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放后我成了首富-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不能叫咱们饿死吧?”有人狠狠咬一口青稞花卷,“就是跟军营里一样也行啊。”
他们行,苗婉不行。
富人区和守备府这边好吃好喝,老百姓们吃糠咽菜,她觉得老祖宗们说不定真要入梦打她个没良心的。
守备府后宅里,阮祈和孙老火都蹲在厨房门口,一个抽着旱烟,一个揪着幞头帽发愁呢。
俩人是觉得丢脸先回来了,主要也是才发现西宁镇这么多人,还加上四百多个将士,不知道该怎么张罗吃食。
西永县的粮食还没送过来,守备府里连上苗婉刚收购回来的粮食,也不够这么多人吃一个月。
起房子,起城墙,砖瓦都是现烧,怎么都得做出一个月的预估才行。
苗婉抱着淘淘进门就见俩人对着愁,淘淘可不懂大人们都在愁什么,瞪大乌溜溜的眼睛抬头看,没见到冒烟。
小嘴儿一瘪就要哭,“素素,没!”
她都已经愿意吃素了,现在厨房没冒烟等于没饭,连口素的都混不上吗?她太惨了。
苗婉眼疾手快塞了个切小的奶块进她嘴里,“少不了你的好吃的。”
淘淘嘴里塞着奶块,呜呜不出来,可还不忘讨价还加,“素没,漏漏(肉肉)吧!”
“给!”苗婉左手拽起淘淘的小手,要给她往嘴里塞。
淘淘乐得嘎嘎笑,“吃婉!阿婉!”
阮祈和孙老火被孩子逗得脸上多了点笑意,也不枉苗婉再一次见证在家闺女多孝顺。
耿婶听见动静,知道苗婉胳膊不方便,赶紧过来把孩子接过去。
“家里还有点肉,让你耿叔切碎了做了臊子,你们饿了吗?我给你们下点臊子面吃?”
苗婉还不饿,只是问大舅和孙阿达在愁什么,俩人就把事儿给说了。
阮祈道:“报名学厨的倒是不少,好些看着都挺伶俐的,我就叫几个徒弟们先带着他们练刀工,晚上吃萝卜排骨汤和粗粮花卷,这么多人,可得切不少,正好够他们造的。”
苗婉其实也很好奇,“不都说村子大多都是只有几十户人家,上百户那都是大村落了,镇子上为啥这么多人啊?”
富人区也就不说了,怎么也得有个近百户,这些人自己吃自己没问题。
可南边的穷人区和像张家乔家这样那边都不挨的零散人家,加起来得有近六百户,一家就算只有三个人,那也是近两千人了。
上午的时候苗婉听小吏说,西永县一个县加上所有人的村落才不到一万人,县城里最多也就三千多人。
还是底下村子多才显得人数多,因此那粮食税才能供得上军营里的吃食。
西宁镇面积只有西永县一半大,加上条街瓦市的话,人数都超过县城了。
这个阮祈不知道,孙老火倒是了解。
“西宁镇原本叫蜡头村,总共三·;四十户人家跟个火苗儿形状一样,就在现在要起房子的那个地方,后来固北军来了以后,多出来许多军户要有地方住,人才渐渐多起来。
然后这蜡头村慢慢就变成了长方形,还是以西边的军营为主,所以就叫了西宁村。
再后来咱们大岳跟北蒙结盟,西域人也愿意往这儿来做生意,又来了个北营首末两段夹着西宁村,村子规模就越来越大了。
这军爷们都在村里,有军户也更安全些,行商们就渐渐往这儿来,才有了条街,定北……陈老贼又张罗了个瓦市,将北蒙人和西域人也划归这里管,慢慢就成了镇子。”
孙老火想了想,“西宁村来了走了的军户,就得有两百多户人家,后来有了北蒙人和西域人过来,需要的人手多,就增加到了三百多户。
再往后条街和瓦市热闹起来需要的人就更多,往镇子上搬的人也多,才聚集起这么多人来。”
往常不见人多,是因为人大都天不亮就去条街和瓦市,天黑才回。
而且大多数人都挤在最早先蜡头村那一块儿,不愿意挤的咬牙攒钱买其他地方的地基盖房子,富户就直接挪到了离军营更近的地方。
苗婉听愣了,眼眶渐渐有点发烫,她,她们村就叫蜡头村,是因村里种棉花,擅长做蜡烛芯。
这是巧合吗?
还是……这里真的是不知道多少年前她的老家?
她咽下嗓子眼的激动,咧开嘴笑,“人多也不怕,我还有好方子没拿出来呐!你们瞧我的……嘴,我说大舅和孙阿达做,保管叫大家吃饱吃好!”
原本还只是愧疚和对故土的一点留恋,可现在苗婉对这里更多了一份归属感,她浑身的干劲儿又回来了。
“快快快,我早就想吃包子了,老是忙忘了,咱们现在就开始,还能赶上晚饭,粗粮花卷就不做啦,让大家喝汤吃包子!”
阮祈和孙老火对视一眼,这小娘子跟打了鸡血一样,瞧着还有点像杀猪的张二壮哩。
就,怪吓人的。
苗婉进了厨房,就见角落里摆着几袋子粮食,大多是青稞面和高粱面,只有一小部分是麦面。
其实做出酵母粉来以后,苗婉就一直想吃包子,不过后来有面包和白吉馍那些,她就一直在推后,现在总算是有功夫了,麦面却不多。
好在这几日没忘了做酸奶,酵母粉也做出来了。
麦面不多,那就做复合面,不过这样的面苗婉也没吃过,不知道什么味儿,可以先试试。
“大舅你把青稞面和高粱面各和一盆,然后两两掺着和各和一盆,再三种掺在一起和一盆,咱们试试哪种更好吃呀!”
阮祈去和面的功夫,苗婉请耿叔将酵母粉给拿过来了,苗婉按照麦面发酵的比例各掺了五分之一酵母粉进去。
阮祈和面的功夫,孙老火和耿叔听苗婉的指挥,一个剁肉馅儿,一个剁菘菜和萝卜。
后头可能是淘淘吃饱了睡着,乔蕊看着孩子,耿氏不放心苗婉的胳膊,和耿婶一起过来,就发现苗婉又开始折腾了。
两个妇人对视一眼,都忍不住笑出来,尤其是耿氏,心里松了口气。
虽然说苗婉一直没停下折腾,但这场灾祸发生后,她们都发现苗婉把罪过算在了自己头上,把自己逼得特别紧。
哪怕大家一直都在安慰她,这不是她的错。
乔瑞臣除了忙差事,也不错眼地陪着她,苗婉时不时就发红的眼眶,还有背着人时候的怔忪和沮丧,好些人都发现了。
耿氏心疼的偷偷跟乔盛文商量,要不她就先不回去,好歹等苗婉胳膊好起来她再去京城。
不然她真是放心不下这娘俩。
乔盛文虽然不乐意,但也只能同意,只不过耿氏没跟苗婉说,怕儿媳妇不肯。
这会儿见苗婉眼神里又有了光,说话的时候那弯弯的眉眼和唇角的小酒窝又露出来,耿氏才算是放下心来。
只要苗婉能看得开,其他事情都好说。
忙完前头的差事就赶过来的乔瑞臣也发现了,媳妇还略有些憔悴的面容像是喝了神仙水一样,熠熠生辉。
连说话都清脆了不少,像是打起精神的百灵鸟,即便翅膀断了一边,也还活蹦乱跳想上天。
乔瑞臣不拦着媳妇上天,他只会给媳妇递梯子。
“我做什么?”
苗婉发现乔瑞臣过来了,更开心,“相公你来替孙阿达剁肉馅吧,他力气没你大,让孙阿达拌馅儿好啦!”
这回不光乔白劳能派上用场,连婆婆和耿婶她都不想放过。
加上那些将士,总共两千多号人呢,一个人就算俩包子好了,也得四千多个包子,第二天三顿饭就是一万两千个包子。
都是头一天做,就算阮祈和孙老火还带着徒弟,估计也忙不过来。
耿氏和耿婶面食都做的不错,可以先学会了指导一下刚报名学厨的那些人,让大家尽快上手。
“娘您和耿婶替耿叔剁菜,让他去于家帮我加急做点东西,一会儿您和耿婶帮忙给擀面皮呗?”
耿氏有些疑惑,“你要做角子?那么多人得费很多水啊,还容易破。”
角子就是后世的水饺,也不大一样,更像大号的馄饨,耿婶给做过,皮薄容易破。
苗婉嘿嘿笑,“不,不做角子,做蒸包!”
这大家都还真没吃过,耿氏和耿婶乐得帮忙。
耿叔听苗婉形容了半天,也没听明白什么叫圆溜溜的篦子上头戳很多眼儿,蒸东西用篦子不就行了吗?
没办法,要蒸很多,篦子不够透气啊。
苗婉赶紧跑去公爹那里,让公爹按照她说的给画了张图出来。
“耿叔您量一下咱们家的铁釜直径多少,这篦子就比铁釜直径稍微小一点两指就成。”
因为没有现成的蒸锅,铁制品现做是肯定来不及,只能用铁釜,没水了抬起蒸笼往里加水吧。
蒸笼小一点,就好卡在铁釜上,木工活儿好出,于家带着报名过去的木匠们加急做,一下午怎么也能做出百十个来,明天再做差不多数量凑够两百个。
他们家这么大的铁釜为直径做出来的蒸笼,能蒸二十个包子,一回叠五笼应该能熟,只需要十口铁釜,蒸四次就能够一顿饭吃的。
这算是最省时省力还能让大家吃好的法子了。
乔瑞臣忙活一溜够,有人过来喊他,他也愣是等肉馅都剁完才去前头。
等着他批条子的仓曹司秦司长,在新守备一进门就闻到了他身上的香味,心里偷偷嘀咕,这莫不是另一个秦茂?
外头忙得热火朝天,大家喝稀的吃粗面馍,守备大人在后头吃香的喝辣的。
如此想着,到底是老油条,秦司长倒也没露出什么表情来。
可乔瑞臣却不只是会干活儿,只要不是面对家人,他眼神利着呢,当即看出了这位司长眼神中的质疑。
他不是爱多解释的人,只道:“我在帮娘子研究晚上大家的晚食。”
秦司长的质疑变成了恍然大悟,哦,不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就是特别耙耳朵,是守备夫人威武。
懂了,秦司长拿了条子,笑眯眯走了。
乔瑞臣总觉得,这老东西没想什么好事儿。
而后头威武的守备夫人她(嘴)忙着呢,这边指挥了那边指挥,干活儿的倒没咋样,她忙出一脑门儿的汗。
还是乔瑞臣端着茶壶过来,她才稍微消停点,大家也都忙活的差不多了。
等耿叔先拿回来五个蒸笼,孙老火已经拌好了馅子,就等着阮祈和的面。
阮祈闻着那馅子的味儿倒是很香,虽然没放多少肉,但是猪肉熬出来的油能炒葱花放进馅子里提香,油渣能当肉放进去拌馅子。
一斤肉加上十斤菜,就能拌出来一大盆喷香的油渣菜馅。
可阮祈发愁的是,菜虽然用得少了,但菜其实不贵,贵的是粮食,要做出那么多包子,仓库里的粮食也不够。
谁知道面盆解开纱布后,阮祈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不是,我没和这么多面啊!”
既然说是试,单和加混着和,总共六种面,他每种都只和了成人脸那么大的一块。
可现在不过半个时辰,每个面盆里几乎都增加了一倍那么多。
阮祈后脖颈儿瞬间就起了细毛汗,江南那边吃米,对面食并不精通,他一时没想起老面头的事儿来。
只瞬间想到了鬼怪上头去,毕竟西宁镇现在也确实像是鬼怪滋生的地方。
先是张二壮杀猪替猪叫,再是苗婉突然就打了鸡血,现在面又凭空出来这么多,虽然多了是好事,也叫阮祈浑身冷飕飕的。
今天怎么这么邪门儿?
苗婉可不知道她大舅很信鬼神之说,只笑眯眯看着大家,“我就说面肯定够吧?”
孙老火也不信那些乱七八糟的,看得眼神火热,“是老面头?不对,老面头也没办法将面发得这么好,是那个酸奶出来的粉?”
苗婉点头,她大概记得酵母粉发酵快,蕴含的营养成分也比老面头高,但是老面头做出来的面口感更好,保存时间更久。
其他的应该都差不多,但老面头做不了面包那些,口感做不好会偏酸,酵母粉不会。
孙老火高兴极了,“我来切!”
“只要切成淘淘拳头那么大就行。”苗婉手不方便,就直接拿闺女来做衡量单位了。
耿婶在一旁哭笑不得,当闺女的惦记着吃娘的手,当娘的就记着要吃孩子的,这娘子倒是谁都不吃亏。
等切好了剂子,耿氏和耿婶都是做惯面食的,很快就按照苗婉的要求,给擀出淘淘小手那么厚的皮子来。
苗婉要是右手能动,自个儿都想上手包两个,这在以前可是她的高光时刻,是她唯一能做的比陆晨曦更好看的技术活儿!
可惜现在没办法露一手了咦呜呜,苗婉心里一边可惜一边嘴皮子不停。
“要一个一个褶子捏出来,顺着捏。”
“然后转成个小漩涡的模样在顶端一摁,包子就包好啦!”
“放在垫了纱布的蒸笼上就可以了,记得要摆得稀疏一点,留出淘淘拳头那么宽的距离。”
众人:“……”吃你闺女这个梗就是过不去了是吗?
大家按照苗婉的说法做,刚开始还有些不适应,可很快就都像模像样了。
尤其是孙老火和阮祈,俩人那褶子漂亮的哟,让苗婉捂着心窝子再也不咦呜了,幸亏她手真残了,要不然谁上谁受打击。
她做的最好的,估计跟她孙阿达刚开始不熟练的时候差不多,连她们家乔白劳都包的比她好看。
和面和拌馅子都需要时间,可包包子其实很快。
铁釜中的水烧开时,四个人加上帮着干活的乔瑞臣,已经包出了三大笼包子,第四笼也包了一半。
家里的铁釜不小,蒸笼也大,孙老火和阮祈架着蒸笼才将蒸笼放上去,后头第四笼和第五笼都是乔瑞臣给放上去的。
阮祈和孙老火笑着感叹,“年轻人体力就是好,能干!”
乔瑞臣听见夸奖,也不知怎的,突然想起上回从郡城回到西宁镇那次,媳妇夸他‘炕上炕下都能干’,乔瑞臣抿唇笑了笑,耳根子又红了。
俩半老头子:“……”不是,我们夸你,你耳根子红个屁啊?
好在大家心思都在包子上,倒也没工夫研究他耳朵为啥会红。
水开了以后蒸包子其实很快,苗婉后世做的时候大都是一笼十五分钟就够,但她也没开过包子铺,不知道五笼包子得需要多长时间。
她征询家里掌勺大厨们的意见,“要不……两刻钟?”
孙老火白她一眼,“行了,你就等着吃吧,啥时候熟透,咱们几个老帮菜比你清楚。”
苗婉:“……哎!我这就去看看淘淘,把她抱过来。”
乔瑞臣起身,“我去吧。”媳妇一条胳膊,想把淘淘抱过来,做梦呢。
苗婉咂摸了下嘴,看样子她也就嘴皮子能用了,其他事情根本用不上她嘛,地主的生活真是寂寞如雪,唯有包子解寂寞了。
淘淘估摸着是尿了,换了身衣裳才被乔瑞臣给抱过来,一进门就想要苗婉抱。
乔瑞臣温柔劝女儿,“娘胳膊受伤了,没办法抱你,爹抱着你。”
不知道是不是苗婉的错觉,她感觉自家闺女好像翻了个白眼,小手还是朝着苗婉够。
“吃!吃啊!肉!”
谁要娘了,她要的是娘面前好好闻的食物!
耿氏捂着嘴笑,将淘淘抱过来跟苗婉坐到一块儿,点着淘淘的小脑袋,“你这个小馋嘴!鼻子倒是好使!”
孙老火掀开盖子,还忍不住夸了句,“可别说,淘淘有做厨子的潜质,她说吃也没错,熟了!”
苗婉心想,别说熟了,就是生的,只要闻见味儿,乔阿芊也敢往嘴里塞好吗?
盖子打开后,看到蒸笼里的包子,孙老火还好,阮祈又惊了一下子,这回是喜更多。
用老面头做的面食也蒸熟了也能膨胀,阮祈倒是没怎么见过,这会儿见本来空出缝隙的包子,一个个圆滚滚贴在一起,看着就喜人,心里也是欢喜。
小孩儿拳头大变成成□□头大,就是汉子吃两个也能饱肚儿,饭量小的一个就够,还有骨头萝卜汤,怎么都能吃好。
阮祈一直替百姓们担忧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苗婉挑了两个最好看的包子,是青稞面的,她和淘淘一人一个。
一大一小都睁大了眼睛,看着略微发黄的大包子深吸了口气,眯起眼一口咬下去。
淘淘也想这么干,耿氏没让,掰下一小块吹凉了递给她,淘淘顾不上抗议,迫不及待吞下去。
淘淘:“哇……好呲!”
苗婉:“唔……肉渣真香!”
其他人也都拿了包子吃,乔瑞臣在军中久了,几口就一个包子下去,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