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太宗皇帝成长计划 >

第128章

太宗皇帝成长计划-第128章

小说: 太宗皇帝成长计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牌匾被吹落,倒也称不上什么不祥预兆,往年也并非是没有过。
    但在此时的场景之下,牌匾忽然坠落,便给人一种感觉,好似这是天地冥冥之间的警示一样。
    难道常宁县,没救了?
    想到这里,一众官吏不由得地面露沮丧之色,长叹数声,久久不语。
    而此时的道衍,扭头看着掉落在地的牌匾,心中却是忽然生出一股莫名熟悉的错觉。
    福灵心至之下,道衍忽然哈哈大笑,指着碎了的牌匾,脱口而出道:
    “哈哈哈,县衙牌匾掉落,这是吉兆啊!我等治理瘟疫之后,朝中论功行赏。到了那个时候,诸位可就要荣升官位了!到时候,诸位不是升任府衙的职差,就是调入京中任职,哪里还需要困守在这县衙之中,不得施展才华啊。”
    恰逢此时,云彩被大风吹动,原本被遮住的明媚阳光,再次投射下来,充斥着这个县衙之中,便仿佛在映衬着道衍刚刚所说的话。
    一众官吏心中,其实不见得就相信道衍的话。但有时候,人在绝望的时候,总是需要一点盼头的。
    此时一众官吏心中,忽然便涌现出了一丝期望。原本心中的沮丧之意消散,一个个脸上都恢复了几分神采,不再似刚刚那般丧气。
    ……………………
    常宁县外的不远处,一名面貌堂堂,气势深沉的老者,背负着一黑一白两柄长剑,正身形挺直,负手遥望着远处的县城,面露沉思之色。
    这个时候,在老者身后,便传来了“滴滴答答”的清脆之声,以及清吟之声。
    “结发事远游,逍遥观四方。天地一何阔,山川杳茫茫。众鸟各自飞,乔木空苍凉。登高见万里,怀古使心伤。伫立望浮云,安得凌风翔。”
    此人所吟的诗句,极为大气,毫无斟酌用词的酸气。乍一听,好像是表达了贤者隐士寄托山水的清高之意。
    但诗中那最后一句,还是将来人心中那番雄心壮志表露无疑。
    老者扭头看去,便见一位身形消瘦的中年男子,正骑着一头养得油光水滑的毛驴,一边吟诗,一边沿着官道,朝常宁县中而去。
    眼看着中年男子朝常宁县而去,老者眉头一皱,当即出言提醒道:
    “这位先生,还是莫要上前了!前方常宁县中,瘟疫横行,不是好去处,还是速速回程吧。”
    那骑着毛驴的中年男子闻言,当即勒住毛驴,对着老者露出一丝笑容,拱手道:
    “多谢老先生提醒!只是在下此行目的地,就是这里。”
    老者闻言,再次开口道:
    “这里瘟疫愈发严重,什么事情都不会比自己性命重要啊!你还是尽快离去吧。”
    中年男子闻言,却是微微摇头,道:
    “老先生误会了,在下的目的地就是这里,并非县城!”
    老者闻言,顿时一愣,下意识地问道:
    “这里?你来这里作何?”
    中年男子上下打量了老者一眼,在老者身后黑白两柄长剑之上停留许久,却是忽然露出了意味深长地笑容,道:
    “或许与老先生的目的一样吧!为了看一看自己这一身所学,是否值得托付明主!”
    老者闻言,眼中精光一闪。旋即,他微微拱手,沉声道:
    “纵横家门人,章岳!”
    中年男子连忙下驴,微微侧身,还礼道:
    “在下刘基,见过章老先生!”
    ……………………
    【蓝色训卡,天龙八部
    卡牌效果:使用之后,获得萧峰、段誉、虚竹、慕容复
    卡牌说明:烟尘起处泪阑珊,身事还同世事艰。豪杰会当仗气死,青山依旧雁门关。
    萧峰,出自金庸《天龙八部》,智勇双全、胆略过人、豪迈飒爽,惜为身世所累。
    武力97,文学62,智慧75,道德85,年龄35,统御70,政治68,魅力80,忠诚100,野30
    段誉,出自金庸《天龙八部》,大理国世子,知书达礼,温文儒雅,老实谦逊。
    武力93,文学86,智慧71,道德78,年龄24,统御74,政治70,魅力88,忠诚100,野心23
    虚竹,出自金庸《天龙八部》,佛门弟子,外貌丑陋,看似愚钝,实为内秀之人。
    武力95,文学40,智慧70,道德89,年龄28,统御62,政治60,魅力40,忠诚100,野心10
    慕容复,出自金庸《天龙八部》,燕国皇室后裔,奔波半生,矢志复国。
    武力90,文学74,智慧74,道德38,年龄30,统御60,政治58,魅力78,忠诚100,野心90】
    云国皇宫之中,萧承看着眼前的闪烁着蓝色光辉的卡牌,不由得砸了咂嘴。
    说起来,自己有过【大理太祖】的帝卡,是不是也勉强算是段誉的祖宗呢……
    萧承失笑一声,有些失望地关闭了金手指面板。
    纵使如今天地之间,世界升格,冥冥之中对于天下武者的束缚限制,已经放开,武者更容易精进修为,突破先人难以突破的武学境界。
    可就算如此变化,毕竟时间不长。如今江湖之上,一名九阶武者,也依旧是数量稀少的顶尖高手。
    这次一张蓝卡,直接便给萧承送来了四名九阶高手,看似赚大了。
    只是对于如今执掌偌大云国的萧承来说,这四人只能称得上单纯的江湖高手。除却武力,其余数值实在一般,并不能给萧承带来太大的帮助。
    或许也正是因为对国家没有太大的裨益,这张卡牌,才只是一张蓝色卡牌。
    算了,总比没有好,之后黎朝那边,说不得有用……
    萧承心念一动之下,蓝色光辉顿时直冲天际,随后化作四道蓝色光辉,四散而去。
    就在这个时候,便听到养心殿外,冯保的声音传了进来。
    “陛下。”
    “进来!”萧承微微抬头,沉声道。
    冯保推开殿门,小跑着而来,对着萧承躬身一礼,道:
    “启奏陛下,筹措的第一批物资,已经出发了!”
    如今中庆城中,有商界之中势力雄厚的杂家带头组织,以及颇有商才的沈万三帮衬。又是协助朝堂阻止北境瘟疫之事,一众商贾也算是尽心。
    不过十来天的功夫,第一批物资,已经开始朝北境输送。
    冯保顿了顿,继续道:
    “这次一共调度了五十万石粮草,各类药材一百三十车。商贾们出动自家人力、运力,送至北境。京郊大营那边派出的七千大军,将会护送他们安全抵达……这次,也幸亏有杂家、沈万三居中调度稳定,是以京中物价也只是微微上涨,不算严重。”
    萧承闻言,微微点头,心思却是有些沉重,开口道:
    “这些物资看着倒是不少,但尚且不知北境这次瘟疫会多严重,不见得够用啊。”
    其实若仅仅是隔绝内外,任由北境百姓自生自灭,自然是不需要太多的物资的,只是萧承显然不能这么选择!
    也幸亏云国境内,富庶膏腴之地并不少。而且南方那些由汪晓领兵吞并的小国土地,也有不少是能够一年三熟的宝地。所以对于云国来说,粮食并不算宝贵。
    若是这个时候夏国也有这么大的动静收购粮草,只怕粮草上涨的势头是挡都挡不住的。
    不过就算如此,若是这次瘟疫太过严重迟迟得不到解决,粮草物价上涨,自然不可抑制。
    人心本贪,商贾更是重利。到了那个时候,只怕会有人难以抵挡贪心,囤积居奇,以求获得巨大利润,使得局势更加艰难。
    萧承眼睛一动,抬头看向冯保,沉声道:
    “你东厂现在,可还有足够人手?”
    冯保闻言,立即便明白了萧承的意思。
    他微微躬身,沉声回道:
    “还请陛下放心,奴婢可以保证,只要陛下想,在我大云境内,便没有人能够逃过东厂的眼睛!这些商贾,奴婢会留意的!”
    萧承微微点头,道:
    “只是为了以防万一,不要露了踪迹,让忠贞之士寒心啊!”
    “是……”
    说到这里,冯保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来,犹豫一阵,小心地凑到萧承耳边,轻语几句。
    萧承听到冯保所言,眉头一皱,冷声道:
    “呵,如此拎不清的人,杂家还真是……你派人去传朕的口谕,告诉金圣源,让他好生训斥自己的弟子一番!如今北境局势艰难,朕不想再看到这样的事情了!”
    显然,冯保刚刚凑到萧承耳边所说的,便是那杂家金堂峰,与沈万三之间的事情。
    冯保见状,连忙躬身道:
    “是!”
    此时的冯保心中顿时一阵窃喜,手中下意识地摸了摸一直藏在袖子中,沈万三之前送来的那张大额银票。
    这个时候,萧承忽然好像反应了过来,眼睛一动,扭头看向冯保,玩味道:
    “这件事毕竟没有耽误什么,说来不算什么大事啊。怎么还劳得你这位东厂督公多提一句?”
    还没高兴多久的冯保,心中忽然一突,额间汗珠顿时冒出。
    他双腿颤颤,正要为自己辩解几句。但心中虽然是如此想的,他的身躯却是下意识地膝盖一软,跪倒在地,叩头谢罪,结结巴巴道:
    “奴婢、奴婢……奴婢知错,请、请陛下恕罪!”
    萧承静静地看着冯保许久,方才幽幽道:
    “错在何处?”
    冯保浑身颤抖,心中后悔惧怕不已,连忙取出衣袖中的银票,举过头顶,颤声道:
    “错、错在收宫外贿赂!”
    萧承微微摇头,冷声道:
    “错了,错在有胆子在朕面前耍心眼。朕的亲信太监喜爱钱财,有人投你所好,以此讨好,这朕不介意。但作为朕一只眼睛,便不要有自己的想法!否则朕,不介意扣掉它。”
    冯保心中,顿时被恐惧填满,额间豆大的汗珠滚落,整个人连连叩头,高声道:
    “请陛下恕罪!请陛下恕罪……”
    萧承神色微微缓和,沉声道:
    “念你功勋苦劳,银票赏你了,下不为例!”
    冯保闻言,心中猛地松了一口气,连忙跪地谢恩,道:
    “奴婢,谢、谢陛下恩赏!”


第九十六章 咱们差不多,所以我上我也行!
    黎朝京师,升龙府,黎朝王宫,南华殿上。
    大殿之上,黎朝年轻官员们一个个地跪倒在地,情真意切,声泪俱下道:
    “王上,此前战事失礼,军中精锐丧尽,朝中便已经向百姓加征练兵税银。之后与云国求和,签订合约所需的赔款拿不出来,也是向国朝上下收纳捐输,这才凑齐。此时,万万不可……用、用什么供奉宗庙的名义,再向百姓加征税收啊!”
    “宗庙祭祀,固然重要。但如今国中元气大伤,云、夏两国虎视眈眈,百姓民生凋敝,正是全力恢复国力的时候。至于其他,还是再请王上再缓一缓吧!”
    “王上,此前国朝局势如此艰难,百姓却倾力相助,不曾有所怨言。国中子民,对得住我国朝社稷,也请王上为百姓思虑啊!”
    此时的黎朝诸多臣子,是怎么都没有相通。这位原本勤政爱民,名声极好,颇有明君之风的王上,怎么自邕州一败之后,便越发糊涂了起来?
    此前数次战败,折损无数,国力大损,尚且可以说,并非是君王之罪过。
    但在穷尽国库、民间财富,花费巨大代价换取和平之后,不去卧薪尝胆,恢复国力,以求一洗前耻,反而去以供奉宗庙的名义遍搜民间,实在是让一众年轻臣子想不明白。
    难道向云国割地赔款之后,这位年轻的君王,当真就心气尽丧了?
    可你就算斗志磨灭,自此一蹶不振也就罢了。修建宫殿、遍选美女,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嘛。结果呢,你搜集国中财富,去供奉宗庙,这就让一众臣子难以接受了!
    怎么,这个时候去求祖宗,等到将来国朝社稷覆灭了,别忘了给你留个好位置?
    朝中的年轻臣子不理解,一个个自然是义愤填膺,联合起来,一副你不收回旨意,就要死谏的模样。
    而黎朝王上黎卫宁,脸色也难看极了。
    此时的黎卫宁,面色铁青,眼中含煞,双拳死死攥紧,坐在王位之上一言不发。
    他一向爱惜羽毛,注重维护朝野之间的名望。
    黎朝的典签校事官,这么一个好好的特务机构组织,自黎卫宁登基以后这些年,干的最多的活,就是充当黎卫宁的水军,为他传播好名声。
    因为黎卫宁知道,在朝中重要力量大半被宗庙那个老不死,死死握在手中之后,他唯一的依仗便是自己这个王上的头衔了。
    所以黎卫宁可以在背后充当推手,致使国战战败,也绝对不会想要在这个时候压榨黎朝百姓。
    可万万没想到,那个老不死的,竟然在这个时候,要求黎卫宁搜集天材地宝供奉宗庙。
    虽说黎卫宁布局许久,暗中也发展了一定势力。但时机尚未到来,是以黎卫宁此时根本不敢翻脸,只能继续低服做小。
    “王上,三思啊!”
    “请王上收回成命!”
    “……”
    一众年轻臣子,见到黎卫宁还是没有反应,一个个更是急切地高声道。
    而此时大殿之中,站在群臣前列的十数名衣着朱紫,真正执掌朝堂大权的宗亲大臣们,却与这些年轻臣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个的,眼观鼻鼻观心,一点反应都没有,只把自己当做了木头人偶。
    年轻官员不知其中关键,但这些人可是知道。当今这位王上,在涉及所有关乎宗庙的事务上,根本没有任何决定的权利。
    面对着这些年轻臣子的逼迫,黎卫宁终究是阴沉着脸,猛地站起身来,一挥王袍,冷声道:
    “此议已定,没有再议的必要了,退朝!”
    一众年轻臣子当即一急,神情激动地喊道:
    “王上……”
    而那些最前列的,对其中事务心知肚明的黎朝朝廷大员,却是不愿再纠缠下去,此时当即跪倒在地,打断了年轻官员们,高呼道:
    “恭送王上!”
    黎卫宁转身便带着一众太监,扭头走出南华殿中,任凭一众年轻官员如何出言进谏,他也是铁青着脸,充耳不闻。
    待回到后宫之中,黎卫宁身边的辟秽当即挥退了一众侍者。
    黎卫宁再也按奈不住心中怒意,衣袖猛地在身前案桌之上一抚。
    只听得“叮叮当当”的一阵声响,案桌之上的笔墨纸砚、奏折香炉,被尽数扫落在地。
    一旁的辟秽心中一惊,当即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苦着脸道:
    “王上息怒!”
    黎卫宁脸上通红,双眼甚至放弃血色,拳头猛地朝案桌之上一锤,吼道:
    “孤如何息怒?老不死的,该杀!该杀!”
    辟秽跪在地上,用膝盖移到他的身前,一把抱住黎卫宁,颤声道:
    “王上,宫中尚有暗子,奴婢为避免打草惊蛇,不敢清理干净。所以未免为人所知,还请王上克制情绪啊!”
    黎卫宁此时几乎就要抓狂,嘶哑着道:
    “孤这个王上,做得这么憋屈,快要把孤给逼疯了。孤现在是这样,父王当年也是这样,我国朝宗室,世世代代都是如此忍气吞声,充作傀儡。孤现在就想不顾一切,召集亲信杀上宗庙,杀杀杀,将宗庙之人,尽数屠杀干净……”
    显然,此时的黎卫宁,只想以一场血腥杀戮,将黎家世世代代,为人架做傀儡的憋闷之气,尽数宣泄而出。
    辟秽见状,连忙道:
    “王上息怒啊!那、那、那云国的小皇帝,当初不也是如王上这般隐忍吗?当时的他,甚至还得装疯卖傻,才能躲过权臣的监视试探。可您再看如今的云皇,一朝扭转局势,重掌大权,天下谁人不敬佩他当年的隐忍?”
    听到辟秽的话,终于让暴怒的黎卫宁,稍稍平复了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