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穿越红楼,王夫人选择咸鱼 >

第61章

穿越红楼,王夫人选择咸鱼-第61章

小说: 穿越红楼,王夫人选择咸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黛玉听了也笑,“我还不知道你有过这样的想法呢,外祖母前些日子还说我总是喜聚不喜散,我看你才是如此!”
  宝玉笑过之后,轻叹一声道:“我还记得大姐姐刚从宫里出来的时候,我一听说大姐姐是出宫来嫁人,心里便十分舍不得大姐姐,更希望家里的姐妹们不要出门去,最好大家能一辈子都在一起。
  可后来渐渐长大了,我也知道世情了。所以才想着既然避免不了分离,那干脆想个法子让大家总能在一处好了,这才有了那点子想法。”
  黛玉当然知道宝玉就是那个意思,她依偎到宝玉胸前,周围的丫头们见机退了出去,把空间留给他们。
  黛玉心有戚戚,“这不拘男女,成婚之后就都不一样了。像是姐妹们,以前大家住在同一个府邸,便是不在同一个院子,早晚也总能见面。
  可嫁人之后呢,大家都要分心关心夫婿,适应新的生活,旧日的姐妹也不能时常见面,有时候我都感觉我们关系开始淡了。”
  宝玉不觉得黛玉这是在小题大做,反而有几分赞同,“我们都是如此啊。以往我们还没有成亲,我读书之余多是惦记二姐姐在张家过得好不好。
  可等我成婚之后,仅有的一点时间我要操心我们自己的小家,二姐姐跟四妹妹都出嫁了,我分给她们的心思便更少了。”
  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就连他们夫妻这样安静地说说话的时候都少了,更别提去操心其他姐妹了。
  顺着这个话题,黛玉便说起了迎春之前被她婆母明里暗里催生的事儿。
  “我原以为张老夫人能看在宫里娘娘的面子上对二姐姐客气些。毕竟当初还是皇后娘娘先看重了二姐姐。可没想到张老夫人自己好似并不是很满意二姐姐。”
  黛玉自从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对张家人的看法就变了。她也知道世人重利,可事情做到张老夫人这份上的,还真是少见。
  宝玉拍拍黛玉的肩膀,开口解释两句:“倒也不是我在为二姐夫开脱,实在是二姐夫当初已经决定留在翰林院多历练两年,可偏偏后头我也考了进去。
  所以二姐夫便要避嫌外放,此事确实跟我也有些关系,张老夫人认为是我耽误了二姐夫的子嗣和前程,也不算全然无理取闹。”
  黛玉心疼宝玉跟迎春,对那张老夫人可没什么好印象了,听宝玉这样说她便反驳道:
  “纵使你真有些耽误了姐姐姐夫。可那张老夫人在老家不是早做了祖母,孙儿孙女也不知抱过几回了。况且他们张家读书的子弟也多,所以啊,她怕是无端生事呢。”
  宝玉轻叹一口气,忽略掉什么前程的说法,道:“咱们自家人当然知道不拘男女过早生子对身体并不好,对孩子也不算好,可外头的人都不知道啊,他们只管催着儿女要孙辈,甚至直接插手儿女房中事的也多,我看二姐姐心思坚定,二姐夫也不是不讲道理之人,咱们只管看他们夫妻过得好就成。”
  黛玉也不好说什么了,私下里议论别家后宅本来就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况且对方还是一个长辈。
  宝玉见她情绪低落,便拿惜春来转移话头,“我看四妹妹如今倒是过得很好,世子寻常做事也跟她有商有量的,便是忠顺亲王对她也多有赞誉,倒是让咱们白担心了一场!”
  黛玉想起出门看到过的忠顺亲王那行状,不禁捂着嘴笑了出来,“对王爷来说,只要能吃好喝好,年节过后家里还有钱财剩余,便是晚辈他也愿意供着呢。”
  忠顺亲王是京城里出了名的头号浪荡子,随便拉一个人出来,都能说出他最近包养了哪个戏班里头的台柱子。因为惜春能管得住他,宫里对惜春也甚为满意。所以惜春如今可是贾家最出名的姑奶奶了。
  这要不是王熙凤家的萋姐儿还小,贾家的门槛怕是都要被冰人媒婆给踏破了。
  宝玉夫妻俩又说笑了一会儿,等到都躺在床上了,谁也没提远嫁福建的探春如何。
  但他们都知道贾环在江南借着王晴的名头,给探春撑过两次腰,贾琮虽然不敢把事情告诉王晴,但跟他们夫妻提一嘴还是没问题的。
  黛玉虽然遗憾探春远嫁,且夫婿不是什么有前途之人。但她认为若是探春真有能耐跟心气,能把夫婿调教出来也不错,便是夫婿不成,她还能好生教导孩子不是。
  贾母跟她说过,南安郡王本人当初还另外派人来考察过探春,说明南安郡王本人是真看重探春,只要她稍微能让南安郡王满意,便是将来分家,南安郡王也少不了他们夫妻的银钱。


第129章 一二九
  薛蟠的婚事已经定下,薛姨妈见香菱肚子大了,便想着赶紧把婚宴给办了。不然等到孩子出生,怕是要落下个不清白的名声了。
  而被王子腾接到京城跟香菱相认的封氏也觉得香菱的婚事要尽快办了,她的身体已经快要撑不下去了。不然香菱大着肚子热孝里成亲,对薛蟠对孩子都不好。
  按理来说,薛蟠这样的情况婚宴就应该小办一下就成,可薛姨妈见识过贾家宝玉跟几个姑娘的婚宴,又有薛宝钗这个亲闺女的婚宴在前,她是半点也不想委屈了儿子的。所以哪怕时间不够,她也通知了能想起来的所有亲戚,也不管这些年还有没有走动的,便是探春那里都送了信去。
  好在薛宝钗及时察觉并暗中拦截了那些书信,薛宝钗觉得此事跟薛姨妈恐怕是说不通了,便直接找上了薛蟠和香菱,把厉害跟他们陈述清楚。香菱本就聪明,薛宝钗一提她便知道厉害了。
  而薛蟠守了几年城门,跟同僚关系不错,好些事情他潜移默化也懂了不少,跟薛宝钗道谢之后,便找薛姨妈说事去了。
  可薛姨妈此时执拗劲儿上来了,便是薛蟠都不好说服她,而薛蟠本来对薛姨妈就十分孝顺,且薛姨妈说到底也都是为了他,几次三番劝说无果,薛蟠只好硬着头皮找上了王子腾。
  王子腾虽然觉得薛家事多,但对薛蟠的态度还是十分满意的,只是觉得薛姨妈这个人,怎么才安分了几天,就又开始折腾了?
  眼下王家虽然看着热闹得很,但因为下一代的王诜年纪不大,要想挑起王家的担子起码还要十年,这十年的时间看着不长。
  但也不短,若真被那些外头的糟心事给耽误了去。
  难不成要叫王家再次成为贾家的附庸不成?!
  于是王子腾直接找上薛姨妈,明言她若是不满意甄英莲,他便将薛蟠送回金陵,重新做一个商户子,他的一切便都由着薛家宗族去操心,他姓王的是一点也不会插手了。
  薛姨妈本来就跟金陵薛家宗族闹翻了出来的。要不然他们也不会来了京城这么些年,都没有回去祭拜过祖宗,更只是稍微祭拜她丈夫薛恒的牌位。
  被王子腾威胁了,她也不能如何,只能消停了下来,还要对甄英莲的生母封氏更加客气。
  毕竟甄英莲的生父也是出身甄贵妃的那个甄氏,只是甄应嘉不当人子,早年为了些许银钱就欺负同族,逼得甄士隐远走苏州。
  要不然,以甄家当年的名声,甄士隐若还在扬州怎么也不可能轻易就被他岳丈欺负了去。
  薛姨妈被王子腾下了最后通牒,也只能咬牙认了眼下的形势,只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分外想念当初还未出嫁之时,背靠着王老太太,便能跟王子胜并驾齐驱,将王子腾跟王晴压得灰头土脸,只能退避三舍的风光。
  只是啊,人决不能行差踏错,一旦有失,便可能再也爬不起来了。
  她便是如此,当初她看上了薛家的财富跟薛恒的相貌,这才咬牙下嫁了薛家。
  事实上她也确实享受了薛家几十年的风光。毕竟薛家其他六房的当家主母都只是寻常小官家的女儿。唯有她是京城里的权贵出身,且父兄也十分风光。
  薛宝钗也知道薛姨妈又沉浸在往日的风光当中,她看着薛姨妈这样儿,心里真是无限感慨。不过她事情还多,转头便又找改名为甄英莲的香菱管家理事去了。
  她如今每年收二成的份子帮薛家管着商铺。但是薛家的家务事将来还是要靠甄英莲来料理。尤其是薛蟠的同僚们,这些都要靠着甄英莲来帮着维护。
  好在甄英莲也是真聪明通透,日常除了照顾封氏,便是跟着薛宝钗学习管家理事。虽然大着肚子也从来不逞强贪权,倒让薛宝钗越发看好她了。
  甄英莲比薛宝钗小,虽然已经怀着薛蟠的孩子,但毕竟婚礼还未办,薛宝钗日常便称呼她为妹妹。
  “甄妹妹,最近委屈你了。”
  甄英莲赶紧推辞:“可担不起大小姐如此,家里为我查明了身世,还将我母亲接来京城看病,我可真不知道该如何感激才好。”
  甄英莲知道是自己拖累了薛蟠,更知道薛姨妈对自己的迁怒,她有心想要弥补,这才挺着肚子也要尽力跟薛宝钗学习管家理事。
  薛宝钗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她虽然有几分势力,但对自家人还是不错的。
  不然单看薛姨妈当年不顾她的前程也要为薛蟠谋划那样儿,她怕是早就跟薛姨妈母女反目了。
  “我听说甄伯父大约还在,只是我们查到的消息是,他当年确实跟着一位跛脚道士出家修道去了,这些年也没听说那位道士的踪迹,甄伯父的下落怕是要费一番功夫才能得了。”
  既然想要薛宝钗想要拉拢甄英莲,那她做事肯定就要做周全,王子腾送来了封氏,薛宝钗转头就托丈夫柳湘莲打听甄士隐的下落。
  只可惜甄士隐当年出家的一幕确实很多人知道。但他离家之后的去向却是成谜,一时半会人的一点头绪也没有。
  甄英莲当然也想见见父亲,只是她也发现了,封氏这个母亲好似对她父亲不甚亲热了,她们母女相逢这么久了,封氏也只是一开始跟她说过这些年的一些经历,过后便再也没有提起过甄士隐了。
  生母就在眼前,且这些年一直在寻找自己。而生父呢,他竟然早早就抛下她母亲去修道去了,根本不曾想过她母亲落在那样的娘家人手里该如何过活!
  因此,甄英莲对甄士隐还是心存芥蒂跟不满的。
  听了薛宝钗的话,甄英莲稍微显出一脸落寞的样子来,“既然如此,那大小姐便不要浪费功夫了吧。便是找到我父亲又如何?他已经是方外之人,说不得见了我们母子,还要嫌弃我们扰了他的清修。”
  薛宝钗还真没想到甄英莲会是这样的反应,不过转念一想,她又觉得这样也算合情合理。毕竟跟封伯母比较起来,甄伯父就显得没什么担当了。
  不过她很会说话,反而劝甄英莲别这么快就做下决定,“你觉得甄伯父当日作为有些不妥,但若甄伯父有别的考量也未可知呢?甄伯父当年也曾尽心尽力寻找你。如今你改回名姓,最好还是跟甄伯父说一声。”
  末了,薛宝钗还感慨道:“当年我父亲便是卧病在床,族里也不敢小瞧我们这一房,更加不敢对我们家的产业有任何非分之想。可等我父亲去世,在灵堂之上便有人开始蠢蠢欲动,想要插手我们家的产业了!”
  薛宝钗这一席话可谓是说到了甄英莲心里,她也想要有个依靠,可眼下生母已经病入膏肓,说不得只能看着她完成婚礼。
  若是她父亲还在,便是已经出家不理俗世,但他毕竟还在,她也能有一点慰藉。


第130章 薛家婚宴
  女人一般为了美丽,真是什么苦头都能吃。况且甄英莲这些日子以来,一直有事情忙着,她的肚子本来就比寻常妇人要小,薛宝钗再给她缝制了一身能稍微遮肚子的嫁衣,只要行礼的时候小心些,便能瞒过不少客人的眼睛去。
  薛宝钗看她面色不差,但肚子着实有些小了,还特意从王晴那里请了大夫给她把脉,薛姨妈最近越发左性,竟然私下里对着薛宝钗说出不在乎甄英莲的肚子如何,只要薛家不丢脸的话来。
  薛宝钗真是头疼极了,她最近才稍微放出一点风声,说是甄英莲跟薛蟠有些夙世因缘在里头,就是为了淡化甄英莲的肚子,可薛姨妈偏要多次强调此事,甚至为了面子,连未出生的孩子都不顾了!
  可是薛蟠虽然已经有了小小的官身不假,却支撑不起薛姨妈想要的风光颜面。
  薛宝钗觉得不能跟薛姨妈和稀泥,只有将事情的厉害全部说清楚,薛姨妈才有清醒一点的可能。
  “妈,甄妹妹当年来我们家的时候。虽然是被拐子两头卖了的,但我们都知道,甄妹妹那时候可是清清白白跟了哥哥的。
  我们没有去探究她究竟出身为何,便迁怒于她,让她做了哥哥的妾室。
  眼下因为不慎先怀有身孕导致哥哥说亲困难,你抱怨她两句,这本也没什么问题。可你不该既然决定留下那孩子了,转头又变了主意!”
  薛姨妈不说话,她心里实在是太难受了,有时候虽然知道自己的言行不妥当,但就是控制不住。
  薛宝钗见她安静地听着,稍微松了一口气,继续说道:“要说甄妹妹若是没有幼年遭难,说不得我们这样的人家还高攀不上她呢,算起来,我们眼下让人家大着肚子嫁人,本就不太妥当。何况她已经找回了自己的身世跟姓名。”
  “舅舅跟我说,甄妹妹的父亲出身奉圣夫人那个甄家,只是跟宫里的甄贵妃一系不太和睦,这才远走令居。
  甄伯父跟林如海大人还算得上是同门师兄弟,只是甄伯父晚了几年入学,林大人又早早中了秀才,这才让两人没什么交集。”
  薛宝钗紧紧握住薛姨妈的手,总结道:“所以啊,妈,我们家能娶到甄妹妹,也算是跟荣国府一样,要开始转换门庭了!”
  薛宝钗想得很明白,薛蟠娶了香菱确实没什么好处,只会给薛家带来不少负面的评论。
  可眼下薛蟠娶的却是有个秀才出身的生父的甄英莲,那薛家便能从中得到不少好处了。
  薛姨妈被薛宝钗一说,脸上自然挂不住。但她看薛宝钗隐隐有些不耐烦,心里便是一咯噔,这才彻底安静了下来。
  等薛宝钗出去了,薛姨妈转头已经是泪流满面。
  她知道自己这几年不太对劲,看什么都不满意不满足。尤其是跟王晴和史氏比较起来,心里的戾气就更重了。
  可她也不知道该怎么样控制住自己,只要没人的时候,她就容易东想西想,特别容易生气,耗得自己跟王晴比起来,生生老了十岁的样子。
  可她明明才是王家最小的孩子,比王晴还要小整整三岁啊!
  若是王晴在这里,她肯定脱口而出薛姨妈这是遇上更年期了。
  但她跟薛姨妈并不经常见面。所以好几年了也没发现薛姨妈的问题,便由着薛姨妈发展得越来越严重了。
  王子腾跟史氏倒是发现了薛姨妈的问题,可再高明的大夫跟太医过来,也都是说她郁结于心,吃了不少药也没见起色,王子腾跟史氏便认为薛姨妈这是变着法儿想要王家不遗余力地提携薛蟠呢。
  久而久之便都对她管得少了,任由她自己折腾去,横竖她儿女双全呢。
  因为跟王家贾家都是姻亲,薛蟠虽然官小职位低,但来参加他婚宴的人着实不少。
  尤其是贾家这一次新封的丰裕侯夫妻俩都来了,连带着大房贾琏夫妻也来了。
  所以有些消息灵通的,没有请帖也都凑了上来。若不是王晴见势不对,帮着从自家酒楼里定了十桌的席面来,薛家怕是要下不来台了。
  婚宴是薛宝钗主办的,甄英莲本来是从薛家另一处宅子出门。但薛宝钗看封氏那模样,干脆让薛蟠接来甄英莲的时候,顺便把封氏也一起接到了薛家。
  “伯母这一辈子太过辛苦,眼下好不容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