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穿越红楼,王夫人选择咸鱼 >

第56章

穿越红楼,王夫人选择咸鱼-第56章

小说: 穿越红楼,王夫人选择咸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说要施足够的肥料,两个太监还专门去花草房里要了不少来,王晴又教他们多用几种土质的土来做个对比,两个太监便还想到浇水的量也同样能做个对比。如此,王晴就更加放心把事情甩给他们了。
  这土豆的生长期一般为三个月。所以一直到元春剩下四皇子做完了月子,这土豆才将将能收获。
  王晴看土豆叶子都开始枯黄,就想要赶紧收了让平熙帝看看产量,哪知道元春跟那两个太监去阻拦了一下。
  元春道:“年关便近在眼前,陛下想必也想在更加重大的场合,向朝臣们宣布此事呢。”
  王晴懂了,就是想给自己挣点面子嘛,她十分理解。
  平熙帝在知道这土豆确实丰产之后,就息了打压惩治贾家和王家的心思。
  毕竟人家做出这样的大功劳,他若是还为了那点子忌惮就出手对付,那可就真是亡国昏君一般了!
  平熙帝这样一想,难免对荣国府和王家又转了心思,念及在潜邸时两家就因为看好他本人的才干和心性而投靠,他心情一好,传旨给王子腾,加封他为武德殿大学士。
  内阁知道消息之后,立刻就有人过来询问,不是他们眼红王子腾,甚至平熙帝这一次给王子腾加封,在某种程度上还让他们打消了不少疑虑。
  平熙帝这两年对荣国府和王家的防备,他们又不是看不明白,只是想到平熙帝这才刚刚掌权,便要对昔日从龙的功臣出手,他们这些人自然也心生忌惮和退缩。
  平熙帝对内阁阁臣也没什么好隐瞒的,稍微透露了一点王晴引荐了良种的消息,内阁便只欢天喜地地盼望除夕宴上好生见识见识这良种,甚至还觉得王子腾这一品大学士的虚衔给低了。
  王子腾领了兵部尚书之位不假。但他上了年纪,又察觉出平熙帝对王家的忌惮。
  所以日常对朝中许多大事多有避讳,可眼下真是人在家中坐,喜从天上来,好在宣旨的太监机灵,直接透露说王晴献上了丰产的良种。
  王子腾懂了,土豆这东西他们家也跟着在种,年景不好的时候也拿出来救过不少人。
  甚至他还知道迎春惜春出嫁的时候,王晴都给了,还让他在王熙鸾出嫁的时候也给,有便宜大家一起来占。
  看妻儿都是一脸茫然,王子腾赶忙解释清楚,免得他们一直挂心:“这一回我可又占了你们姑妈的便宜,是她将土豆献给了陛下,陛下想必等到除夕宴上会大肆封赏荣国府。但你们姑妈也是出自王家,眼下便让我先捡了个便宜。”
  史氏只恨自己动作太快,给荣国府和王晴的年礼已经送过去了,眼下还要荣国府和王晴送礼给王子腾庆贺,等于说又占了一回便宜。
  而王熙鸾则眼睛亮晶晶的,她可算是见识了什么叫做“显父母”。原来,女子之身也能做一番功德,还能顺带让父母兄弟跟着沾光显荣!
  至于王家那宝贝蛋,王子腾跟王熙鸾可是从小就跟他念叨王晴的种种好处,再说王晴对他确实和蔼可亲得很,他如今可是在贾家族学读书呢,只会觉得王晴更好。
  除了荣国府,还有一家也在为王家庆幸喜悦,那便是跟王熙鸾定下了婚约的柳家。
  同样作为武将出身,柳家当初在王家受忌惮的时候也不曾生出悔婚的心思。除了维护自身的名声,便是同为武将的同病相怜之心了。
  王子腾很快也跟柳家通了气,柳家上下甚至感慨万分,没想到荣国府和王家的必危之局,竟然因为一枚小小的土豆就解开了。
  这土豆一事瞒得过大多数朝臣,却瞒不过跟平熙帝关系极为亲近,又有惜春做了儿媳妇的忠顺亲王。
  往年还在夺嫡的时候,他不好去肃王府走动,后来平熙帝登基为帝,宫中饮食又始终保持那个样儿,便是有元春私下里给平熙帝开小灶,他也没有运气好到就遇上过。
  于是还是等到惜春嫁入忠顺亲王府,忠顺亲王这才有幸尝过土豆的味道。
  忠顺亲王跟平熙帝感慨道:“我那儿媳妇早就开始自己管理嫁妆里头的田庄了,消息传出来之后,我还询问过,她说听从二夫人的意思,每年能收两茬呢,只是这东西不好连年在同一块地里种,不过收成着实不错了。”
  平熙帝也感慨呢,“要说这人还真是要讲究一点运气。明明这样的好东西荣国府得了多年,也在外头推广多年了,可偏偏就今年的时候,才想起来献给朕呢。”
  忠顺亲王顺口就道:“那也是皇兄运气好,不然前十几年,荣国府也能借此在父皇跟前得不少好处呢!”
  平熙帝也真有这个意思,他从不认为王晴今年才拿出这东西,是对他的怠慢。
  反而更加认为自己才是天命所归。不然这样的大好处叫太上皇得了去,他哪里还有如今的好日子。


第117章 幺幺七
  除夕宴,皇宫上下都比往常激动,平熙帝甚至主动把腰部以下不能动的太上皇都抬了出来。
  要知道,去年除夕的时候,平熙帝可是连谁提了太上皇一句都要翻脸啊!
  众人见太上皇久违露面,原本那些有异心的人都不禁悬了心,平熙帝让太上皇出来,想必又是有什么大动作。
  有些人惴惴不安,另有些人也急得将要挠腮抓耳。突然,随着一阵风过,大家都闻到了一股炖腊肉的香味,衬得这一桌桌宫宴都黯然失色了。
  平熙帝趁机让人将几十个花盆抬上来,这花盆里的土豆也只有平日里照管的太监跟平熙帝见过,就连元春和王晴也只是一开始发芽的时候见过呢。
  忠顺亲王一见之下便惊呼道:“皇兄,这些便是那亩产过五百斤的良种了吗?!”
  太上皇首先一惊,做了几十年皇帝的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亩产过五百斤的良种,对天下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平熙帝点点头,高兴地向众臣宣布:“今日除夕佳节,朕欲与天下人同乐!”
  既然把太上皇都请出来了,平熙帝觉得做戏干脆就做全套,他让人抬起一个花盆放到太上皇身边,立刻就有人端着一个放了小铲子的托盘上来,后头还跟着一个捧着小竹筐的太监。
  太上皇明白了,也感念平熙帝的一点心意,在众臣的注视下,一手揪起枯黄了大半的藤蔓,一手拿着小铲子往根部铲去。
  这小铲子才下了一半,太上皇便感觉戳到了什么比泥土硬的东西,知道这该是那良种了,便顺势提着藤蔓一提。果然藤蔓提出来之后,下面坠着两个拳头大小的东西。
  那捧着竹筐的小太监把手里的小竹筐往太上皇手边一递,太上皇便顺势把挖出来的东西放了进去,又提着另一根藤蔓如法炮制,这一尺方圆的花盆里竟然养了两颗土豆,且产量也不低,大大小小的土豆足足收获了二十来个!
  如此,这良种的美名,便名副其实了!
  平熙帝自己挖了一盆,忠顺亲王迫不及待跟在他后面挖了一盆,然后便有朝廷重臣纷纷请奏,平熙帝依照官职品阶跟功劳大小排了个序,不一会儿便把几十盆土豆都挖了出来。
  都不必称重,大家都知道这良种是真的高产,然后平熙帝便招呼宫人把腊肉炖土豆给端上来,让大家尝尝味道。
  “原来真是炖腊肉的香味啊!”不少人恍然大悟。
  这宫宴上一向热腾腾的菜式极少。可这腊肉炖土豆是采用了王晴建议的法子,早上就炖熟了,然后没有掀锅盖就放着,一直等到宫宴快要开始的时候,才又重新烧火加热。
  此时,里头的土豆已经叫腊肉的风味渗透了进去。虽然吃着没有刚刚出锅的时候绵软,但美味更甚!
  吃着美味,众臣总算注意到有几家人好似并不怎么惊讶,其中便有贾家跟王家跟林家,还有皇后娘家的张家,而这几家都跟贾家有姻亲关系。
  这良种带来的利益实在是太大。说实话,便是王晴是个女子,她也能从此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平熙帝这三个多月也不是干看着什么也没做。而是根据王晴调查到的结果,找到了第一个把土豆带回来的海商。
  那海商只出海过那么一次。因为总体不赚不赔,又见家中娇妻生了儿子,把带回来的东西变卖之后,又卖了海图跟船只,回家乡做富家翁去了。
  恰好他老家也在金陵,又因为田庄跟贾家祭田还算近邻,就把土豆献给了贾家。
  贾家那时候虽然显得落魄,但家中奴仆也不是每个人都奸猾成性,正好那海商找上的是王夫人买通了安插在金陵的人手。
  所以这土豆就落在了王夫人手里,这才第二次收成呢,王夫人就变成了王晴。
  而王晴见厨房拿出了地三鲜,就以为这土豆已经在本朝普及,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深究。
  不过,她倒是一直在自己的庄子里种植。后来周边的农户见此偶尔也有上门讨要种子的,那些庄头庄户们被重新清理过,自然没有骄横跋扈的样子。虽然不是每一个上门的农户都能成功,但这土豆也勉强在周边传开了。
  后来王晴走了一趟江南,这才发现土豆居然没有普及开来,于是才有了跟平熙帝献宝的事儿。
  想起这些,王晴就忍不住脑门儿冒汗,若真是她耽误了这土豆的推广,岂不是间接害了不少人?
  趁着高兴,平熙帝当庭宣布封贾政为丰裕侯,王晴为超品齐国夫人,另外还有各种财物赏赐,最后又封了那海商为紫薇舍人,赐千亩田庄,黄金百两。
  朝臣当中总有过分灵敏的,从贾政跟王晴的封赏就猜出恐怕做事的是王晴,而贾政则是被老婆带飞的那个。难怪王子腾也能跟着得一个正一品的虚衔。
  于是,好些人看贾政的神情都变了。
  而贾政自觉已经历练出来了。哪怕是因着老婆的缘故得了一个爵位,他稍微尴尬难堪过后,也只有高兴跟激动的份儿。
  毕竟这爵位世袭递降,到了宝玉头上,还能得一个伯爵,就连孙子也能继承子爵,如此福荫三代,他对王晴自然只有万分感激的份儿。
  今夜,除了天下人,皇室跟贾家便是最大的赢家!
  平熙帝大手笔的付出了报酬,王晴便也投桃报李,在外头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时候,土豆这种良种的消息,已经传遍了京城跟江南,其中少不了平熙帝慧眼识人,心怀天下之事,天下诸多学子也都对平熙帝有诸多美言。
  平熙帝心里高兴,在元春面前也露出几分来,口中还盛赞王晴会办事。
  元春在心里冷笑,面上却笑得温和,“也是陛下这几年大力赈灾的结果,这天下百姓自然将陛下的功劳都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
  这话着实好听,哪怕知道元春是在拍马屁,平熙帝也高兴得不行,心里更加惭愧这两年对贾家跟王家生出了芥蒂一事。
  于是荣国府和王家又收到了宫里大笔赏赐。
  此时天下承平,元春虽然看不起平熙帝为人,但也不得不承认,他的确将天下百姓的福祉都记挂在心里。所以她才按捺住那些大逆不道的想法,一直安分地呆在长春宫里。


第118章 幺幺八
  贾政封侯,王晴封国夫人。于是荣国府大宴三天,还在外头摆了三天的流水席。
  说起来,贾赦这一回可真是嫉妒非常了,他是真没想到贾政这老小子,青年时靠着亲妈掌管了荣国府几十年,临老还能靠着老婆封侯!
  而贾政此时已经掌握了自我攻略的精髓,他竟然觉得。既然是王晴做下的大功德,她没有直接荫蔽宝玉这个儿子。
  而是让自己沾光得了这侯爵的爵位,想必也是他们这些年夫妻情深的缘故。
  所以对于贾赦的酸言酸语他都一一听在耳中,心里却想着自己这些年总算是名正言顺地压过了贾赦一头!
  贾赦内涵贾政吃软饭,见他面色不显,便越说越露骨,贾母想不到荣国府还能有眼下这样封侯的大喜事,哪里肯让贾赦得罪了二房,便出言打断道:
  “老大,你糊涂了不成?陛下见你弟妹做下功德,既然没有直接封赏宝玉,想必你弟弟多少也出了力。眼下陛下并没有赏赐侯府,你还不帮你弟弟挑个好位子!”
  贾母偏心贾政跟宝玉是真,从前厌恶贾赦贪花好色也是真,可眼下二房煊赫太过,大房就显得十分寥落,她又免不了为大房多考虑几分。
  贾赦本想回嘴,转头见贾母一脸恨铁不成钢,眼里也有几分殷切,他突然就明白了贾母这些年的作为,除开在他们兄弟间搞平衡让她自己高高在上以外,肯定也有补贴弱势一方的意思。
  贾赦一时沉默,贾琏跟王熙凤却要帮他描补,贾琏灵机一动,说道:“咱们府上对面也曾是三座侯府,只是他们子孙不济,比不得咱们府上,眼下既然二叔也封了侯,咱们不如选一个宅子买下来,如此也不必让老祖宗您相见二叔还要劳动。”
  这样一说贾母也来了兴致,她年岁最长,依稀还能想起来对面一座侯府也是敕造,只是还不等她嫁入荣国府呢,那里头的人家就被抄家夺产,全家都流放出去了,这些年也没见着人回来,也不知道宅子是否衰败了。
  这一点王熙凤满口保证道:“老祖宗不用担心,那宅子外头看着还好,内里据说也只是掉了漆,有些房间有些漏雨,等咱们补上其中的奇花异草,必定跟咱们府上差不离!”
  贾政听着就心动了,他确实舍不得离荣国府太远。若是对面的侯府能用,他真的想买下来,于是眼巴巴地看着王晴。
  王晴也觉得不能离荣国府太远了。不然贾母容易跟着他们二房来住。虽然已经不烦贾母了,但上头少个祖宗谁还不乐意不成。
  对上贾母的殷切,王晴笑着开口道:“若是价钱合适,咱们就买了吧。”
  这话跟直接答应了也没差别,贾母赶紧转头使唤贾赦,家里的男丁都有事儿,买房子的事情当然要看贾赦这个闲人的,“老大,你寻常无事,便忙你弟弟办妥了此事,你弟弟必定不会白白劳烦你。”
  贾赦还能怎么的呢,全家上下不拘男女还真只有他一个闲人,就连邢夫人也都忙着给王熙凤带孩子,并教导邢岫烟管家呢。
  宝玉赶紧带着黛玉上杆子给贾赦斟酒道谢,贾赦觉得面子上值了,心情也就舒畅了,也乐意给贾政一个好脸,贾母在上头看着他们兄弟难得和睦,心里真是高兴极了。
  等回去之后,邢夫人就跟贾赦随口抱怨贾母恐怕又要补贴二房买房了,贾赦却道无妨,“我祖母把她的私房都给了我,便是父亲也只得到几万现银,二弟跟妹妹更是只有些许首饰,哪里比得上我,手头的私产竟比宫中加我父亲的私产还要多。
  况且母亲一向更加看重二弟,后来有了宝玉,更是把儿孙们都给比了下去,眼下不过是拿出一二十万的银子补贴二弟买房,大头可都还在呢。”
  邢夫人一时竟不知道该对贾母丰厚的私房咂舌,还是该惊讶对贾赦这般明事理。
  贾赦转头看邢夫人竟然只是惊讶,也奇怪道:“往日里你最看重那些黄白之物,怎么今日二弟占了这样的大便宜,你却一句也不说了?”
  邢夫人心中有诸多感慨,也有些许得意,她笑道:“往日里我看重银钱,那是因为贾家上下只有我嫁妆私产最是简薄。若是我跟二弟妹似的放开了花,怕是不满一年就只能去外头乞讨了!可如今呢,我先是有迎春照看,后头又因为帮着琏儿媳妇看孩子,她也补贴我,我也不缺钱花了,何必再做出一副悭吝的嘴脸。”
  听邢夫人说起这些,贾赦还有些惭愧。当年他那原配张氏进门之后,他便把手头一些私产交给张氏来管理,张氏自己嫁妆虽然比不得王晴那样丰厚,但也绝不出现银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