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沉浸式围观-第3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桂哥儿本想着这一路上轻轻松松溜达着就能回东院,没想到走到半路就被自己的小厮追了上来。
“哥儿,听到了一个消息,不知道该不该跟您说!”
桂哥儿正是好奇的时候,“什么消息?关于谁的?”
“关于兰儿大爷的。”
“兰哥哥的?什么消息?”桂哥儿心想兰哥哥这种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能传出什么消息来?
“他前几日被国子监的人给捉弄了,也不知道那起子黑心烂肺的怎么想的,在门框上放了一盆水,兰儿大爷刚推门那盆水倒下来把他浇了个透心凉,天又那么的冷,他身子还有些虚,衣服又是湿的,哪怕赶快回去换了但还是发热了,这两天病着呢!”
桂哥儿轻松的心情不复存在,忍不住皱的眉头:“国子监那边怎么说?”
难道放任这种事情?
“听说那边的博士让人把那几个调皮的学生给摁着打了几板子,这事儿就算这么过去了!”
桂哥儿的眉头皱的能打结:“那几个学生是谁的跟班?几个替死鬼而已,打死了也没用,何况又没打死!”
桂哥儿的第一反应是有人跟贾家不对付,所以才捉弄了贾兰。
小厮就说:“那几个人确实不是主谋,他们经常跟在一个三品官儿的孙子后面,那群人也都是靠祖宗才进的国子监。”
原来是些小人物,没想到马前卒还有马前卒,附庸还有附庸……
小厮看他不说话,就说:“我们派人打听,听说人家是看兰儿大爷不顺眼,说他得先生们的评价高!”
桂哥儿叹了一口气,这些理由也不过是浮于表面罢了,大家这个时候是想看看贾家是什么态度,可惜贾家没什么态度。
在这次试探之后,那些官宦子弟会立即调整对兰哥的态度,人情冷暖比那盆从天而降的冷水更令人骨子里发寒。
桂哥儿摆了摆手:“以后这种消息就不用打听了。”
随即背着手慢慢的往东院走,进门的时候桂哥儿深深的呼吸了一下,缓缓的叹了口气。
他觉得自己的心肠也冷硬了起来。
后来的事情也就没有多关注,毕竟桂哥儿自己也有一大堆事情要办,特别是年纪越大读的书越多,越容易招亲爹的怒火。
就这么磕磕绊绊的到了过年,家里面还是安安静静的,今年贾赦安安静静的带着子孙们和族人们一起祭祖。在祭祖的时候,桂哥儿见到了兰哥儿。
贾兰变得很沉默,周身有一股阴郁的气质,整个人面色苍白,面无表情。他旁边的桂哥儿就像个温暖的小太阳,对着谁笑得都跟那喇叭花似的!
兄弟两个互相问候之后就没有多交流,桂哥儿没有问兰哥最近学习怎么样,兰哥儿也没有问桂哥儿最近生活上有什么新鲜事。
反倒是屋子里面的云芳她们听到了一些从李纨嘴里出来的消息。
“……前几个月病了一场,这孩子为了不耽误明年八月的乡试,愣是带病读书,我心疼他,可这孩子也有自己的主意……如今还跟着他那位恩师,每五天写一篇策论送去给他恩师评阅,人家对兰儿真的是尽心尽力,让我说再怎么报答都不为过……”
大家都是含笑着听着,云芳和王熙凤也不例外,每个人都是逢场作戏的高手,再见面都是亲亲热热的,也仅限于见面亲热罢了。
祭祖也不过是短短的几刻钟而已,大家散了之后开始守岁。
桂哥儿跟着父母回西府,贾兰跟着母亲回他们的小家。
他们随着族人们出了宁国府,大家在宁国府门前互相告别,灯笼高高的挂着,照着大门前面的一片空地。
贾兰他们母子头也不回的蹬车而去,而桂哥儿在灯笼下面的人群里站了很久,看着他们的车走远了才叹口气去追父祖。
他跑动的时候腰里挂着的荷包里装着的那些金豆子撞击在一起发出细细碎碎的声音,桂哥儿便隔着荷包捏着这些金豆子,这是他今年的压岁钱。
他早就过了那种盼压岁钱的年纪,然而盼望压岁钱的时候他和贾兰的关系还很好,小兄弟两个几乎是一起长大的,他也明白为什么走到了今日这个地步,心想着血缘如此亲近又住在也一处府邸,难道选择就如此南辕北辙吗?
走了几步之后还想回头看看贾兰的马车有没有离开宁荣街。他的心里到底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对过往的留恋,然而想想刚才两个人相处的状态,桂哥儿在黑夜中微微一笑。
算了,还是放弃那些助人为乐的美德吧!有的时候有些人真的不需要帮助。
希望兰儿哥哥新的一年里秋闱高中,再一年杏榜有名。
除此之外,也没什么好祝贺的了。
第407章 威赫赫 一
春天很快来了,虽然如今家里面还在守孝,但是邢夫人却交给云芳和王熙凤一件事。
“你们留意一下,看谁家的小伙子跟三姑娘能配的上,回头跟人家打个招呼,要是人家也愿意,咱们就出孝把事给办了。”
说完这个邢夫人感慨了一番四姑娘也是个大姑娘了,也该给四姑娘留意了,等到把四姑娘送出去之后就要该给巧儿操心了。
一说起这个邢夫人又想起来贾琮还是个光棍呢,没人给他操心他现在也不急,还乐滋滋的。要说起来贾琮和桂哥儿这一对叔侄那真不愧是叔侄,两个人整日呲牙傻乐,就没见这两人发愁过。
一想起这几个人的婚事来邢夫人就觉得整个人都头大。
重要的是婚丧嫁娶这是家里面的大事儿,又要花一笔钱。
邢夫人虽然不管家,但是知道这两年守孝守下来家里面登门的人少了。而且居丧之家,那里面人过寿又不能摆宴席,连收钱的机会都少了,家里面的日子不是很好过。
家里日子不好过要节约过日子的概念是云芳传达给邢夫人的。老太太在的时候就喜欢大场合,如果老太太要是个男人还是个皇帝的话,少不了要被人家评价一句好大喜功。
这样的性格又加上挥霍无度的生活习惯,常常让家里面管家的人抱怨寅吃卯粮和家里面难管。
现如今这个习惯要掰一掰,虽然不至于简朴朴素的过日子,但是也要比以前收敛的一点才行。
这样煊赫的门第最终要慢慢的走向平淡,从富贵逼人要学会隐藏权势。只有表现的人畜无害才能在官场长长久久的经营下去。
要不然整日耀武扬威四处树敌并非是一件好事。三十多年前老公爷就有这个打算,所以打算让儿子转文官,然而当时的社会环境并不允许,以至于他死了之后转型并不成功,不仅没成功,还在勋贵的路子上越走越远,里里外外不讨好,落下一个恶名。用柳相连的话来说,除了门口那两座石狮子之外没一处是干净的。
这一番打算大家并不会告诉邢夫人,然而作为家里不大不大的小子,桂哥儿却是知道的。
也因为在这种大方向的考虑下,四姑娘的婚事大家都倾向于和文官结合,家里面这几个男的觉得,四姑娘应该找那种不显山不露水,但是实力很强劲的人家才行。好在四姑娘这会儿还不是很着急,还可以慢慢的找。
然而三姑娘的年纪不小了,加上她是二房的人,老纨绔当年又在老太太跟前保证过给这几个侄儿侄女安排终身,在府邸里面给他们嫁娶,可这毕竟是二房的姑娘,也不是老纨绔一个人说了算的,姑爷也要让二房的人说一说。
老东西是不打算和贾政说话,就派儿子去。
贾瑭才不去呢,自然是推脱自己有事儿就不去了。贾琏也不想跑这个腿儿,转头一看还有贾琮,就把这事交给了贾琮。
贾琮也不想去,再转头一看,自己身后没兄弟了,只剩下一个侄儿,侄儿对他露出两排大白牙,贾琮叹了口气,只好认命的城内城外两处跑。
一开始贾政的意思是要将女儿嫁给一个读书人。远的不说,他就认识一个不错的年轻人,以前还在城里住着的时候大家关系都挺好的,如今那个人还经常来看他,两个人谈笑风生,觉得甚是愉快。
城里面这父子几个一听贾政心里有人选就觉得不已经麻烦了,有对象就能办事,不用费心的找人了。再一打听,这位被贾政看上的人原来已经快三十了,以前是家贫一直娶不上媳妇儿,后来是自恃才华看不起村姑。所以这些年也就这么不上不下的卡着。
就这样的人贾琏听了之后就忍不住摇头,别人不管,贾琏还是要管一管的。
在贾琏看来等着今年乡试结束之后,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挑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给三姑娘做夫婿,就仿照着二姑娘迎春的例子,高门低嫁,日后日子过得也能舒服一些。
毕竟三姑娘也就占着出身的便利,如今扒拉扒拉地位,二房实在是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人物,所以就不能把她往权贵圈子里面塞。
这么打算好了之后,贾琏先去找老纨绔,老纨绔自得其乐的哼小曲儿,挥了挥手表示他什么都不管。贾琏又只能又去找贾政。
贾政想了一会儿,要说读书好的青年才俊大部分都是江南的,毕竟江南文风盛行。
而且年纪轻轻就能在乡试出人头地的人物家里必定是有些土地的。换句话说,也只有江南的那些大地主家里才能养出文人们喜欢的芝兰玉树。
贾政点了点头,远得不说,贾环还被流放,宝玉与他恩断义绝,他膝下只剩下探春一人,当初分家的时候在江南的土地分给了他,他也知道自己不善打理俗务,可是这一些土地也需要有个人帮忙管理,找一个出身不错的女婿能替他跑腿儿,等将来不论是给兰儿继承家业还是再有嫡子出生继承家业,都是现成的家产。
于是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大家都一致同意在今年乡试之后先找合适的人选,然后等明年三月份的殿试。如若榜上有名,能立即商量婚事,如果榜上无名,也要看看这孩子为人怎么样,值不值得嫁姑娘。
在这种慢悠悠的气氛里,夏天过去,八月份已经来到,八月份也是乡试的时候,贾兰在京城考试,这次果然又是榜上有名。
老贾家又多了一位举人,族人纷纷奔走相告,期盼着明年三月份举人老爷能够在殿试上大放异彩,到时候成进士老爷。
然而宁荣两府也就是让高兴浮于表面,荣府确实是因为居丧,家里面好久没有去办过宴席了,然而宁府不用守太长时间了的丧,这时候已经出孝了,却没有出面组织大家庆贺的意思,这和以往的行径都不一样,以往这两府是有喜事要喝一场,没有喜事也要找机会喝一场。
像这样的大好事儿更应该全家庆贺才对,可全家都没有等待开席的通知。都慢慢的回过味儿来了,这族里面的两大支柱似乎都没参与的意思!
贾珍是有钱有闲也爱举办宴席,但是贾珍觉得没必要,他随便找个借口都能开席,可没必要为了兰儿开席。
贾兰跟着祖父贾政特意去祠堂里拜了一回祖宗,与族人们没太多的交流,直接回去了,说是要预备着来年的殿试。
成了举人已经可以免税了,往往有人成了举人之后就会有人拖家带口的来投奔,甚至是从房子土地,为的就是免税。举人也可以授官,如果贾兰不参加殿试,直接让人去吏部那边打点一下是可以授官的,当然这都是小官儿。
等于说大好前程已经在脚下铺开,就等着贾兰踩上去了。
贾兰认真执行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箴言,回去之后很认真的读书。李纨却得意至极,自从儿子中举了之后,她一方面打发人往娘家报喜,一面打发人带上重礼去感谢贾兰的恩师,又开始满世界的还愿。
对于那些来投奔的人家李纨是看不上的,因为在分家和老太太分私产这些事上,他们母子两个有大把的钱财。这个时候钱财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着急弄到手的东西,李纨不想为了一些小人物让儿子的面子受到折损。
她盼着将来儿子成了状元榜眼探花这样的人物,然后找个读书人家的淑女成亲,她就可以安心的教养孙子了。
锦绣前程就在眼前,她倒是和以往那种一毛不拔的性子不起来,显得大方了不少,看到族人们纷纷来恭喜,不少贾家阻力的婶子嫂子们过来陪着说话,她就有些志得意满。
特意下帖子请了珍大奶奶王熙凤和云芳去他们母子的住处热闹一下。
王熙凤识字不多,而且有些字写的稍微潦草了一些她都不认识,看着满目的行书,她就觉得脑仁疼,跟云芳说:“你认字,你读读这是什么意思?”
云芳心里冷笑,就说:“请咱们参加他们母子的乔迁之喜。”
“乔迁之喜?”王熙凤问:“她们又搬家了?”
“没有,这上面说他们上次从咱们这里搬出去没有请大家去坐坐,一来是因为守孝,二来是因为他儿子读书。如今咱们出孝了,他儿子高中了,请咱们过去坐一坐。”
这不还是为了显摆吗?
“要去你们去,我是不去。去了我怕吃下去不克化。”
云芳也不打算去,就说:“就说咱们家这些日子跟着太太吃斋念佛呢,不出去凑这个热闹了,派人再送一份礼过去吧。”
一来是礼多人不怪,云芳是不想把事儿做绝撕破脸。二来是云芳真的不把一份礼物放在眼里,给了就给了。
王熙凤也认可了这个办法,冷哼了一声,跟平儿说:“你去库房看看,找合适的东西给他们送去。”
平儿出去了,王熙凤说:“这事你不去我不去,那边大嫂子肯定要去的。”
云芳说:“咱们又管不了大嫂子。再说她跟大嫂子的关系一向不错,大嫂子去也就去了,你在这里念叨这个干嘛?”
王熙凤叹口气:“她这也算是心想事成了!想想还真的是眼红,人家有那份子志气,非要把儿子培养成状元老爷才行,我就不行了,荂哥儿如今写字软趴趴的,我和他爹都不说他,我本来也想骂他呢,可是那字儿我都不认得怎么说呀?二爷还说自己肚子里面没有那二两墨水在儿子跟前腰杆子也硬不起来。这孩子也没兰儿那么上进,唉,真是……论教儿子,我愿意认输。以后凡是她去的地方我都要躲着点走,我认输了。”
第408章 威赫赫 二
珍大奶奶带着蓉儿媳妇和蔷儿的媳妇去了李纨家里。
李纨盛装出迎,让正在下车的珍大奶奶心里瞬间有了一种微妙的感受。她以为是家宴,大家一起说说笑笑就算了,所以带着儿媳妇和侄儿媳妇来了,三个人都是家常衣服日常装扮,要是知道李纨这样隆重,她们也穿好衣服来了。
人都已经来了,李纨很热情的接出来,珍大奶奶只能笑着和她说话。
珍大奶奶说:“今儿我领着她们两个来贺喜,凤丫头和芳丫头还在家里守着呢,不方便出来,她们刚才拉着我再三的说了,说都为兰哥儿高兴,说你也熬出来了,原本该来为你们母子庆贺一番,可惜出不来,等回头出孝了咱们再一起聚聚。”
大家一起住了那么久了,再加上搬家的时候弄的不愉快,李纨岂不知道王熙凤和云芳的意思?
这时候拉着珍大奶奶的手说:“不来就不来吧,你回头跟她们说一声,到时候荂哥儿和桂哥儿中举了一定要喊着我,我这做伯母的也是看着这几个孩子长大的,定是要为他们贺一贺。”
跟在她们身后的蓉儿媳妇和蔷儿媳妇对视了一眼,话是没错的,语气怎么听着有股子针尖对麦芒的意思?
珍大奶奶心里后悔,就觉得不该来,来了就受这夹板气,于是说:“咱们家的孩子也不是只有科举一条出路,将来这几个孩子也能被人称一句国舅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