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错拿了女主剧本的咸鱼 >

第124章

错拿了女主剧本的咸鱼-第124章

小说: 错拿了女主剧本的咸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这么一位料敌先机身经百战的主帅,是非常幸运的。面对汹汹乘胜追击骁勇敌军,一般二般人真没法这么轻易全须全尾把大军撤回来。
  这时候,连普通兵卒都察觉有点不对了,但临阴城门一闭,将绝大部分问题都暂且隔绝了。
  所有知情将领都大松了一口气。
  ……
  只不过,这松口气的将领并不包括徐文凯。
  皇帝驾崩的凶信已经八百里飞马送返阳都了,阳都和皇宫怎么哭声一片暂且不提,摆在徐文凯面前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国不可一日无君!
  好不容易顺利撤进临阴城,徐文凯长吐了一口气,春雨绵绵他浑身湿透,这几天他身上就没有干过的时候,他也四十多的人了,身上旧伤的阴痛像从骨缝子里渗出来似的,匆匆巡视过城防后才返房回衣服,刚出来,便看见二弟徐文垣在屋里来回踱步等着。
  “大哥!”
  一见徐文凯,徐文垣立即迎了上来。
  他面色隐隐带着紧张和期待,都不用说话,兄弟两人心知肚明,徐文垣顿了顿,才说:“皇后娘娘已经赶往临阴了,过两天就能到。”
  临阴到阳都,足一千里的路程,但八百里加急一天多也就到了,徐皇后闻讯大急,亲自出宫赴南。
  徐皇后好歹也是将门之后,虽养尊处优长大,但也会大多数贵女不会的一项技能,就是骑马。虽然她长大后就不爱骑了,觉得不优雅,但此时此刻根本顾不上,将儿子送回徐家,她直接登船顺水而下,之后快马,愣是五日时间不到就能赶到临阴。
  “她来做什么?!”
  徐文凯目光犀利,盯着徐文垣。
  徐文垣口干舌燥,急道:“大哥!!”
  “你想都别想!”
  徐文凯怒斥:“国赖长君,一个奶娃娃上去能干什么?你难道还想当另一个坤氏?!”
  “这种话,不许再说!!”
  徐文凯迅速整理衣裳,他换的是一身大礼服,当场拂袖而去,徐文垣还想追,被兄弟拉住,徐五郎徐六郎死死拽住了他,急道:“二哥,你难道忘了徐家家训和父亲遗嘱了吗?!”
  徐文垣挣了几下,挣不开,徐文凯龙行虎步已经走得不见人影了,他一下子就如同一个泄气的皮球般栽倒在椅子上,“……你说我为什么?还不是为了咱们徐家?”
  “行了二哥,听大哥的吧。”
  “就是啊,……”
  徐家兄弟如何,就不说了,再说徐文凯。
  他快步来到灵堂,哭声阵阵,大礼参拜过大行皇帝遗体之后,徐文凯端正站起,重新一拂下摆,端端正正跪下:“国不可一日无君,大殿下居嫡居长,当承宗庙继帝位!!”
  徐文凯语气铿锵有力,底下寂了一瞬,紧接着就是洪钟般的齐声:“……国不可一日无君,大殿下居嫡居长,请承宗庙继帝位!!”
  季子穆一阵心血上涌,他慢慢直了起身,而眼前的人,除了惊愕望着他目露不甘的季子礼季子瑛一派,全部伏地,向他叩首。
  ——季元昊登基没有很久,诸子也不过刚刚长成,夺嫡才露苗头,大家还远没有站队。
  季子穆乃元后所出的嫡长皇子,如今陛下驾崩,他继位登基,理所当然。
  甚至不需要返回阳都,季元昊御驾亲征,整个朝廷也跟出来大半,不但武将,重要文臣都在这里了,即日就能在大行皇帝灵前行参拜新君大礼。
  季子穆慢慢站起身,以徐文凯冯葙唐显州陈义渠为首的一干文臣武将当场行了三跪九叩大礼。
  “新君正位,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季子穆站在三层台阶之上,身后是他那父皇的遗体,面前除了跪地一地的文臣武将之外,还有不得不跟着行了三跪九叩大礼的季子礼和季子瑛,他心血上涌,他终于赢了!
  季子穆唇角动了动,哑声:“诸卿平身。”
  一锤定音。
  在徐文凯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力撑之下,新帝于灵前即位,名分彻定!
  ……
  季子穆于阵前即位之后,将立马接手主帅一职及所有军务。
  季子穆有自知之明,干脆利落将这一切皆托付于徐文凯值之手。
  徐文凯也不啰嗦,深吸一口气:“末将,领旨!!”
  现在情况真的十分紧迫,容不得君臣二人矫情半分,皇帝阵亡于杨延宗之手的消息已经捂不住了,一下子全军哗然士气大动,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战机,杨延宗怎可能放过?
  杨延宗率大军乘胜追击,朝廷大军撤入临阴城,临阴城城高池深,杨延宗也不硬攻,他采用以点到面合围困扼之战策,当天就分出七路大军,两边迂回包抄,星夜奔袭傅山关、虎坡、阴平、吕县、太丘、章门和津水渡。
  杨延宗身经百战眼光毒辣如狼似虎,这七个点一下,旋即对临阴城呈全包围的态势。
  朝廷所有支援及补给都将没法通过,甚至还能截断通往临阴的重要水源潥水——临阴城是大城,内存粮食估计足以供大军数年之久,只不过水源却不行,一下子承受了数十万大军,临阴水井根本供应不过来。
  更重要的是,一旦朝廷大军被困,音讯断绝,这对刚刚失去大行皇帝的大庆朝廷来说绝对是个致命危机!
  ——万一阳都那边有人出昏招,又或者杨延宗又什么衍生计划,需知后者在阳都经营多年,到现在他肯定还有不少内线和细作在朝中宫中的。
  逼得徐文凯,不得不开城遣兵驰援七点!
  可战争有时候往往就是这样的,打的就是士气和战机,一步下风将步步艰难,想重新扳回来,那可就不容易了。
  在暮春三月的江陵战场上,徐文凯是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这才得以护着新帝重新率军站稳脚跟。
  而杨延宗在接下来的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连下江陵三关十二城,占据了临原往东北的半壁江陵。
  自徐文凯往下,朝廷一干悍将付出的血的代价,成功抢回七点中的其中三点,之后护着大行皇帝遗体以及新帝撤往章丘津水一线。
  期间,折损了数万精兵以及七八员悍将,甚至连徐六郎徐文勍都在陷于围困中被敌军擒获。
  五郎六郎是负责殿后的,这是极关键却也是最危险也的一个位置,徐文凯将它交给到了自家人手中,五郎六郎当时执令锵然下跪:杨军欲跨越后防线,除非跨过他们的尸体!!
  最后后军失陷,被杨军重重围困,徐文凯当时若援,能救幼弟,但却会错失护驾撤往章丘津水一线并成功布防的良机。
  徐文凯洒泪当场,但咬紧牙关:“撤!!”
  “以最快速度,天黑前必须抵达津水渡!!!”
  他最后望一眼烟尘滚滚的后方,虎目含泪,咬紧牙关,掉头护着皇驾离去。
  这才得以成功稳住在章丘津水一线。
  ……
  三月的激战,这才暂告一段落。
  杨延宗中军此时驻于津水南岸,他一举下了半壁的江陵。
  这里的江陵,不是指江陵城,而是指江陵区域,也就是古荆州,古荆州的面积大约和西南等同,经过一朝发展,现已甚繁庶。
  杨军军容整肃,气势如虹。
  杨延宗啧了一声,徐文凯果然是徐文凯,到底还是稳住了,可惜了,接下来想再这么势如破竹就不可能了。
  双方进入对峙状态,杨延宗迅速布置防线以及处理新地盘事宜之外,还有一个需要他亲自发话处置的人物。
  李盛恩亲自来问的:“主子,徐六郎如何处置?”
  徐六郎是被杨延宗亲自擒获的,当时还有李盛恩在,待彻底合围之后交给后者,李盛恩没有伤他,只命人捆住看押。
  徐六郎徐文勍剑眉星目,铿锵男儿,虽失陷被擒,却丝毫不减气势,被押上他重重呸了一口,怒斥:“尔等逆渠,不忠不义!姓杨的,要取小爷的命,只管来!!皱一下眉,就算小爷输!!”
  徐文勍其实是杨延宗的同龄人,两人差不了几岁,昔年也并肩作战过,也算熟人,但此刻徐六郎横眉怒目,破口大骂!
  杨延宗却不以为忤,只吩咐:“把他关起来,严加看守。”
  他不杀徐文勍。
  非常值得一赞的,徐家哪怕是徐文垣,也称得上虎父无犬子,他尽管有点小心思,但战场上却从不含糊,战功也是真刀真枪拼杀出来的,徐氏足可以称得上满门忠烈。
  徐文凯更是从不徇私,开战以来,屡屡将自家人派上最艰难最凶险的位置。
  徐老将军如此,徐文凯也是如此。
  看在徐老将军份上,看在徐家让人敬佩的家风之上,哪怕现在两军对敌,杨延宗也从不打算打杀折辱徐六郎。
  劝降是不可能的,杨延宗知道,那就关起来吧,关到什么时候,以后再说。
  ……
  接下来,两军重新进入对峙,屡有交战,却谁也奈何谁不得。
  杨延宗未能继续进一步,朝廷也无法收复他攻略下的区域。
  双方就这么僵持着,只不过,今年对于大庆朝廷而言,可能真的是个极其倒霉的年份。
  先是死了皇帝,之后又败退失地,正在打算一鼓作气收复失地关口,谁知北疆却传来一个噩耗!
  “报!皋边八百里加急军报——”
  “报!西阳八百里加急军报——”
  “报,长瞿关八百里加急军报——”
  风尘仆仆的传讯兵直接跑死了马,嘴唇干裂,身上铠甲满是干涸的血迹以及黑灰,他是直接从防守的第一线下来了!
  “不好了!北戎六十万大军压境,分五路直逼我皋边、西阳、梓北、固原、长瞿关五重镇!守军严重不足,徐将军命我急报求援——”
  先前说过,季元昊征伐杨延宗紧急从北军、东军及各地方大营抽掉了兵马。
  这本来无可厚非,毕竟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哪里有需要当然往哪里调度。
  可对于已经缓过气的北戎而言,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一旦渡过严冬,带开春地干,由新任北戎王伊陵邪亲自率军南下,直逼大庆北疆防线!
  北疆抵挡了半月,兵力悬殊,已经快顶不住了,急需援军!!
  否则,破关在即!!
  ……
  真是的是屋漏又逢连夜雨。
  正厅之内,足足死寂了超过十秒,之后嗡一声吵杂起来了。
  人人面露惊慌之色,这前狼后虎的,怎么办?
  从江南调军?不行的,有讯报季霖现身江南一带,蠢蠢欲动,那边绝对不能动的。
  现在唯一能抽掉的,就是朝廷驻扎在江陵的这五十万大军。
  可问题是,现在杨军士气如虹,朝廷刚刚稳住防线,这关口一旦大批调防,很有可能随后就被对方趁机攻破,到那时可就惨了腹背受敌。
  可北疆也是必须援的,否则一旦国门被破,那将是百姓屠戮为外寇掳侵,那才是最最糟糕境地!
  文臣武将你一言我一语,勉力从江南和其余地方大营抽掉了共计十万的兵马,季子穆火速发旨,令其星夜北上,可面对五十万北戎大军,那还是不足够的!
  ——起码得再有十五万才稳,最好是原来熟悉北戎的北军回去。
  大家很快就沉默下来了,没有办法啊!
  “徐卿,你说该如何是好?!”
  季子穆也是初初登基,这等情形,他也急了,见小朝议无果,立即就让大家散了。
  他急忙把徐文凯叫进来,急急问道。
  可徐文凯能怎么办?他再能打仗,也不是神仙,没法拔毛变兵的。
  可军情刻不容缓!
  徐文凯眉心紧蹙,苦苦思索半天无果之后,他最后把心一横,咬牙“啪”一声单膝下跪:“请陛下容许臣出阵!”
  “臣愿只身赴敌营,与那杨延宗一谈!”
  让杨延宗同意休战,退军!
  徐文凯为此,愿意以身犯险。
  季子穆皱眉:“你有几成把握?”
  “六成。”
  徐文凯哑声道。
  他也不敢确定杨延宗会不会同意,但同为汉民炎黄子孙,安能见胡马破关入境践踏汉人大好河山,杀我同胞百姓?
  ——外寇一旦成功破关,给中原带来的灾难将会是毁灭式的。
  不同现在,参战的都是兵士。
  杨延宗他也曾驻边境抗外寇多年。
  而观杨延宗开战以来表现,他每攻陷一地虽替换的军政主官,却军纪严明,从来没有碰过百姓,对后者都是安抚为主的。
  徐文凯曾经也和杨延宗十分熟稔,两人并肩作战过不止一次。
  他赌,他认识的那个杨慎行,底线没有变!


第115章 
  徐文凯最后是在津水上和杨延宗见面的。
  不管是新帝季子穆,抑或他麾下的大小武将,还是满朝重臣,都不许他只身深入敌营。
  最后这地点定在两军势力交界点的津水河中央,徐文凯亲笔写了一封约见信,杨延宗同意了。
  这是春末的最后一天,天有些阴,细雨霏霏,津水河上雾蒙蒙一片。巳时,对岸水草丰美的支流岔口驶出一条两层的红漆楼船,缓缓而来,一直驶到河中央,打横停下。
  徐文凯迈开大步,身后的两名亲卫紧随其后,跟着他跳上了小舟。
  至于岸上的其余战将及亲兵攻箭手等等,人人面露紧张之色,弓弦立即拉紧了,慎防敌军有诈。
  今日这场会面,两边沿岸都布置了一排排弓箭手对准河对岸,津水很宽阔,箭矢射程是达不到对岸的,但河中央可以。
  也难怪大庆这边紧张,毕竟船是杨延宗的。
  只是作为当事人的徐文凯,却此没有丝毫怯惧。他戎马半生,无数次风里来雨来去对阵北戎,只身犯险这并不是第一次,他不在意冒险,只要有值得犯险的价值,他一贯是毫不犹豫就上了。
  此刻占据徐文凯心绪的,反而是即将到来这场见面的内容和结果。
  小舟破水,不疾不徐驶向红船,远远看着,徐文凯跳上了甲板,那两名亲兵却被留在小舟上,虽明知这是约定好的,但大庆这边的岸上还是一下子就绷紧了。
  弓弦拉得“咯咯”响,亲兵们手心都出了汗。
  只不过其实,船上的氛围并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剑拔弩张。
  杨延宗和徐文凯是故人,曾经熟悉相交,现在也不陌生,杨延宗连阵俘的徐六郎都没杀,他更不会设计杀徐文凯。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既然徐文凯光明正大约见,那他也磊落应约。
  偌大的红船上,杨延宗端坐在书房的楠木大案之后,与甲板隔了一个正厅两层帷帐,徐文凯抿紧唇,跟着引路的阿康一低头绕过帷帐进了正厅,再进了书房。
  书房内,长明烛点亮,杨延宗背后是一排巨大的槛窗,夏纱透薄,他身后一片敞亮天光,面目却不昏暗,同样明亮的烛光照在他的面庞上,山根高立,眉目英挺,他微微一笑:“孟渊,许久不见了。”
  两人一坐一立,皆是一身战铠重甲,徐文凯同样干净整洁,只不过对比起杨延宗的昂扬轻爽来说,徐文凯身上带着一种挥之不去的硝烟气息。
  徐文凯冷哼一声,杨延宗成了乱臣贼子,他自然看对方哪哪都不顺眼的。
  不过杨延宗并不冷硬的态度,倒让他心里稍稍松了一口气。
  他是很希望杨延宗没变的。
  只不过,徐文凯才刚坐下,就立马高兴不起来了。
  他一掀甲胄下摆,直接在杨延宗书案对面的太师椅坐下来,谁知眼睛一瞥,就发现干干净净的案面正摆着一封加印帛书。
  ——这明显是给他看的。
  徐文凯定睛一看,登时火冒三丈,这不是别的,正是季子穆先前签章的那封赐地诏书。
  徐文凯一瞬血气上涌脸色涨红,顷刻又发黑,他不笨,哪怕杨延宗什么都没说,他立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