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红楼,王夫人选择咸鱼-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她夫婿当机立断,辞了宗人府的差事,陪着她走了一趟金陵,这才叫她重新活了过来。
只是那之后,她便一心管着从王晴那里得来的产业,连儿孙之事都不管了。
还是后来迎春因为丈夫去世,她想去江南游历一番。但因为一人出门若是排场大了太显眼,便想着拉上她,她又想起王晴当年也曾在江南各处游览过,途中还给大家写了信件描述各处的景色,她便同意了跟迎春一起出门。
姐妹二人互相扶持,在江南待了一整年,将昔日王晴看过的风景都看了个遍,将王晴吃过的美食都尝试过,之后又去了福建跟广州。
外头的世界实在是太纷繁了,好的坏的都叫她们遇上过,姐妹二人还将自己的见闻写成了游记,出版过后竟然意外地受欢迎。
她们姐妹二人也被王晴调教了几十年,走到哪里便能发现新的商机,倒是让王家和贾家合作的商队开辟了不少新的路子,也让好些贫困又封闭的村子走了出来,更是给不少在外地做官的贾氏子弟添了好几笔政绩。
惜春是宗室,终究不好在外头就留,两年一过便被召回京城,而迎春带着小儿子继续游历,还取到黔州和滇州,去了缅甸跟高棉。
探春此时也眼红得很,送走了丈夫也加入了迎春的队伍,她年轻的时候还想过找到跟土豆一样的高产物种,只可惜一直没有那个运气。
后来在高棉以南的地方游历之时,偶然发现了一种红色表皮的薯类,她翻开爬在地上的藤蔓,发现这爬藤隔一段便生了根,心念一动,便取走了几条藤蔓,一路上用和了水的稀泥养着,竟然真的长出了根茎,继续存活了下来。
后来,等她乘船回到广州的时候,那些偷来的藤蔓都已经结出了手指粗细的红薯。等到丰收的时候,她暗自一算收成,竟然跟土豆也差不离!
迎春跟探春将这东西献给了宫里。当然,她们没能给自己挣来一个配享太庙的荣耀。
但是齐齐封为国夫人,享受跟王晴昔日一样的待遇,也足够让她们满意了。
再后来,因为朝廷局势的混乱,宝玉跟黛玉决定带着全家老小回金陵,迎春那时候早已回了金陵做起了富家翁,探春跟惜春却一时不得脱身,只能继续在京城里煎熬着。
后来皇子们互相攻讦,宗室都被那些起兵造反之人屠杀殆尽,惜春痛失一家老小的同时,看着满皇宫的乱象,干脆和探春一道,压下了朝臣的不服,直接把皇位交给了最先领兵回京的那位杨姓小将。
杨小将乃是先皇后母族,先皇不做人,在几个孩子当中搞平衡,害得先皇后母子三人冤死,娘家也流放西北。
杨小将便借着从西域剿匪得来的军功,又搭上了贾家跟王家的商队,这才在短短五年里升任到正五品,又娶了西北将军的长女。
算起来,司徒氏男丁无一幸存,这位杨小将,已经是眼下最好的人选了。
杨氏当国,改朝换代之后,并没有把司徒氏太庙里供奉的王晴和王子腾兄妹移出来。毕竟他发家也好,得位也好,都离不开王家跟贾家的帮助。
贾氏女眷的名声在杨氏一朝开国时候,再次传遍大江南北,叫天下人心生向往。
只是啊,昔年养在一处的姐妹四个,竟然病逝在了同一个月,几家人连丧事都办不过来,杨氏国朝甚至亲自前往祭奠,只是姐妹几个本身不在意,且早已看不到这些身后事了。
第157章 贾政番外
荣国府贾政,第二代荣国府嫡次子,贾母的心头肉。
从他懂事的时候起,贾母就告诉他,他是个读书的种子,将来一定能成为荣国府转文的助力,甚至……能越过他上头的兄长贾赦,继承家业也未可知。
那时贾政年纪尚小,还不到需要男女避嫌的年纪,日常又没有跟他说过爵位继承的国法如何,他哪里知道贾母不过是妄想,但心中的欲念却真实种下了。
等他入了学,学了规矩之后,才惊觉这世上许多事情都跟贾母所说不一样,像是贾赦那样的,单单他嫡长子的出身,就注定了日后荣国府只能由他来继承,旁人,哪怕他也是贾母所生的嫡子,日后也只能做一个跟后街那些人一样的旁支!
贾政不甘心啊,贾赦也没有年长他几岁,人品学识也都比不过他,家里的老夫人只能看到他一个不说,甚至日后贾家的一切都是他的!
而他自己,若是不能自己求取到功名,日后连家产都只能分到一两分!
少年人心高气傲,很多时候他自然也想通过科举考取功名来博得全家上下的青眼。
可这世上多的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的事情。
他自认在贾氏一族,已经算得上会读书的了,可去外面跟别的学子一聊,才发现自己也不过尔尔。甚至他还听到夫子说,他将来侥幸能得中举人。
哈哈,侥幸!
让人绝望的还在后头,他们兄弟长大了,贾赦要继承爵位,娶的是当朝内阁首辅,太子太师的孙女,一个书香世家出身的贵女!
而他的妻子,则是同为勋贵的王家的女儿,一个大字不识的蠢妇!
他自然要向贾母抱怨亲爹的不公,可不久他就发现,家里不是不能为他寻一个书香世家出身的妻子,而是他的母亲不愿意。
“那些个清流人家说的好听,其实家里精穷得很,你将来还要走仕途,这钱财自然就少不了!”
他嫂子张氏进门就生了贾瑚,立马就成了他爹手里的宝。就连他妈想要抱过去养一段时间都不成,索性他的妻子王氏进门很快也怀上了孩子,并且是个男孩儿。
这孩子是他的嫡长子,他不想让他们兄弟这一辈的事情重演。在他妈将孩子养到周岁之后,就把孩子抱了回来。
也多亏了他妈跟他嫂子张氏在争夺管家权,不然他哪里要的回孩子呢。
贾政跟王氏又添了一个女儿元春之后,张氏再次怀孕,只是这时候京中时局紧张,还没等张氏的孩子生下来,宫中就传来消息说废太子举兵谋反失败,当着皇帝的面儿自刎了。
废太子死后,皇帝又想起了废太子那些年的好,将废太子以亲王礼下葬,废太子留下的唯一的儿子自然就继承了义忠亲王的爵位。
只是张家作为太子太师,被皇帝迁怒全家流放不说,张首辅为了保全儿孙,在狱中自刎。
后来这消息传到贾家,张氏当场便动了胎气,只要看见贾赦,便要求贾赦去为她的父兄奔走,贾赦确实算得上有情有义,至少打点好了昭狱,让张家的女眷不至于受苦。
可张氏还不满意,挺着大肚子去贾代善门前跪求,贾代善直接将她送了回去。
可是没几天,已经在读书上看出一点天分的贾瑚,竟然溺死在了梨香院外头的荷花池里,张氏听到噩耗直接早产,自己更是血崩而死。
贾政不知道那些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他只是下意识地察觉这一切恐怕都跟他亲妈有关。
自此,他也被贾母的残酷手段给震慑了一番。想起贾敏上头还有三位庶出的姐妹,说起来嫁的也不差,甚至都算嫁的挺好了。
可她们出门之后,只是在三朝回门的时候才回来过,之后,便再也没有消息了。
先是贾瑚,再是张氏,然后是贾代善,贾家接连有主子去世,三年孝期过后,贾政带着一家子搬进了荣禧堂侧院,以孝敬的名义。
后来啊,贾珠带着全家人的希望二十多岁便考中了举人,只可惜他身子不算好,出了考场就病倒了。
哪怕后来得知中举也没能让他直接好起来。
李纨也是在他的灵堂上晕过去,才被大夫检查出了三个月的身孕。
贾政本人是嫉妒过儿子贾珠的。因为他们的经历都太过相似了,不同的是贾珠能堂堂正正地去科举入仕。
而他贾政,从此只能凭借着贾代善的遗泽,在工部做着一个从五品的小官儿!
贾政浑浑噩噩十几年,突然有一天接到消息说远在扬州的亲妹妹贾敏去世了,只留下一个不到六岁的小外甥女,且林如海还不知道有没有要续娶的心思。
然后又过了几年,他突然察觉自家也发生了不少变化,最主要的便是他的妻子王氏,对贾母好似没有那么恭敬了,对幼子宝玉也没有以前那样宠溺,甚至还暗中想了不少法子改了宝玉好吃胭脂的恶习!
在他长久的把目光放到王氏身上的时候,恰好贾珠的遗孀李纨上门来挑事。
李纨外表看起来就是个普通读着女四书长大的寻常女眷,却不想,她内里极为狠辣,竟然看贾珠卧床不起,干脆给贾珠下了药,怀上了孩子,害得贾珠绝了生机,一命呜呼。
那时候的贾政对贾珠感受复杂得很,羡慕嫉妒贾珠娶了一个书香世家的妻子,恨他年纪轻轻便得中举人。所以他英年早逝,贾政内心里确实窃喜过的。
可这并不代表贾珠的死,他便真的无动于衷了。
所以王晴将李纨禁足,甚至不许贾兰去看望,他轻易便同意了,再说那时候李纨的娘家也已经没落,便是没有没落,李祭酒也明说了让李纨给贾珠守节。
后来王晴又整治了赵姨娘,贾政也只觉得王晴做得对,或许是因为他上了年纪,在女色上便没有年轻时候那么多追求。
后来随着元春出宫给肃王做了侧妃,又很快给肃王添了一个身体健康的儿子,贾政这才惊觉,王家已经投了肃王了,他贾家的女儿贾元春,便是投名状。
贾政在外头也做过不少投机的事儿。可自从察觉到王家的小动作之后,便说服贾母也跟着投了肃王,后来甚至还通过贾母限制了贾赦的行为,让荣国府彻底站在了肃王身后。
果然,王晴的选择没有错,元春入宫便是贵妃,只在皇后之下,后来还做了太后,登基的皇子,就是他们贾家的外孙。
贾政老得动弹不得的时候,回望起一生的经历。不得不说,他这一辈子从来没有靠着自己做成什么事儿,年轻的时候靠着亲妈掌握了荣国府的实权,老年靠着妻子还封了个侯爵,京城里谁见了不得酸两句。
贾政老得躺在床上弥留之际,他惊觉后来的一切都不是王氏做得出来的,后头那个虽然跟你王氏算得上一模一样,但确实不是王氏。
可她的到来,的的确确让荣国府跟王家都受益,他便懒得去深究什么了,只是拉着她的手,想要求一个下辈子。
王晴看着这老橘子皮满脸柔情跟恳求,心里真是腻歪又无语。若不是儿孙们都看着,她非要甩开贾政这干瘦得跟枯枝没什么两样儿的手。
“可别忘了你我相看两厌也有几十年,我这个人最是记仇,像是贾兰跟探春那样儿的,我恐怕要记一辈子了。”
贾政最终笑着带着遗憾而去。
第158章 贾母番外
贾母大名叫史栖霞,也算得上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只可惜她出生的时候算不得好,父母一直在战场上,因此在诗书上面她就欠缺了些。
后来她又嫁给了贾代善那个兵油子,外头的人便都以为她不通诗书了。
史家虽然也是开国武勋,但也只是因为改朝换代才从武,那之前可一直都是耕读之家,算得上清流。
只是贾家的根基差了些,贾代善从武,贾家也教过他经史子集。但他选择上了战场,经史子集便囫囵而过,倒是那些兵书十分精通。
那年头在战场上打仗的将领几乎没有什么机会跟妻子生孩子,贾代善作为唯一的嫡子,他妈便是想要早早给她娶妻,也架不住他自己没什么时间啊。
所以等史栖霞嫁给贾代善的时候,已经算得上老夫幼妻的组合了。
史栖霞在贾家所受的第一个委屈,便是贾代善的庶长女,以及已经怀了身子的两个妾室。
她当然恨得不行,可还没来得及动手,那两个怀上了的妾室就自己把自己的肚子作没了。
可徐老夫人作为史栖霞的婆母,便把这一切罪名都怪罪到了史栖霞头上,史栖霞从荣禧堂出来,便发誓她要叫徐老夫人好生看看,她史栖霞出手该是个什么样儿!
后来,凡是贾代善的妾室通房怀孕,只要大夫说是男孩儿,便没有一个能生下来的,史栖霞做的手脚也一点不遮掩,她用这些未出生的性命告诉徐老夫人,她史栖霞不是个好惹的人!
徐老夫人从此果然歇了斗法的心思,贾氏一族也彻底看清了史栖霞这位荣国府世子夫人,当真是心狠手辣得很,没事儿可千万别去招惹才好。
后来史栖霞的长子贾赦终于来了,可徐老夫人釜底抽薪,以贾家先要转换门庭为借口,想要将贾赦往清流的路子上培养,只可惜徐老夫人溺爱孙子太过,叫贾赦白白浪费了大好的天资,也彻底让贾赦跟史栖霞母子离了心。
史栖霞年轻时候便是个极为硬朗的性子,便是徐老夫人临终拉着她的手,恳求她不要对贾赦太过疏远,史栖霞也只觉得徐老夫人年老力衰的样子十分可怜。
当然,她心里看着徐老夫人竟然为了贾赦向她示弱,心里更多的是畅快和高兴。
徐老夫人一死,史栖霞便跟贾代善也离了心,后来又因为贾赦娶了自己看不上的媳妇,对贾赦便更加疏远了。
后头又因为张家被废太子牵连入狱,史栖霞当然知道此时不能对张家袖手旁观。
不然贾家将来便不用做人了,只是她没想到贾赦是个没脑子的,被他媳妇一哭一秋就摸去了昭狱!
史栖霞对张氏恨得牙根痒,对贾赦也恨得不行。所以当下便决定找个机会让张氏产后去死。
但她确实没有想过伤害贾家的儿孙,便是想要利用贾瑚的安危来让张氏动胎气,也只打算传个假消息而已。
可没想到,荣国府居然真的被人渗透进来,贾瑚真的被溺死在了荷花池里,张氏虽然挣扎着生下了一个身体还算结实的男孩儿,却也按着她期望的那样大出血而死了。
对于张氏之死,她从头到尾只做了两件事:
第一,传贾瑚出事的消息;
第二,拖延太医跟大夫的到来。
可贾代善竟然没有调查清楚,就把这一切全部归咎到她头上,便是临死也不跟她相见。
从此,史栖霞便真的当贾代善是仇人了,对贾赦也更加苛刻,甚至为了让二房更好的掌权,给贾赦挑选了一个中看不中用的续弦。
从史栖霞成为贾母,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后来啊,二房添了一个衔玉而生的男孩儿,她在心里冷哼王氏做事粗糙,转头便放话叫全京城称呼这孩子的乳名“宝玉”。
在事情被锤死以前,暗中将事情定性为内宅手段,也恰好这孩子在外人看起来“贪花好色”,这下子便更加没有人惦记他那“衔玉而生”的异象了。
贾母不甘心贾家在贾代善去世之后,只能败落,可唯一出息的贾珠竟然被内宅手段算计而死,她内心里恨得不行也只能心灰意冷,寄希望于从龙之功。
可没想到最后挽救贾家于水火的,竟然是那个闹出“衔玉而生”的王氏!
王氏先跟王家联合将元春送入了肃王府后院,在元春给肃王生了一个健康的孩子之后,贾母便当机立断慢慢断了跟甄贵妃一系的联系,转头投向了肃王。
没几年,肃王果然登基为帝,只是上头还压着一个太上皇。可贾家依旧稳如泰山,因为那时候贾家男子最高的官品不过是正五品而已,连太上皇都懒得将怒火发泄到贾家人头上。
再后来,元春成了贵妃,二房居然凭着一颗小小的土豆就获得了丰裕侯的爵位,贾母感慨贾家终于再次鼎盛崛起之余,也开始重新梳理大房跟二房的关系。
贾母回想起自己起起落落的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