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表哥万福 >

第370章

表哥万福-第370章

小说: 表哥万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书里只报了个平安,提了几句他在德化的近况,可“漆封”透出来的不寻常,只说明,宋明昭在泉州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受人监控。
  镇国侯府心惊不止。
  从各方探到的消息,猜测泉州那边生了变数,贾州府不老实,恐怕和宫里的兰妃,以及南边那位都有牵扯。
  家里也只知道,明昭目前还算安全,旁的也不敢再多作打探。
  宋老夫人越哭,越伤心:“这可怎么办那……”
  早几天,宫里的赏赐送去辽东后,就有传言说,皇后娘娘拿私库里的东西,赏了韶懿长郡主,当时她就觉得不对劲。
  如今,加封的事儿闹出来了,她还有什么不明白呢?!
  左不过,皇后娘娘瞧中了窈窈如今的贤德名声,又瞧中了窈窈既嫡又长的身份,能衬一衬四皇子,还瞧中了窈窈背后,对争储产生了巨大影响的虞氏族,还瞧中了窈窈外家谢府富可敌国的家财。
  而太后娘娘洞悉了这一点,借着加封一事,安定北境,推广国策,敲打皇后娘娘和四皇子,以及保皇党里掺合了争储的激进派。
  想来对韶懿长郡主的婚事,也已经有了安排,镇国侯府就是长了十个脑袋,也不能再往上头凑去!
  “我可怜的明昭啊……”宋老夫人忍不住嚎啕大哭。
  ……
  京里的人事,虞幼窈并不怎么在意,第二日一早,她就带许姑姑去了隔壁谢府,交代了一些礼法,穿戴上需要注意的细节。
  时间刚至隅中(上午10点),李公公就大张旗鼓,带了皇上的銮驾仪仗到了谢府。
  谢府是商户,不能请李公公进府相迎。
  谢老太爷就带了阖府老小,跪在府门外面,接驾相迎。
  李公公上了台阶,站在谢府的大门口,居高临下,宣读了太后娘娘对谢府的表彰文书,并赐了不少宫中的贡品。
  表彰文书宣读完成,李公公与谢老太爷客套了几句。
  谢老太爷连忙奉上了,一早就准备好的礼物,命人送上了李公公的车上。
  李公公受了谢礼,笑容又真切了一些:“太后娘娘另外赏了东西给白府,咱家另有公差在身,便先行一步。”
  谢老太爷连忙道:“公公辛苦了。”
  接着,又点了谢巡的名字,让谢巡陪同李公公走一趟。
  李公公笑容一深,欣然应下。
  白府也是商户,家里却没得一个长郡主周全礼数,唯恐冲撞了礼数,李公公自己面上,也不会好看。
  谢老太爷点了谢巡跟着一起过去周全,再好不过了。
  差事做得漂亮,李公公也面上有光,自然乐于见成。


第948章 菩萨心肠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去了白府。
  这会儿,白府已然得了消息,一家人又惊又喜,手忙脚乱地折腾了一通,却是越急越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乱转。
  不是担心礼数出了差错,天大的好事,也变成了坏事,就是担心衣着穿戴不当,冲撞了贵人。
  谢巡先李公公一步过来,帮着白府周全礼数,是瞌睡遇到了枕头,让白老爷夫妻二人感激不已,像吃了一颗定心丸。
  太后娘娘只赏了白府一些东西,比较谢府少了大半,宣读完了赏赐,李公公又转告了几句,太后娘娘对白府的夸赞,说了几句勉励的话。
  可即便如此,这对白府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殊荣。
  比起这样莫大的殊荣,白府之前蒙受的损失,已经不算什么了。
  白老爷夫妻二人很庆幸,当初做了正确的选择,不惜一切代价,赔上了大半身家,攀上了韶懿郡主。
  李公公又收到了白府丰厚的礼物,心里十分满意。
  辽东的局势,比朝廷想得还要更安稳一些,番薯在辽东大范围种活,下半年旱灾一定能得到缓解。
  第一季蚕茧出来了,韶懿郡主联同散户、外来商贾,及部分养蚕的豪绅,将蚕庄上的蚕蛹,发放给安置在庄子附近的灾民,做为他们的口粮,灾民们把蚕蛹磨成粉,混了野菜,缓解了辽东的粮食压力。
  辽东一带的豪绅们,仰慕韶懿郡主仁德,圣善,也都十分识相,心向了朝廷。
  北境安稳了,也解了贵人们的心头大患。
  此次辽东之行,也算完满。
  他回到宫里,也能好好地跟宫里的贵人们交差,也会受到嘉奖。
  李公公自觉,该打探的消息,都打探清楚了,也没有继续耽搁,第二日就启程回京,急着回宫复命。
  时至五月。
  端午节快要到了,浓郁的过节气氛,也阻挡不了,百姓们因韶懿郡主加封了长郡主的振奋心情。
  太后娘娘所料不错。
  恩封虞幼窈,确实打压了北境其他豪绅的气焰,稳定了因西安韩氏一案,对北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因太后娘娘秘密送来的赐婚秘旨和丹书铁契,虞幼窈这两天有些心神不宁,却还是强行打起了精神,寻了黄太太和宁远将军夫人,提议在辽东各大县区,举办龙舟会。
  这个想法,虞幼窈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是突然感受到襄平城浓浓的过节气氛,恍惚有一种,天涯共此月,端午共此时,不管身在何方,端午节始终都是一样的。
  寄托了世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黄太太好奇道:“距离端午节不到五日,现在操持也来不及了,你怎么突然就想一出是一出?”
  这也不符合她周全的性子。
  虞幼窈摇摇头:“倒也不必特别操持,只要向衙门借一队人,维持河边的秩序,以策安全,官府及当地富户都有历年的龙船,到时让他们自发组织办一办,百姓们少不得,也要过去看一看热闹。”
  富户们是很乐意,搞这种热闹。
  而且家里都有家丁护院,也不担心下了河会出乱子。
  “让辽东的百姓,及早前才安置的灾民一起乐一乐,感受一下端午节的气氛,祈祷今年风调雨顺,灾祸不再降临,安一安灾民们的心,也让灾民们扫一扫因为旱灾,带给他们的伤痛与晦气,更好的展开新的生活。”
  灾民们的生活上得到了安置,心理上呢?
  辽东的百姓们虽然并不排外,也热情的欢迎,每一个到来的人。
  可灾民们想要适应当地的生活,还需要磨合一段时间,这世间还有什么比,参与到当地人的生活之中,更好的融入方式呢?
  赛龙舟是水上活动,参与者都会凫水,并且皆是身体强壮的男子,岸边多安排一些人手维持秩序与安全,危险性较低。
  换作中秋节,她就不敢这样办了。
  宁远将军夫人也明白了,韶懿长郡主的良苦用心:“灾民们逃荒至此,人生地不熟,便是得到了安置,一时半会也很难从受灾的阴影之中走出来,大家可以借着过端午节,像缅怀屈原一样,缅怀因为旱灾而逝去的亲人,情感有一个发泄,之后一起乐一乐,也是好事,不一样的地方,一样的端午节,总能引起灾民们感情上的哄鸣,对辽东的归属感也会更强。”
  几个人一起商定了细节,黄太太和宁远将军夫人,就急哄哄地离开了。
  出人意料的是,第二日州府衙门张榜了告示。
  辽东各县衙,即将筹备龙舟赛。
  整个襄平城都沸腾了。
  当地老百姓之所以振奋,是因为襄平一带,已经多年没有举办龙舟赛。
  灾民们甚至比当地老百姓更振奋,因为饥荒带来创伤,他们比谁都渴望风调雨顺,灾祸不要降临。
  他们比谁都希望,借由这个缅怀的日子,可以放肆地宣泄亲人逝去的悲伤。
  甚至,在得知襄平城多年没有举办龙舟赛,灾民有一种,官府是为了他们,才举办了龙舟赛,一时间对当地的归属感大增。
  虞幼窈在听到消息后,也放心了许多。
  有衙门牵头,龙舟赛也不会出太大纰漏。
  叶枭慈远在西安,州府衙门里的一应事宜,都是由府丞在处理。
  府丞在听了属下,禀报张榜之后的情况后,忍不住感慨:“也难怪大人去西安前,再三叮嘱我,多注意韶懿郡主的言行举止,衙门里的事,就不会出太大差错,甚至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属下听得一愣:“这是为何?”
  府丞意味深长道:“因为啊,韶懿长郡主长了一副菩萨心肠。”
  所以啊,才能知百姓苦,懂得如何为百姓谋福。
  真正有善心的人,不会刻意去行善,是从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见真章,所以当黄文献,昨儿到衙门,与他商议了这事后,他立马就意识到,赛龙舟对眼下辽东意义之重大。
  赛龙舟是为了祭祀龙神,祈祷上天风调雨顺,灾祸不要降临,但同时,还具有袪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的风俗意义。


第949章 开窍了
  这无疑是所有老百姓,都由衷盼望的,尤其是那些受灾的灾民,赛龙舟对安定民心,起到了重大意义。
  思及至此,府丞意味深长道:“得亏了韶懿长郡主,官府才避免了不少麻烦。”
  民间有一句话叫:阎王把手一指;小鬼累得狗吃屎。
  宫里嘴巴一张,把手一指,朝廷命令一下,甭管事儿难不难办,麻不麻烦,就是天塌下来了,下头的人总要有一个交代。
  辽东一带,确实是地广物博,能容纳几百万灾民。
  可几百万灾民,一下全涌入了辽东,对辽东一带的文化、民俗、生活、物资等等,带了巨大的冲击,与无穷无尽的麻烦。
  之前流民们,呆在收容营里,有武穆王震着,流民们大多都老老实实的。
  可流民安置到了地方上,这衣食住行上的事,都需要衙门出面解决,上百多万灾民,各地大小衙门,更是忙得焦头烂额、心力交瘁。
  流民与流民之间,流民与当地原居民之间,大大小小的矛盾,层出不穷。
  因为生活习惯,以及风俗闹出来的争端;更是从未停止过。
  如今花大力气;办一场端午节;就能解决以后大部分麻烦,官府何乐而不为呢?!
  就在辽东各个衙门,大张旗鼓地安排龙舟赛时——
  远在龙城的殷怀玺,得了殷十的传信,对收容营里的事宜,重新做了安排和布署之后,一路快马加鞭,终于在五月初四这日,赶回了襄平城。
  见了殷怀玺,也不知道怎么的,虞幼窈就想到了,与封诰和赏赐一起送来的赐婚秘旨。
  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个陪伴她成长,在她的心里亦师亦兄的男子,会在将来漫长的岁月里,以“夫君”的身份,继续陪伴她到岁月的尽头。
  她低下头;盯着脚尖瞧:“你……你回来了?!”
  殷怀玺唇边含笑:“我回来了。”
  他一句话说完,屋里突然就安静下来了。
  半晌后;虞幼窈抬起头来,殷怀玺站在她面前,肩膀自然下塌,眼神落在她身上,正专注地看着她。
  他的眼神太过专注,一眼看去,满眼都是她的身影,虞幼窈被他看得有些难为情,她连忙道:“我、我先下去安排你洗梳……”
  一边说着,连忙退后了两步,像一只受惊的兔子,转身就落荒而逃。
  殷怀玺看着她慌乱的背影,笑弯了嘴角:“开窍了啊!”
  大约是打小就没有母亲从旁教导,一些只有母女间才能说的私话,也不曾有人对她说过,小姑娘对待男女感情懵懂得很。
  有了“盟约”之后,两人之间的关系,反倒没有之前那么亲近,她开始有了男女大防的意识,相处起来,也透了一层刻意的距离。
  这并非出于羞怯。
  更多的,却是因为男女之间,需要克守礼数。
  虞幼窈走了老远,脚步这才渐渐慢了下来,她轻轻拍了拍,还有些发烫的面颊,深吸了一口气,心情这才平静了一些。
  因为主人的归来,青蕖院变得忙碌起来。
  趁殷怀玺洗尘的空档,虞幼窈手脚麻利,熬了一盅药粥,炖了一個海参汤,又准备了几道简单开胃的清淡小食。
  陪着殷怀玺用完了膳,虞幼窈打算说正事。
  哪知殷怀玺,却站了起来,并且朝她伸出手:“吃得有点撑,陪在我院子里走一走,顺带消消食。”
  看着他递来的大掌,也许是最近经常握兵器,他掌间的茧子,较之前厚重了许多,给人一种坚实的感觉。
  虞幼窈鬼使神差地将小手,搁进了他的掌心里。
  顿时,她整只手被紧密地包裹住,掌心间干燥、坚实的触感,令她感到十分安心。
  殷怀玺拉了她一把。
  虞幼窈顺势站起来,两人沿着院子里的鹅卵石小径散步:“龙城收容营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
  殷怀玺只说:“端午节过后,最后一批流民也会送到安置点,流民安置事宜,差不多也告一段落,接下来,幽军会协助当地官府,对安置到地方的灾民进行管控,你心里要有一个准备,接下来辽东一带,会陷入短暂的混乱,不过影响不大。”
  他没提,伤病营里,还有六七万人,因为受伤或疫病,进行隔绝治疗的灾民,便是有豪绅捐赠,药材仍然是稀缺物资,一些对疫病治疗效果显著的贵重药材,更为稀缺,大部分染了疫症的灾民,都得不到救治。
  收容营里只例行救治,能不能挺过去,全靠自己。
  因为疫病而死的灾民,已经高达了十几万人。
  这还是在疫病防预完善,药材较为充足的情况下。
  虞幼窈知道,灾民安置之后,会因为各地风俗、文化,生活习惯上的不同,甚至是因为,受灾后的心理创伤,精神压力等,各种原因,人性也将无限放大,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暴发各种冲突,甚至是混乱。
  殷怀玺说问题不大,是打算以暴制暴,血腥镇压。
  打一捧之后,再送一些安置物资,送一个甜枣,大部分灾民,只会感恩戴德,痛恨那些闹事的人。
  虞幼窈无话可说,她自觉能做得、该做得,都已经仁之义尽,接下来的事,就不是她能插得上手管的。
  指手划脚,难免会对殷怀玺,及官府这边,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虞幼窈摇摇头,想问问,他有没有接到,太后娘娘赐婚的秘旨,可话到了嘴边上,心里突然有点慌,又不知道该怎么说。
  她低下头,瞧着自己的脚尖尖。
  殷怀玺一低头,见她白玉一般的耳肉,透着淡淡的粉红,突然觉得有点儿手痒,忍不住动了动手指,想要伸手揉了揉。
  他用力捻了捻手指,克制了冲动:“之前我与你提过一回,我父亲周厉王,乃先帝最宠爱的惠妃娘娘所出,先帝爱乌及屋,对我父亲十分喜爱,甚至曾经生出【培养】的心思,但当时,先帝膝下已有四位皇子,皆是惠妃娘娘没有进宫之前,宫里其他妃嫔所出。”
  虞幼窈心中一动,周厉王在众皇子中,排行第五。
  是皇上的幺儿。


第950章 将计就计
  常言道: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幺儿。
  但这一点,在先帝身上并不适用。
  殷怀玺继续道:“先帝自登基之后,就没有选秀纳新,宫里的嫔妃,大多都是为了平衡朝堂势力,纳进宫里的;因而这些妃嫔背后,都有很庞大的外戚势力,但是向来仁厚的先帝,为了幺儿,变得强硬起来。”
  虞幼窈一阵恍然,她听祖母提过,先帝有五子,前头三位皇子;是功臣良将之女所出,个个都有十分显赫的出身。
  只有身为当今皇上的四皇子,是先帝身边的一位宫女所出。
  先帝想要【培养】五皇子,几乎不大可能。
  果然!
  殷怀玺轻叹一声:“随后我父亲从假山上摔下,摔伤了头,险些丧命,先帝虽然为了幺儿没有追根究底,但仍是震怒不止,后宫有不少人受到了牵连,宫里宫外就有传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