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红楼沉浸式围观 >

第221章

红楼沉浸式围观-第221章

小说: 红楼沉浸式围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太太心情高兴,也就没拆大儿子的台,在她看来这不着调的怕是现在还没酒醒呢。“这事儿让他们男人管,这孩子生的康健,你们倒是不能少了满月礼。”
  王熙凤就说:“瞧您说的,我们是那抠门的人吗?昨日晚上我们二爷就吩咐我,说是让我拿金子给孩子打两只小金镯子,我今儿一早就吩咐人找金匠了,下午就能拿来。”
  老太太就说:“这不算,还说不抠门,他小孩子才戴多少金子,要是拿这个应付事儿我是不依的。”
  旁边薛姨妈和王夫人都微笑,王熙凤看来他们,就立即说:“我是不抠门,老太太也别说我一个人,这里太太和姨妈都坐着,太太也说说她们。”
  语气很像是撒娇,老太太就说:“胡说八道,二胎太和你姨妈是办事儿办老到的,用得着我说,我就担心你个猴儿应付事儿”。
  老太太没明说,但是这老姐妹是被架秧子架起来了。
  王夫人和薛姨妈对视了一眼。都不知道老太太这话是开玩笑,还是背地里在点她们。
  特别是薛姨妈,薛家的资金流在不断的恶化,可还要瞒着不和人说,她如此能瞒着大部分人,已经很不容易了。
  心里想着,这热闹也顶多是花二百的银子就能过去。
  可从没受过穷的她不知道,有时候她不放在眼里的二百也会让她觉得捉襟见肘。


第270章 事多诡
  荣国府要办喜事,纷纷发出请柬。
  薛姨妈自然也收到了一份。她收到请柬之后拿着翻来覆去的看,就和薛宝钗商量。
  “咱们家账上还能抽出来多少钱?”
  薛宝钗不知道薛姨妈是干什么用的。于是就说:“挤一挤还是能抽出来一些的吗?要用多少银子?用在哪儿的?”
  “自然是给东院三爷家的小孩子过满月,我这次看着老太太非常高兴,想着不若给点重礼。”
  薛宝钗这个时候皱着眉头:“这不合适吧,前面两个小孩子给的就不多,这个要是给的多了总会招人议论。而且琏二爷的长子荂哥儿您也没给重礼,说起来荂哥儿跟您血脉更近一些,给重点别人不说歪话,给这个重礼,只怕凤丫头不高兴。再说了,咱们家现在要节省些。”
  “节省也不用在这上头,这是正常的来往,又没有浪费到其他地方去。”薛姨妈也是有自己打算的:“说起来我这也是有别的想法,他们荣国府大老爷二老爷已经看到头了,这把年纪到如今再不往前走一步也走不了了。
  而且他们两位也没法再往前走一步了。如今一切都看这新一辈儿的人身上,我看着这一辈的人已经成了气候,三爷怕是这里面领头的。他们夫妻好的蜜里调油,三奶奶也不是弱茬,恐怕到时候会在宝玉的事上能讲上话,不如我先讨好,将来好求人家办事儿。至于凤丫头那里……回头就在荂哥儿周岁的抓周宴上多添点礼就行。”
  薛宝钗想了想,觉得自己母亲的礼物送的不着调,想求人也不在这事儿上,私下给不是更好?
  想着就打算在预算上使劲压缩,别显得出头,回头等三奶奶出月子了再想主意。她就跟薛姨妈说:“若是想搭一个好关系,现在也可以给重礼。只是您要花多少银子?太重了恐怕不行,太重了人家多想,说不定直接要推辞,这个尺寸要拿捏好。”
  薛姨妈也是有点见识的,该怎么送礼也是有一些心得的,于是就说:“你放心吧,我想着在前面儿桂哥儿的事上再厚几分就行了。”
  “厚几分?”
  薛姨妈立即把账本拿起来,这是记录着人情来往的账本,递给了薛宝钗:“我也忘了当初给桂哥儿送了什么,你找一找。”
  薛宝钗翻了一会,看了看说:“桂哥儿的事儿上咱们给的不出彩,不薄也不厚。上面记录的有红糖八斤,鸡蛋一百个,婴儿的银镯子一对,小衣服六件,肚兜六件,围嘴儿六件,棉虎头帽一对,棉鞋两对,小被子小褥子六床,给孩子用的上等棉布六丈。”
  说完合上了账册。
  薛姨妈算了一下,这也没多少钱呀。
  最值钱的就是那八斤糖,外面穷苦人家可能吃不上,但是这糖薛家弄起来很容易,她们认识贩糖的商铺,拿的价格便宜一些。
  她就问薛宝钗:“要不,这次给小孩子打个金老虎?”
  随后就开始自言自语:“要是太小了也不合适,要是太大了小孩子拿不动,最起码也要几两十金子才行。”转头一想,觉得金老虎也不保险,孩子又不可能时时拿着,孩子拿不到,到时候收起来了,孩子的爹娘怎么能想起自家的好来?就说:“打个金项圈吧,这个孩子用的着!”
  薛宝钗想了想,一个金项圈怎么说也要十几两金子才行。
  虽然小孩子用的也没有多重,但是也总不能弄个空心的吧!
  金子软,空心的容易瘪!
  十几两金子也不少了,小孩子的脖子能禁得住?
  薛宝钗衡量了一下,毕竟讨好人家父母这是一个长期的投入,但是小婴儿用的金子真的不多,这个时候用金子比起将来给孩子打的其他金器,婴儿时期的用量是最少的。
  就说:“听您的,就这么办吧。我打发人往店铺里去一趟,抽出来一些金银吧。”
  送一个巴掌大的金项圈不算太扎眼,要紧的是花费也不多,今年就不送糖了,两厢一对比,虽然比桂哥儿那时候厚了一些,也不太过分,凤丫头是不会说什么的。
  这边打发人去抽银子办事儿,过了一会儿二掌柜的来了。这一次又是隔着屏风二掌柜愁眉苦脸地跟他们母女俩说话。
  “太太,姑娘,几百两银子咱们家是能拿得出来的。只是……”说完之后叹了一口气。
  薛宝钗问:“怎么了?”
  “姑娘,咱们上个月该跟人家结帐,已经拖了没结。人家昨日来闹了一天,如今我们正在各处筹款,现如今光是春季的货款还有两万两没跟人家结清。”
  薛姨妈问:“怎么这么多?”
  薛宝钗上次就听说目前商号经营已经进入了困顿,就立即问:“咱们不是已经卖了几个铺子吗?而且又清退了一些伙计,怎么现在还是周转困难。”
  “姑娘,咱们卖了几个店铺,但是这些钱不能把咱们得欠债给补上呀。咱们欠的债,有的是两个季度一结算,有的是一个季度一结算。有的是一些人家把布匹放到咱们柜上,咱们卖了之后要跟人家分钱的。如今零碎地算下来,已经有些入不敷出了。”
  薛宝钗这个时候脸色已经很难看了。
  “咱们的账我这里一直看着呢,又不是糊涂账,每一笔支出都算的清清楚楚。每一笔进账我也记得明明白白,怎么就突然没钱了?”
  “姑娘,咱们这里记得明明白白,但是大爷那里却支得特别多。现如今咱们和外地一对账,外地都是亏空,咱们这里的银子调拨到外地去了,所以咱们这里已经没有银子结钱了。”
  说着便把怀里面的几本账本递给了旁边的婆子。
  旁边的婆子接过来递给了薛宝钗,薛宝钗立即放到前面的桌子上开始翻看。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她粗略的把几本账本给看了看,发现光是去年一年,哥哥出去到现在银子已经支了将近二十万两。
  “怎么这么多?你们怎么现在才说?”
  “姑娘,这事不怨我们。还是那句话,咱们与外地虽然能经常互通有无,但是一季度结账一次,账本想要送到这里也是半年之后了。那些半年结一次账,甚至一年结一次账的,所有账本都不会在结完之后立即送来,都是各地汇总,送来的时间有前有后。等到咱们家账房先生再去查的时候已经晚了。
  以前账上还有盈余,倒是没什么,只是去年为了保住皇商的资格。前前后后花了将近五十万两银子,这已经让商号伤筋动骨了。”
  再加上薛蟠更是肆无忌惮,所以今年的状况是雪上加霜。开年不久就碰到了这种事儿。
  薛宝钗呆呆地把账本放到了桌子上,一时半会儿不知道该说什么合适。反倒是薛姨妈这个时候还追着二掌柜问:“蟠儿把这钱花到哪里去了?”
  这话二掌柜也没办法回答。
  薛蟠是东家,他想怎么花钱作为二掌柜难道还能在旁边追着问?再有就是薛蟠是在外地提的银子,二掌柜在京城。提银子的时候二掌柜根本就不知道,所以更不知道这钱花哪儿去了。
  二掌柜擦了擦头上的汗,觉得自己也说不清楚。而且眼前这个大窟窿也不是自己能处理的,就向他们母女两个提议:“不如让大爷和老掌柜回来吧,如今京城这个摊子小人已经没法处理了,也没那个本事,一切等老掌柜回来裁夺吧。”
  薛宝钗也是这么想的:“妈,让老掌柜回来吧,顺便我哥哥在外边呆的时间长了也该回来了。”
  薛姨妈一听,急得赶快抓薛宝钗的手:“你哥哥出去干什么你又不是不知道!!”
  如今王子腾已经死了,薛姨妈也觉得薛蟠这个样子不适合再在京城里面晃悠了。
  靠山倒了就该夹着尾巴做人了,薛蟠是哪种能浪子回头的吗?
  薛宝钗低头想了想:“要么是让我哥哥在城外住着不进城来,不扎那些贵人的眼也没人记得这件事儿。要么就让我哥哥还住回来,就住在荣国府眼皮子底下。如今荣国府在京城还是一块金字招牌,荣国府不倒,我哥哥的事儿有五成是不会被翻出来的。”
  那还有五成机会会被翻出来,薛宝钗就想赌一把。
  薛姨妈不敢赌,急的不知道如何是好,但是一想这个儿子这么短的时间一下子花了那么多的钱,就觉得有点儿不靠谱。
  “唉!这可如何是好?”
  薛姨妈急得团团转,在屏风这边儿不停地来回踱步,最后想了想,就觉得儿子还是不能放在外地,但是也不能放在城里面,只能放在城外边。
  “听你的,咱们先让人在外边儿给他买块地建一处庄子。”
  那么事情又回到了原点,还有钱吗?
  有,继续贱卖产业。
  薛宝钗想了想,把那些地段不好的店铺卖出去,顺便把那些不太赚钱的营生从商号里剥离出去。
  等到二掌柜走了之后,薛宝钗叹了一口气,彻底明白,日后肆无忌惮想花钱就花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妈,家业到咱们手上如今只剩下一半,也别说那么多了。人家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咱们家如今只是在走下坡路而已,烂船还有三斤钉呢。何况咱们家又不是烂船!往后一切花用都要省着点儿了。”
  薛姨妈答应了一声,用手帕捂着脸哭了起来。
  先是哭自己命苦,少年失去了父母的庇护,被哥哥远嫁他乡。又哭自己中年丧夫,失了依靠。接着哭薛家的人丧良心,欺负孤儿寡母。最后哭自己命运多舛,难道将来要老年受穷?
  薛宝钗就和周围围着的媳妇婆子赶快上去劝。好不容易劝的薛姨妈不哭了,想起来给人家孩子做满月的事情。
  “那这金子怎么办?既然店铺里面抽不出银子来,咱们手里面也没有多余的……”
  薛宝钗只能淡淡的说了一句:“这有什么难的?把我那些不用的金饰拿去重新熔了做一个就行了。”
  薛姨妈这个时候擦着眼泪说:“不能让你小姑娘熔了自己的东西,还是用我的吧。”
  薛宝钗叹口气,只能劝她:“还是用我的吧,别用你的了,你头上不能没有几件贵重的金器撑门面。常年戴那几种容易被人家背地里说嘴。
  我却不一样,小姑娘家不爱那些金呀银呀的,像是那些花草绒花都能往头上插戴。再说了,咱们家如今只是艰难了些,等把这个难关渡过去了重新给我做不就行了。”
  薛姨妈只能拉着薛宝钗的手泪眼婆娑地说了一句。
  “苦了你了,我的儿。”
  “一家人呢,为了自己家办事儿怎么能说苦呢?”
  东院这里,过去了几天,到了五月初五之后,小宝宝的眼睛睁开,身上的黄疸褪去,显得又白又嫩,整个人跟个发面团子一样,特别喜庆可爱。
  而且小宝宝也不乱哭,吃完拉完收拾得干干净净一身奶味的被送到长辈的怀里。把最乖巧的时刻展现给在座的中老年妇女们,每个人都被小宝宝的可爱俘获了,争相去抱。
  在这其中抱得最多的就是老太太。
  因为这小子的分量太重,老太太抱一会儿胳膊就酸了。所以老太太不抱了之后,大家都争着抢着要抱一抱。
  云芳在床上躺了三四之后就已经能下床走动了。
  为此王熙凤就特别羡慕:“我在床上足足躺了一个月。前半个月也确实是特别虚,后半个月我想下来走走,都不让我下床,你这真好,几天就能下来走动。”
  老太太就说:“这是为你好,月子里面要是落下病根往后受罪的还是你。芳丫头平日就比你们壮实一些,你们都要配些丸药,我看着她不吃丸药也不喝药汤子,一年也不闻一声咳嗽。这就好,吃好喝好穿暖,心情好别生病,日子就是好日子。”
  大家都纷纷称是。这里的气氛非常欢乐,所以众口一词都不提孩子长得有多壮,只夸云芳身体结实。
  这个小宝宝确实非常壮,根本不需要夸,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个小宝宝的胳膊特别有劲,挥出去的时候似乎都能看见残影。但是王熙凤的儿子现在看来还是有些虚,到现在天气暖和了也没有见经常抱出来。
  所以为了避免夸这个宝宝长得壮实让王熙凤多想,大家都不夸了。如今夸这个孩子的词都是“聪明”“伶俐”“白嫩”……
  在这里看了半天,老太太有些疲劳,就跟邢夫人说:“你们坐着吧,我溜达着回去了。”
  邢夫人坚持要把老太太送回去,王夫人这个时候就说:“大太太不用去了,也是上了年纪了,最近一些日子又睡得不好,就多歇歇吧,我送老太太回去。”
  这话是不是好意王夫人知道,好不好听邢夫人知道。邢夫人就觉得这人是话里有话,难道自己最近有倚老卖老的行为?还是在老太太跟前伺候的不尽心,她逮着机会给自己上眼药?
  等到了太太和薛姨妈王夫人离开之后,邢夫人就打发贾迎春她们姐妹几个也回去歇着。抱着孩子让奶娘给喂喂奶,再换一下尿布。
  桂哥儿蘑菇和妞妞三个小孩子屁颠屁颠的跟着去了,桂哥儿还嚷嚷着:“看弟弟光屁屁啊,快去看弟弟光屁屁……”
  这傻乎乎的快乐让云芳很无语!
  小孩子就是这个样子,云芳被丫鬟扶着又坐回床上,床前的李纨王熙凤迫不及待的和云芳分享八卦。
  李纨拍了云芳一下:“别伸着脖子看你儿子了,我有个事跟你说一下。
  东边大嫂子的继母尤老娘要带着两个女儿过来参加你儿子的满月宴。”
  “我没请啊!”云芳心想她们怎么会来?
  王熙凤反问:“你当然没请啊,你觉得我们会请吗?人家是不请自来呀!
  东西都送来了,五十个鸡蛋,几块布,一刀肉。让一个老苍头送来的,账房一听是亲戚,还以为是哪儿的穷亲戚呢,所以就记下了,后来想起来就来报告给我们。我们一听东西都已经收下了,这个时候能给她扔回去吗?明面上她们还真的是宁国府正儿八经的亲戚。”
  继母也是母啊,尤老娘是珍大奶奶的继母,还真是宁国府的姻亲贵客。
  李纨就安慰云芳:“你也别想那么多,等到她们来了让咱们族里面的几位嫂子去应付几句就行了,反正她们母女凑不到你跟前来。”
  满月那一天云芳和小宝宝是主角,所以身边的贵客特别多。
  王熙凤就说:“是凑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