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古代当地主-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哥。”刘氏喊了张信一声,语气里明显是不赞同的。
张信便多问了句:“可还有别的符合要求的人?”
花媒婆道:“这。。。张老爷您的要求也太高了些,若是降低。。。。”
不等花媒婆说完,张信打断道:“那就再说说那个项秀才吧。”然后安慰刘氏道:“放心,不就是亏了身子嘛,养好就是了。”
花媒婆当即道:“是啊,我瞧着项秀才身子骨好转不少,只要再多养上几年,相信就没什么大碍了。”
为了赶紧甩掉张家这麻烦且拿到赏银,花媒婆不留余力地吹捧道:“要说这项秀才可不得了,十三岁便成了童生,十八岁就考取了功名,成为秀才,如今也才二十出头。且为人谦逊有礼,温和得体,长得更是仪表堂堂。家中只一寡母,其他的也就是些宗伯兄弟,寡母利落能干,待人也和善。”
张信听完看了看吴婶,见她没再说话,便冲花媒婆道:“那您跟他们约个时间,领我们去见见。”
“这个好说。”花媒婆满口保证道。
给了些赏钱,打发了花媒婆,刘氏不满道:“你怎么给昕昕选了个病秧子。”
张信笑道:“没事,不就是亏了身子嘛,我认识个大夫,对这个很是在行,若是那项秀才人品不错,我就请那大夫出手医治,保证不出一年就能痊愈,到时候再让他跟咱们昕昕谈婚论嫁也不迟。”
“真的?你什么时候认识这样的大夫了?我怎么不知道。”刘氏怀疑道。
“。。。就是有一次在山上碰巧遇到的。你看看岳父就知道了,他的身子骨可是一日比一日健朗?这可是那大夫的功劳。”
事实如此,不过刘氏还是有些将信将疑。
张信不想再纠结这个话题,忙冲屋里的两个丫头的藏身角落喊道:“你们俩个还打算藏到什么时候?”
“爹,那个项秀才的病真的能治好吗?”三丫跑出来问道。
“这是自然,不过若是治不好,我断不会让昕昕嫁给个病秧子。”张信点头,然后问二丫道:“那等咱们见过再说?”
二丫无所谓地点了点头,旁边的吴婶却是暗自着急。
※※※※※※※※※※※※※※※※※※※※
不经意看到了斗罗的动漫,可惜更新太少,然后就重温了下,结果断更了三天。。。我终于又能看得进其他了,但不幸的是书荒中。。。
第78章 沈福终来信
张信见刘氏在梳妆台前发呆;走过去替她把钗子摘下,问道:“怎么了?心不在焉的。”
刘氏叹了口气,边摘耳环边道:“不知那项秀才是个什么样的人?项夫人又好不好相处?”
张信安慰道:“等见面就知道了,不合适咱就再慢慢挑;挑到合适的为止,也不定是他。”
刘氏心稍宽,点了点头。
二丫房里;二丫趟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想到不日就要与人相看;心里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总觉得有些烦闷。
而吴婶则对着沈福的衣服发呆,不时拍打几下,骂道:“都这么久了,也不知道给家里来个信;个臭小子,再过些时日,昕昕都要让人给抢走了;还不知道回来。”
吴婶嘴上抱怨,眼眶却通红;过了好一会才缓过来;深夜方入睡。
花媒婆的办事效率很快;没几天就找上了张信家;说是四月初一到桃缘山上相看。
如今已是三月二十七日;也没几天了;当即应了下来。
家里的农务和牲畜场里的活计张信早已不管了,都交由何叔和何成雇人打理,自己只不时看下账本。当然,春种的时候也亲自下地,种自家的药材和水稻。大部分的地则交给佃户,收四成租子,比别的地主少收一成,也不好少太多,毕竟佃田的不全是乡里乡亲,不好拿此当理由。
转瞬到了约定的日子,张信不好出面,便让刘氏领着二丫去礼佛相看,而自己则到处随便逛逛这出云寺。
刘氏和二丫到佛堂的时候,花媒婆和项家母子早已等在那了。
佛堂里还有其他人在礼佛,花媒婆见到她二人,忙迎了过来,眼神示意了下。
项母身穿暗色襦裙,长得给人感觉有些严肃,头上黑中夹白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站在项母旁的项秀才一身青色长衫,腰束云纹腹带,其上坠有一枚玉佩,镌刻的是一把玉如意,其面容方正,倒也俊朗,只是脸色苍白,绷紧地挺直站着的身子微微有些颤抖。
刘氏对这次见面很是看重,穿着打扮都是按之前参加赏花宴的规格来的,端得是明艳端庄。
双方点头见礼,第一印象都很不错,也不着急相谈,拜了拜佛祖。起身,花媒婆冲刘氏和项母道:“哎哟,年纪大了,身子不中用咯,还没走两步就累了,不如咱们到厢房里吃会茶。”
二人会意,刘氏低声叮嘱道:“那我去吃会茶,你好好相看,不用紧张。”然后又叮嘱小竹道:“看好小姐,别走丢了。”
项母也对项秀才叮嘱了几句,然后就跟花媒婆和刘氏一起走了,只留二丫和项秀才两人。
二人相视,尴尬笑了笑。
不一会儿,出来个僧人,领着二丫走了,项秀才紧随其后。
至视野开阔且人迹罕至的亭子里,项秀才对二丫施礼道:“在下项淮,字子诚,见过张二小姐。”
“项。。。公子不用客气,叫我昕昕就行。”二丫微笑而不失尴尬道。至于小竹,识趣地侍立在不远处,听不到对话,却能看到二人。
项子诚笑了笑:“既是如此,那。。。昕昕也别叫我项公子,叫我子诚就行。”
“不如我叫你项大哥吧?”
“也好,也好。”
见礼后,坐定,然后就是一阵沉默。
最后还是项子诚先开的口:“不知道昕。。。昕妹妹平日里喜欢做些什么?”
二丫犹豫了下,道:“看书吧,不过都是些话本子和游记。”
项子诚道:“挺好的,我平日里也喜欢看这些书,家里有些收藏,等来日我拿给你看。”
“那就谢谢项大哥了。”二丫道了声谢,把玩着杯子,问道:“听说项大哥现在在庄子里教书,那除了教书看书,还做些什么?”
“偶尔会和同窗聚那么一两次,探讨学问之类的。”项子诚不好意思道:“说来惭愧,因为身子不大好,我并不怎么出门。”
“那岂不是很无聊。”
“。。。还好。”
“。。。伯母是个什么样的人?”又沉默了一会,二丫问道。
项子诚道:“我娘为人有些严谨,不过你不用怕,她人很好的,刀子嘴豆腐心。”
盏茶功夫已过,项母和刘氏说了会话,便让寺里的小僧去喊项子诚回来。那僧人找上小竹,小竹走近提醒道:“二小姐,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该回去了。”
项子诚忙起身相送,结果起得太急,不小心拌住了脚,当即就要摔倒,二丫眼疾手快,一把将他扶稳。
靠在二丫身上,呼吸间满是女儿家的香味,项子诚苍白的脸色泛起一层薄红,连忙站起身子道:“在下失礼了,谢谢昕昕妹妹了。”
“项大哥你没事吧?”二丫问道。
项子诚尴尬道:“不碍事,就是不小心绊了一脚。”
“那就好。那我就先走了。”行了个礼,二丫便带着小竹告辞了。
相看过后,又逛了逛桃林,寺里吃斋饭的时候,张信问道:“感觉怎么样?人可还好?”
其实张信远远的看过一眼,倒还顺眼。
刘氏道:“我看项秀才人挺不错的,就是太瘦了,脸色也有些白。项夫人看起来挺严肃的,不过说起话来却是温声细语的,还端庄守礼,倒也不难相处。”
“到时候养养就好了,只要人过得去就行。”张信笑道,然后看向二丫。
二丫咽下嘴里的食物,抬头道:“还行吧。”
张信也没指望一见钟情:“还行就行,那就再处处看,毕竟日久见人心。”
张信在这问结果,那边项母也在问:“淮儿,你觉得张家的二小姐怎么样?”
闻言项子诚不觉,想起二丫扶着他的瞬间,嘴角微翘:“昕昕妹妹活泼开朗,又通文识墨,和她相处,倒是轻松。”
项母含笑点了点头:“我本以为张家运气好,才攒了些家业,怕仍是乡下粗鄙人家,不想那张夫人倒不像乡下人,言谈举止都不差。听花媒婆说,她家大丫头和县令家的次子订了亲,能让县令家看上的,想必有其可取之处。”
“再接触接触吧。”项母叹了口气,而后又道:“都是娘没用,让你苦读熬坏了身子,不然都城里的贵女我儿都娶得,何至于到现在也没找到个称心的。”
项子诚忙劝慰道:“娘说的哪里话,若没有娘的辛苦操持,儿子又如何能考取功名。”
项母拍了拍项子诚的手,没有说话。
吃过斋饭,张信领着刘氏和二丫几个到鸣远书院看小宝三个小子。
上了半年的学堂,经过李夫子的管教,三个小子稳重不少,虽然只是一会儿,用不了多久就会原形毕露。
“怎么样?跟不跟得上夫子授课的进度?”张信问道。
小宝忙把小手往后藏,作读书人昂首挺胸状:“当然跟得上。”
二丫却毫不留情拆穿,把他的小手从后面抓出摊开,果然有些红肿:“那这是怎么回事?”
小宝脸色羞红,挣脱后犟道:“我那是。。。那是上课迟到才被夫子罚的,又不是因为跟不上课业。”
“是吗?”二丫满脸怀疑,然后看向小来和小正。
小来和小正忙点了点头,他们是不会出卖自家少爷的。
刘氏忙道:“行了,就知道欺负弟弟妹妹。”然后递了个包袱给小正,道:“这是一些笔墨纸砚和零嘴,你们三个分了吧。”
“别忘了分些零食给同窗们。”张信跟了句道。
小来和小正躬身道:“谢谢老爷夫人。”
张信摸了摸两个小子的头,一脸欣慰,还有满足。
“也别太辛苦了,要注意休息,保重好身体。记得多吃饭,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和同窗们要好好相处,别闹矛盾。”
刘氏又细细叮嘱了一番,一行人才离开鸣远书院回家去。
“回来啦,觉得怎么样?”张信驾着马车回到家里,早早守在那的吴婶立刻上前问道,语气颇为紧张。
张信笑道:“人还不错,可以试着处处。”
“。。。这样啊,不过我打听了下,说那项秀才早年读书时亏了身子,现在是个药罐子,走两步都气喘。说句不好听的,怕是个短命的,信小子你就不再考虑考虑?”吴婶虽说有不为人之的私心,但也确实真心为二丫考量。
张信摆手道:“这个倒不用担心,改日我让大夫给他看看,然后再养养,等全好了再说也不迟。”
“你心里有数就好。”吴婶心不在焉的点了点头。
刘氏下了马车道:“劳累吴婶您帮着昕昕打听了。”
二丫也道:“谢谢吴奶奶。”
“不用,不用,既是这样,那我就先去忙了。”说着,吴婶便逃也似的跑了。
过了几天,在吴婶的担心焦虑中,总算是等来了沈福的消息。
吴婶和何婶正在厨房里忙活,何叔跑了进来,笑道:“吴妹子,大福来信了。”
吴婶忙放下手中活计,激动道:“真的?!快让我看看。”
何叔忙把信递了过去,吴婶接过,看了眼,确实是沈福的字迹,顿时又哭又笑,嘴里还不停念叨佛祖保佑。
何婶也念了几声佛,而后对吴婶道:“老姐姐这下可是放心了,我看你这些天都心不在焉的,饭也吃不好。”
吴婶把信拆开,突然想起自己不识字,忙让何婶帮着念念。
第79章 三合一章节
“奶奶;孙儿一切安好,您不用担心,还请您照顾好自己,等孙儿回来。
不孝孙子沈福敬上。”
吴婶看着何婶;示意她继续。
何婶笑道:“念完了。”
吴婶把信拿了过来,看了又看,不禁念叨道:“这个臭小子;平日里闷就算了;写信也没几句话;也不知道有没有吃饱穿暖;有没有受伤。”
“也不说什么时候回来。”这个吴婶最为关心。
何婶安慰道:“信里不是说没事吗?老姐姐您就放心好了。”
与信一起的,还有一个大包袱,里头全是些皮子,吴婶分了何婶好些;何婶推辞不过,只好接了,吴婶这才回房去放东西。至于张信那边;自然也是有沈福送的皮子之类的,这东西送过来张信是看过的;当然给吴婶的信没拆。
除了皮子;还有些小玩意;木雕、面具、陀螺和蹴鞠用的球等;更有女儿家用的钗环等。
“大福怎么托人送了这么多东西回来;也不知道他吃穿够不够用。”刘氏既欣喜又担忧道。
张信踢了下皮质的球;弹性还不错,笑道:“在军中自是吃穿不愁,看他寄这么些东西过来,说明日子过得不差,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信里也没说个清楚。”
沈福写给张信的信,也是寥寥数语,说自己过得挺好的,不用担心之类的,其他的是一概没交代。
“听说大福哥送信回来了!”二丫跑进来道,不待喘气接着问道:“他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回来?”
张信道:“没说什么时候回来,只报了个平安。”
二丫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刘氏安慰道:“还送了好些东西回来呢,你选些喜欢的挑挑。”
张信顺势把球踢给二丫,二丫一把接住。蹴鞠家里几个小的是玩过的,不过当时踢的是藤球。二丫拿起桌子上的信,细细看了下,这才兴致缺缺地挑了好些东西,然后抱着皮球走了。
没一会三丫也过来了,张信让她挑完,把剩下的拿去给大丫。皮子则由刘氏收了起来,等天冷的时候做衣服穿或披风。
第二天,项子诚上门来了,由张信招待。
项子诚施礼道:“见过张叔。”然后把手里的书交给何叔,道:“听说昕昕妹妹喜欢看话本和游记,正好家里收藏了些,就拿过来给昕昕妹妹解解闷。”
张信吩咐人上茶,让他坐下,道:“你倒是有心了。”而后问道:“最近身体怎么样?我让人送去的药酒有在喝吧?”
项子诚忙道谢道:“张叔的药酒确实管用,我身子骨好上不少,家母还让我给您道谢呢。”
张信摆手道:“有用就好,下次我再请个大夫给你好好看看。”
“不用了,还是不麻烦张叔了。”怕有推脱之嫌,项子诚又道:“家里有相熟的大夫时常为我看诊的。”
张信笑道:“不麻烦,我认识的这个大夫对补身子很有一套,你就不用推辞了。而且我都跟他说好了,到时候见不到人,岂不怪我。”
“那。。。那就谢谢张叔了。”项子诚只得应下。
“说起来,这还是你第一次来我家呢,我让人带你好好逛逛。”张信放下茶盏道。
这人自然是二丫,但也不是两个人独处,有下人远远地跟着。
“这园子还蛮有野趣的。”跟在二丫身旁,项子诚四顾后赞道。
二丫眼睛也不定神,把玩着沈福昨儿个送回来的鹰型木雕,道:“都是我爹让人修的。”
“张叔真是心思巧妙。”项子诚说了句,然后气氛又沉闷下来。
走了一会,不觉到了池子边,二丫道:“我们到亭子里休息会吧。”
项子诚自无二话。
亭子里鱼食一直都备有,二丫随手抓了一把,往池子里一散,池子里养的鲤鱼立刻浮到水面上抢食,成群结队,五颜六色的,倒也好看。
项子诚见有趣,也跟着撒了一把鱼食。看了眼仍在不时往水里扔鱼食的二丫,问道:“昕昕妹妹可是有什么心事,我见你一直都心不在焉的。”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