不住小心翼翼地问道。
汪晓苦笑一声,摇了摇头,道:
“成事在人不在天,算了吧……”
“启禀太师,铁先生回来了!”这个时候,一名府卫急忙跑进庭院,对着汪晓拱手道。
汪晓闻言,眼睛一亮,道:
“快,让他进来。”
话音刚落,便看到风尘仆仆,满脸倦怠之色的铁圣文大步走进院中,对着汪晓俯身一拜,沉声道:
“禀太师,一切皆已经安排妥当了!五百府卫,并剩余白羽军精锐,都已经调入了宫中,由我亲自安排布防!”
闻言,汪晓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丝轻松的笑意,拍了拍铁圣文的肩膀,道:
“圣文,辛苦你了!”
既然卦象示警,为确保万无一失,汪晓自然要调动全部力量了。
汪晓不能确定,中庆城内外,哪支军队是真心效忠自己的,哪支军队被哀牢族埋下了棋子,所以不敢轻动。
但他手中的府卫以及残存的白羽军精锐,都是他最为忠心、最为精锐的力量,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背叛自己的力量。
此时的汪晓,自认大局在握,刚刚又想通了多日来的心结,眼中阴郁之气尽散,神采奕奕,恢复了此前当世名臣的风采。
他一甩身后锦缎披风,昂然道:
“更衣,上朝!”
…………………………
天色未亮,黄彦便在他的一众义子的陪同之下,来到了养心殿前。
门前伺候的小太监们见状,暗中对视一眼,便有一人挂着讨好的笑容,迎了上去。
“小人,见过中常侍大人,给大人问安!”
为首的黄彦的一义子见状,轻哼一声,昂着头道:
“哼,连这打杂看门的小太监,都比冯保知礼节。”
此话一说,一众人当即发出一阵哄笑之声。
迎上来的小太监眼皮低垂,附和地笑了两声,用卑微的语气问道:
“这时候尚早,中常侍大人怎么就来了啊?”
黄彦摆了摆手,让身边的义子们安静下来,然后似笑非笑道:
“年纪大了,觉浅了,醒得早。想着今日是大朝会,怕陛下耽误了时辰,便前来伺候陛下更衣。”
“呦,中常侍大人可真是有心了!只是这样的事情,何须大人您亲自来呢?这天气不暖和,不如请您去偏殿喝口茶,小人去喊陛下吧。”
黄彦对小太监的讨好,似是很受用,笑眯了眼,道:
“不用了,到底陛下是第一次大朝会,杂家不亲自去,难免有些不放心!”
小太监眼神一动,继续阻止道:
“大人有所不知,咱们陛下早起脾气暴躁地很,喊陛下起床是件苦差事,大人还是让小人去吧!”
黄彦闻言,突然眼睛眯起,眉头一皱,声音发厉,道:
“不,把殿门打开,杂家亲自去喊陛下!”
小太监不愿意让开,到了这个时候,心中一横,刚要继续阻止,就听到身后传来一声轻咳之声。
“既然中常侍要进,便让他进来吧,陛下也已经醒了!”
冯保的声音从殿中传来,让拦着黄彦的小太监心中一松,连忙让开了道路。
黄彦眼睛一动,悄悄打量了门口的这下小太监,然后才走进了养心殿中。
“奴婢,拜见陛……”
黄彦刚要行礼,但下意识地抬头看上一眼,嘴上问安的话,却突然一滞。
只见养心殿陛阶之上,一身穿玄色冕服,腰佩长剑,头戴十二瑬冕冠的身影挺立。一股堂皇大气,尊贵迫人的帝王威严,充斥在养心殿中。
垂旒垂下,遮住萧承的上半张脸,让黄彦看不清他的相貌神色。
黄彦咽了咽口水,死死盯着萧承,不断打量着。
眼前之人,无论是身姿形态、还是气势气质,都与他认识的小皇帝大相径庭。唯一相同的,也就只有那露出的半张脸了。
只是,这怎么看,都不像是同一个人啊!
想到这里,黄彦心中突然一突。
………………………………
中庆城中的一处街道之中,一名负剑游侠儿慢慢地晃荡着。走到拐角之处,他扫视身后四周,在确认无人跟踪之后,他身形一拐,直接走入一旁的小巷之中,在一户人家门口停下。
游侠儿上前轻叩门扉,片刻之后,有人开门探出头来,对着他微微点头,让开了道路。
负剑游侠儿走入其中,环顾一眼。
此时的这户人家之中,已经聚集了几十名游侠儿,个个手提兵刃,看向他。
“郭大爷,太师已然启程上了车架,朝皇宫而去了!”
聚集的人群逐一散开,露出了郭解与剧孟的身影。
“出发!”
第六十二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当汪晓车架到达宫门之时,百官早已等候在此。
相较于此前萧承此前继位,群臣恭贺朝拜的场面,此时等候在宫门前的队伍,略微显得有些单薄。
不过这也难怪,到现在,还有尽一半的朝堂官员,被汪晓关押审问着。
眼见汪晓车架行至此处,一众官员忙不迭弯腰低头,口称拜见太师。
汪晓走下马车,扫视在场众官员一眼,看着众人目光躲闪,不敢起身,对他是一副畏惧大过于尊崇的模样,心中不免颇为复杂。
汪晓没有说话,肃着脸,在身边的太师府府卫护卫之下,走到了百官最前,等候着宫门开启。
这个时候,就听到皇宫城楼之上,响起数声钟声,声音洪亮厚重,传得极远。
“吱啦”的声音随之响起,一道道宫门伴随着钟声,依次打开。
汪晓整理了一番衣裳,刚要抬腿进入,就看到一名府卫,急匆匆地跑到汪晓身边,压低着声音,道:
“太师,府中遭人攻打,局势危急!”
汪晓闻言,身形猛地一顿,脸上露出错愕之色的同时,心中更是一松。
他扭头看向身边护卫的铁圣文,摇头不屑道:
“还以为哀牢族能用什么手段呢,合着还是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的打算!”
一记拳头威慑力最大的时候,就是在它还有没击打出去的时候。
若是一直没有人出手,汪晓心中难免惴惴不安。但只有有人用手段,汪晓就有信心,能够接下来。
铁圣文亦是附和地笑了起来,拱手道:
“太师府遭袭,看来是打着声东击西的算盘。既然如此,若是太师不派人回援,只怕会引人怀疑。”
汪晓摆了摆手,道:
“这我自然知道,将现在在我身边护卫的一百府卫,尽数派回去救援。”
铁圣文一愣,旋即摇头道:
“还是留下几人吧,太师安危最为重要!”
“你宫中既然已经安排妥当了,我自然放心!对了,我身边这些高手足够了,你去那边看着!”汪晓斩钉截铁道。
铁圣文对自己的安排布置,也着实很有信心,当即拱手道:
“是!”
安排好一切,汪晓整了整衣冠,再次迈起步伐,朝宫中走去。
衣着朝服的百官,也跟在汪晓身后,鱼贯而入。
气势恢宏,雄伟无比的宣政殿前,列队站着威武的禁军兵卫。各色旗帜、仪物随风而动,猎猎作响。
“趋!”
礼官高声唱礼,禁军兵卫随之高呼,声势浩荡。
文武百官依照品阶,整齐有序地依次疾步前行宣政殿中,按照文武两班,东西向分班排列。
百官就位,耳边又是一片钟鼓礼乐声中,由一众小太监簇拥着萧承,乘舆临朝。
萧承坐在龙椅之上,鼓乐齐鸣,百官跪拜致贺,行礼如仪,群臣口中齐呼。山呼“万岁”之声,飘出宣政殿外,传遍四周。
接受完群臣朝拜,一旁的礼官还没有开口让百官起身,便有人突然抢声道:
“臣新任少府令丞黄希,有本要奏!”
一中年官员手捧奏章,起身迈步走出。
百官之中,少府令曲诚眼睛一肃,凝视着自己这个新任属官的背影。
此人欲要何为,其实在场的百官,心里都很清楚。甚至不少人,都有着率先上书劝进,好弄个劝进之功的想法。
但这名叫黄希的少府令丞,却是趁着朝拜大礼还未结束之时,抢了个先。
一旁的礼官先是一愣,旋即立刻反应过来,都不待萧承反应,立马回道:
“准!”
“臣闻,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此前云国乱起,国失其序,大乱兹昏。全赖太师神武,拯兹难于四方,以保绥我云国子民。臣又闻,陛下此前病重,而致痴傻,此亦是得上天之厌弃。今臣斗胆,请陛下钦顺天命,禅位于太师!”
黄希一言,让有心拿劝进之功的臣子们都反应过来,纷纷起身,走出群臣队列,躬伏在地,齐声道:
“臣亦是如此认为!”
“陛下,请退位让贤!”
“太师文成武德,合该承继帝位!”
一时之间,一众官员一拥而上,生怕站起来晚了,这功劳就没有他的份儿了。这个时候,还跪在原地,低头不动的官员,倒是成了少数。
汪晓早有准备,双手一揣,站在原地,眼观鼻鼻观心,好似一众大臣说的不是他一样。
萧承端坐龙椅之上,嘴角挂着一丝冷笑,透过垂旒,俯视着朝堂中此时的乱像。
而就在朝堂之中乱成一片的同时,一名小太监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对着一旁站着的冯保点了点头。
冯保见状,心中了然,顶着一众官员的视线走到萧承身边,附耳道:
“陛下,那边开始了!”
萧承闻言,点了点头,淡然地坐在龙椅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