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太宗皇帝成长计划 >

第125章

太宗皇帝成长计划-第125章

小说: 太宗皇帝成长计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须宿面色凝重,喃喃道:
    “荧荧火光,离离乱惑……这是巧合,还是天地预警?”
    话语虽轻,却是让一众阴阳家高手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荧荧火光,离离乱惑”,这说得是诸天星宿之中,那象征着“火”的星辰,又名荧惑星。
    而这荧惑星在阴阳家中,乃是象征着大乱的灾祸之星,最为阴阳家门人所忌惮畏惧。
    阴阳家学说,源自道家,是在道家“顺应天道”的基础之上,衍生出了测算未来,从而“引导天道”的理念。
    所以阴阳家门人,尤擅以占卜、星象,预测天下大势变化。对于周身环境的细微变化,都能够被他们视为天地冥冥之间的预警。
    须宿这阴差阳错地突破,竟然最先点亮了荧惑之星,凭借火行之力,以五行相生之理,最终修成了这阴阳家的最高典籍《太上阴阳星宿宝经书》,成就仙神之境。
    以阴阳家门人看来,倒是还真的有些不算好兆头……
    一名阴阳家高手犹豫片刻,当即出言劝说道:
    “宗主,只怕多虑了,这又并非星象显示。”
    须宿闻言,却是微微摇头,沉声道:
    “并非多虑,而是心中有感!”
    说罢,须宿微微抬头,眼眸玄奥深邃无比,神异的紫色光辉不断流转。
    天地之间万事万物,顿时以另外一种不可描述的形式,展示在须宿视线之中。
    刹那之间,他的视线,便好似跨过了千山万水,化作天上神灵,高居云端,俯瞰天下。
    云国之上,一条云龙盘旋而起,鳞爪飞扬,气势越发威严。云龙头顶之上,一只身形高大,周身紫色,尽显尊贵的神鸟振翅高飞,啼鸣不停。时不时环顾雄视四方,尽显并吞天下之志。
    东南方向,气势深沉威严,最是威慑人心的气运金龙,盘旋夏国国境之上。这条神龙,此时眼睛微微眯起,庞大的身躯有些迟钝地盘旋着。
    与此同时,就在夏国国境西南之地,一股淡薄的黑色云气,散发这令人生厌的瘴疫之气,自地面之上冉冉而起,不断朝云国国境侵袭而来。
    同一地方,一只头角狰狞,凶态毕露的蛟龙异象,正盘旋飞舞。其腹中鼓起鼓包,龙爪孕育其中,已有化龙之像。
    南方之地,黎朝国运一分为二,化作一大一小两只玄武异兽。
    其中那身形庞大,眼眸微闭,尽显老态的玄武异象,张开嘴巴,旁若无人,贪婪无比地吞噬着黎朝国运。身形较小的那只,则紧紧地盯着老大玄武,兽眼之中,露出人性化的阴狠忌惮之色。
    须宿视线之中,这天下诸国,诸多异象显化的同时,耳边更是隐约传来了兵戈厮杀之声,杀伐之气充斥天地之间。
    天下前所未有的大变,果然就在当下!
    须宿缓缓闭上双眼,然后猛地睁开双眼,沉声道:
    “传吾之命,门中学子,但有愿意前来云国朝堂效力者,一律不得阻拦!”
    一众阴阳家高手一愣,有些不明所以地应道:
    “是!”
    ……………………………
    萧承走出养心殿外,看着鹿门山方向,那逐渐消散的星空异象,眼睛眯起,面露沉吟之色。
    跟在身后的冯保,难掩脸上的震惊之色,扭头看向萧承,震惊道:
    “陛下,这、这该如何处置啊?”
    能够凝聚实体,显露世人面前的异象,虽然神异无比,令人惊叹,但也并非第一次显露在世人眼前。
    当初在感业寺覆灭之后,为了选出新任大法师,在佛门辩经大会之上,萧承和惠启和尚亦是显露了各自的异象。
    惠启和尚显化金莲异象,便有了佛陀降世的传闻,使得他在佛门之中的地位直线上升,民间声望无人能相比。
    而在萧承借柔宁帝姬刺杀一案,对佛门部分寺庙动手之际,也因为他以自身威望节制,这才使得佛门势力没有做出激烈出格的反抗。
    至于萧承,也因为怒龙剑相助显化云龙护体异象,更是坐视了真龙天子,天降圣主的名声,使得他在云国的统治根基,更为稳固。甚至已经有了不少云国百姓,将当今陛下,看做世间神灵一般顶礼膜拜。
    这世界升格的种种表现,这才刚刚显露几分在世人面前,这宛若仙神奥妙神通的表现,自然极为震撼人心。
    显露异象,再稍加引导,便足以引导人心。
    所以这个时候,冯保敏锐地察觉,绝对不能放任这新出现的异象不管。
    萧承看着鹿门书院的方向,沉声道:
    “阴阳家宗主须宿?”
    冯保一听,连忙道:
    “陛下,奴婢不通武艺,但隐约也猜到这天地之间异象显化意味着什么,绝对不可大意。而且百姓无知,只要稍加引导,这天地异象便可让民心浮动啊!”
    说到这里,冯保犹豫片刻,继续道:
    “而且这人,还是阴阳家宗主。当初的汪晓,也是阴阳家门人啊……”
    前太师汪晓,便是出自阴阳家。
    当初萧承,还有冯保、程不识这些旧人亲信,是在汪晓大权独揽,文武朝政尽在手中之际,顶着死无葬身之地的危险,小心翼翼地在汪晓眼皮子低下积攒势力,一步一步走到如今。
    那天天提心吊胆,就连睡觉都不敢轻易张口的日子,便是如今想起来,也是记忆尤深。
    是以对于阴阳家之人,冯保心中,总归是有着一些芥蒂的。
    萧承瞥了冯保一眼,沉声道:
    “没必要防备阴阳家门人,阴阳家在云国,绝对掀不起乱子!”
    古往今来的豪杰英雄,之所以能够成就大业,脱离不了自身的时代背景。
    而汪晓上位,亦是有能够供他发挥能力的机遇。
    当初萧承爷爷,德宗皇帝,之所以提拔汪晓,主要是为了制衡佛门。本想着要使双方势力相互斗争,皇室居中调和。
    只是没想到,慧开和尚技高一筹,竟然选择克制佛门势力,不与汪晓相争。这般手段,便使得汪晓势力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快速膨胀。
    臣权强盛,便会威胁君权。佛门这主动退让,导致汪晓和云国皇室对上,双方矛盾越发激烈。
    发展到了后来,汪晓为了自身身家性命、一众门人故吏、文武旧部,他就这么一步一步,走上了篡位权臣之路。
    而如今,云国之中,已经引入了诸子百家的势力。再加上萧承的能力手段、威望势力,绝对没有阴阳家一家独大的可能。
    冯保闻言,微微低头,连忙低头,道:
    “是奴婢多想了……只是陛下,这异象,又该如何处置?”
    萧承闻言,沉声道:
    “下旨,鹿门书院之中学子,参与科举,皆可免除初试!”
    仿照高中、大学的制度,将初试资格下放各大书院,是萧承此前就决定的事情,只是此前暂时没有实施。
    此前说过,当今天下,诸子百家学说并行。所以云国科举并不能仿照明清制度,将科举资格考试下放各地官府。
    毕竟地方官府,无法组织起包含百家弟子的审卷官。这样一来,批阅试卷的官员的出身学派、所学学说,便很容易影响学子们获取科举资格。
    冯保听到萧承的话,眼睛顿时一亮。
    如今天下之中,暂时还没有哪个书院,能够直接免去科举初试。
    在这个时候,萧承突然颁下这道颇显恩荣的圣旨,再结合此前关于鹿门书院的传言,颇有一种暗示这鹿门书院便是皇帝所建的意思。
    只要之后东厂再引导一番,足以让世人认为,这位鹿门山上,引动天地异象之人,是当今陛下的人。
    冯保连忙躬身,轻笑着道:
    “陛下英明!”
    萧承微微抬手,示意冯保等一下,接着道:
    “下旨,僧录司正印惠启,德行崇高,佛性禅心,钦封灵慧大圆禅师。”
    冯保闻言,微微一愣,不由得看向萧承。
    为了削弱佛门的势力,萧承此前不知废了多大的力气。这如今,怎么又忽然对惠启大肆封赏?
    萧承转身回到养心殿中,随口道:
    “去传旨吧!”
    冯保闻言,连忙躬身一礼,转身安排人去传圣旨。
    萧承缓缓坐到龙椅之上,心中犹自沉吟着什么。
    当初的惠启,为了避免萧承因为忌惮他,而对佛门下狠手的机会,便主动放弃了一朝顿悟,晋升陆地神仙境的机会。
    惠启当初能够凭借一番顿悟,使得自身境界拔升。如今的他,距离那个境界,也不过是一步之遥。所以只要惠启想,绝对能够重新步入那个境界。
    萧承刚刚的那道圣旨,便是在告诉惠启,他需要一个陆地神仙境的高手,让惠启不要再压制自己。
    毕竟相较于有些捉摸不透的阴阳家宗主须宿,还是惠启这种慈悲为怀,恪守戒律的大德僧人,萧承更能够拿捏住。
    想到这里,萧承眉头忽然微微皱起。
    陆地神仙的境界,萧承此前借助帝卡【西楚霸王】,亦是步入过。所以他很是清楚,那个境界的厉害。
    这样的存在,和核弹差不多。覆灭一个大国社稷倒是也不至于,但单人破城,冲阵万军,那可是常规操作了。所以只凭借权术制衡,萧承难免有些不放心。
    心念一动之下,萧承下意识地看向自己的金手指面板之上。
    【大云国昭圣元年(春)二月九日
    文学:40 武术:98(怒龙剑+10,项羽技能效果+2)道德:66
    体能:93 年龄:17 健康:97
    国库:2791万两皇威:70
    佩戴帝卡:齐威王—田因齐
    生效技能:田氏代齐、广纳谏言、励精图治、稷下学宫
    额外技能:天眷、大理段氏】
    还差两点啊,感觉倒是不难……
    萧承摸着下巴,面露沉吟之色。


第九十三章 常宁县中的冲突
    深夜,中庆城北门外的官道之上,只见一阵尘土飞扬,数匹骏马疾驰而至。
    来到城门之前,但见人影一晃,为首之人跳下马来,仰头对城门之上暴喝道:
    “八百里加急,速开城门。阻碍者,死!”
    话音刚落,只听得一阵破空之声,赫然传来。
    不知何物,携沛然大力,自城墙下方射来。只听得“铛”的一声碎石之声,一枚赤色令旗直插城门之上。
    令旗微微晃动,露出赤色旗面,上书“马上飞递”四个字样。
    城门之上,城防营将士一见令旗,便知来人身份不假。又朝城墙之下看去,便见数名差役停在城门之前,身形狼狈,脸上还带着焦急之色。
    城防营将士见状,心中当即一惊。
    八百里加急,已是朝廷用来传递最高级别加急文书的途径。仅可供传递,像是国内造反、敌国入侵这类的急报。
    一路之上,无论任何人,但有胆敢阻止延误,便是罪加三等。若是延误战事,导致结果无法挽回,甚至可判满门诛灭之罪。
    一众城防营将士不敢有所延误,当即打开城门,将一众差役放了进来。
    传令差役当即暴喝一声,战马长嘶一声,疾驰进入城中,直朝皇宫方向而去。
    皇宫之中,刚要准备就寝的萧承,突然被这八百里加急,从寝宫拖出来。
    萧承身穿一身单衣,推开想要为自己披上衣物的小太监,沉声问道:
    “怎么回事?”
    一旁的小太监连忙将八百里加急的密信递上,开口回道:
    “陛下,建昌府急报!”
    萧承闻言,微微点头,手上动作倒是不如此前急促。
    接过密信,萧承一目十行扫过,当即沉声道:
    “果然,是建昌府常宁县发现了瘟疫的急报。冯保,这次你东厂立功之人,尽皆官升一阶,赏赐百金!”
    一旁的冯保闻言,连忙低头谢道:
    “奴婢,替手下的番子,多谢陛下恩赏!”
    萧承微微点头,继续开口道:
    “姬缓那边,进展如何了?”
    “回陛下,两日姬太医便已经领着二十七位方技家弟子,前往北境。算一算路程,如今怕是已经到了威楚府了。”
    姬缓、秦和二人,在萧承的支持之下,已然创立方技家,并入驻稷下学宫之中。
    只是和兵家一样,诸子百家之中,各家皆有医术传承。是以便是有志在为民众解决疾病之苦的学子,也很少会选择直接加入方技家。纵使二人的医术,已然堪称生死人肉白骨,也只收拢了几十名弟子在身边。
    如今姬缓启程前往北境,已然是带着这段时间收拢的全部弟子前去了!
    萧承微微点头,沉声道:
    “让你手下番子传递密信,告诉姬太医,常宁县瘟疫之事。”
    “是!”
    萧承微微一顿,沉吟片刻,又接着道:
    “传令沈万三,还有杂家门主金圣源,让他们全力配合朝堂,不惜一切代价,调度收集各种物资医药,绝对不可使北境局势变得不可控制!”
    以朝廷之力,短时间之内收集总多物资,然后调度至北境,所耗费实在太大。
    是以这般局势之下,只有借助民间商贾之力,才能完成。
    只要金银财货给够,这些商贾的力量是会变得极为惊人的!
    而萧承此前,已经吞下了感业寺六百年来的积累,再加上不久之前,还有小半数的佛门寺庙,牵涉柔宁帝姬刺杀案中。萧承对他们,并没有客气,早已安排人全部抄没寺庙寺产。
    这批东西,如今虽然还没有归入国库,但绝对不少。是以萧承如今国库之中,并不缺少金银。
    冯保闻言,连忙应道:
    “是!”
    萧承又是沉吟片刻,忽然开口道:
    “对了,今日不是递上来了新任御史名单吗,找出来给朕再看一看!”
    冯保闻言,当即示意手下小太监去取。
    不多时,朝中商议的新任御史的名单,便已经摆在萧承面前。
    御史台御史,有弹劾百官之职责,是肃清朝政,掌握朝堂的重要机构。
    萧承如今借着夏国西南瘟疫之事,扩充御史台御史数量,将他们分派北境各地督查防疫之事。但实际上,萧承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考成法的大规模推行而做准备。
    萧承摊开奏折,斟酌许久,终究是皱着眉,抬起朱笔,便在奏折之上加上了一行批注。
    “新科进士海瑞,授御史台监察御史,督查建昌府防疫之事。”
    冯保微微瞥了一眼,面上虽然没有什么表情,心中却不免有些疑惑。
    这位海瑞,到底有什么稀奇,值得陛下此时御笔亲批,点他为建昌府监察御史?
    萧承合起奏折,看向冯保,吩咐道:
    “让官药局姬太医,关注这海瑞一下!”
    冯保闻言,连忙点头,心中悄悄记下了萧承对这位海瑞的关切。
    萧承放下手中朱笔,轻叹一声,眼中尽是凝重之色。
    ……………………………
    建昌府,常宁县。
    此时的常宁县,城门紧闭。城墙之上,尽是布片遮住口鼻,严阵以待的云国将士们,以戒备的眼神,看着城外那蔓延不断,一眼望不到边的难民聚集地。
    城墙之下,夏国难民们看着高耸巍峨,险要无比的城池,心中顿生绝望。
    这么多难民之中,总不都是泥腿子。此时显然有人,已经察觉到了自身的处境。
    瘟疫!
    千百年来,上至诸国朝堂,下至江湖百姓,都是闻之色变。
    纷杂无序的难民群止步常宁县前,有百姓仰倒泥地之上,浑身打着摆子,气息微弱无比,一旁的家属,忍不住发出悲鸣啼哭之声。
    还有百姓跪倒在城门之前,对着城墙之上的云国将士们叩拜不停,只求他们怜悯一下,打开城门让他们进去。
    更有不甘心等死的百姓们,或是成群结队地想要翻越连绵大山,或是想要泅水度过汹涌大江,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