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的姑表亲,姨表亲,那都是姻亲的常态,谁家府上没有这样的婚姻。若是说出来原因,那不捅马蜂窝了吗。
(本章完)
第467章 考的不仅仅是学问
郎舅二人对着姜二姐夫一顿的洗脑输出:“二姐夫,难道除了亲戚,咱们府上的娘子就不能嫁的更好了吗。”
周澜一脸的,亲戚也就这样了,咱们家女娘配得上更好的。
姜二姐夫需要捋顺一下,他从小的认知好像被打破了:“难道不是在亲戚家里,有长辈护着,小娘子能过的更好吗?”
常乐一脸的二姐夫你见识浅了,深沉的说道:“听闻一些骇人听闻的案子,下手的都是熟人。”
周澜跟着就说到:“能得手的都是自己人。二姐夫没听过这样的话吗?越是亲近的人,伤的越深,二姐夫啊,为了大姐儿好,不被亲人算计,也该多想想。”
郎舅两人说完之后,还相互点点头,给与对方的论点绝对的肯定。
好吧,姜二姐夫被这郎舅二人似是而非的理论给弄晕了。
考虑到小舅子大家出身,妹夫那是四品大员的子弟,想来那是自己够不到的层面认知,以后大姐儿嫁人的时候,确实不能考虑熟人,听听多阴险呀。
到这里,郎舅二人给姜二姐夫洗脑,基本成功了,然后常乐给姜二姐夫倒酒,周澜陪着喝。
姜二姐夫彻底晕了,郎舅三人一起那边替未来的子女拜把子了,以后他们府上的郎君小娘子们亲如一家,所以还结亲做什么,那不是乱套了吗。
周澜同小舅子打配合,就这么成功,你看姜二姐夫很简单的就被周澜同常乐给拐带了。
至于如何入套的,姜二姐夫反正不记得了,被人绕晕了,后来那喝晕了。
姜二姐夫回去同姜二娘子说这事的时候,胳膊让姜二娘子很是拧了几把。
就这么随随便便把他们家大姐儿以后可能拥有的好亲事给推出去了。是不是亲爹呀,以后再也不许他喝酒了。
话说,即便是夫君没喝多,这事也不容易,姜二娘子试探过姜常喜好几次了,姜常喜都没有松口。
姜二娘子一直以为,姜三这人记仇,记恨他们小时候那点事呢。把以后联姻的可能都给杜绝了,原来自己想多了。
姜二姐夫老委屈了,为什么小舅子同妹夫说的理由,他说给媳妇听,就说不通了呢?
大过年的小舅子肯定还在府上的,周澜同姜常喜吃过饭就准备回府了。
姜三老爷舍不得闺女、姑爷,可也不愿意瞧见自家母亲对孩子的轻慢态度。
若不是姜大老爷私下里面寻他,好话说尽,姜三老爷恨不得带着妻儿去闺女家过年。
姜常喜小夫妻二人回府,要赶着去寺里接先生回来。
自从姜常喜同万安寺的老和尚有了生意交流,姜常喜在万安寺这边熟悉的很。
瞧着先生同老和尚说的兴起,两人索性歇在了这边的客院里面。
姜常喜就同到了自家府上一样,还带着周澜看了人家大和尚们的豆腐作坊。
大过年的,没什么事情做,在人家的寺庙里面,姜常喜给自己找乐子:“带你吃个好吃的。”
周澜信步跟在媳妇身后,难得有这般自在的时候:“万安寺的素斋向来不错的。”
姜常喜:“那是以前,现在更好了,而且还有万安寺自己的特色小菜,特色素斋。”
周澜心说,媳妇也不是烧香拜佛的人呀:“倒是不知道这寺里来了厉害的师傅。”
姜常喜笑了,有点羞涩,含蓄的表示:“那也未必,找到厉害的合伙人也成。”
周澜脸色凝重,媳妇的产业竟然同寺庙还有往来了:“你同万安寺合伙。”
那岂不是成了半个出家人,这个问题可严重了。万一那天想不开了怎么办?
姜常喜:“我只是同万安寺的作坊那边有些往来,你可别乱说呀,我好好的青丝墨发可不想被人剃度。”
周澜:“你放心,我更想要留住这满头乌发,咱们下次说清楚点,同他们有往来而已,不合伙,也不能混为一谈。”
跟着同姜常喜说道:“素斋再怎么来银子,远不如烤鸭,农庄,咱们弄那个就好。”
按着自家常喜攒银子的劲头,周澜当真是怕,自家常喜回头去折腾和尚庙。周澜可是听先生说过,万安寺其实很富有的。
姜常喜自认,抛不开这红尘俗世,周澜担心的方向有点多余:“当真是想多了。”
周澜就想着还是要看着媳妇点,不能让和尚给拐的吃斋念佛了。
姜常喜带着周澜看了万安寺里面的腐乳作坊,说真的味道一点不好闻。
周澜怀疑媳妇说的是不是真的,这玩意当真有人喜欢吃吗?
结果等到斋饭送上来,周澜尝过之后,点点头:“这个比咸菜吃着顺口。”
姜常喜:“这就是咱们同万安寺合作的作坊出产的一种酱菜。”
周澜点点头,说起来同万安寺合伙也有好处,至少不用担心被人惦记方子,这群大和尚很厉害的:“咱们出的技术。”
姜常喜就知道自家男人脑子好使:“都不用我仔细分说了。”
这毕竟是寺庙,寺庙的大和尚同先生还是老友,不好赚的太多,周澜含蓄的表示:“大师们清修辛苦。”
姜常喜就笑:“放心,咱们除了出技术,还帮着销路,咱们只占了两成利润。”
那倒是真的不多,很厚道了,周澜:“是我家常喜心善。”
姜常喜:“自家人就不用说的这么体面了。靠着人家大和尚的地方颇多,我也不好意思要太多。不合适。”
周澜抿嘴微笑,自家媳妇就是这么坦荡。
周澜:“听先生说过,万安寺的腐竹,豆皮,如今都是招牌,都是拖了常喜你的福气。”
姜常喜:“是大师傅们太客气了。”
跟着:“这腐乳若不是大和尚坚持,我也愿意奉送的。”
白拿别人东西不好,大和尚比谁都明白这个道理,这才有了合作的。
姜常喜同周澜说自己的盘算:“等以后这些腐乳有了名气,我就让商队带到各个地方去售卖。”
看到神采飞扬的姜常喜,周澜由衷的说道:“这腐乳味道好,定然会有名气的。”
以往常喜作坊出产的东西,都要靠他们这些同窗、先生,友人帮着宣传。
(本章完)
第468章 考前动员
如今同万安寺合作,香客就是最好的宣传,自家先生的友人们,怕是要遗憾一番的。
算起来,媳妇脑子就是好使,不说其他,只说知名度,宣传效果,那就不是一般的给力。
先生同大和尚在一起论学问,论佛法,现在还多了观天象,竟然夜不归宿了。
姜常喜:“华山论剑吗?这都不用休息的。”
周澜心说怨谁呀,观天象吗,那不得夜里看星星呀:“先生出去日久,想来有许多的见闻同老方丈分享。”
姜常喜:“那么大的岁数了还熬夜。太不知道珍惜身体了。”
周澜笑笑,能说啥呀,哪里都一样,他们夫妻二人在一起就是圆满的。带着媳妇在客院这边烤火,夜话。当然了主要是周澜读书,姜常喜听。
读书人,读书那是时刻不停的。尤其是面临科考的。
即便是周澜这种自认准备充足的,那也是书不离手。那气氛比高考一点不差的。
姜常喜有时候都不好意思同周澜说太多的话,怕自己耽误人家苦读。
瞧着周澜那么辛苦,如今的姜常喜都盼着,这乡试早点到,省的成日里这么紧张的绷着。
等到第二天,姜常喜同周澜,与先生一起回到保定府自家的时候,看到过来拜访的李郎君,姜常喜才知道,自家这点紧张气氛才哪到哪呀。
瞧着李郎君都清瘦了许多,精神头也不是多好,询问两句就开口说要回去读书了。
姜常喜瞧着李郎君现在的状态,觉得这么读下去,不等入考场,这位李郎君怕是就要倒下了。
同李郎君的娘子说道:“读书重要,身体更重要,听闻科考的时候,条件很艰苦的,李郎君如此的状态,回头科考的时候,在那样的环境能适应吗?”
李秀才娘子叹口气,她何尝不担心:“夫君一心扑在读书上,说也不听,唯恐怕读的少了。”
跟着:“今日过来府上拜访,夫君还怕耽误了府上的周郎君苦读。若不是我说礼数不能差了,怕是都不愿意出来的。”
守着这么一位苦读的秀才,府上的琐事,怕都是这位嫂子的,姜常喜:“嫂子费心了。”
李秀才娘子:“辛亏倒是提不上,左右咱们女子都要打理内务,照看夫君的,只是担心夫君的身体。还请弟妹费心,若是府上郎君休闲,也能给我家夫君去个帖子。让他出来松散松散才好。”
人家这媳妇可真是不错,姜常喜:“嫂夫人尽管放心。”
还好李郎君从书房里面出来的时候,面色好看多了,瞧着人也没有那么紧绷了,肯定是先生同周澜都开导过这位了。
李娘子走的时候,特意过去先生的书房门外见了礼,多谢先生开导之恩。
看着夫妻二人走远,先生才说,当初李郎君坚持娶这位夫人,当真是娶对了,这夫人是个懂礼数的。
周澜:“自从李兄成亲,家事处处妥当,李兄也得到了很好的照顾,确实处处都有体现。”
姜常喜扯扯嘴角,自己做的也不错呀。怎么不见你们师徒对我如此肯定。
然后姜常喜就开始开导周澜,千万别同李郎君这般,到时候还没考试呢,自己先把自己淘汰了。
还要让家人看着都跟着着急,不能做读书读傻了的事情。
然后姜常喜就为自家制定了各种放松心情的安排,比如,今日烤肉,明日就有涮锅。
再不济姜三老爷会同姜三夫人过来陪着周澜说说话,放松一下心情。
反正家里的环境除了读书,还有各种放松,偶尔常乐都要念两句抒情,缓解情绪的诗词,让周澜跟着陶冶一下情操。
周澜想要紧张都没有那个机会。
更别说大利三五天还要串场个拿大顶,搬石砣之类的让大爷欣赏。
人家还偶尔下个帖子同大爷对战一番。可以说读书之余,生活也很精彩。
先生都说没看过这么多的花样。
倒是不发愁周澜紧张的把自己折腾费了,而是担心姜常喜这么折腾下去,把周澜的学业折腾费了。
谁家读书能这样。这就是捣乱的。先生能容下姜常喜折腾,那也很不容易的。
姜常喜说了:“左右总比人疯魔了好。”后面还有一句,考不考上已经不是最主要的了。
鉴于乡试在即,姜常喜是不能说这种丧气话的,会被先生收拾的。
先生能怎么说呀,身体确实更重要,折腾呗,左右看着弟子还能承受的住。读书,学习上,也没松懈。就是心疼弟子,读点书太不容易了。
就连隔壁的二姐夫都跟着被一起花样折腾呢。
姜二娘子还问姜常喜呢:“你这般折腾,是不是怕你二姐夫考上了,妹夫没考上,没有面子。”
姜常喜就觉得好心被驴踢了,我那是为了我外甥女有个正常的爹。
姐俩愣是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掰扯明白,姜常喜生气,甩手不管了。姜二娘子,我谢谢你了。
好在姐妹关系不融洽,人家连襟之间半点不受影响,相处很好。
左右为了科考这点事,这个年过的都好像时速加倍了,还没回过神来呢,已经出了正月。
先生、姜三老爷带着周澜同姜二姐夫他们几个小辈读书。
姜常喜感觉自己帮不上什么忙,连弄个考棚适应场地这样的事情,姜二姐夫都帮着周澜想到了。
毕竟前些年姜二姐夫是下过场的,人家有经验的很。看到妹夫拉着他在先生那蹭学问,投桃报李,就帮着妹夫想出来这么一个东西。
瞧着周澜那边适应良好,所以姜常喜直接就去忙活自己的春耕了,一年之计在于春,粮种不好,一年的辛苦都要打折的。
都是为梦想而努力的人,她姜常喜也不能比他们差了。
姜常喜带着大利同这些庄头组织了一次学习,每个庄子走一圈,把粮种都检查了一遍,对比之后,挑出来最好的粮种,几个庄头管事互相学习之后,各自回去准备春耕。
大贵在作坊那边忙着把发酵好的黄豆下缸,每一缸都是几百斤的粮食,容不得半点马虎。
这样的缸,姜常喜的作坊里面有百十来口。
每次下手,那是成千上万斤的粮食,到现在大贵都不太敢多想,怕自己手抖。多大的信任呀。
(本章完)
第469章 打脸来的太快
庄子上的一波春耕过去,姜常喜的小商队,已经带着万安寺的腐乳在京城那边走了一波。
头一次推广肯定没有那么好,主要还是在保定府这边的销路好。
不过不着急,什么样的新鲜东西都要有个适应的过程,让人们习惯了这种味道,自然需求就上来了。
对于这个姜常喜有长久的计划,这时候就体现出来背靠万安寺的好处了。和尚同和尚大家都熟悉呀,可以先从京城的寺庙做起。姜常喜连宣传,销售的渠道都想明白了。
至于这腐乳买卖的效益如何,看大和尚们给周大奶奶送的平安福就知道了,三五天的就帮着送一次,祝福周大奶奶长命百岁,财源广进的,不知道的以为周大奶奶信佛呢。
天知道,姜常喜除了信财神,什么都不信的。
等姜常喜能闲下来,休息几日的时候,姜三夫人看着姜常喜就没有好脸色了。
连着两天,看的姜常喜心惊胆战的,仔细回想也没有招呗到亲娘的地方,不知道这脸色何来。
姜常喜叫来大吉询问:“可是府上有什么事情发生,或者什么重要的事情我忘记了?”
大吉看看自家大奶奶,思索之后回答:“府上除了大爷今年要下场,没什么其他重要的事情,更没有什么事情落下,人情往来奴婢都记着呢。”
姜常喜:“那就怪了,我娘最近怎么看我好像不太顺眼呢?”
听到这话,大吉抽抽嘴角,小心严谨的说道:“要说起来,大奶奶大爷才行过大礼,没多久这个算吗?”
这能算什么?姜常喜不以为然。
大吉瞧瞧大奶奶没走心的模样也不好多说,反正大吉觉得夫人之所以脸色难看,十之八九同这件事情有关系的。
姜常喜那边还在冥思苦想,有没有招惹母上大人不痛快的地方呀。
大吉叹口气退下去了,大利那边跟着自家大奶奶一起发愁:“是不是三老爷那边有什么,让三夫人心里不痛快。”
姜常喜:“那不能,我爹要是让我娘不痛快,我娘甩脸色给我爹就够了,不可能连累我。”
再说了,她娘那性子,就不会把矛盾留到明天,当天就用拳头同亲爹沟通明白了。
姜常喜叹口气:“可能更年期了。”这个答案最贴边。大利这个狗头军师很迷茫,‘更年期’是什么玩意。
然后更年期的姜三夫人带着两个保定府有名的妇科名医过来给闺女诊脉。
姜常喜蒙圈那么一刻后,终于知道亲娘为什么看她不顺眼了,不是,即便是亲娘认为自己有毛病,也不至于如此劳师动众,回头名声还要的吗。
怕是大夫从府里出去,保定府就能传出去她姜常喜能生或者不能生的闲话来。
姜常喜脸色僵硬,亏的这是亲娘,若换成婆婆要同儿媳妇结仇的:“娘,我身体好的很,您又不是不知道。”…
姜三夫人:“我知道,可保定府的人不知道,你说说,不就是怀个孩子吗,怎么就那么难?”
哈哈,姜常喜就觉得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