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皇帝成长计划-第1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竺佛门弟子阿那律,此时亦是面露笑意,对着他郑重一礼。
佛门的子明和尚,看着来人,以及身后那雄伟巍峨的云国京师,眼眶突然一红,垂泪道:
“不容易,太不容易了……江湖凶险,极易招惹是非,我等方外之人,修为不够,今次之后,当回归寺庙,潜心修行,不再踏足江湖之地了。”
此言一出,队伍之中的一众佛门弟子,皆是露出戚戚之色。
自从一众和尚的表情、神色来看,这一路走来,的确是不太容易。
这支看上去颇为狼狈的队伍,便是佛门为了扩大影响力,作秀而组织的天竺取经团。而在城门相迎之人,却是先他们一步到达中庆城的阿史那社尔。
一众和尚被阿史那社尔救过一次,对他倒是信任,此时毫无防备之意。但与他们同行的几伙人,此时心中却依旧是防备无比。
无他,实在是自从和这群和尚结伴而行之后,这明刀暗箭的实在是防不胜防。若非是一路上的众多江湖众人已然将他们视作同伙,他们早就领着各自人马独自离去了!
阿史那社尔勒马上前,注意到这些人对自己的防备,倒是轻笑着解释道:
“我领麾下部众,在云远郡安置。呈上了国书,等到了陛下赐下圣旨,方才启程来京。本以为阿那律大师早已到了,却不曾想来京之后方才知道,还是我稍快了一些!”
听到阿史那社尔这般说,子明和尚一个没忍住,连忙拭去泪水,诉苦道:
“可汗有所不知,这一路之上,实在是太过艰难了!不知怎的,竟然传出了阿那律大师携带重宝,欲要敬献陛下,引来了无数江湖人士窥觊,明里暗里地动手。若非我佛门各地的师叔伯出手相助,怎么可能安然走到这里!”
阿史那社尔闻言,倒是摇头道:
“江湖传言,我亦有所耳闻。说是阿那律大师身上,携带有毗琉璃王遗宝,其中隐藏着天竺绝世武学、滔天财富。天下之中已然遍传,自然不少人窥觊。你等行踪,早已为人所知,要不然今日我也无法亲自前来相迎……”
财宝、武学,想来最是引人窥觊。再有了东厂的推波助澜,这个消息很快便流传天下之中,佛门这热度现在是足足的!
阿史那社尔微微低头,面带歉意地道:
“我得知你等处境之后,有心出手相助一二。但我身为外使,又身在京中,难免有些掣肘,无法出手,还请见谅!”
这些话若是旁人说,难免有些马后炮,事后故作虚情假意的意思。但阿史那社尔言语真切,面容诚恳,显然是真有歉意。
众人也体谅他一个他国之人,在云国京师之中的谨小慎微,自然也不会怪罪。
众和尚再次一礼,口称阿弥陀佛,谢了阿史那社尔的这番好意。
这个时候,子明和尚方才一拍大脑,指着身后的一群人,介绍道:
“对了,还有这几位,都是和我等一路结伴而来,这位是……”
子明和尚的介绍尚未开始,身后便有一人抢声道:
“吐蕃论弓仁,见过阁下!”
说话的年轻人,看上去最是狼狈,身后的小心护持着的七八名护卫,也是个个带伤,眉宇之间尽是警惕之色,有那么点惊弓之鸟的意思了。
论弓仁此时躬身一礼,一边说话,还一边细细打量着阿史那社尔,心中还案子思索着,这位可汗到底是什么人!
见有人抢声介绍自己,子明和尚识趣地闭上了嘴。
剩余的两伙人,也各自出声道:
“西域于阗国尉迟胜,见过可汗!”
尉迟胜身边护卫最多,身上衣着华贵干净,似乎还是特地换了一身衣裳。同时,他手下的人也是最没有戒心的。在听到一众佛门弟子介绍之后,便都放下了警戒。
最后一伙儿人,人数只有二三十人,但行进止立之间,最是严密有序,似是被人精心调教过的。
领头的沉肃年轻人,亦是低头一礼,道:
“铁勒部,契苾何力,见过阁下!”
训卡【归唐番将】所召唤而来的四人,此时已然齐聚!
阿史那社尔看着眼前三人,皆是抚胸行礼。
云国有茶马商道沟通天下诸国,出现几名他国之人倒是也寻常,所以他也并没有放在心上。
而就在这个时候,便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之声传来。
只见军中骑士纵马而来,身后令旗飞舞,异常显眼。
“东南战报,军情如火,速速让开!”
这是,军中的加急军报!
此时正是东南边境战况最为紧张之时,事关社稷安危,自然没有人胆敢怠慢阻拦。
城门城防营将士见状,连忙组织百姓让开,扫空了道路。阿史那社尔等人,也是退到一旁。
战马一刻未停,疾驰而过,直朝皇宫方向而去。急促的马蹄之声,让周遭百姓顿时心中一紧,四下议论纷纷。
阿史那社尔见状,却是眉头一皱,沉声道:
“阿那律大师来得倒是不巧,如今三国突然开战,朝中诸事繁多,只怕要和我一样,暂时是没有办法拜见当今大云国陛下了!”
阿史那社尔入京之后,直到现在,也是未曾受到萧承召见。
阿那律闻言,双手合十,低下了头嘴唇微动,似是在念着经文。
而契苾何力几人,此时也是如阿史那社尔一般,露出了极为凝重之色。
他们四人,既不是云国人,也并非夏国人、黎朝人。这三国战起,本来和他们并没有什么关系。
但云、夏两国,却是能够影响天下诸国之局势的唯二大国。
这一战,虽然不说能够彻底决定两国胜负
但之后,到底是夏国根基深厚,威压天下?还是云国如旭日初升,煌煌而不可挡?
将来天下诸国朝奉谁家,尊谁为宗主国,这一战的胜负,必然会占据极大的因素。
他们四人前来云国的目的,也便与此有关!
……………………
皇宫之中,萧承刚刚放下手中的军报,便听到身边太监禀报,朝中重臣齐至,于宫门之外叩见。
萧承看着手中的军报,轻笑道:
“这么快就都来了?快宣!”
不多时,一众臣子便快步走入宫中,对着萧承俯身一礼。
“臣等,参见陛下!”
“众卿反应倒是快,军报前脚刚送到,你们后脚就到了!”萧承一边说笑着,一边将手中军报递给一旁的冯保。
冯保心领神会,当即接过,递给了殿中候着的一众大臣。
老太尉陶艾连忙接过军报,翻阅一遍之后,当即露出了荒唐至极、不可置信地表情。
他皱着眉,反复打量了好多次,方才斟酌道:
“陛下,这、这实在……臣欲往前线视察!”
这份军报,所禀报的战果、战况,实在是太过令人匪夷所思,让人不敢置信了,已经让陶艾对此产生了怀疑!
萧承看着老太尉的表情,却是轻笑一声,道:
“老太尉不必如此,东厂番子也回报了,的确千真万确!”
陶艾闻言,神情错愕,愣在了原地,一副无法接受的模样。
此时一旁的诸位朝臣见此,心中也是焦急,连忙接过军报仔细看去。
待看过之后,一个个的也都是如陶艾一般,露出了难以置信的模样。
平蛮将军杨大眼奏报,东南大捷,黎朝东路水师一战覆灭。上下八万精锐士卒,或死、或降、或散。黎军溃败之际,还有近半战船直接被俘。
朝中诸臣担忧无比,这段时间,时时萦绕于心的石城郡之危,竟然就这般轻易地解除了?威震天下,此前一路高歌猛进的黎朝东路水师,竟然就这么覆灭在南盘江上。
这般战果,他们就是做梦都不敢想啊!
片刻之后,陶艾微微回过神来,看着萧承,面露震惊之色,道:
“陛下此前不调大军前去支援,便是此前早有布置吗?”
萧承闻言,笑而不语。
若说布置,他也只是将狄青、伍子胥派去了,信任他们二人绝对能够应对。
只是没想到阴差阳错之间,杨大眼竟然将诸葛亮、徐庶二人绑到了身边效力……
见到萧承这幅模样,众朝臣心中当即一喜,亦是不由得生出敬畏尊崇之心。
怪不得陛下此前如此,原来竟然是早有准备。
有此圣天子在朝,真是合该我大云兴盛!
萧承轻咳一声,面容一肃,道:
“东南南盘江大捷,平蛮将军杨大眼有功,着令,晋位安东将军。”
“黎朝小人,背弃和盟,先臣后叛,反复无端,罪不容恕。命安东将军杨大眼,领麾下战兵五万,即刻起兵攻黎。朝中各部,征调粮草物资,尽快拨送秀山郡大营!”
众臣闻言,连忙躬身一礼,道:
“遵旨!”
萧承声音不停,紧接着沉声道:
“传旨,夏国不恤西南百姓困难,坐视百姓危难,倒行逆施,擅启战端。命镇北将军程不识,就地征调粮草,即刻出兵,攻入夏国,解民于倒悬!”
说到这里,萧承微微一顿,看向殿中众臣,沉声告诫道:
“诸位卿家,此后之战,事关我大云定鼎根基,绝不可疏忽大意啊!”
众臣面有振奋之色,齐齐行礼,昂然道:
“臣等必铭记于心,不负陛下重托!”
萧承自掌权之后,便从未掩饰过兵出中原,一统天下的志向。
君王允文允武,才能志向皆具,麾下臣子自然是无不振奋,有匡扶君王,建立名载青史的不世之功的心思。
眼看着机遇便在眼前,众臣自然不敢有疏忽之心,当即告退离去,下去调度运转。
待到众臣离去不一会儿,便听到又有小太监前来通禀,道:
“启奏陛下,内阁行走刘伯温大人求见!”
萧承闻言,眼中微微一亮。
莫非,是这国运之法,有所成果?
“快宣!”萧承连忙道。
自黎朝黎醒手中获得了这凝聚国运之法之后,萧承便觉这运用之法有些粗糙。
所以在刘伯温自入仕之后,便直接被萧承差使,领着诸子百家之中修行气运之法的精英门人,在蕴楼之中闭关,研究这调度国运之法。
若非是有了成果,只怕他今日也不会前来宫中觐见!
片刻的功夫,身穿七品官服的刘伯温,便已然快步走入殿中,俯身行礼道:
“臣刘伯温,拜见陛下!”
萧承连忙抬手虚扶,迫不及待地道:
“免礼!刘卿今日前来,可是有什么进度?”
刘伯温闻言,当即抬头,郑重道:
“回陛下,确有进展!”
“此前臣等,便有所获。又逢昨夜东南巨变,国运异动,乍显神异。引动冥冥之力,变换天时气象,臣等察觉,更有领悟,当即前来奏报陛下!”
话音刚落,刘伯温便当即奉上一本书册,恭敬地递给了萧承。
萧承不待小太监接过,便迫不及待地起身,快步接过,展开一看。
书册之中,便是记载了如何调度国运、增强国运,如何加持麾下大军的法门。以此法门,甚至还可以国运加持朝中大臣身上。
萧承见此,眼中当即流露出又惊又喜的神色。
摩挲着手中的书册,萧承心潮澎湃。
这是,气运皇朝的设定?
第四十四章 王气未散
夏国金陵城,岐王府。
虞瑛瑶脸色凝重异常,快步走入岐王府书房之中。
此时的岐王,正在眉头紧锁,专心翻阅着西南送来的军报,甚至都没有察觉到虞瑛瑶的到来。
只看他愁眉不展,头疼无比的模样; 便可以看出,这西南之战,对夏国来说显然不太乐观!
虞瑛瑶此时前来,自是有急事,也顾不得打扰不打扰的,当即出声道:
“皇兄!”
岐王猛地抬头,看到是虞瑛瑶到来,眉宇一松,露出缓色; 开口道:
“非是我不愿见你,实在是今时不同往日,现在我这府外,盯着的眼睛太多了,你……”
虞瑛瑶此时,却是顾不得待岐王说完,当即打断道:
“皇兄,西南急报!五日之前,黎朝水师于南盘江上一战覆灭,八万精锐或死或降。亲自坐镇军中的黎卫宁失散于乱军之中,生死不知!”
岐王闻言,话语一滞,旋即露出了半信半疑的神色,许久方才问道:
“绣衣使传来的消息?可曾确认消息的可信程度?”
岐王从军多年,知道打仗的时候; 散布些真真假假的消息,或是迷惑敌军、或是动摇对方士气、或是稳定自家人心; 颇有奇效。
所以此时听到这个消息; 他也只当这是云国那边放出的假消息。
不过,也别怪岐王这第一反应如此,实在是这个消息太过让人不敢置信了些!
普通的老百姓或许觉得,黎朝近年来,面对云国连败数次大战,这一次全军覆灭似乎也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但实际上诸国朝堂之中都清楚,黎朝驻守在安沛郡的那十几万大军,和黎朝的东西两路水师,根本就不是能够相提并论的存在。
就云国那点内河水师的实力,能够一战覆灭黎朝东路水师,这任谁都觉得是不可能的消息!
虞瑛瑶闻言,却是神色沉重地摇了摇头,道:
“绣衣使动用在云国境内剩余的全部眼线,反复探查了数遍,方才回禀……这次攻入云国的黎朝水师,的确一战覆亡!”
这等消息,绣衣使若非当真确定; 也是不敢向金陵城禀报的。
看着虞瑛瑶郑重无比的神色; 岐王脸上亦是逐渐变得沉重起来。
此前夏国谋划,便是想要与黎朝协作,水路并进,攻下石城郡,封锁邕江水道,隔绝云国与邕州四州之地的联系,从容不迫地剿杀云国邕州大营的十数万精锐,继而吞下四州之地。
当初策划邕州大营兵变失败,倒是无伤大雅。毕竟失去了云国供应军械物资的邕州兵将,显然翻不出什么花样。
但若是失去了黎朝水师相助,那此前谋划才是当真彻底失败了!
岐王眉头紧皱,沉吟许久之后,方才揉了揉眉心,道:
“此前父皇曾经示意,准许黎朝借道西江,继而转入邕江。可黎朝那边,却是毅然拒绝,转而自红河水道、南盘江水道进入邕江。这次覆灭,只怕是和两条水脉凶险复杂有关……”
西江水脉连通大海,亦是能够转入邕江,水文情况比凶险的红河、南盘江好上太多了,这本该是黎朝水师最优的选择。
可黎朝、夏国虽然联手对付云国,但这也是因为利益所致,只为了共同谋夺邕州四州之地,并非是当真的同心协力,黎卫宁自然不可能将自己的后路交给夏国。
而且为了在战后更有底气地分割四州之地、借机收拢人心彻底掌握这东路水师、凝聚大军异象以震慑夏、云两国……等诸多方面因素考虑,黎卫宁这才断然拒绝了夏国的提议。
而此时的虞瑛瑶闻言,却是摇头道:
“只怕和皇兄想的,略有差异!”
说到这里,她微微顿了顿,将手中军报递给了岐王。
军报之中,记载了南盘江之战前因后果,详细至极。除了过程稍微有些荒唐之外,再无其他……
岐王连忙接过扫视一眼,当即愣住,眼中尽是难以置信的神色,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
虞瑛瑶见状,接着话锋一转,问道:
“皇兄可还记得,梧州大营递上来,关于三千北塞精骑为何一战覆灭的军报?”
岐王闻言,眼神顿时一凝,看向虞瑛瑶,沉声道:
“也是那个?”
此前,夏国德阳侯齐默,在他回到梧州大营之后,便已然将其亲自领兵突袭狄青的那一仗,个中战况详情写得一清二楚,送到了金陵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