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太宗皇帝成长计划 >

第123章

太宗皇帝成长计划-第123章

小说: 太宗皇帝成长计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举荐兵家之人入朝为官,那自然只能安排进入军伍之中效力。可军队之中,由来都是最为紧要之处。军中职务,更是不比其他。
    陶艾本就在军中威望甚高,而且自从多了马敏文、曲诚这两个姻亲,他陶家的影响力,就不止跃升了一个层次。
    这个时候,再举荐人进入军中,那对他陶家,甚至一众姻亲,可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萧承见状,笑呵呵地看了陶艾一眼,开口道:
    “如今朕欲要使百家出力相争,所以暂时不可表露出对哪家学派的偏好。得亏是太尉未曾答应,要不然朕还真要为难一下呢。”
    这个时候,不待老太尉回话,突然便有一名小太监,脚步匆匆地跑来进来,打断了二人。
    小太监气息粗喘,急忙跪伏在地,高举一枚封存得极为严密的火漆竹筒,高声道:
    “陛下,夏国西南诸郡急报!”
    萧承见到小太监这般模样,眉头顿时一皱。
    西南诸郡,如今已经布置了不少的东厂番子。但若非十万火急之事,根本不会直接递到萧承面前。
    莫非,夏国的西南诸郡反了?
    萧承大步上前,一把接过火漆竹筒,手中一用力,竹筒顿时碎裂,露出了里面的密信。
    展开密信,萧承一目十行扫过,眼睛猛地圆睁,露出震惊无比的神色。
    萧承当即抬头,声音急促道:
    “速去召尚书令曲诚,以及尚书台诸曹尚书前来觐见,一刻不得耽误,快!”
    一声令下,当即便有御前当差之人,快步奔去传旨。
    尚未告退的老太尉陶艾见萧承突然这般模样,不由得问道:
    “陛下,这是……”
    萧承捏着密信,神色凝重无比,沉声道:
    “夏国奉州,出了瘟疫!”
    老太尉闻言,亦是面露震惊之色。
    …………………………………
    稷下学宫之前,兵家当代兵主戈商,领着一众兵家弟子,沿着汉白石玉阶拾级而上。
    迎面,便撞上了一宫中侍者打扮之人,在负责管理学宫的官吏陪同,以及一队精锐禁军的护送之下,走下上来。
    两拨人正好撞上,相互之间挡住了去路。
    戈商不愿多生事端,旋即让开了道路。
    为首的宫中侍者见状,打量了一眼兵家一众人的打扮,眼睛微微一转,旋即很是友好地对着戈商微微点头。
    这般出乎意料的态度,倒是让戈商微微一愣。
    为首的宫中侍者扭头看向一旁陪同的学宫官吏,笑道:
    “王大人,您来差事了。这些百家学子个个都了不得,其中定有陛下看重的人才,你可怠慢不得。得了,就送到这里吧!”
    姓王的学宫官吏抬眼看了这些兵家弟子,也便从善如流地应下,对着宫中侍者微微躬身,道:
    “谢公公体谅!”
    宫中侍者轻笑一声,再次对着戈商微微点头,然后才领着一众禁军下山去了。
    学宫官吏送走这名宫中侍者,扭头看向戈商他们,微微躬身,态度谦虚有礼道:
    “在下稷下学宫宫守王和,诸位有礼了!”
    戈商见状,当即领着一众弟子还礼,沉声道:
    “兵家戈商,见过王宫守!”
    王和闻言眼皮当即一跳,微微有些错愕,打量了戈商一眼,方才再次一礼,道:
    “原来是兵家兵主亲临,失礼之处,还请见谅。”
    既是学宫宫守,负责接待诸子百家入驻学宫,东厂搜集有关百家的情报,可是都往王和这里送了备份。兵家影响力不足,但在剩余百家之中,也称得上顶尖,王和自然记得。
    “不知兵主,可有什么凭证?”
    问完这句,王和生怕戈商误会,连忙解释道:
    “倒不是有意刁难,只是学宫规矩如此!”
    如今诸子百家,入驻学宫的不少,但一家学派之主亲临的,倒是少见,让王和不得不小心一些。
    虽然他也不觉得,会有人会找死,来冒充一个注定被拆穿的身份,来学宫混吃混喝,但就怕万一啊。
    学宫乃是萧承创办,事关云国颜面,若是出了这种事情,说出去总是有些丢人的。
    戈商微微点头,朝身边弟子一示意。
    身边弟子,当即取出怀中虎符状的印信,递给了王和。
    诸子百家的学子,行走江湖之中,总是要有个证明自身身份的印信。兵家之中,便以这枚虎符作为印信凭证。
    王和检验一番,确认和手中资料之中所记载的兵家印信,并无差别之后,连忙再次对着戈商赔礼一番。
    戈商似是有些不善言辞,面对王和的热情,也只是微微点头应和。
    这个时候,他身边便有兵家弟子,连忙接过王和的话茬,一边攀谈起来,一边朝学宫走去。
    进入这雄伟华丽,遍布亭台楼阁的学宫之中,一众兵家弟子,不由感慨于当今云国皇帝的手笔。
    建立如此规模浩大的学宫,只为招揽天下百家学派,这番举动,便足见这位云皇陛下的心胸。
    这些兵家弟子只要一想到,能够投效这样的君王麾下,实现胸中豪情,振兴兵家,心中便不由得激荡振奋起来。
    为首的戈商,在进入这稷下学宫之后,却是下意识地打量起四周来。
    一入这学宫之中,入眼便是精心修饰的草木景观。抬眼望去,处处亭台楼阁,更有小湖假山,尽显典雅大气。
    稷下学宫,是在本就宏伟壮丽的感业寺的基础之上修建而成。再有萧承大力支持,朝堂工匠精心修建,可谓是用心至极。
    诸子百家之中,除了崇尚节用的墨家,只怕少有人会不满意这样的学习环境。
    但是此时的戈商,却是眉头一皱,突然扭头看向王和,问出了自上山之后的第一句话。
    “敢问一句,不是听说这稷下学宫之中,已经有不少学派入驻了吗。怎么这个时候,却是一人都未曾看见?”戈商皱眉道。
    兵家一行人上山之时,是在中庆城用过午饭之后。这个时候,在这偌大的稷下学宫,有千余学子,按理说不该如此安静才是。
    王和闻言,环顾略显空旷的学宫四周一眼,亦是一愣。
    他思索片刻,忽然发笑,出声道:
    “原是询问这个啊……好叫兵主知晓,此前刚刚陛下的天使前来传旨,于朝中设立司农寺,恩准农家弟子许恒入朝为官。”
    一众兵家弟子闻言,顿时对视一眼。
    农家弟子入朝为官,还是云国皇帝新设的衙门?
    这次,竟然是向来反应慢其他几家一拍的农家,在云国朝堂之上占得先机?
    戈商沉吟片刻,却是没有将注意力放到这个上面,只是有些不解道:
    “这两者,有何关系?”
    王和闻言,呵呵一笑,昂然道:
    “许恒为朝中献上《农桑辑要》有功,以此入仕为官,是学宫之中,陛下下旨擢拨的第一人。那几家学派的弟子见状,此时应当是坐不住了。这个时候,怕是不知聚在哪里,商议事情呢!”
    戈商闻言,眼中顿时一阵闪烁。
    难道,这云国皇帝是这个意思?


第九十章 贫僧道衍
    云国建昌府,常宁县。
    县城城门之前,人头攒动。无数脚步蹒跚,衣衫褴褛,狼狈至极的百姓们,聚在城门之前,想要进入城中。
    若说建昌府是云国东北门户,那这座名叫常宁的县城,便是建昌府门户。
    此处城池,左侧依靠大江,右侧乃为陡峭山林,地势险要。
    当初两国之战,夏国岐王,也是趁着城中守军疏忽大意毫无防备,派遣千余精锐士卒偷袭,这才一举夺城。
    而出了这险要常宁县,沿着官道走上一段,就是夏国国境了。
    夏国西南之乱,虽说是夏国那些将门无法约束心中贪欲,致使局势崩坏,最后这才酿成人间惨祸。
    但追根究底,萧承此前在夏国西南诸郡之中,抄出西南将门家中财货分发百姓,却又故意不杀将门中人,想要故意挑拨。
    只是萧承高估了这些将门的智商,也低估了他们的贪欲,最后才酿成了这番惨剧。
    萧承虽不至于将罪责都揽到自己身上,却也是心有不忍。所以他便曾下旨,严令边境各镇的官府、驻守边军,接收逃难而来的灾民。
    这常宁县,作为进入云国北境的必经之路,逃难百姓大都是自此而入。
    城墙之上,身穿云国制式官服的常宁县县令,看着城下聚集而来,约莫十数万的夏国百姓,不由得眉头皱起。
    城门之前,有一些云国边军维持秩序,情况尚且不算太乱。
    但远离城门的地方,百姓拥挤一起,哭喊叫骂之声夹杂一起传来,则显得更为纷乱无序。
    发须已经花白的常宁县县令,此时显得很是烦心,看着一旁身穿铠甲的边军将领,出声道:
    “石校尉,咱们不能再接受这些难民了!”
    姓石的校尉,是个面容刚毅的中年人。听到县令的话,不由得看向城下不断哭嚎的难民,心中更是不忍,当即问道:
    “蒋县令,这是为何?陛下旨意,可是要我等尽力赈济这些百姓啊!”
    蒋县令闻言,摇头道:
    “我常宁县不过边关小县,此前又刚经过战乱,治下百姓不过二十多万。如今我常宁县治下,已经涌入数倍于治下百姓数量的难。维系这将近百余万的民众,城中各种物资已经开始短缺,不能再接收这些百姓了!”
    石校尉闻言,沉吟片刻,当即道:
    “陛下此前已经下旨赈济,按理说府城那边,应该调拨物资过来了啊!”
    “哪有这么容易?我北境诸郡刚刚经历战乱,诸事繁杂,各地官府刚刚恢复运转能力,哪来余力顾忌这下难民啊!”蒋县令不由道。
    毕竟不是游戏,萧承一道圣旨发下,下面百官,也是要时间才能够反应过来。而且,也并不是说只要大军收服了失地,当即便能够恢复当地官府的职能。
    原本北境的诸多官员,有人死战殉国,有人见势不妙投降夏国,还有人丢下自身职责,径直逃离。
    反正此前大战之后,北境当地官府已然失去了组织能力。
    半年不到的时间,云国朝堂不过刚刚重新构架了北境诸郡的行政机构,官府能力尚在磨合之中,自然顾不上特地运转物资,来救济这些夏国百姓。
    听到蒋县令所言,石校尉面色沉下,有些迟疑地看了看城外的百姓。
    蒋县令见状,连忙继续劝说道:
    “石校尉,不能再想了!别的不说,只说若是我等供养不起这些难民,到时候有心人暗中鼓动激起民乱,到时候更是糟糕!”
    听到这里,石校尉当即不再犹豫,面色一凝,咬牙道:
    “好,就听蒋县令的!”
    石校尉不再犹豫,当即下令手下兵将,关闭城门。
    随着吱啦吱啦的城门关闭之声,城外百姓更是乱了起来。
    “不好,关城门了!”
    “快,快进去!进去才有救,要不然不是冻死,也得饿死在这里!”
    虽已过立春,天气转暖,但这些百姓若是没有御寒遮蔽的地方,一场倒春寒,便足以让体弱之人死去。更不用说,百姓当初身上携带的干粮,也已经快要吃完了!
    难民们虽不知道蒋、石二人商议的事情,但见云国将士将城门关闭,也猜出了什么。
    此时,无数的身影,拼命拥挤着,想要趁着城门尚未完全封闭,涌入城中。
    一时之间,嘶吼之声、哀嚎痛哭之声、凄厉惨叫之声,交杂一起,让城墙之上的蒋县令、石校尉皱眉不已。
    不过二人,显然还是知道轻重,不因为一时心软,便下令停下。
    城门后的云军将士,见此惨况,脸上微微闪过一丝不忍,手中关闭城门的速度,也缓了几分,多放了人进入城池之中。
    而此时,城门处的云军将士,却丝毫没有注意到,这些在最后时刻挤入城中的难民之中,一个肤色黝黑,身形敦实的汉子随着人群挤入。
    汉子满头大汗,满脸都泛起了病态的红润,不住地捂嘴咳嗽。
    常宁县县城之中,一道身影站在城门之后,看到汉子的神态,顿时眉头一皱。
    那人当即从怀中取出手帕,捂住口鼻,上前一把拽住汉子的手臂。
    汉子被人拽住,猛地朝那人看去。待看到那人之后,顿时一愣。
    拉住汉子的这人,却是个和尚。
    如今佛门,因为夏国柔宁帝姬的事情,被萧承借机清理了一次。不少寺庙,因此收到牵连。庙宇被查封,和尚被迫还俗。
    但就算如此,佛门在云国底蕴依旧雄厚,影响力极大。所以在云国,看到和尚,并不是件寺庙值得稀奇的事情。
    但眼前拉住汉子的这名和尚,却是身穿着一旁和尚绝对不会穿上的黑色僧袍。除此之外,他的相貌,亦是让人有些犯嘀咕。
    一双倒三角眼,相貌阴桀,五官凌厉,透着一股子狠辣。总之一眼望去,不像和尚,倒更想试试一装作和尚的匪徒。
    汉子被和尚拉住,又将和尚长相,心中顿时一晃,有些结结巴巴道:
    “你、你拉着我作甚?”
    和尚扣着汉子的手腕,感受着汉子的脉搏,眼中阴沉下来。
    瘟疫……
    想到这里,和尚一把将汉子拽到一旁,对着那边的云国将士,喊道:
    “贫僧道衍,有事求见此城主官!”
    …………………………
    养心殿中,朝中众臣对着萧承行礼之后,当即便有小太监搬来椅凳。
    萧承挥了挥手,沉声道:
    “坐下议事吧!”
    等到臣子们坐下,萧承这才沉声道:
    “朕派去的人,在众卿家入宫的时候,都应该说了吧!”
    尚书令曲诚闻言,连忙道:
    “回陛下,臣等都知道了!”
    曲诚深吸一口气,面容严肃,沉声道:
    “瘟疫之事,不可马虎。敢问陛下,这消息可能确定?”
    一旁的冯保闻言,连忙回道:
    “东厂传回来的消息,出错的可能性不大!”
    此言一出,众臣脸上,顿时一沉。
    瘟疫之事,向来不是小事。稍有不慎,便会是国力大损,百姓死伤无数的惨况。是以对待此事,决不能马虎行事。
    萧承环顾殿中一眼,沉声道:
    “朕已派人,前去边境各郡传旨,务必小心谨慎。但为了以防万一,朝中还是要早做准备!”
    尚书令曲诚闻言,当即起身道:
    “陛下,若当真如此,应当立即调动京郊大营,派兵封闭京畿之地,以防瘟疫流传至京师,危及陛下及朝堂诸臣工!”
    萧承闻言,点了点头,道:
    “京郊大营主将,武镶将军狄青何在?”
    狄青当即起身,拱手道:
    “请陛下降旨!”
    “即刻调动大军,封锁京畿之地。”
    “是!”
    倒不是萧承怕死,这才第一时间调动兵马,守卫京畿之地,防止瘟疫传播至此。
    而是中庆城乃是云国都城,只要京师安然无恙,整个云国朝堂,才能够正常运转,调度整个云国的国力、物资,防止事情继续恶化下去。
    但若是因为一个不小心,导致京畿之地出事,朝中众臣染病,朝堂无法运转,那才是真正的坏事了!
    萧承点了点头,环顾众臣一眼,继续道:
    “除此之外,但凡与夏国接壤的边境城池,都需封锁,以防瘟疫传染。”
    “太医院御医姬缓!”萧承沉声喝道。
    站在一旁,一开始还不知道为何传自己前来的姬缓,此时不再疑惑。他当即上前一步,对着萧承躬身行礼,道:
    “臣在!”
    萧承看着眼前的姬缓,道:
    “朕深知你医术通神,如此局势,正是你方技家出力之时。朕于太医院之下,置官药局,钦封你为官药局医学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