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表哥万福 >

第406章

表哥万福-第406章

小说: 表哥万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些地方,还有“天上有雷公,地下有舅公”的说法,“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行父母之责。
  在所有亲戚关系之中,舅父的地位最大最亲。
  这一点,虞幼窈深有体会。
  在一个家族之中,无论是伯伯,还是叔叔,都有直接的利益牵扯,利益占了主导地位,亲情反而次之。
  但是身为舅父,就没有太多直接的利益牵扯,
  反而是亲情占了主导,有一个好舅舅,便是难得的福份,有舅舅撑腰,一般在父族不会过得太差。
  虞幼窈母亲早亡,若非有几个好舅舅,便是有祖母偏疼,她在虞府的日子,指不定要过成什么样子。
  所以,在虞宗正不在的情况下,大舅谢巡顺理成章地代替虞宗正承礼。
  虞幼窈想到祖母去世之后,几个舅舅不惜代价,助她脱离虞府,离开京兆的日子后,也是几个舅舅时常在一旁指点,扶持,便是她今时今日的地位,也有谢府不遗余力,不计得失的帮助。
  一时间百感交集,虞幼窈跪到地上,由衷地朝着大舅谢巡,及母亲的牌位缓缓下拜,也不知道怎的,眼眶倏然一红。
  一加礼成。
  二加礼仪开始。
  司者端来了罗帕和发钗。
  隆郡老王妃再度上前,吟颂祝辞::“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
  然后,为虞幼窈去笄,跪坐替她插钗。
  是外祖母替她准备的一支,金累丝金凤镶红宝大钗,巧夺天工的累丝工艺,连凤凰的羽毛都纤毫毕现,上头镶了十多块纯天然,未经雕琢的红宝石,宛如一颗颗鸽血一般,浓艳如火,似血如余。
  簪为单股,多是用来固发。uu看书
  钗分两股或多股,多用来挽发或是装饰发髻,插法也有很多,斜插、倒插、绞插等,钗股多为金银,可以灵活弯折,比簪子更小巧一些。
  观礼的谢老太太,看着虞幼窈挑心髻前的大金凤,衬得她光耀无比,眼眶倏地一红,忍不住掉起泪来。
  坐在一旁的王氏,也是百味杂陈,轻轻拍了拍她的手,以示安慰。
  谢老太太哑着声音说:“从前我心里却是恨极了虞老夫人,总觉得是她太会算计,误了柔嘉的性命,”说到这儿,她有些泣不成声,连声音也有些发哽:“我突然有些感激她了,她把小窈儿教养得很好,很好……”
  想来她泉下有知,也该感到欣慰。
  骊山公主替虞幼窈正钗,虞幼窈去房间,搭了与发钗相配的曲裾深衣。
  “二拜,长辈爱护情!”
  虞幼窈强忍着眼泪,一一拜过了太外祖父、外祖父,外祖母,二老太太,宗长太太,以及几个舅舅,舅母,想着这些年来,他们对自己的爱护,鼻头不由一酸。
  直到这一刻,她才真正意义地能体会到,及笄礼这并非只是一个仪式,不是全了礼数就行,这是古往今来孝礼之大者,及笄礼禀承孝、礼,让受笄者对父母、长辈心存感恩,要明白,自己从今始,要承担一个成人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担当。
  所以它郑重,也深刻。
  ------题外话------
  古代及笄礼的礼数非常庞杂,这里只作个交代,请大家不要考究~


第1042章 天降祥瑞
  谢老太爷一脸欣慰。
  谢老爷子更是当场红了眼眶,险些失礼于人。
  二加礼成。
  三加礼仪开始。
  司者端来了罗帕与钗冠。
  隆郡老王妃上前,祝辞:“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t(苟,意长寿)无疆,受天之庆。”
  隆郡老王妃为虞幼窈去钗,加钗冠。
  钗冠是宫中赏赐,十二(辉)四凤冠,与长郡主的大冠相似,但也不尽相同。
  长郡主的大冠上的和凤,更显得华美端庄,气象威严,及笄的钗冠显得生动轻盈一些,不如大冠贵重。
  骊山公主正冠!
  虞幼窈加了与钗冠相配的大袖袍礼服,也是宫里准备的。
  皇家宗亲用紫,王公大臣用青蓝,暮山紫的拽地大袖袍服,逶迤逦曳,尊贵大气,上面镶了许多大小均等的珠玉,及各色宝石,足有上千那么多。
  乍然一眼瞧去,只觉得珠光宝气,华美端庄。
  宫里并不缺这些精贵的珠玉宝石,内务府也不含糊,顿时震惊了当场所有人。
  “三拜,山河海宴,天清地明!”
  虞幼窈下跪朝南,以拜天地。
  三加礼成。
  接下来便是【置醴】(礼)。
  嫡出醮用醴,庶出用酒。
  有司上台,撤去笄礼的陈设,在西阶位置摆好醴酒席,隆郡老王妃揖礼,请虞幼窈入席。
  虞幼窈站于西侧,面向南。
  礼成,行【醮(叫)子】礼。
  醮:教,祭也。
  乃祭礼。
  骊山公主奉上醴酒,隆郡老王妃接过醴酒,念祝辞:“甘醴惟厚,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
  虞幼窈行拜,接过醴酒入席跪地,撒了一些在地上祭祀天地,又象征性地沾沾唇,再将醴酒置于几上。
  司者奉上白米饭,虞幼窈也象征性吃一点。
  醮子礼成,【字笄者】礼开始。
  便在这时,一个小厮气喘吁吁地闯入堂内,观礼之人皆是一愣,都觉得这个小厮不懂规矩,怎的乱闯长郡主的及笄礼?!
  这好端端的及笄礼被打断了,误了长郡主的吉时,不仅不吉利,还平白让长郡主失了颜面。
  就是天大的事,也该憋着才是。
  众人忍不住摇头,看向了韶懿长郡主。
  虞幼窈面色平静,没有半点被打断了及笄礼的不悦,刚要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就见那小厮,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高喊:“小姐,衙、衙门传来消息,说关中大喜,昨儿子时七八个县都下了雪,旱灾结束了,结束了……”
  顿时,满场哗然。
  “下雪了,真的下雪了?”有人不可置信。
  “下雪了,终于下雪了,果然是天无绝人之路……”有人激动大喊。
  “真是太好了,太好了……”有人热泪盈眶。
  “……”
  关中大旱,辽东虽然没有太受影响,可几百万流民涌入了辽东,也牵动了辽东千千万万人的心。
  所有人都激动起来。
  可虞幼窈面色反而凝重了几分。
  短暂地激动过后,及笄礼继续进行,只是虞幼窈并不知道,在场所有人看的眼神,变得更加敬重,甚至隐隐带着一丝狂热。
  许姑姑将一切看在眼里,
  悄悄出了堂中,寻了一个机灵的小厮出去打探消息。
  小厮脚底抹了油似的,跑出了虞园。
  隆郡老王妃面色仍然带了激动之色,在念祝辞时,语气不觉又郑重了几分,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子端肃:
  “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媛)字孔嘉,髦士攸(悠)宜。宜之于假,永受保之,曰芷窈甫。”
  虞幼窈隐隐察觉了这一丝变化,心中有异,却有些莫名。
  想着,宋明昭没有借着表字生事,便也不舍母亲临终前亲自为她取的表字,顿时答道:“芷窈虽不敏,敢不夙夜祗奉!”
  礼毕,【聆训】礼开始。
  因虞宗正没有出席,谢巡身为大舅代父行礼,他面上也带了喜意:“尔当谨记,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思。”
  不可轻听、轻信它人说长道短,又怎么知他是不是故意挑拨是非?
  为人处事应当忍耐,一思再思,三思而后明事,以思养性,修养德性,旁人才会真心地敬服于你。
  这是在告诫虞幼窈戒焦戒躁,静心以修性,常养德性,以虞幼窈如今身份地位,虽不需谨小慎微,但前谨后思仍是处事之道。
  虞幼窈听训:“芷窈虽不敏,敢不祗承!”
  虞幼窈再拜父母、长辈,uu看书又一一向正宾、观礼、司者、赞者揖礼以示感谢,之后又向各位来客致敬。
  至此,礼之大成。
  谢巡起身宣布:“兹,虞氏有女幼窈,孝德纯静,懿善贞恭,女之范尔,于吉日受笄,加服尔身,及笄礼成……”
  观礼之人,纷纷感叹,及笄礼的一应礼数,乃至流程、祝辞,也都大同小异,没甚太大区别,及笄礼办得好不好,要看担任正宾、司者、赞者的人是谁,身份越显赫的,贤德之名越大,与之相对应的,一应礼节就越繁杂。
  寻常人家,都是寻了相熟的人家做正宾,请几家关系不错的夫人小姐过来观礼,全了礼数便罢。
  大户人家自然更讲究一些。
  如韶懿长郡主这般,及笄礼虽然办得不怎么盛大,但架不住人物份量重,却是只皇室才有的待遇。
  礼成之后,谢巡、谢辽、谢迢三个舅舅,又马不停蹄准备开宴。
  二老太太和宗长太太忙着招呼客人。
  谢府也不负豪富之名,席面上八大菜系,各种药膳、点心,以及这个季节几乎很难吃到的新鲜瓜果,几乎是供应不断。
  不光如此,谢府还掏弄大笔银子,在街上大摆三天流水席,流水席摆了十里,流水席期间,所有人,都可以免费得一份食物,以及二百文赏钱,可供普通的四口之前,三四个月的花销,手笔不可谓不大。
  此时,关中下了大雪的消息,如雪花一般席卷了整个襄平。
  整个襄平城都沸沸扬扬的,一片热闹。


第1043章 保媒
  出去打探消息的小厮,不一会儿就回来:“……外头的老百姓都说,昨夜子时,已经到了郡主的吉日,这场雪来得巧,更来得妙,是郡主德被天下,恩泽天地,其圣善仁德,感动了上苍,所以上苍才会降下瑞雪,是锦上添花,也是雪中送炭,郡主大吉之时,天降祥瑞,此乃吉兆……”
  许姑姑蹙了一下眉,脸面色有些凝重。
  虞幼窈换了衣服出来,正好听了这话,对小厮说:“你先下去,让莫总管过来一趟。”
  小厮连忙磕头退下。
  莫总管匆匆赶来。
  虞幼窈将外面的一些传言简单提了几句,就道:“传言肯定会越演越烈,要约束好虞园里的下人,这段时间谨言慎行,不要人云亦云。”
  莫总管面色凝重地退下了。
  屋里安静下来。
  许姑姑如往常一般,就要抬手摸一摸她的脑袋,安抚她的,可目光落在她偏圆的挑心髻上时,才恍惚意识到,小姑娘长大了,举办了及笄礼,再也不是从前那个软呼呼躲在她怀里,跟个小猪崽儿似的,一拱一拱地撒娇,要摸头的小丫头片子了。
  许姑姑放下了手,倒了一杯热茶递给了她:“这场雪确实来得巧,老百姓也没有恶意,也是你为北境做了太多事,大家感激你的恩德。”
  虞幼窈摇摇头:“瑞雪兆丰年,可见瑞雪下在腊月,才能兆丰年,可现在十月刚至,这个冬天还很漫长,倘若接连下雪,一定会引发雪灾,关中地区接连旱了四年,实在熬不住的,都逃难到了辽东,可还有大部分老百姓不愿背井离乡,还在家乡苦苦支撑,雪灾一来,指不定要冻死多少人。”
  雪是好雪,但时机不对。
  所以这真的是,天降祥瑞吗?
  倘若真发生了雪灾,现在外面的传言,就成了一个大笑话了。
  许姑姑轻叹了一口气:“辽东一带,接连三年大丰收,尤其是去年和今年,因为绿肥,作物的产量提高了不少,衙门也有存粮,可以赈济灾民,下雪总比不下好,毕竟这一场雪下来,熬过一个冬天,百姓们的日子,就有了盼头,可若是不下雪,明年又将是一个无望年,这场雪对所有人来说,是瑞雪。”
  人一旦有了盼头,再难再苦也能支撑。
  没了希望,日子才过不下去。
  虞幼窈轻叹一声:“姑姑,前线战事胶着,狄人畏武穆王之威,一直没有轻易发兵,可雪灾对于缺乏物资,靠着放牧、打猎为生的游猎民族,无异于灭顶之灾,在生存面前,他们一定会摒弃一切顾忌。”
  许姑姑拍拍她的手:“不要多想,旱了几年都熬过来了,无非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想来殿下早有计较。”
  虞幼窈的及笄礼,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中,轰轰烈烈地落下了尾声。
  传言越演越烈,虞园却不受影响。
  第二日,隆郡老王妃就叫来了虞幼窈,笑眯眯地看着她:“好孩子,好叫你知道,朝廷对你和武穆王的婚事十分看重,如今你孝期已满,也到了及笄之年,正是谈婚论嫁的时候,我此次过来,也是受朝廷所托,托个大,为你保了这媒。”
  并非朝廷赐了婚,就不需要媒人。
  订亲需要有媒人从中说和,才能顺理成章,成亲更需要媒人出面保媒,这桩婚事才算明正言顺。
  隆郡老王妃保了媒,后头三书六礼,都会交由官媒出面。
  朝廷直接让隆郡老王妃过来保媒,就表示朝廷已经和殷怀玺通过气,虞幼窈红着脸儿:“婚姻大事,自古便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此事便也由长辈们做主。”
  隆郡老王妃笑容一深:“既如此,等我回了京里,就亲自走一趟虞府,见一见你父亲,把礼数给做足了,再请官媒准备三书六礼,保管不会委屈了你。”
  虞幼窈轻轻点头,她的婚事,由不得虞宗正做主,礼数上却越不过他去。
  隆郡老王妃没提婚期,是要先将三书六礼办妥了,北境战事没定,钦天监会挑几个黄道吉日,哪个日子适合办婚,就定哪个日子。
  隆郡老王妃也不含糊,还亲自去了一趟武穆王府,见了温管家:“周厉王夫妻仙去,皇上身为伯父,三书六礼上的礼数,应由伯父出面周全,但皇上贵为天子,一应礼数理该移交宗室代为筹办,我儿隆郡王,就托个大,接了这事,定将这礼数办得妥妥当当。”
  包括公主出嫁,皇子娶妃等一些,本该由皇上出面的礼数,都是交由宗室代办。
  温管家连忙道:“殿下早前来了书信,提及了与长郡主的亲事。”
  信中字字恳切,uu看书皆是对韶懿长郡主的溢美之词,口口声声长郡主人品贵重,爱慕长郡主才德品性,感念皇上和太后娘娘成人之美的恩德,直言此生,非长郡主不娶,又表达了前线战事胶着,脱不开身,对此深感遗憾,便恳请宗室尽心操办婚事,切不可怠慢了长郡主……
  除此之外,信中提了三书六礼的操办事宜,附上了三书六礼的礼单。
  人虽然不在,可婚事该怎么办,礼数该怎么周全最体面,也都钜细无遗,交代得清清楚楚。
  可见武穆王对韶懿长郡主十分看重。
  隆郡老王妃粗略看了礼单,拢共九张礼单,礼单丰厚不说,里头的讲究,那也是方方面面,毫无错漏。
  明眼人一瞧就知道,这礼单不是一天两天准备下来的,恐怕在太后娘娘赐婚开始,武穆王就开始在准备礼单了。
  最叫人惊讶的是,礼单上的一应礼物,都放在京里的武穆王府别苑里。
  可见武穆王早就在为婚事做准备。
  隆郡老王妃笑容不由一深:“长郡主是我大周第一贵女,亲事理应慎重了办,好叫武穆王放心。”
  保媒之事成了,隆郡老王妃启程归京。
  虞幼窈安排了人在路上精心照应,感激又不舍地送走了隆郡老王妃一行人。
  骊山公主则留在了襄平。
  虞幼窈也开始忙活防范雪灾的一应事宜。
  ------题外话------
  和编辑商量好了,这个月会完结,具体时间待定。。。


第1044章 拉达汗王
  雪灾的防范无非是粮食、保暖、伤寒药这几个方面。
  山陕地区的煤矿和炭窖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