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贵女良缘 >

第7章

贵女良缘-第7章

小说: 贵女良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萦和王月瑶表演完,吴皇后夸赞了几句,接着又有几位出名的才女,表演了乐器或是歌舞,甚至有人当场作了一幅画。看着大周这一方的才女辈出,吴皇后满意的点点头,就连梁国公主也表示赞叹,道:“早就听闻大周泱泱大国人才济济,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此番我和哥哥同来,除了想领略大周的文化,也希望能将大周的文风传到梁国去,只不知有没有这个福气。”

    将大周的文风带到梁国是委婉的说法,这当然不是带几本书或是几个教书先生去,而是与大周结亲。梁国有意和亲的事,景隆帝自然会对吴皇后说起,两人还商议过,梁国王子和公主一同前来,会更属意谁来和这个亲。

    吴皇后没有跟梁国公主接触之前,仅听景隆帝的说法,也认同景隆帝的想法,觉得梁国王子希望求娶大周的公主,或是将妹妹嫁到大周来。但今日接触梁国公主之后,吴皇后对梁国王子的想法暂不了解,但可以肯定,梁国公主可不愿嫁到大周来,听她的意思,倒仿佛是想带一位驸马回梁国去。

    在大周来说,这似乎没什么价值,但在梁国不同,梁国公主也可以继承王位,而招一位大周驸马回去,相当于这位公主得到了大周的支持。吴皇后随着今上经历了风风雨雨,绝不是寻常妇人一般眼界局限在后宅之中,相反的,吴皇后从不多问朝政上的事,今上却常有拿不定主意的事与她商讨,可见其才能。

    先前只隐约察觉到了梁国公主的心思,如今听她这么说,便又确定了几分,如此深想,吴皇后便猜测,这位公主与那位王子之间怕也不是表面上的和睦。当然,别国皇族的事,吴皇后虽猜到了几分,也只放在心上,听梁国公主这样说,吴皇后只微笑着点头道:“梁国与大周是邻邦,我们自然是希望与梁国交好,守望相助。”

    梁国公主虽是第一次来大周,但大周语言却学得不错,听吴皇后这么说,心里暗道真是狡猾的狐狸。但梁国地狭弱小,想要在西域立足本就需要仰仗大周,她若想胜过兄长当上女王,更需要大周支持,眼下自然只得捧着大周。将心里的想法过了一遍,梁国公主暗暗安慰自己,还有时间,她还能慢慢周旋,当务之急是不能让兄长将她嫁到大周来。

    吴皇后与梁国公主互相恭维了一回,才艺表演继续,但显然的,吴皇后和梁国公主的心思都不在这才艺表演上了。先前的几位都是吴皇后提前安排的,之后就是自己想要展示的,宋清兰可不愿错过这个机会,今日一来就跟这边管事的说好了,眼瞧着气氛渐渐淡下来,宋清兰抱着琵琶上了台。

    琵琶是西域传来的乐器,在中原并不多见,但也因为这份特别,宋清兰一上台,就受到了不少关注。宋清兰是仔细想过的,琴棋书画这些,各家贵女自小都是要学的,更有崔家的崔萦,王家的王月瑶,弹琴和跳舞早就得过不少赞誉,她便是勤学苦练,短时间内也不可能胜过她们,不过平白给人做陪衬。反倒琵琶是西域传来的,坊间虽有人会,但少有世家女子去学的,宋清兰早就想好到了这一条出彩的路,两年前就请了人来教。

    宋清兰本就聪慧,又花了大力气去学,学的时间虽不长,一手琵琶已经弹得出色,上了台也丝毫不怯场,一曲琵琶弹罢,便是梁国公主也赞叹:“没想到在大周也能听到这样好的琵琶曲!”

    从私人来说,吴皇后对于追随过废帝,又害死了慧宁长公主的宋家没有好感,但要从公来说,吴皇后还是欣赏宋清兰这样的聪明人的。在这种场合,宋清兰表演的好也是给大周长脸,吴皇后也不吝夸奖一句,又赏了些东西,这一来,便有不少人都注意到了宋清兰。

    宋清兰抱着琵琶退下来,面上依然一派恬静典雅的神态,心里却暗暗满意,虽然先前得了淑妃的赞赏,但对宋清兰来说,吴王也不是她唯一的选择。如今当着梁国使者,她得了皇后的赞赏,日后她的选择自然会更多,这也是她勤学苦练这么久,才求得的。

    才艺表演之后,还有一段时间才是宴席,静柔公主好容易得了空,便拉着宋懿兰,要去看她新得的牡丹花。两人从才艺表演的地方出来,跟着静柔公主往前走,宋懿兰不由道:“要去漱玉轩吗?时间怕是来不及吧!”

    “不去漱玉轩,我将牡丹花种在御花园了。”静柔公主指了指前面的御花园,这会儿可以自己游玩,但御花园地方大,又有假山湖泊种种,各家夫人小姐不熟悉地形,通常不会往御花园里跑。

 第十九章 问候

    “种在御花园?”宋懿兰有些惊讶,种在御花园,虽说的静柔公主的,若是谁摘了去,也没法说啊!

    “你还不知道我,素来是种什么死什么,好好的一株花,让我养死了怪可惜的。还不如种在御花园里,有花匠替我养着,我想了便去看一眼。”静柔公主说着,带着宋懿兰绕过一座假山,便瞧见一个用竹篱笆围起来的小园子,不过一间屋子大小,除了正开的牡丹,还有些寻常的花木。

    “你瞧这牡丹,还是我表兄从洛阳带来的,叫做月夜流光,便是在洛阳也不多见的,更别说京城了,除了我这里,也就栾相府有两株。听说早前宫里也有,后来不知怎么的,都枯死了,如今就只有我这一株了。”静柔公主说起这花的难得,脸上便露出得意的神色。

    这个季节,牡丹正开,微风吹过,枝头上花朵洁白的花瓣仿佛带着流光,美不胜收。

    “真不愧叫做月夜流光,这花朵仿佛带着流光一般。”宋懿兰也是头一回见这月夜流光的牡丹,自然连连点头,又夸赞了一回。

    “若是晚间秉烛来看,才更是美不胜收呢!”静柔公主前段时间得的牡丹,好容易等到开花了,自然要好好显摆一回,“也不枉我专门让人弄了这个小园子养着,馨雅,不如你在宫中住上几日,我带你秉烛夜游?”

    太后和皇后疼爱宋懿兰和宋云昭,姐弟俩也会在宫中小住,不过如今正是梁国来访的时候,宋懿兰想想就摇了摇头,道:“不了,等过段时间再说吧!”

    静柔公主也想到了,虽然梁国使者都住在驿馆,但也常常被召进宫来,虽不会在宫中到处走动,宋懿兰留在宫中也不大合适,虽有些遗憾,也就作罢了。

    时间不多,宋懿兰跟静柔公主看过花,便一道往回走,没走多远,只见两名男子迎面走来,宋懿兰抬眼一看,便认出崔谨来,另一人宋懿兰也认得,正是已逝的婉妃娘家的侄子,静柔公主的表兄卫衡。

    崔谨认出静柔公主和宋懿兰来,便一道上前问好,静柔公主看了崔谨一眼,便喊着卫衡让开了些,让宋懿兰和崔谨说话。

    见到崔谨,宋懿兰并不算意外,今日招待梁国王子和梁国公主的地方本来就没有离太远,这会儿有空闲,崔谨同好友一道来御花园走走也是再寻常不过的事。见到崔谨,宋懿兰便想起今日不曾见到崔谨的母亲,便顺着问一问:“听崔四姑娘说谢姨病了,可病的厉害?”

    见到宋懿兰,崔谨眼中泛起点点笑意,道:“母亲昨日有些受了风,早起便有些头疼,怕出门再受了寒,加重病情,所以留在府上休息,大夫说了,只歇一歇便没有大碍了。”

    见到崔萦和崔谨,宋懿兰便猜测崔谨母亲的病应当不严重,闻言便又问候了几句,眼看着是摆宴的时候了,宋懿兰停住了话头,道:“该是摆宴的时候了,崔大哥,我先过去了,改日再去看望谢姨。”

    崔谨点头,道:“好,我新得了些好茶,到时请你喝茶。”

    目送宋懿兰和静柔公主走远,卫衡走近了些,“难得见到县主一回,你就说这个?”

    “……”崔谨默然看了卫衡一眼,他倒是想多跟宋懿兰说几句话,但见了宋懿兰,却又不知怎么开口了,只得在心中安慰自己,宋懿兰就快及笄了,他们有一辈子的时间慢慢去说。

    一场宫宴宾主尽欢,等到席散,已经是华灯初上的时候。

    回去的时候,因为要接上宋云昭一起,宋懿兰就没有跟杨氏和宋清兰母女一道,而在宫门前等着宋云昭。不多时,太子高辰领着宋云昭过来。

    见宋云昭跟高辰一道,宋懿兰还有些意外,倒是高辰道:“这会儿人多,孤瞧着阿昭一个人,就送他一段。”

    “先前不知道吴六要留在宫里,不然,我就跟晨表哥一道过来了。”宋云昭也叹了口气,在弘文书院中,他也算年纪小的了,又因为弘文书院中读书的,大多都有些亲戚关系,寻常也照顾着他,别看他在弘文书院读书时间还不长,已经交到了几个还算要好的朋友。

    吴六是吴皇后娘家的侄子,与五皇子高昱又要好,留在宫中住一晚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倒是高辰送宋云昭过来,宋懿兰福了福身,道:“多谢太子殿下送阿昭过来。”

    高辰听着宋懿兰称他太子殿下,有些不太满意,但这个时候人多,也没说什么,只从林鹤手中拿了个陶罐过来,递给宋懿兰,道:“西域来的果子,你拿去尝尝,算是谢你上回的烤饼。”

    太子殿下送的东西,便是果子必定也不是寻常见到的果子,宋懿兰深觉得当日那一块烤饼可太划算了,也不与高辰客气,接过罐子,道:“多谢太子殿下,时候不早了,我和阿昭先回府去了!”

    因为宋懿兰留下等宋云昭,宋家也留了一辆马车,宋懿兰和宋云昭辞了高辰,便一道上了马车。其他人已经先回去了,宋云昭同宋懿兰一处就随意多了,见宋懿兰将罐子放在矮几上,便凑过来,道:“是什么?刚才没见着阿姐,太子表哥也不说送我。”

    宋懿兰也好奇呢,打开罐子,一股酸甜的葡萄香气飘入鼻翼,细看时,却是一罐葡萄干。宋懿兰伸手抓了一把,金黄的葡萄干色泽漂亮,往口中送了一颗,味道酸甜可口,宋懿兰微微眯起眼,道:“竟是难得的葡萄干!”

 第二十章 探望

    早年与西域交通的道路通畅,京城也有西域来的葡萄,数量不多,但像宋家这样的人家,也有机会吃到新鲜的葡萄。不过,大约是京城的气候与西域不同,人都说京城的葡萄不如西域的葡萄又香又甜,只是随着后来通往西域的道路渐渐荒废,西域的葡萄就更难得了。宋懿兰前世时,葡萄、提子种类繁多,又有便捷的物流和保鲜技术,无论何时,想吃就能吃到,但这个时候不同,便是葡萄干,也轻易见不到。

    见宋云昭凑过来,宋懿兰往他口中塞了几颗,笑道:“尝尝,好不好吃?”

    宋云昭还是第一回吃到葡萄干,小孩子都喜欢酸酸甜甜的滋味,连连点头,道:“好吃!”

    宋懿兰也觉得好吃,不过葡萄本身就糖分高,晒制成的葡萄干更是,吃多了得上火。宋懿兰给宋云昭抓了一把,又给杏雨递了一把,自己也留了一些,将盖子重新盖好,收起来,道:“葡萄干一回不能多吃,明日阿姐给你蒸八宝饭吃!”

    八宝饭不算什么山珍海味,但蒸好的八宝饭香甜软糯,很少有人会不喜欢,而宋云昭喜欢八宝饭,更是因为慧宁长公主在世时,偶尔亲手下厨,便做这八宝饭,没办法,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公主殿下也不会旁的。长公主过世之后,宋云昭也常念着八宝饭,只是他年纪小脾胃弱,八宝饭又是糯米做的,宋懿兰不敢给他多吃,因此,一听宋懿兰要做八宝饭,宋云昭便高兴起来,次日下了学便忙不迭赶回去。

    宫宴之后,梁国使节暂且在京城住下来。一来是梁国提出和亲的意思,大周这边还没做出决定,二来便是兄妹俩都道仰慕大周,想看看大周的繁华。梁国使节住了下来,便有鸿胪寺的官员负责陪同,这两位虽是梁国皇族,却也不摆皇族的架子,不过几日便听说不少人在街头偶遇了两位金贵的使者。

    宋懿兰听说这些是在崔家宅子里。先前宫宴时,崔家大夫人谢氏因为生了病没有去,原本听说只是偶感不适,宋懿兰也没真打算专门上门探望,但不过几日,就听说谢氏病的有些严重的话。长公主在世时跟谢氏是好友,宋懿兰跟崔谨又定了亲,谢氏病了,于情于理宋懿兰都应该上门拜访。

    提前送了帖子来,宋懿兰到了崔家就由崔谢氏身边的大丫鬟豆蔻接了进来,走在路上,便听见小丫鬟们窃窃私语,说的便是梁国王子兄妹。崔家是世族,用的也大多是世仆,想法观念基本都是那一套,对于世家子弟来说,大家闺秀就应该像崔萦和王月瑶一样,出门一趟都得蒙着面纱,梁国王子在京城里到处游玩就罢了,梁国公主也跟着满京城跑,还毫不避讳的同男子一道说话,就不是女子该做的事。

    豆蔻领着宋懿兰往前走,瞧着宋懿兰虽没说话,但也觉得她们说道别人不好,尤其说的还是别国公主。小心的瞧了宋懿兰一眼,豆蔻眉眼一肃,将凑在一起说闲话的小丫鬟都撵走了,才同宋懿兰解释:“最近夫人病了,没有精力管这些,倒叫她们越发没分寸了。”

    宋懿兰笑了笑,没说什么,只点点头跟着豆蔻往里走。

    见宋懿兰没说什么,豆蔻才松了口气,心道回头得提醒夫人才是,在府上说说也就罢了,若是传到外头去,又是两国交好的当口,可别惹出什么事来。胡思乱想着,就有些顾及不到别的,宋懿兰走在后头些,要拦她已经来不及,两人走到门口,正瞧见崔家二夫人郑氏一面往外走,一面回头对谢氏道:“大嫂,该说的我都说了,这可不是我一个人多嘴,而是崔王李郑四家的意思。大嫂,你好好想想吧!”

    跟崔郑氏迎头对上,豆蔻吓得脸色一变,连忙行礼,道:“见过二夫人!”

    宋懿兰与谢氏熟悉些,但郑氏是长辈,宋懿兰福了福身,道:“二夫人好!”

    郑氏也没料到迎头就遇到宋懿兰进来,想到先前说的话,对着宋懿兰也有些不自在,宋懿兰虽年纪小,在郑氏这样的世族看来,更是庶女出身,但形势比人强,如今掌着江山的高氏皇族可不买世家的账,而宋懿兰可是公主之女,有正式册封的县主呢!

    “县主来看大嫂了?大嫂在里面,县主进去吧,我还有事,改日再同县主叙话。”郑氏暗自调整了心绪,暗道宋懿兰要嫁到崔家来,那就是崔家小辈,还能不敬长辈不成?

    宋懿兰确实不会去追究郑氏同谢氏说了什么,虽然瞧着气氛不太好,这毕竟是旁人的家事,见郑氏急着往外走,宋懿兰往旁边让了让,郑氏便急急地走了出去。

    宋懿兰没将这点小事放在心上,豆蔻却暗自吐了口气,不敢再直直的往里闯,先朝里面道:“夫人,馨雅县主来了!”

    谢氏听到了外面的动静,正担心宋懿兰听到了多少,便听得豆蔻往里通报。心中暗道这豆蔻先前不知道通报,这会儿倒是记起来了,摆摆手示意另一个丫鬟青蕊请宋懿兰进来。

    门帘子挑起来,身量高挑的青蕊走出来,向宋懿兰行了个礼,道:“县主快请进,夫人正念着县主呢!”

    “多谢青蕊姐姐了。”宋懿兰点点头,提步往里走。

    豆蔻连忙跟上,青蕊停了停,走在豆蔻旁边,还瞪了她一眼。

 第二十一章 距离

    谢氏在病中,屋子里也没有旁人,谢氏没躺在床上,只在软榻上靠着,见宋懿兰进来,脸上露出笑容,道:“懿兰来了,快过来坐。”

    宋懿兰向谢氏福了福身,道:“听说谢姨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