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贵女良缘 >

第61章

贵女良缘-第61章

小说: 贵女良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慎从前告诉自己,追随高辰是良禽择木而栖,高辰也确实是慧眼识人,崔慎觉得自己能看到自己出人头地的那一天,这可比所谓百年世家赐予的荣耀强多了,可他实在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还得做太子殿下的替身。作为旁支出身的世家子弟,崔慎的野心都在不靠崔家出人头地上,坐在太子殿下的座椅上,哪还顾得上出人头地,心中都是万万不能让人发现自己是个假的。

    林鹤跟崔慎也算手足之交了,见他抬手擦额上不存在的汗,顺手给他添了茶,道:“殿下收到信再回信,得花不少时间,眼前的事却没法拖了,你说这事该怎么办?”林鹤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他是侍卫,能做的只有保护主子的安全,至于动脑子的事,那是谋士该做的事。

    崔慎叹了口气,还真端起茶盏喝了一口,眸色微沉,道:“林鹤,你知道殿下为什么会留下我们,改走陆路吗?”

    “因为船上不安全?”林鹤一向只听高辰吩咐办事,不会多去想其中的缘故,因此高辰突然做了这般安排,林鹤心中也只有用心办事,并不会过多揣摩。当然,林鹤也不是傻,至少林鹤记性是真好,高辰安排的事、说过的话,若是有意去记,遇到的人、说过的话都能记个大概。

    崔慎翻了个白眼,心道殿下怎么偏就信任这么个没心没肺的傻大个,“是因为殿下不能被耽误在这里!”

    “所以?”林鹤猜不透谋士的心思,也就不去猜了,直接虚心请教。

    “所以,解决事情不重要,别让人发现殿下不在船上就行。”崔慎知道林鹤性子直,但嘴巴也严实,不用担心这头告诉他,那头就传了出去,“至于河工的事,真要查还不容易?这么多河工都是人证,至于物证,多的是人看不惯管漕运的吃香的喝辣的,只要一查,不愁没人送证据过来,咱们只需将事情安排下去,等着殿下的回信和送证据的人就够了。”

    收到了河工请愿的事,高辰反而没那么着急了。将回信写好,给林鹤和崔慎送去,接着就带着宋懿兰出了门。宋懿兰有些不解,“先前不是急着回京吗?如今又不急了?”

    高辰笑笑,道:“不急,眼下有人比咱们急,只管等着他们先忙就是。”

    高辰不急,宋懿兰也就安下心来。阳城不算大,却是个挺有名气的城市,原因是这里盛产瓷器,优质的原料造就瓷器出色的品质,又吸引了许多手艺人前来,久而久之就有了阳城的名气。大约是本地就产瓷器,阳城瓷器的使用也比别处普及,像街头卖甜水的,就用瓷碗盛着,虽是普通的粗瓷,也比别处的陶碗瞧着精致些。

    “阳城有官窑,除此之外,有名的平窑也在阳城,有了名气,大大小小的瓷窑又添了不少,不过要看好的瓷器街头是见不着的。”高辰见宋懿兰拿起一个巴掌大的瓷瓶细看,便随口解释道。

    瓷器发展到这个时候,小有资产的人家用的都是瓷碗瓷碟,但真正的精品自然不是寻常百姓家能消费的。不说优秀的手工艺人大多在官府管辖的官窑,往下有手艺出众的,大多也被专门制瓷的大户雇佣,那些小的瓷窑,也只能做些日常用的碗碟这些。

    “先前孟家开的瓷器铺子,孟家在阳城有瓷窑吗?还是只是从阳城进瓷器?”倒不是说别处不产瓷器,而是这个时候以瓷器闻名的,一个是南方的越城,一个是北方的阳城,其他的也有,但数量少,质量更无法与这两处相比。而阳城和越城虽都是以瓷器闻名,但南边的越城以青瓷为主,阳城则是白瓷为主,刚巧,京城的那一家店铺,卖的都是白瓷。

    “那店铺在官府中的记录,东家姓孟,籍贯就是阳城,说是祖辈都是手艺人,到了这一辈上出了个能人,手艺好不说,新出的花样更是让人追捧,在阳城有了名气之后,就在京城开了个店做生意,卖的是自家瓷窑的东西。”高辰唇角微微勾起一抹嘲讽的笑意,“这么说着,我让人留心了,那店铺里的的东西,六成都是阳城其他瓷窑里买的,他家在阳城确实有个瓷窑,可他家在阳城买了一座山,就建了一个小小的的瓷窑,山中出入的青壮男子却有数百人,你说是什么缘故?”

    “为了遮掩孟家在那山中真正的勾当!”宋懿兰将手头的瓷瓶放下,随口答道。

    “没错,咱们来阳城,就是看看这孟家在阳城都做些什么。”高辰见店小二迎上来招待,便停下了这个话题,像店小二道:“你家挂着孟记招牌,卖的可是孟记瓷窑的瓷器?”

 第一百四十九章 追查

    “客官知道孟记瓷窑?”店小二听高辰说起孟记瓷窑还有些惊讶,又有几分自豪,连忙道,“客官说的不错,正是孟记瓷窑出产,前头还有一家,不过客官可别被骗了,孟记瓷窑出品不多,就我们店里还有真货,旁的都是从哪些小瓷窑收上来的,不过打了个孟记的招牌。”

    “孟记竟有这么大名气吗?”宋懿兰听高辰说起,那孟记也不是名声在外的知名瓷窑,竟然还有仿冒的吗?

    “那是自然!”店小二连连点头,眼前的两位一看就出身富贵人家,看的必定不是寻常的瓷碗瓷碟,若是那好的,卖出去一件,得的奖励就够他舒舒坦坦过个一年半载了,“两位是头一回来阳城吧,孟记以前确实不是老字号,但客官也知道,做瓷器除了家传的手艺,还得靠灵气,咱们孟记瓷窑的瓷器就有灵气,您瞧,这猫儿是不是像活了一般?”

    为了证明自己的话,店小二从身后的架子上去下一个猫儿图样的瓷瓶。要说像活了一样是夸张了,但在市面上基本都是纯色的青瓷和白瓷的情况下,绘成猫儿图样又用了不同颜色的瓷瓶确实更显灵动精致。

    “自从东家做出了彩瓷之后,孟记的名声就传出来了,之后就有不少家打着孟记旗号的店面开起来了,不过学着孟记做出了一两分彩瓷的模样,可卖的便宜呀,也有贪便宜的去买,倒生生毁了孟记的名声。”店小二斜了眼对面的店面,一名少妇正捧着个瓷盒出来,眉开眼笑的模样,显然对买到的东西十分满意。

    “呸!他们那样的,用不了多久,上头的颜色就没了!”店小二瞧着前头顾客如织的模样,便忍不住啐了一口,心中不忿,心道人都只瞧得见眼前的便宜,殊不知一个冲动买了假货,还不知得如何后悔。

    高辰没在意假货卖得比真的好,只接着道:“既是彩瓷出了名,令东家为何不趁此机会多开个瓷窑,多赚些银子?”

    “客官有所不知,”店小二叹着气,“客官别看这不过添了点彩色的纹样,做起来不知要麻烦多少倍,才有这么办模样,便是孟记瓷窑,也只有东家和一位老师傅能做。寻常瓷器不值多少钱,这彩瓷值钱,可东家更怕坏了孟记的招牌,出的个个都是精品,若是那有瑕疵的,宁可砸了,都不肯放到店里来。”

    这么说起来,也只是个新崛起的普通商户,只是倒有些远见,不图眼前的一点利,砸了招牌。细看手里的瓷器,与京城那店铺出的瓷器并不相似,先前那瞧着,也只是寻常的白瓷。

    高辰拿着瓷器细看了一回,心中便有数了,将宋懿兰拿在手里看的瓷瓶买了下来,便带着宋懿兰往前走。

    这瓷瓶虽比普通白瓷瓶好看些,但也不值当花那么多银子来买,宋懿兰拿着瓷瓶颠来倒去的看,叹气道:“这也没那么好啊,做什么花那么多银子来买?”

    高辰笑着,“我瞧着你挺喜欢的啊!”虽说国库近几年才渐渐充盈起来,但高辰自己是不缺钱的,给宋懿兰买点小玩意儿也并不觉得有什么难处。

    知道他的意思,宋懿兰也就受了这份好意,将手里的瓷瓶交给绿桃捧着,再往前走不过百米,便瞧见另一个孟记瓷器。店铺的装修比刚才那个还高档些,店面更大,架子上摆着各色瓷器,也有差不多模样的彩瓷,一见宋懿兰两人走来,店里的人便忙迎上来,推销起店里的瓷器来。

    远远地瞧着差不多的模样,真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不同来,宋懿兰细看了看,将瓷瓶放回架子上。高辰看着宋懿兰在店里慢悠悠走着看,便同店中的人攀谈起来,闲话间无非问问这彩瓷的来历,提到先前那家店,店里的人一派平静,道:“我们东家也姓孟,谁料到跟那家的招牌就像了几分,东家虽没有瓷窑,但店里的瓷器也是精挑细选进来的,可不比那孟记的差。”

    宋懿兰转了一圈,过来正好听到这话,随口就问道:“贵店这生意做得不小啊,可有在京城开店的想法?若有,我们就直接去京城看了,也省得路途遥远瓷器也不好带。”

    “这可不巧了吗?”店小二一听就知是大客户了,连忙道,“前段时间东家刚在京城开了个店,就叫这个名儿,货都是从阳城发过去的,与这边都是一样的,夫人若是觉得不好带,直接去京城看就是了。”

    宋懿兰和高辰对视一眼,看来就是这家了,又扯了些闲话,没买东西,只说直接去京城看,从店里出来,两人随便找了个地方用了晚膳,才回到客栈。有了方向,剩下的事高辰安排人手去办,两人在阳城转了两天,这事也就有了结果。

    高辰问话也不避着宋懿兰,那属下平板着声调将查到的东西说了一遍。就像高辰和宋懿兰猜测的,建了瓷窑又做出彩瓷的孟家与孟太傅家本就不是同一家,不过是恰好都姓孟,有这个巧合,那孟家索性连姓都没改,就模糊了两家开了个店面,甚至将孟记瓷窑所在的那座山买了下来,做出要扩大规模的架势。

    “那山上瞧着是挖瓷窑的样子,可把守严密,属下试探过,把守十分严密,让人守了两天,应当是偷着炼铁。”那属下语气依然平板,仿佛口中说的不是什么大事。

    这倒不算出乎高辰的意料,买一座山,常有人出入又不见做出什么来,可见做的是见不得光的事,而需要这般藏着掖着的,无非就那么些行当罢了。手指轻敲桌面,高辰微微抬头,“可有见着孟家人?”

    孟太傅当初已经问斩,连着孟家不少人都在那时做了刀下鬼,其余女眷、年少的孩子则流放边关,如今还有人在边关受苦,但孟太傅的长子,也就是当初骗了长公主的孟朝云,都说人死了,但从没有见到尸体。

 第一百五十章 消息

    “属下查过了,那山挂在一个叫孟磊的人名下,孟记瓷器店铺也一样。当家人平素不出面,底下做事的并不清楚主家是什么人。”回话的人也想在主子面前立功,奈何对方藏头藏尾的功夫太好,用了不少法子,也只查出些面上的东西。

    高辰倒没有因此怪罪手下,孟家这些年没有露出什么痕迹,别管当初的罪名有多少铁证,这些年痕迹也清扫的差不多了。至于那个孟磊,或许是孟家子弟,或许只是个做事的下人,如今孟家没犯什么事,他是不是孟家人也没什么要紧,该问的都问了,高辰点了点头,道:“行了,你下去吧!”

    “孟家,这是还没死心?”瞧着高辰的属下退下去,宋懿兰皱眉道,其实这个问题都不用问,若非还没死心,孟家又怎么会信了宋文瑞的鬼话找上她。

    “虽然还没有证据,但这个孟家多半就是孟朝云的人了。”十年前,高辰和宋懿兰还不相识,那时高辰在南边,今上一家自顾不暇,自然也顾不上孟家的事,哪怕慧宁长公主曾经跟孟朝云定下亲事。关于这件事,也是事后才得的消息。当然,景隆帝也好,高辰也好,可没有替孟家抱不平的意思,且不提孟家谋反,单单将慧宁长公主害成那样,景隆帝就饶不了孟朝云。

    当时,孟家的案子算是铁证如山,加上孟朝云失踪,就孟家的事就由不得人不信。孟太傅三朝元老,在当时是很有名望的重臣,但也不知是威望助推了野心,还是废帝做了什么,原本只想做个权臣的孟家就有了自己当家做主的野心。只是孟家世代都是权臣,哪怕积累了财富和人脉,想要改朝换代也缺了最大的筹码,兵权和名正言顺的皇室血脉。

    这大概就是孟朝云骗了长公主的缘故,加上孟朝云试图夺取兵权,触怒了废帝,一石二鸟将慧宁长公主嫁到宋家,又一查到底将孟家全家下了大狱。事情前后也拖了几年,但直到孟太傅被斩首,还有不少不明真相的百姓认定了废帝暴虐,而孟太傅一家是被人冤枉,才落了个谋反的罪名。

    当初废帝声势浩大的将孟太傅斩首,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孟朝云出来,毕竟孟家孟家谋反,孟家最出色的长子若是没能落网,实在太不让人放心。但孟家成年男子被斩首,妇孺流放边关,孟朝云都没有出现,许多人便也相信孟朝云早就死在动乱中了,如今看来,高辰更愿意相信孟朝云是狠下心没露面,实实在在是个狠角色。

    宋懿兰也赞同,可对方行事小心,本人更是从不露面,想要拿住人或是找到证据,就太难了,不由问道:“如今怎么办?他们手头莫非真的有藏宝图?这才敢多年之后再爬出来争一争?”

    “回到京城就知道了。”高辰这两天也没真闲着,他手头的事,宋懿兰若问,他不会隐瞒,但宋懿兰一向有分寸的不会多过问,高辰便也不会多提,叫宋懿兰跟着担心。收到河工请愿的事,高辰便猜到有人故意将他绊在途中,这么做,无非是拖住他,在京城里做什么,所以,高辰虽在阳城停留了两天去查孟家的事,却马不停蹄的派人赶往京城,查探京城的情况。

    去往京城的人还没回来,高辰没打算再等下去,孟家的事在阳城显然已经查不出更多,山中的据点不急着去抄,免得打草惊蛇,高辰决定直接前往京城。

    从阳城到京城不算太远,但就在这不远的路上,高辰收到了景隆帝病倒的消息。消息来源有两个,一个是明面上的,皇上生病是大事,离京城近了消息自然传了过来,经过层层传来,已经多了各种各样的传言,有说皇上病危的,也有说皇上其实不是病了,而是遇刺了,甚至连中毒的传言都流了出来。

    另一个则是皇后专门给高辰送来的消息,消息中说,皇上中毒昏迷,眼下还没有找到解毒之法,催促他们尽快赶回京城。高辰捏着手中的信,脸色冷沉,道:“竟然直接对父皇下手!”

    宋懿兰就着高辰的手看了一遍,没话说,传信不易,吴皇后尽可能的简练语言,将前因后果告知高辰。皇上吃的用的,自有人精心把关,但给皇帝下毒的是静妃,专程给皇上送了一碗汤,自己还当着皇上的面,自己尝了一口,如此,那一碗汤自然没再经历验毒的环节。可谁能想到,静妃竟是拼着自己的命,皇上喝了汤昏迷过去,静妃自己就毒发身亡了,亏得景隆帝身边有解毒圣药,才保住性命,如今尚在昏迷之中。

    “程家,这是要造反啊!”宋懿兰叹息着。

    “当初程家追随父皇,图的可不仅仅是从龙的好处,只是他不姓高,想自己称帝更不易罢了。”高辰冷笑,当然,景隆帝也并未全心信任程家,如今,不知是等不起了,也不过是寻到合作之人了,便有了底气做这样的事。

    “如此,只怕最近就要有大动作了!”宋懿兰脸色有些凝重,程家,与孟家还有安宁长公主之间,会不会有所谓的合作呢?

    “父皇的毒拖不得,我得立刻赶回京城稳定局势,只是神医那边,只怕他们早有准备。”神医不是隐士,他的居处打听下来都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