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沉浸式围观-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在心里面左右为难,就感觉进退维谷。
说完之后,又开始絮絮叨叨地说:“以前还指望着你舅舅,可是你舅舅如今已经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还不知道朝廷里面如何商议你舅舅的事儿呢?到时候万一丢了官儿,官场里面都是人走茶凉,就没人再帮咱们了。
我也指望着你姨夫能帮咱们一把,可是你姨夫的官儿做的糊涂,其他的如琏二爷瑭三爷未必愿意给咱们家出力。
唉,这可怎么办呀?”
薛宝钗低着头合计了一会儿,觉得让哥哥出去避一避也是一件好事儿,就抬头跟母亲说:“妈,咱们家这几年做生意倒还平顺,只是今年一下子没了那么多银子,说起来到了伤筋动骨的地步。
我哥哥既然是一家之主,不如让他跟着老掌柜出去各处贩卖些东西,也能见见世面,也知道家里面挣钱艰难,还能躲开这件事。”
而且要真的出去,有老掌柜在旁边帮扶着,多多少少也能知道些积攒家业的不容易,这么做反而好处有很多。
薛姨妈心里面儿有点儿不舍得。
“你哥哪里受过这样的苦?还是想个其它的法子吧。不如咱们拿钱在别的地方买下一片地方给他盖个房子,让他先在那里住一段时间,等到京城风头过了,再把他接回来,你觉得呢?”
薛宝钗就觉得母亲为人太糊涂了:“如今还有您和姨妈的面子,荣国府多多少少还愿意管咱们,将来要是万一您两位不在了,再有就是面子不好使了,谁还来管我哥哥?这个时候让他立起来比什么都强。
别的事上能商量,这件事妈要听我的,让我哥跟着老掌柜出去做生意吧。天南地北飘忽不定,人家就是想找他也未必能找得到。
咱们两个就住在这荣国府,关起门来过日子,也没有其他的事情。您平时去老太太跟前奉承,我去跟姐妹们一块儿说话。日子过的也快着呢。一转眼春去冬来,到时候我哥悄悄的进城,咱们一家人悄无声息地团聚一两月,等天热了让他再出去,这样不是挺好的吗?”
在薛姨妈看来这并不算好,弄得跟见不得人一样。
“算了,别说了,明日我让人出去打听打听,看南安王府王妃弟弟的事是不是真的?”
说完就打发薛宝钗回去睡了,薛宝钗无奈何,只好带着莺儿满腹心事地回了房间。
次日一早,云芳陪着大太太去老太太跟前的时候,遇见了李纨和王熙凤。
王熙凤明显睡眠不足,哈欠连天。
云芳就悄悄的问:“你请了大夫没有?”
王熙凤摇了摇头:“没有呢,再等等吧。我担心到时候日子浅,大夫不肯把话给说瓷实了,到时候大家都笑话我。”
云芳就觉得她想的太多了,这有什么呀!身体要紧。
这时候李纨来了,看到她们在说话,叹口气也坐下来。
然后她伸着脖子看到里面几个姑娘陪着老太太说话,两位太太也在旁边凑趣儿,这才压低声音向云芳和王熙凤说:“听二太太的意思,今日还让我去请那个妙玉,我真是不想去,那妙玉太可恶了。”
王熙凤就说:“人家到底是为什么不来?你总要弄清楚呀。”
李纨说:“听说是担心咱们以势压人。你们给我想个主意,我怎么才能让她相信咱们不是那以势压人的人家?”
云芳立即摇了摇头,问题是荣国府的名声不好呀,人家有这样的怀疑是很正常的呀。
王熙凤就说:“会不会是脸皮薄?你多跑几趟应该能来吧。”
李纨只能叹口气:“我的腿都跑细了,在城外呢,来回一趟要好半天。”
一说起城外,云芳想起一件事儿:“跟两位嫂子说件事儿,我们三爷说他过几天就有半个月的假了,如今秋高气爽正是赏红叶的时候。我们三爷想请二爷带上二妞妞,我们家的两个,还有兰儿,凑一日去爬山。”
王熙凤立即说:“琏二爷是能去,我们家的妞妞未必有那个力气爬山。萱姐没事儿,桂哥儿更小,到时候怎么办?让奴才背着?”
云芳就说:“要么是人背着,要么是他们做老子的扛着,总之是他们带去,回来的再带回来。”
李纨心里叹息一声,要是珠大爷还活着,自然让贾兰跟着亲爹高高兴兴的秋日登高望远。
人都没了,骨头都化成灰了,昔日恩爱都成了泡影,回想起来记忆开始模糊,想这些没用了。
李纨立即热情的说:“好,我到时候就把兰儿托给二爷三爷了。对了,他们几个大男人带着孩子呢,怕是未必能周全的照顾孩子,我到时候让厨房的人扛着一些小炉子小灶具跟着一块儿去,到山上了给他们做饭。”
云芳就觉得没这个必要啊!
李纨很积极,得到消息的贾兰很高兴,二妞妞没出过门爬山,加上这后院就他们两个是小孩子,于是中午两个小孩子特意跑到一起商量到时候穿什么衣服出去。
这样的消息瞒不住老太太,老太太也很快知道了。
“可惜宝玉不在家,要不然跟着一块儿去。你们给他们安排好人手。早早的去,早早的回来。嘱咐他们在路上多看着点孩子,别贪看风景让孩子被从此咬了。”
随后这个消息也传到了二老爷的耳朵里。
二老爷自己也想去,也不开口,听说贾琏在邀请隔壁的贾珍,以为也会邀请自己,开心的等着。
贾珍一听就摇头不去,有那个时间在家搂着女人多喝两杯酒不好吗?干嘛费尽心思吭哧吭哧的爬到山上去呢?
更让他想不明白的是还要带几个小崽子!
带小崽子有什么好的,束手束脚不说,就是说句荤话还要留意着别被他们给听见了。要不然老太太和太太们又要生气。
不去不去!
他还给贾琏传话:“往后再有爬山读书这种事儿别叫我了,叫了也不去。有喝酒看戏的事儿再想着我吧。”
贾琏听了,砸吧两下嘴,要不是因为老三攒的局他也不去。
至于贾赦,贾瑭也在他跟前提了一下。贾赦听了冷哼了一声:“你不是叫我去爬山登高,你这是看我不死不顺眼,借着爬山想累死我呢。”
贾瑭当即站起来走了,老东西年纪越来越大,而且这些年喝酒不运动导致身上肯定有慢性疾病,要是到时候两个人吵起来,老东西血压太高出了什么事儿那就不好说了。
贾瑭还不想因为老东西死了丁扰守孝呢。
就在他们邀请人的两天时间内,薛蟠也回来了,薛姨妈打听的事也打听出来了,虽然外边对这件案子知道的不多,但是凡是知道的都有一些推测,先不说这些五花八门的推测,单单是这件案子重新被翻出来就特别让人关注。
薛姨妈的心情真的是忽上忽下,而且患得患失。
“王妃的娘家也是有钱有势的人家,可如今连自家的子弟都保不住,咱们这种人家哪里敢跟人家比,这可怎么办?”
薛蟠也听说了,他在大牢里听见几个衙役说他的事儿,心里倒是不惧怕。只是薛姨妈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在家里面常常自言自语,时不时地哭哭啼啼。
薛蟠一旦问起来,薛姨妈就把自己的担心和盘托出。
薛蟠虽然真的不在乎,但是老娘都被吓成这样子了。薛蟠这种人有千不好万不好唯一一点儿能让人称道的就是对老娘是真的孝顺。
“一点小事罢了,也值得妈你在这里哭哭啼啼的,我听说你还睡不着。罢了,我出去转一年,跟着掌柜的学学做生意,明年这个时候再回来。”
薛姨妈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
心里面想着只要能避开,和这倒霉事儿就粘不上吧?
薛宝钗听说了这话松了一口气,便和母亲把老掌柜叫过来一番托付。
老掌柜也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说走就走。于是三天后,薛蟠心中很不满意,脸上也很不情愿,觉得没有和这些朋友们说一声就被带走了,薛姨妈母女就怕事情拖的久了有变化,着急的送他走,三天后翘首把薛蟠送出了城门。
同一天,贾琏贾瑭带着贾琮领了四个孩子坐着两辆马车,后面跟了一群常随,出城爬山去了。
贾政都没等来邀请,知道的时候人都出门好久了。
既然侄儿不叫自己,自己还想去,不如……叫上妹夫和宝玉?
第213章 太疲惫
贾琏和贾瑭带着孩子出去,秋高气爽的时候,京城里面有很多人出来看红叶。路上倒是遇到过几波熟人,停下来跟人家寒暄过几次。
当两个人爬到半山腰坐下来休息的时候,几个孩子似乎完全感觉不到累。蘑菇领着弟弟妹妹在路边儿拔野草,因为有个常随可以用草编小兔子逗他们开心。
好在是因为在陌生的环境里,几个孩子也没有乱跑,就蹲在路边儿拔野草。特别桂哥儿,双手使劲地拔着一根野草。一用力,草□□了,他摔了一个屁股墩儿。
贾琏和贾瑭在一边看着,嘴里聊着天。
贾琏这半年来操心的就是别墅的事儿:“如今家里面的别墅快弄好了,那些家具什么的糊弄着也算能看得过去,只差各处收尾了。”
说到这里,略微犹豫了一下:“现在外边有传言说是皇上过几日要准许娘娘回去省亲。但是需要各家上表请奏,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贾瑭两眼盯着几个孩子,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我在宫里面没听说过这事儿,而且这几日在宫里面,我身边来来往往的都是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大人,都是一些国之柱石,他们最烦的就是这些事儿。”又问贾琏:“你这消息是从哪儿听说的?你要真想知道回头我派人去问问桂儿他大舅。他的消息很准。”
殷祺作为宫中的侍卫头子,面圣的机会特别多,宫里面的各种小道消息也是门儿清,自然是比外边的那些消息更可靠一些。
贾琏一想,也确实是这样:“你回头问一问,不行把他请咱们家喝一回酒。如今咱们家快收拾利索了,我想着要不然也上书请旨。早点把这事给办完吧,早结束了我早轻松。”
结束了一日的登山之后,第二日大家一块儿相约着到后面的园子里面去看一看,因为园子里面各处收拾的差不多了。
花草有人安排种下去了,家具都放好了。连同各处的帘子帐幔还有一些瓷器摆设也都到位了。把别处买来的仙鹤鸳鸯这些珍禽也放进了水塘里,那些买来的小戏子和尼姑道姑也被安排住进了园子里。
这一次算是最后的验收,贾家的爷们都到齐了,连同贾赦这种不爱出门的也一起来了。而且还邀请了林如海来,林如海带来了贾宝玉。
把林如海请过来是因为想请他在一些地方题写楹联和匾额,再有林家也掏了五万两银子,不能不请人来转一转到处看看。
除了这些贾家的爷们之外,还有贾政的这些幕僚和清客相公们。
大家在大门外集合,乌泱泱的一大片人,贾政领着宝玉和贾环兰儿。
贾赦身后跟着贾琏贾瑭贾琮,还有小孙子贾桂拉着他的手。
贾珍带着宁国府那边的亲眷,还有不少在后面居住的族人,眼看着都要上午了,一群人这才互相谦让着进了园子。
今日就是参观这里,所以都的都比较慢,也不会放任孩子们乱跑。一群人先是走到了石障前面,这些清客相公们都一连声的夸奖:“好心思,好心思啊!”“开门见山,不落俗套。”
……
贾政捏着胡子看向贾赦:“此处该有题词。”
贾赦点头,问林如海:“如海以为写什么合适?”
林如海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但是这种贾家的大好事儿他不好越俎代庖,就说:“我这些日子感了风寒,头有点晕,不如让宝玉替我写吧。”
贾政正有此意,这片园子是送给娘娘的。一来娘娘和宝玉姐弟情深,宝玉认字还是跟着娘娘学的。假如这园子里面要让宝玉题了各处的匾额和楹联,娘娘知道了肯定高兴。二来就是宝玉也读书读了这么长时间了,也要看看深浅了,今天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立即说:“我也正有此意,宝玉,快写了呈上来。”
宝玉只好低头对着这里想一个名字。
贾赦就很不满意,大家一起来看呢,凭什么让你儿子出风头?
虽然宝玉是个好孩子,家里面这会儿要真的论起来也就他水平高一点儿书读的多了一点儿,但是……凭什么让宝玉一个人出风头?
老纨绔回头看看三个儿子。
贾琏完全不放在心上,这个时候正从袖子里面拿单子呢。园子里面各处虽然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但还是有些地方缺物件儿,随时记录在单子上,以便随时跟踪进度。
贾琮个子不高,抬着头正看着贾宝玉满脸羡慕。
贾瑭很淡定,从刚才大家一块儿寒暄到如今一句话都没多说,反正这小子独得很,要想让他参与进来难如登天。
关键是这仨东西没有一个会读书的。
老纨绔只能不开心的看着宝玉在这里想了一个“曲径通幽处”的名字。
这也刚刚开始,尚不知道宝玉的水平有多深,但是有谦让精神的贾政便对着儿子骂了一通:“无知的蠢物……”
主要是众目睽睽之下,宝玉也是个大小伙子了。这个时候骂出来,知道的说是谦虚教训儿子,不知道的还以为宝玉犯了多大点儿错呢。
林如海就说:“二内兄,不如接着往下看吧。”
这一群人里面姓贾的都是同族,除了林如海外,其他的都是清客,也就林如海是亲戚,是贵客,贾政立即住嘴,让贾珍前面带路,引着大家接着参观。
进入石障,穿过石洞,接下来就看到了一条流水,两岸景色是花了心思的,还有小桥横亘在水上。
大家都在这里站着,贾珍就介绍,这是从外面引入活水,水在这里绕一周再流出去。
一群人又要题写楹联,这才宝玉的才华赢的满堂彩。
宝玉也确实是有些歪才,旁边的林如海频频点头,对此很满意。贾政看到林如海点头,心里面放松了不少,于是脸上带了些笑容,对着宝玉又是一通骂:“作死的孽障,你才读了多少书?各位老先生夸你两句,你反而得意了起来。”
明明是你有点儿得意!
宝玉被骂的唯唯诺诺,林如海两三次想要张口说话,嘴角都动了动,最后也没出声。人家当爹的管教儿子,别人也插不了手。
而且看贾家人的做派都不当回事儿,可见这种事儿经常发生。
贾桂打了一个呵欠,跟着大人可没意思了,太阳升起来阳光一照,照在人身上就觉得暖暖的,小家伙就有几分困,转头抱住了爷爷的腿。
老纨绔一看孙子这样子是困了,转头看到贾瑭正在观察水边的草,似乎想拔起来看看。
立即恶狠狠的开口:“瑭儿,我孙子不想走了,过来背着。”
贾瑭还在想这刚种上去半个月十来天,看样子生机勃勃,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活下来了。特别是现在是秋天,马上就要冬天。按道理来说这个时候种的草不应该活下来,别是只管几天的星期草吧。
突然听到老头子叫,他站起来,过去把儿子扛在肩上。桂哥儿居高临下的看着下面大家的头顶,瞬间觉得好新鲜啊!
兰儿羡慕的看一眼,他是不敢有什么出格举动的,没看到宝玉叔叔已经够老实的了,走路都不肯多走一步,头都不敢抬起来,照样被祖父给骂了一顿。
一群人又接着往前走,这个时候来到了潇湘馆前面。进屋子的时候,桂哥儿抱着亲爹的脑袋,小声的说:“爹,低头低头,要撞着我了。”
贾琏在后面扶着他的背:“你把脑袋低下来都撞不住,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