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女的文豪人生[慢穿]-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便导致种子数量其实是不够的,只能一边优先供应部分地区一边加紧培养种子。
郁格桑原先待的那个生产大队不巧没有被抽中,没有拿到这个红薯种子,是大队长知道郁格桑在农业大学上班,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找了上来。
要说别的东西郁格桑可能还没有,但红薯种子是她培养出来的,而且她自己手上就有很多营养液,为大队培养一批不是问题,故而大队长的等了一天,就拿到了红薯种子回去。
也是靠着郁格桑供应的红薯种子,大队的人才算平安度过了这个旱灾,故而,才有今天大队长来感谢郁格桑的一幕。
现在郁格桑已经大四毕业了,但她没有出来工作,是被本校教授直接收为研究生,日常工作除了跟老师学习,下地实验,也会带带新生。
因为在旱灾期间做的贡献,学校还给郁格桑在附件分了一套房,也解决了郁兰香的工作,现在郁兰香是学校的一名图书馆管理员。
这些年郁兰香也在郁格桑的劝导下学习,当个图书馆管理员并没有难倒她,反而她很珍视这份工作,她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自己还能干这样一份工作,在大学里与图书为伴!
郁兰香是真的喜欢,就跟焕发第二春似的,每天都早早去图书馆,还会自发地打扫清洁图书馆,书架上的书永远是干干净净,不落灰尘。
而且她对借书还书的学生都很和善,所以学生们还挺喜欢她的。
言归正传,大队长此时来,一方面是感谢郁格桑,另一方面,也是想带自家小闺女来认认门。
当年大队里出了郁和平这个进少年班的天才和郁格桑这个十三岁考上大学的少女之后,大队乃至整个公社都对孩子的学习更加重视起来,大队长就是其中之一。
但大队长也没想到,最后有念书天赋的,反而是小闺女。
虽然大队长也跟这时代很多人一样重男轻女,但他并不是非得压着女儿强捧儿子的人,而且他之前来跟郁格桑借种子就看到了郁格桑的出息,心里也觉得女儿出息了照样很有用,所以对小女儿的读书很支持,哪怕是旱灾最厉害的时候,也没交小女儿断了学业。
所幸小女儿也争气,今年竟然真的考上了郁格桑所在的大学,还是跟郁格桑一个专业。
大队长不敢贪图非要郁格桑扶持自家闺女,但是闺女毕竟在外求学,同乡就郁格桑一个熟人,还是想叫闺女上来认认门,万一平时真出什么事,希望郁格桑可以看在当年是同乡的份上,稍微帮一把。
说起来,自家闺女的年龄比郁格桑还要大一点呢,叫郁格桑照顾,倒是有点儿不好意思。
不过郁格桑态度很沉稳,浑身有种很让人信服的气质,跟自家还有些羞怯的闺女完全不一样,大队长有些小郁闷的同时,也很放心。
说实话,这还是郁格桑第一回 被人找上门来寻求照顾的,在学校吧,虽然她也算是老师了,但是她的年龄和模样摆在那儿,一开始给学生上课,学生以为她在开玩笑呢。
后来也就是知道了她的名声,加上她上课确实很有料,这才渐渐地没有了年龄偏见。
但那也仅限于学堂和课业,平时有什么烦心事或者需要帮忙的,这些学生都不会找到郁格桑头上来,因为郁格桑给他们上课的时候也就刚刚成年,而这年代大多数学生念书比较晚,加上学业改革,小学要念六年,初中也念三年,小学还有留级制度,往往考上大学的时候,学生们都成年了。
让成年的他们找一个也刚刚成年的老师寻求帮助?总感觉怪怪的,所以郁格桑教书到现在,还真没有学生来找她要照顾。
不过郁格桑倒也不排斥,一方面是大队长的闺女已经考上了大学,在这个年代,一个农村少女能凭自己的实力考上大学就是非常厉害的事情,除了家里人支持以外,也要自己肯努力;另一方面,她跟人相处确实有点看眼缘,眼前这个姑娘给人感觉是那种温柔内敛,但是不缺乏勇气和力量的,她还是挺喜欢的。
更何况大队长也不是要自己像老妈子那样关照她,只是希望少女遇到事的时候能扶一把,这倒没什么。
郁格桑留了大队长和她闺女下来吃饭,郁兰香烧的菜,一些蔬菜是市面上看不到的,因为那是郁格桑自己培养的。
在城里生活的人可能会缺少青菜,但对郁格桑来说完全没这回事。
她读的专业就确定了她不可能缺菜吃,更别看她现在只是个研究生,但是学校有一大块地是划给她自己作为试验地的,实验的一些产物拿到家里吃完全没问题,她要上交的是实验成果而已。
当然,一些特别有价值的东西还是要作为证据给上头看的。
于是,大队长在这吃到模样奇特,口感也千奇百怪的作物,以及一些很神奇的水果以后,内心那震惊是不用提了。
当下就交代自家闺女要好好学习,能把种田玩出这些花样的,那就不是农民,而是农学专家了。
后来大队长都无比庆幸今天这个决定,更感谢郁格桑肯照顾自己闺女,因为当郁格桑成为农业界的大拿时,他的闺女也跟着功成名就。
但要郁格桑说呢,还是大队长的闺女有这方面的天赋,不然后来她也不能收她为研究生。
是的,后来郁格桑在大学里当了导师,也能收研究生的时候,大队长的闺女就是她收的第一个学生。
她勤恳,努力,有耐性,还在农学上有天赋,郁格桑很难不喜欢这样一个学生。
而这个学生也给了她应有的尊重,和意外的回报,从不因为年龄轻视她,一如既往尊重她甚至爱戴她,对她掏出十分心意的好。
故而在她亲舅舅的女儿质问她为何对一个外人都比对她好的时候,郁格桑也可以理直气壮回答,“你不如她。”
说来也有些狗血,就在这一年,郁格桑竟然被‘认亲’了。
因为天生带有记忆,郁格桑当然知道自己不是郁兰香的亲闺女,但是她也没想到自己的身份还有别的曲折。
原来她那早逝的亲生母亲,竟然还是有钱人家的女儿。
当年战乱路上意外坠入江中,命大被人捞起,但却失去了记忆,才会嫁给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民。
而亲生母亲的家人托人去找没找到,以为人没了,也就剩母亲的母亲,也就是郁格桑的外婆,心系闺女,不肯接受这个事实,战乱结束后不停地托人去找,直到临终前还拉着儿子的手死不瞑目。
也就是外婆的执着,才叫家里的孩子都知道郁格桑母亲的存在。
然后就跟命运安排似的,郁格桑亲舅舅的闺女宋念红,就和大队长的闺女明兰当了同班同学,等郁格桑去找明兰的时候,就这么给宋念红看到了。
郁格桑这才知道,自己这辈子这张脸竟然和亲生母亲像了个□□成。
之后,便是宋念红回去跟家里人说,然后宋家人来求证了。
其实,郁格桑从前没想过要认亲的,在她心里郁兰香就是她的母亲,而且她亲生母亲已逝去,亲生父亲一家又是不做人的,郁格桑就完全没想过认亲这条路。
谁还能想到母亲的亲人能找上门来呢。
直接打了个郁格桑措手不及。
郁兰香更是不知所措,她也没想到郁格桑的亲生母亲还有家人呀,毕竟当年就没听说过。
一开始她有些慌,怕他们要把自家闺女抢走,但看郁格桑接待客人似的接待宋家人,没有表现出要回去的样子,这才放下心来。
其实也不是她非要自私不肯给郁格桑认亲,只是她内心一直把郁格桑当成自己亲闺女,哪里舍得就给别人,那不是跟挖她心肝差不多吗?
冷静后又想明白,即使郁格桑认一门亲戚也没什么的,毕竟郁格桑现在成年了,工作在这边,而且这亲戚也只是舅舅而已,也不用非要回去住,那多一门看着不像会扯后腿的亲戚也没什么。
再后来看郁格桑那么淡定,一点也不像是突然知道自己身世的样子,郁兰香才反应过来,“桑桑,你,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自己不是我生的?”
当然是一出生就知道了,虽然刚出生睁不开眼,但是能听呀,听力还是没问题的。
不过郁格桑可不能这样跟郁兰香说,就把锅甩到了蒋卫国吴思红他们身上,当初蒋卫国和吴思红当然知道郁格桑不是郁兰香的亲闺女,不然蒋卫国对郁兰香恐怕没有愧疚,只有被戴绿帽子的不快了,而吴思红也更有理由发挥了。
郁兰香一听一想,还当真是那么回事,蒋卫国和吴思红在郁兰香这里的信誉都不怎么样,而吴思红后来一些做法也证实她确实是会对孩子都胡说八道的人,没准当初就是吴思红不高兴在孩子面前乱说才叫孩子知道。
当下就很愤怒了,觉得他们无耻,竟然把大人的恩怨扯到小孩子身上,她的小闺女那么小那么懂事,那些年是不是曾经因为知道自己不是她的亲闺女伤心过害怕过?
是不是有别的小朋友还在背地里因此嘲笑孤立过郁格桑,骂郁格桑是野种?
难怪当年郁格桑都没有什么朋友,总是黏着虎子黏着她。
郁兰香一想就心疼了。
而虎子后来休假回来听到郁兰香这么猜测,心里也是同样的愤怒和心疼,觉得郁格桑在自己不知道的地方肯定是受欺负了。
还是郁格桑道,“当时哥哥天天都和我在一起,见过别的小孩欺负我吗?他们哪里敢呀。”
虎子这才将信将疑。
而此时,郁格桑为了把亲生母亲迁回宋家的坟地,也是认下了这门亲事。
虽说很多地方都有外嫁女不入本家坟的规矩,但郁格桑亲生母亲这是特例,郁格桑舅舅想到往昔和亲妹子在一起的时光,想到亲娘临终前的遗憾,想到郁兰香说的那家人的情况,还是拍板要把郁格桑母亲的坟墓迁回来,跟父母葬在一起。
不过由于郁格桑表示不想和亲生父亲一家有牵扯,也不愿意亲生父亲一家知道她的存在,宋舅舅在打听了郁格桑亲生父亲的人品之后,也是如了郁格桑的意。
但到底,心里有一点点芥蒂,觉得郁格桑过于狠心,亲生父亲也可以不理不认。
郁格桑是不知道宋家舅舅这想法的,知道的话,恐怕她都不愿意认这门亲了。
作者有话说:
……看了大家的评论,我感觉还是纠结的(捂脸)要不直接在现在的书名后面加个'慢穿'吧?
第92章 表妹
◎迁坟◎
026。
迁坟是大事; 郁格桑在亲生母亲的坟迁回宋家要重新安置的时候,也跟学校请了假回去。
宋家的祖坟在老家,从前宋家老人还在的时候还时不时会回去; 后来老人家都去世了,就没怎么回; 不过老家还有很多本家亲戚; 也有音讯往来,所以要迁坟回去的时候,有通知家里的亲戚们。
对于要把外嫁女迁入祖坟一事; 有些亲戚颇有微词; 但如今宋家舅舅是城里某个食品厂的厂长,两个儿子一个在部队; 一个在教育部; 形势比他们老家亲戚强; 而且宋家舅舅又搬出亡母遗愿; 也只是把郁格桑母亲葬在他们宋家自己的坟地里,也不能多嘴什么。
故而迁坟的事情办的还是比较顺利。
给亲生母亲迁完坟墓上香叩拜后,郁格桑也没在宋家多留,很快就坐火车回去了。
一起回来的宋念红倒是想晚点走; 多休息几天再回学校,毕竟家里和学校要坐一两天火车呢; 平时没有长假很少回来一趟。
但郁格桑说要回去上课,宋念红也没辙,只好跟着一起回; 不然郁格桑这个当事人都回去了; 她还留在家也说不过去; 这年代大学请假可没那么容易。
宋舅母倒是想劝; 但宋舅舅发话说教书上学重要,也就歇了这个嘴。
不过等把郁格桑她们送上火车后,宋舅母回去路上就跟宋舅舅说起来了,“你这小妹的闺女性子真是冷清了点,感觉对我们不热情,客气的很。”
“之前十几年没见过,往哪里热情?”
“那倒也是。不过这人倒是挺出息的,你看比我们家红子还小几个月呢,红子还是大学生,在念书,她都是老师,能带红子这样的大学生了,真是够聪明的,小妹当初,都没这个聪明劲吧?难不成遗传了男方那边?”
“什么男方那边,男方就是个泥腿子,往上三辈子都是贫农,人品也不好,当年把小妹捡回去那是当奴仆的……算了算了,说出来我都火大,小妹这命不好才摊上那么个人,你就别再提了。
格桑那孩子,应该是像她大姨,我大妹,想当年我大妹多聪明的一个人物,人也生得好,女子书院念书都是头名,留洋回来的也比不过她,可惜了,要不是战乱,好好活到现在,得是将军夫人的命。”
“你说的,是赵将军?”宋舅母压低了嗓音,“赵将军,还放不下大妹不成?”
“放得下?“宋舅舅脸上有一丝隐秘的得意,”咱老大在部队,没少得人家照顾啊。”
宋舅母一想就明白了,不由得跟着感概起来,“大妹要是还活着,我们宋家如今得更好啊,或者小妹当年没走丢,就凭她和大妹七八分相似的容貌,今天也未必会落得个客死他乡的下场,欸,都是命。”
宋舅舅闻言却是脚步一顿。
“怎么了?”宋舅母疑惑。
“你提醒了我,小妹像大妹,小妹的闺女像小妹,其实认真看看,格桑那张脸,是不是也很像大妹?”
“啊?”
宋舅母惊疑不定,“可那赵将军儿子都比你侄女大……”
“去去去,我是那种人吗?”宋舅舅不满,“我的意思是,格桑这孩子长得那么像大妹,要是当儿媳妇,赵将军看着会不会欢喜?”
宋舅母提着的心一放,她还以为宋舅舅这么大胆呢。
不过,这当儿媳妇,确实是个好主意,只是,“咱红子年龄也到了该谈婚论嫁,赵将军只剩个小儿子没结婚,是不是配我们红子更好一点?“
“当初我们拜访赵将军的时候不是把红子带上了,那赵将军的小儿子也在,红子找他玩他都不乐意往外跑,你还想撮合他们?”
“当年那不还小,没开窍吗?听说这小儿子毕业后直接当了海军军官,这风里来雨里去,也该到了开窍的时候,没准这回就相看上了呢?”
越说宋舅母觉得越是这么回事,自己把自己说服了,也不征求宋舅舅的意见了,打算现在就去打听打听,要真合适,那当然是先介绍给自家红子,侄女再亲也亲不过闺女。
宋舅舅反驳不了,想着也是这么回事,到时候真不成了,再介绍给侄女也不晚。
就这样,两人三言两语就敲定下了相看这回事,还在火车上的郁格桑和宋念红对此一无所知。
宋念红是个有点轻微话痨的小姑娘,性格也比较自我为中心,看着就知道是从小被宠爱长大的,火车上时不时就要拉着郁格桑说这说那问这问那,郁格桑刚开始还耐心回她,后来累了也就跟她说自己要休息。
偏生宋念红不搭理,自顾自又说了起来,郁格桑不搭理她她还生气。
但她也不敢上手去推郁格桑,虽然郁格桑也是她的表姐妹,年龄还比她小,但她跟家里其他表姐妹不一样,因为她妈是嫁的最好的,其他姨妈对她客气,从小也教他们的孩子让着她,所以其他表姐妹对宋念红是比较纵容的,宋念红也知道,故而态度一直是很任性的。
可郁格桑不是那些表姐妹,她从小就在外面长大,虽然年纪比她小,但已经是个老师了,脾气也不是软和的,据她观察她一点都不怕她爸妈,面对她爸妈时候也是落落大方,不像其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