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万福-第1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女儿说着讨喜的话。
虞老夫人也是乐呵呵地。
便在这时,姚氏领着一家大小进了屋,屋子里顿时就没声了。
第454章 中秋佳节
姚氏觉得奇怪,就笑着问:“瞧老夫人一脸喜气,可是家里有什么好事,快说出来让我也沾一沾这喜气。”
虞老夫人一边笑,一边摆手:“说不得,说不得,等过一阵子,你自然就知道了。”
姚氏把这话往心里一滚,就回过味来,笑容顿时一深:“可见这是天大的喜事,既然老夫人不说,我就不问了。”
是个聪明又知趣的人,虞老夫人笑眯了眼睛。
虞善言几个连忙上前,向虞老夫人请安。
虞老夫人瞧着几个孙儿,整整齐齐地,都是知礼又知事,想到大房很快就要添丁了,这笑容是挡也挡不住了。
虞老夫人先是问了虞善言的课业。
虞善言是二房的嫡长子,担当的是光宗耀宗,兴家旺族的重任,虞老夫人对他的课业十分上心。
虞善言就道:“大妹妹家学里也在学《五书四经》,周表哥给大妹妹写了注书,就借过来抄录着学了一遍,先生说进步很大。”
他话音刚落,虞善信就迫不及待道:“不光大哥哥,连我和三弟的课业都长进了不少,先生这段时间,也没像从前那样,都逮着训我……”
虞老夫人顿时就想到了,从前虞善信性子跳脱,不爱学,经常被湖山先生教训的事,忍不住笑了起来。
“你周表哥是个能人,多和他学一学只好不坏。”
心里却想着,周令怀天人之才,得湖山先生赞誉,又与闲云先生平辈论交。
他写的注书,虞老夫人也看过。
确实是见解独到,十分精辟,连府里其他孙儿,也跟着一起受益。
提到了周令怀,姚氏就问:“对了,令怀去了幽州快有两个月了,他有没有说什么时侯回来?”
虞老夫人摇头:“月初的时候,家里收到了他的信,只提了在幽州一切都好,还要在幽州盘桓一段时日,没说什么时侯回来,我估摸着,至少要等到三司会审结束之后。”
姚氏有些遗憾:“真可惜,这可是令怀进了虞府之后的第一个中秋节,大好的日子令怀却不在家里。”
虞老夫人也是遗憾:“也是没法的事,不过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今年不行,还有明年。”
姚氏一想,也是!
周令怀这次回去幽州,也是为了和那边做个彻底的了断,今后就在大房里扎根了,都是一家人,以后团圆的机会多得是,也不在于今儿这一天。
虞老夫人和姚氏聊着家常。
虞霜白凑到了虞幼窈身边,眼巴巴地望着大姐姐:“大姐姐,你前儿送去二房的果物,可真好吃呀!”
谢府送了一车果物给大姐姐,大姐姐也大方,转手就捡了一大筐送去了二房,品质比市面上的好太多了,味道也是不必说。
今年果物稀少精贵,母亲留了半筐家里吃,另外半筐都拿去送人了。
瞧着她眼馋的样儿,虞幼窈忍不住笑:“你喜欢,一会儿再送一筐过去,没有再多的了。”
表哥送了一大车,多得肯定是有的,只是山东叛乱,果物精贵,也不好拿太多,免得惹人怀疑。
虞霜白眼儿一亮:“谢谢大姐姐,大姐姐今儿中秋节,一会儿我们去折花灯,晚上到湖里去放河灯,”担心虞幼窈不同意,她连忙扯了一下身边的虞莲玉:“五妹妹和六妹妹都同意了,大姐姐可不行拒绝。”
虞幼窈就点头:“好啊!”
聊了一会儿,姚氏就扶着虞老夫人,带着一家老小去了二房。
大房里的事,虞幼窈都做了安排,又有柳嬷嬷和许嬷嬷在,也是十分妥当。
四月底考完了科举,直到现在也没放榜,殷怀玺率军平叛,至今还没有消息。三司会审也审到了关键时侯。
朝中诸繁杂,等过了中秋节,这一切都要定论。
便是朝中休沐了一天,虞宗正和虞宗慎二人,一个是内阁次辅,一个案卷在身,一早就去了衙门,要到下午才能回来。
因此,中午的小宴,也是家里的女眷和小辈热闹着吃。
到了下午,姚氏陪着虞老夫人说了一会话,便又去安排晚宴,虞幼窈没去帮忙,和虞霜白几个一起在院子里折花灯。
几个姐儿笑闹着玩儿,便到了酉时。
虞宗正下了衙门,换了一身常服,便来了二房给虞老夫人请安。
虞老夫人也没急着告诉他秋姨娘怀胎的事,打算等明儿瞧了郎中之后,再跟他提一提。
虞兼葭在庄子上,一住就是三四个月,回来了好些天,虞宗正这几日正忙,也没好好和虞兼葭说话。
这会儿得了空,少不得要多问一问她在庄子上的事。
虞兼葭一一回答。
虞宗正见她气色不错,精神也比之前好,也是一脸欣慰:“可得好好谢谢你大姐姐,你的身体能养好,都是她在帮你打点着。”
虞兼葭不由捏紧了帕子:“母情病重之后,都是大姐姐在照顾我的生活起居,我都不知道要怎么感谢她了。”
一席话,说得十分恳切,让人听了,还当她对虞幼窈的感激与敬意,上升到了与母亲相同的高度。
虞宗正哪有不满意的:“你大姐姐待你们不薄,以后要处处以她为尊,多与她亲近,学一学为人处理的道理。”
虞兼葭缓缓低下头,应下了。
只有轻颤不止地眼睫,透出了她心中的不平静。
天色渐暗,下人们点了灯笼,院子里灯火辉煌。
姚氏在院子里置了香案,上面摆了香炉,及一些祭月的果物和糕点。
待圆月斜桂枝,一大家子便移步去了院子里,条桌都摆好了,虞老夫人和虞宗正单独一桌,其他人都是夫妻、兄弟、姐妹两人一桌。
菊花酒配秋蟹,别有一番滋味。
小辈们喝的菊花酒,都是用米酒酿的,喝一两杯应一应景,也不醉人。
虞兼葭双手捧起了小酒杯,对虞幼窈道:“大姐姐,我身子骨不好,也是大姐姐一直在照顾我,便以茶代酒,敬大姐姐一杯,聊表心中敬谢之意,这一杯酒敬你。”
说完,就将杯里茶喝尽了。
第455章 扎心了老铁
“三妹妹客气了。”虞幼窈也端起了酒杯,将杯里的菊花酒一饮而尽。
哪知道,她手中的酒杯才放下,虞善思也端了酒杯,走到虞幼窈面前拱手一拜:“三姐姐说得对,祖母年岁大,母亲病重,三姐姐身子骨不好,我尚且年幼,家里的人事全赖了大姐姐精心照料,辛苦操持,敬长辈,侍母疾,照顾弟妹,这一杯酒,我敬大姐姐。”
虞霜白几个跟着一起凑热闹,向她敬酒。
且不说,虞幼窈身为长姐,平日里生活起居,没少照顾她们,在家学里,也是做了表率,帮助妹妹们勤学上进。
她们的酒虞幼窈喝得也是心安理得。
虞幼窈受家里弟妹们的尊敬,这也证明了她有嫡长风范,体现了虞府的家风与教养。
长辈们从旁瞧着,也是高兴!
可虞兼葭却没那么高兴了。
她向虞幼窈敬酒,原是做给父亲瞧得,也好让父亲知道,不仅虞幼窈周全妥当,她这个三女儿,也是知礼懂事。
却也没想到,虞善思竟然插了一脚。
连虞霜白几个也跟着一起凑热闹。
她和虞幼窈坐了一桌,都是一家的姐妹,虞幼窈受尽了家里弟妹们的尊敬,倒显得她一无事处,不受人待见似的。
米酒虽然不醉人,但多喝了几杯,虞幼窈白玉般的脸儿,也是红了一片。
眼见虞善信端了酒杯,有些蠢蠢欲动,虞老夫人赶紧出声了:“米酒虽然不醉人,但喝多了也醺,你们适可而止啊!”
窈窈那点酒力劲,府里谁不知道?
一杯乐,二杯傻,三杯倒,说得就是她这样的。
虞善信有些遗憾,他虽然是哥哥,可平常也没少得虞幼窈的好处。
人圆两团圆的日子,家里少不得要吟诗做对,应一应中秋佳景。
虞幼窈不擅长这个,但见天边圆月如盘,便又想到了表哥,也吟了一首:“隔千里共月圆兮,月光皎兮照我心,我欲捧月遥相赠,相逢只应在梦里。”
借鉴了古诗,东拼西凑了一首诗,却也有景有情。
虞宗正当下就笑着赞夸:“这诗虽拾人牙慧,却也是生动真挚。”
待家宴吃完了。
虞霜白闹腾着要去放河灯,虞老夫人摆摆手:“多带几个人在身边,大晚上的,要多注意安全。”
二房这边也造了湖,却不如大房的莲湖大。
几个姐儿笑闹着一起去了窕玉院。
到了湖边,虞霜白就拿了花灯,一盏一盏地放进了水里。
虞幼窈捧着自己折的莲花灯,闭上眼睛,暗暗在心里许愿:“希望表哥早些平安回来。”
许愿完了,就小心翼翼地将花灯放进了湖里,看着花灯沿着湖水往下飘流,希望在这一盏花灯在蜡烛烧完之前都不要沉水。
听说这样许愿才会灵验。
几十盏花灯放进了湖里,湖面上烛光点点,与树稍上的灯笼交相辉映,十分漂亮。
放完了花灯,一行人回了二房。
虞霜白喊来了虞善言几个一起玩击鼓传花。
一群人吃吃喝喝,玩闹着就到了亥时。
家宴终于散了。
虞幼窈沿着青石砖路,一路走来,屋檐,树稍,到处都是张灯结彩,氤氲的光影,映得夜色也是一片绮丽。
虞幼窈推门进了书房,目光却倏然顿住。
一盏精致的八角流苏宫灯,就摆在书案上。
烛火晕黄,氤氲融融。
此情此景,令虞幼窈惊喜不已,拎了裙摆就冲到了书案前,捧起了宫灯仔细地瞧。
八角的灯檐上坠了珠玉流苏,显得精雅又典雅。
宫灯上绘了她泛舟莲湖上的《采莲图》,虞幼窈对表哥的画作,已经非常熟悉,只一眼就看出,这是表哥的笔墨。
“殷三,这是不是表哥送我的中秋节礼物?”宫灯晕黄的灯光,映照着虞幼窈鲜妍的脸儿,明亮又绮丽。
殷三从暗处走出来:“是少主亲手做的灯笼。”
虞幼窈惊喜不已:“表哥竟然还会扎灯笼,不过能在中秋节这一天,收到表哥亲手做的灯笼,真好!”
殷三没说话。
虞幼窈捧着灯笼,回了房间,将自己床头边上的小灯,换成了表哥送的宫灯,以后她每天晚上睡觉,都有表哥亲手做的灯笼相伴。
而此时,远在山东的平叛大营里,也点燃了一簇簇的篝火,战士们聚在一起喝酒,吃肉,划拳,也是一片热闹。
大老远就能听到常宁伯的大嗓门:“也不知道咱们殷主将的脑子到底是咋长得,老子学了一年半载,才学会的手艺,一个时辰就让他掏弄干净了,更扎心的是,他学了一个时辰扎出来的灯笼,比老子扎了大半辈子的,还要好看,简直不是人……”
当下就有战士起哄——
“殷主将不是人,是什么?!”
“我怎么觉得你是在拐弯末脚的骂殷主将呢?”
“莫非是之前叫殷主将削了一顿,怀恨在心……”
“……”
常宁伯一巴掌糊过去:“去去去,我是那种心胸狭隘的人么?不是有一句话叫多智近妖吗?咱们殷主将就不是一般人,那是妥妥的妖孽啊……”
那盏宫灯,殷怀玺也是挖空了心思,直到不能再好了。
就这,还说不是送给喜爱的姑娘。
啧啧啧,他可算是明白了,不光女人会口是心非。
男人若是口是心非,绝对不是人。
殷怀玺轻扯了下嘴角,宫灯不难做,却难在时间太赶了。
因为初学,他花了一些时间练习,直到彻底掌握了制灯技法之后,这才真正动了手。
光是宫灯上纸敷的《采莲图》,便花费许多时间。
小姑娘应是十分喜欢。
热闹过后,战士们抬头望月,不禁想起了家人。
“我想我娘……”
“俺也想……”
“我也是……”
“……”
年仅十来岁,刚参加不久的小战士们,看着天上玉盘当空,想着今儿是中秋节,又想起从前在家里时,不管家里有多穷,每到了中秋节,总要准备月饼,到了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一顿团圆饭。
老战士们拍了拍身边小战士的肩膀:“谁不想家呢?等山东的战事平定了,回到家里何日不是中秋?”
第456章 大恩大德
他们这些老战士,也是这样熬过来的。
但是,他们并没有告诉这些小战士,他们之中有很多人都会埋骨他乡,永远也没有机会与家人团聚了。
有个小战士哽咽着问:“我能活到战事平定的那一日吗?”
营地里倏然一静——
寂静的夜色里,只有一簇簇地篝火发出辟里啪啦地声响。
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回答。
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那一天,也许这一别,就是与家人天人永隔。
营地里响起了小声呜咽声。
“会的,我会带你们活着回去与家人团聚。”沉默悲凉的气氛里,倏然响起了清冽又淡薄的声音,与皎月银辉相呼应,如月一般清冷。
战士们抬起头朝声源处看去——
殷主将坐在轮椅上,月华溶溶,落了他一身的霜白皎色,当真是日是月入怀,他一身黑袍,在篝火的映照下,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殷怀玺!
一个年仅十五岁残腿,病弱的少年,此时正用坚定不移的口吻,对他们说:“我会带你们活着回去与家人团聚!”
有一个老战士泪洒当场。
他们打了几十年的仗,跟过无数的大小将领,只知道战场上刀箭无眼,朝不保夕,所有人关心的,只有这场仗能不能打赢,没有人会在意他们的死活。
老战士突然大喊道:“殷主将,我们相信你。”
“我们相信你……”
“相信你……”
“……”
他们相信的不是殷主将这个人,而是那个在人月团聚的夜里,告诉他们,我会带你们回去与家人团聚的人。
这一觉,虞幼窈睡得甚为安心。
第二天醒来,她第一眼就看向了床头边上的宫灯,灯火已经熄了,上面的《采莲图》生动别致,十分好看。
表哥亲手做的宫灯真好看!
春晓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好奇地问:“小姐,这盏宫灯瞧着十分别致,怎么以前没见过?”
虞幼窈也没瞒着,语气里难免透了炫耀:“表哥送我的中秋礼物,我昨儿才收到,听说是表哥亲手做的。”
“表少爷可真有心,便是远在幽州,也还能记得给小姐送中秋礼物。”春晓也没怀疑什么,表少爷虽然去了幽州,但是托驿站给小姐送些东西,也实属寻常。
这一句话,可算说到虞幼窈心坎里去了。
虞幼窈这边才用完了早膳,夏桃就过来禀报,老夫人请来为秋姨娘把脉的郎中,已经进了府。
这是家里的头等大事,虞幼窈连忙带着夏桃一起去了雨秋院。
秋姨娘靠在床榻上,瘦白细弱的手腕,从天青色的帷帐里伸出来,有丫鬟拿了一块薄如蝉翼的丝帕,轻覆在她的手腕上。
郎中也是府里用惯的,不紧不慢地为秋姨娘把脉。
虞老夫人坐在房里,手里不停地捻着佛珠,便是知道许嬷嬷的判断不会出错,心里难免也有紧张。
半晌过后,郎中收回了手。
虞老夫人已经耐不住,出声询问:“大夫,怎么样了?”
郎中:“老夫人大喜,秋姨娘确实怀胎两月有余,胎像也是十分安稳,好好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