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踹掉知青前夫后嫁糙汉-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妈就一天笑呵呵的,享受着京都的一眼繁华。
晚上,封国栋忙完也来到了四合院,听说有个二进院,就表态要去看看。
因为渔场要扩展京都的市场,必须在京都找个地方做联络点,但已经找了两三个月了,都不合心意。
翌日
原本是沈大铭带着沈妈、沈晓铭继续逛,但沈晓铭非要跟着去看房子。
于是五个人一起跟着牛云去看房子。
先去看的两进院和其中一个小四合院,因为两个差不多挨着。
封国栋第一眼看到这个两进院,位置在刚入巷口的第一家,和别的家户隔开一个小巷子,其实是个独立的小天地,而且也是个清朝的建筑,保护的还是不错的,前院八间房,后院八间房,小院也比较大。
封国栋跟沈冰月商量:“买下来,租给我们小队的渔场,前院做办公的地方,后院做成茶室、休息室,高规格点,要在这里招待我们的客户,现在招待人都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不好谈业务。”
封国栋也只关心一个问题:“这房子我如果过五六年还能卖出去吗?”
牛云打包票:“咋不能卖出去,这房子要是去年年初,能比现在少两千块钱呢,一年涨两千了!”
同时也提醒道:“你们住人就行,不管是前面办公,后面住人都行,但不能总是空着,空着房管局就来找,让你租给别人,我上个客户就是闲置着,被找上门了。”
封国栋又看了看隔一条小道的另一个小四合院,六间房的,也还不错,也就直接表态:“二进院和这个四合院我要了,还交给您来修复。
二进院的修复和家具规格比现在我们住的要好点,毕竟是我们企业在京都的门面。
这个小四合院驻扎在京都的员工住,六间房保持一个堂屋,剩下的都是卧房,也要古色古香的,大家住着也舒服点,具体我们随后商量!”
第217章 无声的较量
牛云高兴坏了,这可好,一会功夫就卖出了两套。
牛云兴奋得直搓手:“封同志,我跟你说,我可不收卖家的费用,我挣修复和装修的钱,真好,那行,交给我,我约好卖家,咱就去过户,那还有一个远点的,你们还看不?”
封国栋自然是不看了,但沈家人这时候过来表态要看,因为这个四合院位置沈大铭认为还是不错的。
牛云殷勤的带着几人直奔而去,确实如此,这个四合院虽然没有在故宫附近,但地理位置是很好的,在一条大路的拐角,而且比那个小四合院小院大些。
牛云介绍道:“要不为啥比那个小四合院多500块钱,要价5500块钱的,我跟你们说,你永远相信,一分价钱一分货,这个小院门前是挨着一条正街,你们可以把那扇靠大门的窗户打开或者干脆改成一个小门。
卖点小食品都没问题的,经过我的手的定价,卖家要是要的高了,我也是没办法跟买家介绍的,因为其实我挣得是买家后续的钱,我自然是向着买家的。”
沈冰月有些疑惑地问:“现在能私下开小卖铺吗?”
牛云嘿了声,就着小茶壶喝了口茶,神在在得说道:“今年开始允许了呢!就光我们家那边开了好几个呢,还有卖油茶、鸡蛋饼的呢?
从乡下回来的知青也多了,暂时没工作,也得生活是不是?摆摊的就多了,要不为啥我们几个老伙计干这个没人管呢!是不是?
这也不算投机倒把,就是找口饭吃,听我的准没错,不信,你卖个包子啥的看看有人来找事不,绝对没有。”
沈冰月知道,允许个体户势在必行的事,在政策明朗前,自然是很宽泛的。
沈家不同于封家,封家有封国栋这个活泛的,虽然只有27岁,但阅历丰富,封家封爸其实也是个有阅历的人,可以独当一面。
而沈家沈大铭和沈晓铭还欠火候,所以要是有个这样的房子,真的沈妈住过来也有个营生。
再怎么样,这个小四合院还会越来越值钱的。
无论牛云说得是真得还是假的,沈冰月是支持买了的。
沈家人商量了许久后,竟然在沈爸不在的情况下,拍板要买了。
沈冰月归结为买房不能组团,因为人会一时头脑发热。
不过沈冰月其实愿意看到娘家人买了这房子,这房子就打算过户到沈妈名下。
沈妈晚上回到封家的四合院后,有些懊恼怎么就头脑发热,买了个这么贵的房子呢?
说好了只是来京都逛的。
沈妈私下犯嘀咕:“你爸要是知道我来一趟京都,把家里一半的钱都花了,非急红了眼不可!”
沈大铭其实很动心买个小院子,因为沈大铭就打算在京都安家的。
沈大铭给沈妈减压:“妈,不用担心,我爸的工作交给我来做。”
在沈家,自从沈大铭考上最好的学府后,沈爸被周围的人灌了迷魂汤似的,认定儿子出息了,见识也广了,反正就是沈大铭说啥,沈爸信啥!
果然,沈大铭往食用菌厂打了个电话,沈妈和沈晓铭站在电话跟前,小心翼翼地偷听着,怕一个不小心,沈爸暴跳如雷。
沈爸确实是吃惊的,更是对用5500块钱买六间房这件事,在电话里吹胡子瞪眼的大吼大叫。
但沈大铭在电话里劝说:“爸,去年这房子卖5000,今年它就卖5500了,你想想这样的涨价速度,等过个三五年不得翻翻了?”
沈爸一听,沉思了片刻后,试探着问:“涨的这么快?儿子,你学经济学的,那你看准的肯定没问题吗?那咱就买上,放个十年八年的,等涨很多我们再卖!反正咱家现在用不着这些钱。”
沈大铭忽悠了老爸后,挂了电话,长长的吐了口气,对着沈妈和姐姐弟弟耸了耸肩,“好了,爸同意了,其实咱干嘛要卖掉,等晓铭要是能考过来,咱爸妈老了都住过来,也挺好。”
沈妈瞅了眼沈晓铭,又老话重提:“听到了没,要是你考过来,妈就搬过来住,儿子闺女都在京都,妈也能和老封家人一样,都来京都住些时候,多美气。”
沈冰月觉得,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个四合院会为沈家的家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它以后多值钱。
封国栋先垫的钱,过户后,沈妈和沈晓铭也把京都有名的地方都逛了个遍,心满意足的坐火车回家,回家后马上把钱还给了封国栋。
而封国栋只是把二进院过户到自己名下,另外的小院子要等封小雅过几天来京都,直接过户到她的名下。
牛云和老伙计们又奋战在封国栋的二进院,因为封国栋要求他们尽量快点,连同办公家具一起开工,老伙计们干劲十足。
封国栋还是很有魄力的,私下给妻子说道:“房子虽然是渔场在用,但家具都是渔场掏钱,我们又能挣点租金,现在这点租金我们去别处租房,一直找不到可心的,办公的地方其实是个门面,就像看人下菜一个道理,你对外展示的越精致,他们越相信你的实力。
这样,要是等过几年渔场不用了,我们再想卖了也行,而那个小四合院,到时候就送给小雅做嫁妆好了,反正媳妇你已经答应了。没关系,我们收租金,六七年也就把小雅的小院子的本钱挣回来了。”
沈冰月当然是支持的,因为一年租金加起来也800块钱呢!
多好的事。
主要是四合院真的值钱,既然封国栋起念拿自己的钱买房给集体租用,那也算是他误打误撞,为自己的身价再添了一笔。
小队的员工一听说封国栋自己掏钱买房,租给渔场,租金算得比以前看的还便宜,而且位置还好,都很满意。
甚至有小队的妇女觉得老封家就是个傻!
而封小雅一听这么快嫁妆就有了,那别提多高兴了,表态以后自己负责每个星期去收拾一遍。
封小雅兴冲冲地给封爸封妈和封晴说道:“你们不知道,在京都,你不能让房子一直空着,要是空着,房管局就会塞几家租户过来,说是租户,但就是不按时交给你租金你也撵不走。
这下好了,我们小队的员工常住京都,住小院子里,满满当当的,看谁还来租我的房。
我听说我的小院子,一个月租金小队给28块钱,在京都也得注满了这个价,一年就是336块钱,就算用五年吧,就是1680块钱。
哥嫂是5000块钱买的,他们还能收回点本钱,这个房子我最起码五年是用不到的,租金都归哥哥嫂子,真好,我也是京都有房的人了。嫂子真好!”
封晴噗嗤一笑,嗔怪道:“不是应该说哥哥好吗,把哥哥这个掏钱的都忘了?”
封小雅摇了摇手指头,神秘兮兮的说道:“姐,你这就不懂了,看似哥哥给的,其实是嫂子的意思,要不然哥哥也靠不住的。”
封爸封妈去了趟封晴婆家。
孟山已经事先给家里人说过了。
孟山的老母亲在封爸封妈开口前,就高傲的表态:“亲家,封晴嫁到我们家,我可是没亏待过她,就是她不是没有工作吗,家里人都忙,她就是做做饭收拾家务洗洗衣服啥的,都是小事,能累着人了?”
说完还白了眼封晴,想着你老封家想管我家的闲事,做梦吧你们。
封爸封妈被将了一军,看向女婿,而女婿低着头,在老妈面前不敢吱声。
这时候,封晴却不恼了,慢条斯理的说道:“爸妈,我婆婆说得也是,其实就是我没工作,在家里做做饭洗洗涮涮也没啥,现在咱小队的渔场在省城不是有销售点吗,弟弟说照顾我,我去上班,一个月给我开40块钱呢。
我就寻摸着,大山一个人挣钱太辛苦了,现在三个孩子了,娃娃们用钱的时候还多,所以我不能像以前似的靠大山养着,也得为这个家出点力,我赶过了正月十五就去上班了,要不然名额就被挤占了。”
封晴说得不温不火,婆婆一听,要去挣钱,一个月40块钱,和儿子国营厂一个待遇了,难不成还能命令儿媳妇说你不许上班?
这样一来,老孟家就孟老太、孟老爷子不上班,俩人就得做一家人的饭菜,说不好还得洗一家人的衣服。
老太太老脸垮塌下来,连忙话锋一转,“我老了,做这么一大家的饭菜,力不从心,不像封晴年轻,做饭是小事,再说我老了,吃饭要求简单,做不到你们年轻人心上。
分开吃饭吧,你们各吃各的,我和你爸带着你们的弟弟吃饭,你们就自己开灶吃饭吧。”
老太太决定各管各的,谁也休想让她自己和封晴以前那样做一家子的饭,洗一家子的衣服。
第218章 租房纠纷
孟山和哥哥当场麻溜的同意了。
老太太要求俩结婚的儿子一家一个月给10块钱,俩人怕老娘后悔似的,立马拿了一年的钱直接塞老娘手里。
因为哥俩的媳妇都不愿意吃大锅饭了,孟山的嫂子即便不做饭,也不想吃封晴做得没油水的大锅饭了,宁愿自己动手吃得舒心点,也想一家人吃好点。
封爸封妈一瞧,就这样解决了?
也松了口气。
原本看样子,孟老太拿的架势是要吵上一吵的。
以此告诉老封家人你们妄想参合我们孟家的事,你算老几?
封晴松了口气,想着还是弟媳妇揣测的对,至于最小的儿子才不到两岁,那就克服克服。
要是婆婆不给看孩子,找个邻居白天帮忙带孩子,一个月给五块钱就有人乐颠颠的帮忙,自己是真得不愿意干一家人的老妈子了,没人说好,只剩下一堆不是。
而弟媳妇,以后还是别找她的麻烦,看起来是个精明能干的,能让家里人都说好,也是有两把刷子的,别得罪人家比较好。
哪里跟自己似的,天天跟个老妈子似的,老孟家也没人说自己好,女人还是要自食其力才行。
你瞅瞅,一说能挣钱,啥事都好商量了。
接着,封家带着三个小家伙,和沈小园一起进驻京都。
封爸自嘲道:“以后我就成孤家寡人了,就连儿子也比我强,儿子每个月有一半时间都在京都呢!”
封爸在供销社其实是有前途的,乡供销社的老主任今年夏天就退休了,而论资历和能力,供销社主任这个位置,封爸志在必得。
要知道乡供销社的一把手还是很有诱惑力的,所以封爸最近表现的很积极,什么都抢着干,为的就是要弄个一把手给家里人看看,自己是人中龙凤啊。
而沈冰月终于如愿的把三个小家伙接到了京都。
虽然上半年仍旧没打算让孩子上幼儿园,只是适应一下京都的环境,但足够让沈冰月心旷神怡。
让小家伙们开心地跳脚。
而沈小园,沈冰月也早早的为她安排好上职业培训,周一、周三晚上18:00—20:00,周天全天,学习会计知识。
沈小园很开心,这个机会对沈小园来说也是很难得的。
学费都由沈冰月承担,沈冰月还带着沈小园在京都买了好几件应季的成衣。
17岁的沈小园坐在教室里上课,觉得自己的世界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封国栋把小院中央的大缸里放上了活鱼,保证家里每天都有新鲜的鱼吃。
在家里也用熟料袋技术种了点平菇和香菇、金针菇,这样什么时候想吃,就有新鲜的。
而作为一个水果之乡来京都的人家,靠着赵运达实验室的诸多新品种,封家不缺应季的水果。
封国栋负责开拓京都的市场,总是会准备些好茶叶,家乡的新鲜水果,为了攻克客户嘛,所以今年封家吃喝上,是很丰盛的。
小家伙们在京都待了两个月后就有了新朋友。
四合院周围的邻居在春日里,晌午吃完饭,老人会带着孙子孙女在小巷子里玩耍。
一来二去,封妈就找到了几个年纪相差不大的奶奶辈的聊天,都是带孩子的。
老人嘛,也要找个组织聊聊天啥的。
老人聊天的话题就是家里的鸡毛蒜皮的事情。
这天晌午吃完饭,等小家伙们睡午觉起床后,封妈和沈小园又带着三个小家伙到小巷子里玩。
封妈继续和几个中老年妇女聊天。
快50岁的黄婶带着三岁的小孙子,亲热地说道:“你们这个小院子可是个好地方,你瞅瞅我们住的小院子都是好几家人一起住在一起,你咋不想着租一部分房子,能挣点租金呢?”
封妈下意识的接话:“家里人多,儿子儿媳妇、还有我闺女,三个孙子辈的,还有小园也要住,卧房只有四间,没有地方租给别人了。”
60岁的赵大娘往封家的小院子溜了眼,一脸羡慕:“从外面看,里面看着就挺好,不像我家的房子,虽然是自己的,但只有两间房,小院里乱搭乱建的,让俺们也进去参观参观呗!”
封妈这个人,为人和善,在家里的时候,邻居间串门的多,封妈自己也爱串门。
现在见俩人这么说,都是看孩子的,小家伙们在一起玩得也很好,于是就带着俩人去参观了一番小四合院,小巷子还有两名老妇人也就跟着过去。
大家看着宽敞的四合院,古色古香,加上东厢房沈冰月特地保留了书房。
书房里还有茶桌,挂上几副字帖,房间里有的地方,恰到好处的挂上一幅国画,更增添了一番别致的美感,既不奢华又让人觉得如沐春风。
几个大娘大妈都流露出羡慕嫉妒恨的小眼神。
跟着张大娘进来的两个老太太当场就给封妈说道:“把东厢房租给一户人家多好,你们家人也不经常在这里住,大学生都是有宿舍的,现在京都的住房多紧张,还是租出去才物尽其用。”
封妈只是当笑话听听,没做声。
但第二天晌午,其中一个老太太,60多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