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和摄政王HE了-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谈不上日进斗金,但每天进来的银子也不少。
夏云桐看了一会儿账本,有些头疼的揉了揉额头,她是能看懂,但却不大喜欢看,心里想着,就算再不着急,过个三两年也该给杜玉川定一门亲事,这孩子的亲事可是一点都不能含糊。
刘嬷嬷并没有跟到厅堂,她也没这个权利,说到底她就是个下人,包括老管家在内,都是签了卖身契的。
只不过因为当时杜御史一家出事儿了,这些下人们有的被卖了,有的逃跑了,而康元帝只不过就是想杀鸡给猴看,对这些下人们,他一个皇帝也不可能去斩尽杀绝,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所以才让他们轻松的逃了出去。
但是卖身契还是在杜家,如今的衙门里也是有一份留存的。
此时的夏云桐在厅堂里正在交代管家一些事物。
然后就听到院子里有吵闹的声音。
声音很熟悉,有些尖利,是刘嬷嬷,然后还有一个很陌生的妇人声音,再就是小九隐忍着怒意的声音。
想来,小九在门口与刘嬷嬷起了冲突。
夏云桐提高了声音:“小九,谁在吵闹?”
“大小姐,刘嬷嬷吵着要见你,我说你现在有要事,她不听,竟然想要硬闯。”
大管家压低了声音说道:“因为这救命之恩,刘嬷嬷在府里越来越跋扈了,前段时间一个小丫鬟犯了错误,她竟然罚她在外面站了两个时辰,那丫鬟现在还躺在床上起不来。”
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
夏云桐拧着眉头,声音里也带了一丝怒气:“那你为什么没来告诉我?”
大管家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郡主,我已经给那小丫鬟请了大夫,现在已经好了很多,况且……”
说到这里大管家就没有再说下去。
夏云桐转念一想,就也知道大管家为什么为难了。
“算了,这事不怪你。”
她再次提高了声音,对门口的小九说道:“让刘嬷嬷进来吧。”
然后与大管家说道:“你去忙你的,以后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及时来告诉我,如果找不到我,你可以让我的家人转达。”
“是,郡主,老奴记住了。”
大管家心底里很高兴,有郡主这话,以后什么事儿他就可以光明正大的与郡主汇报了。
要说一开始还好,最近这两个月,刘嬷嬷的胆子越来越大,人也越来越猖狂,不但没将他放在眼里,连小公子她都想捏在手心里。
想到这里的大管家,心底里耻笑一声,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仗着救命之恩就为所欲为,迟早这点情分会被她自己给作没的。
难道,她还真以为小公子就孤孤单单一个人了吗?
错了,小公子可是有郡主给撑腰的。
路过刘嬷嬷的时候,刘嬷嬷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嘴里说道:“你这个狗东西,是不是你与郡主告的状?”
大管家懒得与她搭话,与小九打了招呼就离开了。
真将自己当成杜府的老太君了吗?是不是自己告的状,还要与她报备?
刘嬷嬷带着她的儿媳妇进来了。
这一次夏云桐没有客气,也没让她落座,夏云桐坐在椅子上,身子笔直,目光有些漫不经心的看着这两个人,声音也是如此:“刘嬷嬷,你也是府里的老人了,杜家以前的规矩听说是顶顶好的,你不能离开几年就都忘了吧?”
刘嬷嬷愣了一下,她是没想到夏云桐恍如换了一个人一样。
明明刚才对她还是很客气的。
怎么一转眼的功夫就变了脸色?
哼,一定是那个老狗东西告的状,她就知道,自从他们住进来之后,那个大管家就看他们一家不顺眼,认为儿子抢了他的位置。
如今她的儿子是府里的管事。
这大管家肯定是担心儿子会顶了他的差事。
刘嬷嬷站在原地,忍着怒气说道:“回郡主的话,老身有话要跟你讲。”
虽然夏云桐也不大喜欢听什么奴才老奴啊这样的话,可是刘嬷嬷这样一副自大的态度,她还是不大喜欢的。
这个时代就是如此,谈不上入乡随俗,但既然规矩立下来了,如果冒然打破,肯定就会变得一团糟。
夏云桐并不会干这样的蠢事儿。
但她也并没有去计较这一个称呼。
端坐在那里,示意刘嬷嬷接着往下说。
刘嬷嬷咬牙,她知道,有些话现在不说,将来再说,可就晚了,规矩,就要从一开始立起来,否则的话以后就没机会了。
“郡主,我知道您是小公子的师父,但小公子身边没有其他的亲人,我家夫君为了救小公子没了性命,我们一家与小公子也算得上是生死与共同甘苦共患难了,那两个丫鬟你赶走也就赶走吧,不过小公子翻过年就十四岁了,他上面没有长辈为他操心打算这些事儿,老身我就只好越俎代庖去操劳了。”
夏云桐挑了挑眉头,问道:“刘嬷嬷,敢问你打算怎么操劳?”
刘嬷嬷没想到夏云桐直接问她,神色一怔,不过,却还是咬牙硬着头皮说道:“郡主是不喜欢美貌的丫鬟伺候小公子,那我这里还有两个老实本分的,她们肯定合适,都是家生子,父母也在府里做事……”
第314章 不知好歹
在一旁一直没说话的李氏也开口说道:“郡主,你是个姑娘家,这方面的事儿想的不周全,我们都是过来人,在府里做事也很长时间了,府里的其他公子当年都是这样安排的。”
夏云桐直接干脆利落的说道:“我不管别人怎么安排,我徒弟这里不可以,对他我有别的安排,刘嬷嬷年龄大了就应该好好的颐养千年,这些事儿你就没必要去操劳了。”
“可是郡主,我家夫君生前是最疼爱小公子的,要不然也不能为了救他,将自己的命给搭进去。”
夏云桐声音依然很平静,但是她的目光很是犀利:“刘嬷嬷。你知道小公子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写信,让我派人去找你们吗?”
刘嬷嬷与李氏对视了一眼,这个她们咋能知道呢?
虽然她觉得有救命恩情在,在这府里以后都要归她管。
可是,毕竟是主仆有别。
她也不可能对待小公子,像对待自己的孙子一样随便。
两个人一时没有说话。
“……当时正是战事最激烈的时候,刀剑无眼,生死难料,我徒弟感念老管家救命之恩,他在信里说他很可能再也回不到京城,所以一定要报答老管家的救命之恩,想办法将你们找回来,然后将卖身契还给你们,从此之后你们就是良民了,子孙也可以去科考,他在信里说,这是他们给你们最好的打算。”
刘嬷嬷愣在原地,原来小公子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写信,让郡主派人找他们吗?
夏云桐仔细的观察这两个人的神色,其实这两个人如果能听懂她这番话,那是最好了。
不管怎么说,没有老管家,也就没有杜玉川的今天,这一点还是要承认的。
做人不能没良心,可是如果对方一直消费着这份救命之恩,那也让人很讨厌。
相信九泉之下的老管家,未必就会同意。
“我派人将你们接回来之后,就安顿在了府里,具体如何处置也要等我徒弟回来之后再说,也或者他真的回不来,那么我就按他信里吩咐去做,但是我徒弟福大命大造化大,立了功,也回了京城,而且也为杜家平反昭雪。”
说到这里,夏云桐直直的盯着刘嬷嬷:“我徒弟刚回来的时候,可是与你们说过,想放你们一家出去?”
刘嬷嬷脸色一下子就变了,站在她旁边的李氏脱口而出:“做什么良民,这么大个宅院,怎么就没有我们住的地方?”
说到这里,李氏也有些理直气壮:“我们本来就是杜府的人,在这里住着也是理所应当的。”
“可是给你们买个宅院,还了你们的卖身契,从此以后你们就是南梁国正儿八经的百姓。以后你们的儿子可以读书参加科考,从而改换门庭,当时为什么不同意?”
李氏还要说什么,被突然回头的刘嬷嬷给狠狠的瞪了一眼。
刘嬷嬷勉强的挤出一丝笑容:“郡主,我这媳妇不大会说话,但她说的有一句是对的,我们本来就是杜府的人,让我们出去,我们也不放心小公子一个人在府里呀。”
“哦,原来是这样啊,这个你们放心吧,我已经在我家安排了一个院子,以后我徒弟可以过去住,那就是他的家,虽然我比他大不上几岁,但我也是玉川名正言顺的师父,都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就是他的长辈,他住在长辈的家里,没有任何问题。”
刘嬷嬷没有想到小公子以后要住在夏家。
如果是普通人家,她还有话说,可是那夏家也不是个寻常门第,不说家里富的流油,就那大宅子,比他们杜府还要大上许多。
而且郡主说的没错,虽然她年龄比小公子大不上几岁,但她的的确确是小公子的长辈。
夏云桐这么安排完全没问题。
可是,她的心思岂不是落了空。
她是准备小公子通晓人事之后,将自己的孙女小桃推出去的。
尝到了女子的好处之后也就是开了荤,这小公子就放不下了,然后找个机会让他们两个人成了好事,再加上有救命之恩,完全可以逼迫小公子娶了小桃。
可是这该死的郡主竟然说从现在开始小公子去她家住了。
“那怎么行,这可是杜府啊,这是他的家。”
刘嬷嬷有些着急了,这话也是想都不想的就说出来,夏云桐蓦然就变了脸色,人也腾的一下站起来,居高临下的看着站在那里的刘嬷嬷,声音带着严厉:“刘嬷嬷,你是一定要将救命之恩天天挂在嘴边吗?”
夏云桐生气的时候气场十足,尤其那一双眼睛,瞬间让刘嬷嬷觉得心惊胆战。
夏云桐不在试图让他们明白这些道理。
因为很没必要。
她快刀斩乱麻,直接取出了几个人的卖身契,直接说了自己的决定。
刘嬷嬷自然是心不甘情不愿。
也是啊,就算出去做良民,可哪有在杜府过富贵生活好呢?
杜府家大业大的,小公子还没了亲人,本来他们就应该住在这里。
夏云桐让小九去将虎三叫来,以最快的速度让刘嬷嬷一家搬了出去,然后又将卖身契交还给他们。
杜玉川的性命的确是老管家给救来的。
为了不让人诟病,夏云桐悄悄让小九出去做了一件事儿……
然后相熟的人就都知道了,杜玉川也就是杜家仅剩的一个小公子,为了报答老管家的救命之恩,竟然放了他们的卖身契,然后给他们买了宅院,又送两个小孙子去读书,让他们改换门庭,可以说这是大恩情了。
其实这是最光明磊落也是最得人心的一种做法。
但架不住刘嬷嬷以及他的家人不想吃这个苦,他们更想的是通过这份恩情,让小桃嫁进去,然后他们好成为这个家里的主人。
其实夏云桐觉得刘嬷嬷也不是异想天开,如果没有她的插手,没准这事真能成。
然后很多人就纷纷夸赞小小年纪的杜玉川,仁慈心善做事大气。
搬到小宅院里的刘嬷嬷,还准备找相熟的人抱怨呢,被那个妇人一顿抢白说:“你这么喜欢给人当奴才呢?如今有机会让你的孙子和孙女不再给人当下人,不好吗?”
第315章 小师叔
妇人这番话,说的刘嬷嬷脸红一阵白一阵的。
等刘嬷嬷回家之后,鼓起勇气的小桃跪在祖母以及父母的面前,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
她认认真真的说:“祖母,爹娘,你们不要再心存抱怨了,小公子宅心仁厚,是真真切切为我们打算的,我们不能再不知好歹,哥哥不愿读书可以去做生意,以后也可以娶良家女子。
他们不愿读书,难道我未来的侄子也不愿读书吗?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们家也会出个状元郎。
而且我打算明年去考皇家女子学院,不管能不能考上,如果不是小公子真心为我们打算,我是连考试的资格都没有的……”
这一番话说下来,就连一向挑剔苛刻的刘嬷嬷,都忍不住思索起来。
而且经过这段时间,刘嬷嬷心里明白,小公子如果真的喜欢小桃,就不会去找他师父告状。
他对小桃没想法,但是,小桃今年十四岁了,也不可能一直等下去。
要是孙女真的被那个什么皇家女子学院给招进去了,他们家没准真的就彻底翻身了。
刘嬷嬷呼的一下站起来,一时间撩不开面子,只得气哼哼的说道:“你这个不知好歹的丫头,我那么费劲的打算,还不是为了要你做小公子的夫人,你自己不知好歹,那我也就不管你了。”
说着就也气呼呼的离开了。
小桃心里松了口气。
奶奶松口了,那这事儿基本上消停下来。
她真心觉得这么安排很好,她并不想给人当小妾,而且她知道自己配不上小公子,真给他做夫人,未来她的日子并不好过。
不得不说,小桃也是一个难得的聪明人。
夏云桐知道之后就放心了,对于这样的姑娘,夏云桐还是愿意给她一个机会的。
但还是要虎三派两个人时不时的关注一下。
……
日子过得很快,喝过腊八粥之后,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一直盼望着的过大年,很快的就要到了。
连街头巷尾的小孩儿都唱起了歌谣: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大街小巷也渐渐的弥漫着过年的气氛。
街头巷尾卖春联的年糕的,还有鞭炮的也越来越多。
皇家女子学院腊月二十放假,过了初五之后再开学。
这已经是放假时间很长的了。
也是让人感到很新鲜的一种规定。
甚至有的书院学子还悄悄的羡慕呢。
夏云桐觉得,等学院逐渐走入正轨之后,她还可以琢磨琢磨寒暑假,而且还要多琢磨几个老师进来。
夏云桐准备下学期再开几门学科。
而杜玉川真的就在夏云桐家里住了下来。
然后夏云桐也终于知道,她的徒弟杜玉川,其实并不喜欢在杜府住。
虽然那是他的家,那里曾经有他很多很多的亲人。
这个并不难理解。
夏云桐也不准备与他提伤心的往事,然后杜玉川在家里倒也真是不见外,小文星特别喜欢他,每次他回来,小文星都欢呼雀跃的朝他身上扑。
如今小文星已经会跑了,这孩子很聪明,也学会了说话。
一开始还好,也不知道从哪里听到的,有一天竟然一本正经的让杜玉川管他叫师叔。
杜玉川想了想,还真就叫了,不过叫的是小师叔。
连夏云桐都被这小子逗得不得了。
而这小文星最是会看人脸色,在这个家里,他是最听夏云桐的话的,简直是说什么是什么。
夏云桐给他做了几个测试,发现这孩子智商很高,以后不管读书还是学医都是不错的。
可是看他的名字就知道,自家老爹,那是死活都要培养出一个读书人的。
没办法,这个年代女子是不能进行科考的。
夏云桐现在办了一个皇家女子学院,那也仅仅止步于此,本朝想要女子当官儿,一百年之内都不可能。
别说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