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 >

第395章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第395章

小说: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就是受工艺所限,受制度所限,都是木头的,不然比自己弄的都好。
  先生看到这个东西,再看到在田地里面实验之后,对着小弟子说道:「不要骄傲。」
  可见对小弟子的表现多满意,也不提让小弟子距离大弟子远点的事情了。这两个弟子在一起,总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一个敢发疯,一个敢陪着疯。
  工部官员也感叹:「就这一样东西,足够小郎君立世。」注意人家说的不是立足,是立世。
  先生虽然没点头,不过心里也明白,这玩意将来会受益多少人。足够小弟子声名远扬。
  周澜看到这玩意,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抱着常乐稀罕了一口:「我就知道,交给你没错的。」
  人家常乐想的是,这也不算什么。小时候玩的多了,还被训斥不务正业呢。比较羞涩,嫌弃周澜不够矜持,多大点事。ap。
  先生看到奔放的大弟子,也甩出来一句:「不成体统,不务正业,好好的读书郎,让你给拉着瞎折腾。」
  常乐那边被周澜都给整害羞了:「我会同先生好好学习的。」
  在人家常乐看来,这也就是奇Yin巧计。偶尔为之。读书才是正业。
  姜常喜听到自家常乐这番发言的时候,那真是佩服死了,这玩意你研究到顶尖,没准也能上天的好不好。
  怎么就被定义为奇Yin巧计了呢。
  不过只要常乐喜欢,她自然是尊重常乐意见的。愿意读书也没什么不好。
  真要是常乐非得弄出来个滑翔机,热气球什么的,姜常喜还怕孩子危险呢,极限运动都有危险性的。
  这玩意在郡守府倒腾出来许多,按着县衙,人口,村落发放下去的。
  周大人如今非常明白,政令不够通达,会耽误多大的事。
  若是自家小舅子费心思研究出来的东西,被这些不识金镶玉的官员,随意扔在仓库,不推广下去,才是耽误了春耕,才是该死呢。
  周大人要让这些东西落到实处,就要弄出来相应的推广政令。
  周大人这么大方的也做不到一户发一个,只能说让工匠到郡守府来学。
  然后样品放到村里里,让这些人知道,这东西的好,然后的福利就是,谁家愿意做,谁花钱做。
 


第996章 自己人才要合同齐全
  为了推广新农具,周大人勒令工匠不得擅自提高工钱。
  余下就是农具的材料成本,真没有多少,若是有条件的人家想要个铁犁头,那就看百姓自己手中是否有余钱了。
  没钱的,自己上山砍棵木头足够用了。成本可以说是压到了极致。
  尤其是要求县衙,要宣传到位。要让农人认识到新农具的方便,效率。
  春耕的准备工作,周大人就折腾的热火朝天的,从上到下,跟着折腾下来,连衙役都知道新农具的方便之处,张嘴就是宣传的口号。可以说,到处一片欣欣向荣。
  至于种子的问题,周大人牛气哄哄的说,要多准备一些。
  人家周大人还准备偷偷的从京城调集种子过来准备着,万一这边的种子不充足的话,他这里有应急办法。
  人家周大人算计了,开荒的土地还是蛮多的。
  姜常喜听到周大人私下的分享,问了一句:「为何偷偷的。」
  周大人同夫人到是真不见外:「万一没有那么多开荒种地的,我多丢面牙。」难得这人还知道给自己留几分余地。。
  姜常喜心说,幸亏周大人好面,没大张旗鼓的干这事,不然多丢人。
  周大人就被姜常喜好一顿嘲笑,这就是为何一个外行人不能指挥内行人,更不能蛮干。
  姜常喜认真无比的建议:「周大人,还是我同你们县衙做比买卖吧。」
  周澜不懂,这为何被夫人如此嘲笑,还说道了买卖:「什么意思。」
  姜常喜:「京城的粮种肯定是最好的,周大人大刀阔斧让百姓开荒种地的心思也没有错。可周大人,植物的生长有季节,地域的分别,同样的作物种子,在不同的环境里面,那是不一样的。」
  周澜脸色就囧囧的,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了专业认识上的错误。
  姜常喜:「我个人浅见,还是悠着点来,最好还是先用本地粮种,也可以少引进一些京城的粮种,先实验着试试,然后以各自的产量做对比,选出更优良的种子,适合边郡气候的粮种,一茬一茬的择优耕种。」
  笑一笑:「相信,反复几年实验之后,边郡的粮食产量,肯定有所提升的。」人家说的已经是很保守的了。
  周大人听的不是多懂,可知道自己外行了。种地这块自家夫人肯定比自己强。
  姜常喜:「当然了,有种子总比没种子好,周大人的想法还是对的。多准备,好过没准备。」
  周澜:「夫人不用给我遮羞,耕种这块,我差夫人良多,自然是听夫人的。只不过我有一个问题,夫人哪来的这些粮种。」他们才来边郡,夫人何时置办的当地良种。
  姜常喜:「去年来的时候,我就接手了舅母的两个庄子,让人精心培育作物,留作种子。庄子还是舅母的,不过粮种按着时下的粮价买过来了。作为回报,舅母庄子上的人,今年过来咱们庄子上学习。」
  也就是说,人家姜常喜比自己想的还长远呢,人没到,这边的就开始准备上了。
  周澜只能佩服了:「夫人高瞻远瞩。」
  姜常喜:「我就是喜欢当大地主,我就是想着你在这里要呆些年呢,手里没有粮食不行。至于说耕种的本事吗,也不是我的,那是庄子上那些人总结出来的。」
  所以人家姜常喜到哪都先置办合适的庄子,确保自家人的粮食供给。
  周澜:「夫人经营田庄这些年,每年出产都是最好的,我信夫人,就用夫人手里的粮种。」
  姜常喜心说,这也不是你随口说,我就能应的,中间手续还是要齐备一些:「我也不是非得同周大人合作,关键还是价钱,而且我认为,周大人还是派个人来同我
  谈这个事情,毕竟咱们夫妻之间,周大人还是避嫌的好。」
  若不是没法,姜常喜都不愿意牵扯进去。周大人就不知道,自己竟然还不能同夫人谈事情了。
  姜常喜:「实话说了吧,若不是你去年就捐了一万两银子,这些粮种,我作为家属给你用了都成,可真不成了,地主家也没有存粮了,搁不住你这么大方。」
  所以种子就要商量价钱的。看着自家夫人一本正经的脸,周大人不得不承认,他谈不下来这买卖。
  周大人笑着跑去衙门那边的。贤内助不过如此,想到他前面了。至于价钱,应该的。
  而且姜常喜把后续可能承担的风险都想好了,自己提供粮种,万一到时候收成差了,怎么同朝廷交代,契书上都要写明白的,天灾什么的都是影响。
  购买她的粮种,只能同官府下发的那些粮种做同年对比。她对自己耕种的本事,那是真有信心。
  当然了,若不是为了周澜,她真的不会冒这种风险。吃独食也很快乐的。
  先生都说,女弟子虽然胆子小了点,本事差了点,怕事了点,其他的还是可以的。规避风险,那是应该的。
  至少粮种这块,姜常喜考虑的仔细。把可能存在因素都考虑进去,风险才能降低。
  而且那也是应急之道,很冒进的。让姜常喜说,这东西她至少要在这个地方,弄个三五年,才能出来最佳的成果。
  可惜没有时间给她慢慢折腾。
  姜常喜强调了一句:「我的这些粮种,只能是备用,没有办法的办法,官府出品,毕竟还是有保障的。」
  人家就不同官府比肩,到时候真有个差池,她也好有个说辞。
  而且这些都是同周达人以外的官员商谈的。
  看着那份仔细到极致的契书,周澜就明白,若不是为了自己,姜常喜就不会同郡守府往来。
  毕竟身份特殊,到时候好不好的,都容易让人拿出来说事。
  周澜:「夫人的谨慎,周澜都明白的,其实大家更明白的还是,年前竟然没有等来敌袭,齐舅舅都说很是罕见,少有这么长时间,不受外敌骚扰的。」
  所以这段时间边军那边戒备的严,就怕关口之外的那些耕地到时候要受到些波及。
  不然的话,官府准备的粮种还是充足的。真的就是以防万一的。
 


第997章 入乡随俗
  郡守大人热火朝天的准备春耕,底下的官员,百姓人心惶惶,他们都是在边郡生活许多年,祖祖辈辈的。
  他们比郡守更明白,边郡的形势,他们没有郡守的乐观,他们更明白形势的恶略。
  越是没有小股骚扰,只能说明,他们在准备更大规模的骚扰。面对那么多开荒的耕地,他们心动,他们焦灼。
  官员们苦口婆心的把当下形势,反映到郡守大人面前,劝郡守大人三思,稍微保守一些。春耕,种子,肥料,人力,物力,都是银子。万一关口有变,这些银子就打水漂了。
  人家郡守虽然没有胡须,可特别淡然的说了:「守边,那是边军们的事情。如何抵御外敌,是他们该操心的,咱们只要做好分内之事足以。眼下最要紧的就是春耕。」
  当真是半点不妥协的,人家就要热火朝天的春耕。没有万一,难道就看着土地荒芜不成。
  衙役们问了:「你就不怕吗,您就不怕辛辛苦苦春耕之后,遇到那些悍匪,被祸害了吗。」
  周澜:「难道因为害怕,就不吃东西了吗,难道就可以不种庄稼了吗?」没说的是,怕,还能提前死一死吗?
  把好多人都给问住了,确实如此,总不能因噎废食。
  人家郡守大人又说了:「咱们做了那么多事情,准备那么充足,若是还不能抵御这些贼寇,那咱们就弄更多的粮食,更好的武器,下次收拾他们。」
  好吧,那样的话,还要该做什么做什么。春耕还是要继续。
  当然了最主要的还是,人家郡守大人说了:「再说了,边军的田地比咱们还靠外围呢,他们都不怕,咱们怕什么,我家夫人的牧场都在最外面呢。她个妇道人家都没怕。」
  好吧,人心还是稳定的。因为郡守夫人都不怕,没跑。
  而且他们总不能比不上一个妇人。多少人私下里面嘀咕,郡守大人到是把夫人运用的得心应手,哪里需要往哪里搬。
  周大人回府,心情一点不轻松,他如何不明白形势严峻,问姜常喜:「怕不怕。」
  姜常喜:「怕什么,我牧场里面的牛,都租给你们衙门用呢,牧场差不多都空的。」
  真有万一,她没什么损失的,敌人再有本事,还能把自己牧场里面的草给扒光了,我佩服他们。
  再说了,人家姜常喜准备多着呢,就不稀罕同周澜说,反正人家姜常喜早就安排好了,即便是自损八百,也要伤敌八千的,她的银子,她的财产,绝不能便宜别人,更不能便宜敌人。
  凶残的准备,凶残的面目,在周澜面前还是要遮一遮的。
  周澜:「其实他们考虑的不无道理,连舅舅都说,怕是要有一场大的骚扰。」
  姜常喜:「你都说了不过是骚扰,一群匪寇而已,人家边军那边摩拳擦掌的想要接触试试呢,你这想说什么。」
  人家周大人从来不承认关口外面的是敌军,只用匪寇称呼,可见文人的嘴巴多毒,多阴险。
  周澜想说,你带着孩子同常乐,先生先避一避的话,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了。
  姜常喜能不知道周大人的想法吗:「你也别小瞧我们,你忙,光知道宠孩子乐呵了,其实圆圆同姜姜这一岁可不是白长的,他们都会骑马了。」
  周澜这阵子忙,没顾得上孩子,可骑马确实太小了点:「他们才多大,胡闹。」
  姜常喜:「他们确实小了点,可力气大,骑着小马驹早就到处跑了,常乐的骑术都不比你差。若是论跑路的功夫,也就先生骑术差一点,不过你别担心,有我呢。所以我们这边没什么好担心的,你只管折腾你自己的事情就好。」
  跟着人家姜常喜说了:「他们可是小小
  年纪,就被他爹带着骑在马背上奔跑的孩子。」看書菈
  周澜瞬间就不那么担忧了,可不是吗,自己虽然没能教孩子们骑马,可自己带着孩子跑过马:「夫人。」
  周大人真的是感动的,自己不知道的地方,夫人做了那么多,后顾之忧都给他平了。
  姜常喜:「可千万别乱开口,我讨厌乱感动的发言。」夫妻吗,其实共患难比共富贵要容易的多。
  周大人就那么一笑,放开了:「我是想说,你不用这么紧张,舅舅说能保咱们平安。」
  姜常喜:「我自然是知道的。」
  可还是觉得这样不安稳的地方,还是应该有自保的本事。光指着别人可不成。
  所以别管是圆圆还是姜姜,这一年都有跟着武艺师傅练功夫的。先生也没有反对。
  所以特殊地域的特长那都都是根据需要来的。先生说了,这是入乡随俗。边郡的风俗,就是剽悍,大人孩子出去都要一个顶仨。
  常乐都跟着武艺师傅学武,可惜就是天赋不佳,起到个锻炼身体的作用。
  先生偶尔心疼徒孙,也会说上一句:「何苦这么折腾。」
  姜常喜:「这边孩子摔跤都比别人厉害,若是您那大弟子在这边扎根十年八年的,等圆圆同姜姜上学堂的时候,您就等着见天的带着孩子去找人讲道理吧。」
  先生领会了女弟子的未尽之语,学得不好,就等着被别人打,到时候只能等着别人给你赔礼道歉:「那还是认真学武艺吧,可以在抽出去一些时间学武,左右孩子们还小,不着急学习新的东西。」
  这就是人家先生的态度,人家愿意做那个被请家长的。
  当然了等着后来成天被别人找家长的时候,先生也没有高兴到哪去。
  气急攻心的对着女弟子:「你这就是防卫过度,现在好了,你不用去同人讲道理了。」因为人家来找你讲道理了。
  姜常喜那真是先生怎么训,怎么听着,谁让自己当初那么忽悠先生的呢。也不敢说,真要是您去找别人,您肯定更生气,更恼怒。
  当然了主要还是,姜常喜被人找怕了,一直都是让孩子们的师祖,外祖父,外祖母,或者舅公处理这样的事情的。
  偶尔小舅舅也要顶缸。美好到开始,有个不太美丽的收尾。看至少成果那是斐然的。你看就美打输过。
 


第998章 不容有失
  不过眼下,情况特殊,边郡城这些年‘破城这个词,听了太多次,没有人不愿意孩子多一份自保的本事。
  孩子们偏科,姜常喜那也是陪着一起在练习武艺的。
  偶尔姜常喜陪着两个孩子一块耍回马枪的时候,那场面及其美观。娘三动作一致,潇洒漂亮。
  先生都说很具有观赏性,意思是没有实际作用。
  姜常喜撇撇嘴,不同人掰扯,虽然不知道真正的回马枪什么样。可她这个那是经过多少次背后偷袭总结出来的,最有效的回守进攻。当初的武艺师傅,都没有收她学费,说是共同学习了,他亦有所得。
  不过姜常喜真的没有实战经验,用起来如何,不敢保证。所以如今只能任人奚落。
  好些人说耽误了姜常喜的好资质,若是勤学武艺,定然是一员大将。
  姜常喜心说,谁能想到今天呀,不然她哪顾得上什么手上长茧子,只要能保命,保护家人,她什么苦都愿意吃的。
  那不是不知道吗?开始以为是宅斗,后来以为是种田,谁能想到还有武斗。这很不讲道理的。
  姜常喜陪着孩子们一块练习武艺,不求其他,只求,跑路的时候,能够上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