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表哥万福 >

第303章

表哥万福-第303章

小说: 表哥万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老爷子轻轻转动着手中翠绿的玉板指,半晌才道:“你说,韶仪县主堂堂一个官家贵女,在为什么要跑到泉州来?”
  严氏摇摇头:“听说是,因祖母去世,忧思成疾,这才到泉州来休养身体。”
  林老爷嗤之以鼻:“亲人逝,三年不远行。”
  严氏也觉得,这其中有什么隐情,就听到林老爷说:“有没有可能是,虞大小姐提前得知,贾大人要对谢府不利,所以特地来了泉州?”说到这里,他越想越觉得这个可能很大:“韶仪县主才在泉州安顿下来,就向林严两家购药赈灾,若没有这一桩事,谢府已经被推到风头浪尖上了。”
  严氏心中一跳:“谢府是泉州首富,若谢府出事,泉州肯定会发生动荡,我们这些以谢府为首的商户……”
  林老爷子面色渐渐凝重了:“韶仪县主是在提醒我,同时也在警告我。”
  林家的根基在浙江,林家可以放弃在泉州的经营,却不可能放弃,几辈子打拼下来的根基,只要根基还在,林家就不会倒。
  浙江是叶大人治下,韶仪县主与叶大人有交情,就相当于扼住了林家咽喉。
  就只能选择和韶仪县主合作。
  好深的城府。
  难怪若如说,韶仪县主是布棋之人,我们都是她棋盘上的棋子,做一个听话有用的棋子,才不会被吃掉。
  林老爷子心思念转:“借着韶仪县主赈灾一事,将我们家在泉州的经营转回浙江,一定要做得隐秘,不能让人发觉了,一些产业交给信得过的人慢慢变卖。”
  严氏有些不安:“仅凭着韶仪县主一句话就……是不是太草率了一些?”
  林老爷子却并不这样想:“贾州府对谢府不怀好意,一招不成,肯定还有后招,我们家一向以谢府马首是瞻,以后在泉州的处境也不会太好,横竖我们家的根基在浙江,泉州放弃了,也不会有太大影响,泉州与浙江相隔不远,我们隔岸观火,看看情形,等时机合适了,回转泉州,从前的经营也是还在。”
  林家掌握了将近七成的江南道地药材,在泉州的经营,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
  当下朝局不稳,自保方为上策。


第775章 殿试
  林老爷压低了声音:“韶仪县主已经为我们指了明路,回到浙江,有了叶大人这么一个大靠山,就是放弃泉州的经营也不可惜。”
  那可是整个东南沿海一带的总督,有这么大一个关系在,什么生意做不成?
  严氏深以为然:“我听说,叶大人与北边的武穆定北王交好……”
  林老爷心中一跳,就想到了:“韶仪县主的那位周表哥,也是武穆定北王的幕僚,很受武穆定北王的看重。”
  两人对视一眼,皆从彼此眼中看到了火热。
  按道理说,林家的药材生意,在全国也能排得上名号,与朝廷关系紧密,人脉关系也是十分庞大。
  可谁能知道,林家身处在生意场上和政治斗争的旋涡里,哪有什么好日子过?
  上上下下,宫里的,官府的,哪个是他得罪得起的?
  不都得面面俱到,笑脸相迎!
  然而,朝局时刻动荡,上面斗得你死我活,最遭殃的是下边,该如何走下一步棋,也就是看他的人脉够不够强!
  总归一个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叶寒渊和武穆王都是手握兵权的大人物。
  虞幼窈坐上了马车。
  谢景流不知打哪儿变出了一包青津果,打开外面的油纸包,倒进了碟盘里:“商人都会顺杆爬,先把自己送去给林家靠,然后又把叶寒渊这一块肉,吊到林家人面前,而叶寒渊背后,站的人却是武穆王,你一步一步引诱林家上了武穆王的贼船,林家如此,严家想必亦是如此,不费吹灰之力,就为武穆王寻了两个,强有力的后盾。”
  虞幼窈失捻了一块青津果肉,吃得津津有味:“商人重利轻义,要让他们知道,我背后的人是谁,他们才会坚定不移地与我合作,我赚了钱,武穆王得了庞大的药材供给,林严两家不光得了利,还有了强有力的后盾,这是一箭三雕,合作共赢的大好局面,符合商人的基准原则。”
  谢景流轻笑了一声:“明明是个官家小姐,却越来越像一个精明的商人。”
  不光精明,还有格局和眼界。
  虞幼窈呶了一下嘴儿:“谁规定官家小姐就不能做生意了?”
  谢景流一想,教条闺范虽对女子有诸多限制,确实没有明文规定,女子不能做生意的:“你这样挺好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浙江靠海,海路十分方便,蜀川与陕西相接,临近北境,武穆王已经占尽了优势。
  回了府里,虞幼窈就找了周永禾进府,将与蜀川严家接洽的一应事宜,交给他去办。
  接下来的日子,韶仪县主购药赈灾的仁善之举,传得沸沸扬扬,林家也削减了与其他商家的药材供给,全力筹集药材。
  整个泉州都在关注这事,谢府混水摸鱼,低调地转移家产,变买产业,忙碌不停。
  消息传到京里时,殿试也放榜了。
  果不其然,宋明昭被钦点今科状元,名声大噪。
  这本该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可整个镇国侯府,却笼罩了一层可怕的阴去。
  荣福居里的气氛更是剑拔骛张。
  镇国侯宋修齐不可置信地看着宋明昭,圆瞪的眼睛里,充满了怒火:“孽子,你刚才说什么?你给我再说一次!”
  宋老夫人“咯噔”一声,将茶杯重重地搁到茶桌上:“有什么话,就好好地说,不要搁我屋里大呼小叫。”
  镇国侯却犹不消气,指着宋明昭,混身直打哆嗦:“母亲,你没听见他方才说了什么吗?他说他不入翰林,已经向朝廷递了外放的折子。”
  宋老夫人沉默地看着宋明昭。
  宋明昭低着头,挺直了背脊,沉默地跪在地上,从前对家里言听计从的少年,突然就展现了桀骜不驯的一面。
  镇国侯气急败坏,对着宋明昭不停地数落:“非韩林不入内阁,不入内阁,不能拜相,母亲他这是在自断前程。”
  宋老夫人眼见他的手指,都要戳到宋明昭额头上了,皱了一下眉:“行了,你也冷静一点。”
  镇国侯怒红了眼睛,拨高了声音:“冷静,您叫我如何冷静?镇国侯府培养了他十八年,如今他翅膀硬了,就开始学那忤逆不孝的作派,外放能有什么前途?多少人求入内阁,都没有机会,可他呢?!”
  宋老夫人怒道:“你闭嘴。”
  镇国侯呼吸一窒,双手紧握成拳,这才勉强止不住了怒火。
  屋里头静得落针可闻。
  半晌之后,宋老夫人看向了宋明昭:“起来说话吧,一家人哪有动不动就往地上跪得。”
  宋明昭跪在地上没动。
  宋老夫人长叹一声,也不强求了:“你为什么不留在翰林院,想要外放?你心里是怎样想的?”
  宋明昭低下头,哑声道:“祖母也听到了消息,虞大姑娘去泉州休养身体,州府贾大人的一位庶子,竟然罔顾虞大姑娘的身份、家世,当街公然污言秽语调戏虞大小姐,虞大小姐的帖子已经送到了太后娘娘手中,虞大人得知此事,更是勃然大怒,要联同都察院,弹劾贾大人纵子成凶等十余罪状。”
  宋老夫人陡然有一种,果不其然的感觉。
  宋明昭心性淡漠至极,与人相处透了疏离,唯独想要亲近虞幼窈,也唯独虞幼窈能牵动他的心神,令他变得不理智。
  虞大小姐的折子,是前几日送进了京里。
  与她的折子一起送过来的,还有虞大小姐与林家购买了一批药材,准备运往北境,支援朝廷赈灾的消息。
  此一举动,牵动了朝野上下所有人的心。
  镇国侯怒声质问:“这跟你自请外放有什么关系?”
  宋明昭道:“泉州的消息一传进京里,我就寻了虞大人,借阅了吏部并都察院,关于贾大人的卷宗。”
  镇国侯忍不住问:“他的卷宗有什么问题?”
  宋明昭摇头:“贾大人是两榜进士,殿试的排名并不靠前,因为是寒门士子,也并无人脉钱财打点,外放到了福建一处名不经传的小县衙,熬到泉州做了府官,他的卷宗上,并无特别突出的才能,考评多为勤勉,为官二十余年,能靠勤勉熬到州府衙门,也并无问题。”


第776章 外放
  表面上没有问题,就越有问题!
  镇国侯若有所思:“泉州富庶,海上贸易的天然优势,让外放到泉州的官员个个肥得流油,不光容易出政绩,还容易积攒人脉,是个升迁的好地方,按道理说,这么好的位置,几乎都掌握在朝廷中根深蒂固的世族高官手中。”
  无钱又无人脉的贾大人,怎么捞了这么一个肥缺?
  除非他有靠山。
  宋明昭道:“各个州府之间或大或小,或富或弱都有区别,而泉州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朝廷没开海禁之前,就因为海运连通了国内的河运,四通八达,贸易往来十分便利,一直是朝廷赋税重地,大周朝有三成的赋税来自泉州,朝廷为了稳定纳税收入,对泉州的管控也很严。”
  镇国侯脸色越发凝重,当初贾大人的调令,八成是有问题。
  果然!
  宋明昭继续道:“我暗查了当初经办贾大人调令的一应官员,顺藤摸瓜,发现贾大人的调令,有前威宁侯,现宁远伯府插手。”
  镇国侯到底浸淫官场多年,一下就听明白了关键:“你怀疑,贾州府是二皇子一系,二皇子一系要对谢府下手?”
  他头皮一炸。
  皇上已经许久没有上朝,二皇子渐渐从御书房辅政,走向了前朝,据宫里的暗线传来消息,三皇子的禁足也是形同虚设,外家徐国公府大肆培植党羽,四皇子低调不显,但似乎得了皇后娘娘的青眼,宫里的形势十分复杂。
  倘若贾州府牵扯了二皇子,那么区区一个州府庶子,就胆敢公然调戏上官之女,这其中就值得深思了。
  宋明昭点头:“镇国侯府虽是保皇党,但争储夺位难免会受到波及,京里成了是非之地,鸡蛋也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打。”
  道理是清楚的,却并不能说服镇国侯,非翰林,不入内阁这一条摆在那里。
  宋明昭想要外放,就要辞了翰林院编修一职。
  宋明昭呼吸一滞:“当年,虞二爷就是在翰林院挂职期间去了泉州,以镇国侯府之势,未必不能让我在翰林院挂职。”
  宋老夫人明白了,宋明昭是算计到他老子身上去了。
  当年,虞二爷能去泉州,是夏阁老大力支持,镇国侯府是老勋贵,宋明昭之才,效仿虞二爷也是不费吹灰之力。
  宋明昭这是将不入翰林和在翰林院挂职这二条路,摆在他们面前让他们选。
  对比不入翰林,后者更容易令人接受。
  追根究底,他是吃了称砣,铁了心一定要外放。
  很显然,这一招对镇国侯很有用,只要不是不入翰林,其他的都可以商量,他有些犹豫:“你想要外放去哪里?”
  宋老夫人眼皮重重一跳,果然听到宋明昭低声道:“去泉州!”
  镇国侯并未多想:“你要想清楚,一旦外放了,你就只能做一个七品小县官,便是在翰林院里挂职,没有三五年也回不来,地方物资贬乏,日子也清苦,镇国侯府离得远,能给你的帮助有限,你在京里锦衣玉食多年,未必能熬得住,而且你还要做出政绩,不然就是回到京里,对将来的前程,也会有些影响,你……”
  他承认,宋明昭的话很有道理,也知道一旦宋明昭在地方做出了政绩,将来回到京里,就能平步青云。
  可是他私心里,并不希望宋明昭外放。
  留在京里的好处,显而易见。
  外放的好处,还要等个三五年才有成效,谁知道这其中有什么变数呢?
  宋明昭低声道:“儿子心意已决,请父亲成全。”
  镇国侯还是不愿意:“你再仔细想一想吧,你自请外放的折子,还在都察院里,我暂时帮你压着。”
  “父亲……”宋明昭喊了一声。
  镇国侯拂袖离开,拖一段时间,等今次科考的进士安排完了,各地没了空缺,宋明昭的也就老实了。
  花厅里静了一会儿。
  宋老夫人定定看着他:“你老实跟我说,你突然要审请外放,还要去泉州任职,是不是为了虞幼窈?”
  什么贾大人与二皇子党牵扯,她一个字也不信。
  宋明昭越想做什么,想达成什么目的,就做得越多,算计得越多,担心节外生枝,也不会轻易让人任何人知道。
  甭管贾大人是不是二皇子党,宋明昭是从虞幼窈去了泉州,就一直在关注虞幼窈,所以虞幼窈的消息一传进京里,所有人都没反应,他就已经查了宗卷,做了这么多事,这不正常。
  宋明昭有一种被戳穿了心事的恐慌,但很快就镇定下来了:“祖母,虞二爷丁忧去职,内阁里争权夺势,群魔乱舞,宫中情势复杂,皇上沉迷丹术,久不临朝,朝野内外不思辅政于君,治事于民,我便是入了翰林院,也会受到多方党羽势力的肘掣,在翰林院里庸碌度日,倒不如到地方去历练一番,积累资历,阅历,还能为百姓做点事……”
  连借口都找得完美无缺,宋老夫人拨高了音量:“宋明昭,在我面前,你也不说一句实话吗?”
  没有祖母的帮忙,父亲几乎不可能同意他外放,宋明昭挺直的背脊,缓缓塌下来了:“请祖母帮我这一次。”
  宋老夫人捂着胸口直喘气:“我原以为,你对窈窈的心思暂时放下了,没想到窈窈去了泉州,连你的魂儿也跟着她一并走了,你又何必心急?窈窈要为祖母守孝三年,现在议亲并不是适当的时候……”
  自从她上虞府寻老夫人无果之后,宋明昭看似收敛了心思,一心一意准备下次科考,没想到他却将自己的心思,藏得更深了。
  为了虞幼窈,连自己的前程也要赌上去。
  宋明昭抬起头来:“祖母,你是知道,虞大姑娘这次离京,以后轻易就不会再回来了,她的亲事,兴许还轮不到虞大人作主,我心悦她,也考虑良久,愿意为她放手一搏,所以我不能坐以待毙。”
  宋老夫人闭了闭眼睛:“那你去了泉州外放,能做什么?泉州那么大,你一个七品小县衙,不能远离治地。”


第777章 焦头烂额
  这是她头一次听到,宋明昭真真切切,明明白白地表明,对虞幼窈的心意。
  我心悦她!
  这四个字,透了一种笃定。
  放手一搏,是飞蛾扑火的决绝。
  宋明昭低头:“早前倭寇大举进犯东南沿海一带,德化县遭了祸,原本县令之职一早就要撤换,但因为科考一拖再拖,就延误至今,德化县生产的瓷器,是海上贸易必不可少的物品,一直远销海内外,德化县的各大瓷器行与谢府往来密切。”
  宋老夫人轻叹一声,宋明昭把什么都算计清楚了,可见他心意之坚决:“你想争取与谢府交好,通过谢府接触虞幼窈,有了长辈的认可,将来议亲也是顺理成章。”
  宋明昭并不否认,婚姻大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既然男女大防不能逾越,就从长辈这边入手。
  宋老夫人叹了一声:“我竟不知道,我镇国侯府竟如出了你这样的痴情种,罢了,罢了,总归是我们这些做亲人的亏欠了你,你父亲那里,我去说。”
  宋明昭大喜过望:“多谢祖母。”
  这一晃,时间就到了腊八。
  赈灾的药材已经准备齐全,连同谢府撤离的物资一起送上了商船。
  之后,谢府明显感觉到,泉州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各口岸开始增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