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 >

第179章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第179章

小说: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对着小舅子,周澜无可奈何,拿着书,叹口气; 认真的阅读起来。好在小舅爷在身边呢。
  先生带着姜常喜,师徒二人气氛倒是不错; 先生关心女弟子:“你最近不忙吗?”
  姜常喜在琢磨,先生这话什么意思,不是嫌弃自己打扰周澜读书了吧:“啊。”
  先生:“我见你近几日都没什么事情做,少有这样的时候。”
  姜常喜心说,我这段时间还在新婚呢,即便是有事情也该排布开些。
  可想到周澜刚才被常乐给教导一顿了,在先生面前态度还是要端正些,若是让先生说出来,自己红颜祸水什么的,姜常喜会没面子的。
  所以一本正经的回答:“大贵他们在庄子上,弟子才能在府上孝顺先生,聆听先生教导。”
  先生点点头,关心一下弟子的事业:“庄子如何,年成如何。”
  姜常喜:“庄子的作物比去年丰产。不过乡邻们的产量同往年没什么区别。”
  同样的地方,同样的土地,收成有区别?先生:“因何,可是你庄子上的种植有什么不同。”
  姜常喜:“粮种,咱们庄子上用的种子,都是这几年一茬一茬,挑出来最好,最饱满的粮种,一代代改良下来,产量才能有所变化。然后就是肥力,咱们庄子上,肥力下的比平常农家足。”
  跟着说道:“往年弟子也注意过,咱们庄子上一年一年的替换粮种之后,产量也也是逐年涨上来些。”
  先生本来想要同女弟子说什么已经忘记了。土地,粮食,多重要的东西。
  没想到女弟子种地,竟然还能耕种出来这等见识:“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
  姜常喜:“这本也没什么,经验的老农都知道这些道理,不过他们没有咱们这份财力能够做到而已。弟子让庄子上的人,同周边的老农们也说过咱们庄子上的耕种情况。不过若是想要广而告之,还需要在多等几年,稳定一些才好。”
  事关土地,事关粮食,不得不谨慎再谨慎,不然干系太大了。
  在先生眼里,一向不务正业,学识不咋样,还不用心的女弟子,竟然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做出这样的事情。
  还以为弟子眼里光有银子呢。没想到人家攒银子,都能攒出来这等见识。
  先生胸中激动,颇为骄傲:“人说处处皆学问,果然不假,好好做,若是成了那是惠及子孙万代的事情。即便不成,那也是给后代子孙积累的宝贵经验。”
  姜常喜:“有先生的鼓励,弟子会更用心的。”种地,种好地,那就是我的奋斗目标。
  爱好与先生的期望重合了,多美好的事情呀。
  然后先生就回书房了,心潮澎湃之下创作了佳作。顺便还要感怀自己眼光好,收了这么一位女弟子。
  可惜到底为什么去找女弟子的,那真的是彻底想不起来了。
  转而要求自家男弟子:“人家一介女娘都能把自己的事情做的那么好,你一个读书人,若是书都读不好,你有何颜面为人夫,为人父。”
  对呀,周澜觉得自己距离为人父真的不远了,所以不用先生激励,立刻就投入到书的世界里面。
  当真是认真读书的,可惜就是缠着媳妇的时候依然不少,不过都是在先生同常乐不知道的时间。
  夫妻感情好,不能炫耀,这个道理周澜真的懂了。
  一场大雪,周澜同常乐都放假了。学院那边年前都不用在去了。
  姜常喜却要忙乱很多,雪下的太大,造成的灾害不小。
  姜常喜的庄子上都有鸡鸭牲口的,天气太冷,不知道庄子上的牲口会不会冻死。
  可出行也不方便,只能先顾着近处的庄子,因为这场雪,保定府这边的粮价都涨了。
  (本章完)
 


第450章 借势而起
  文斋先生忧愁的望着外面的天气:“若是再继续下去,大多数人家的日子都要不好过了。”
  姜常喜虽然没有说什么,可心里明白,那些本就没什么根底的人家日子更加不好过。
  师徒几人望着天空发呆,希望这场雪早点停下。
  周澜护着姜常喜,顶着小雪去庄子上的时候,姜常喜就交代了管事; 庄子附近的农户若是遇到麻烦,能帮衬就帮衬。
  若是乡邻家中一时不变,收容一二日也是可以的。姜常喜怕有的人家房屋被雪压塌,故此才交代一句。
  庄子上有了外人,对于管事的来说不是好事,凭白要多出来多少的事情; 可大奶奶发话了,管事的就应承了下来; 还特意让人把庄子外面的几所屋子同庄子里面的封了互通的道路。这样能少生一些是非。
  姜常喜把库房的钥匙给了管事; 让他看着处理,管事看着大奶奶都愣了。
  他们庄子上的库房有多少存粮,管事的心里有数的,大奶奶这举动,虽然什么都没说,可就是给他最大的权限,让他该动就动。
  周澜叮嘱管事:“大奶奶是让你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莫要张扬,要本分,要谨慎。”
  管事心知大爷大奶奶不想张扬:“大爷大奶奶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小人,是信任小人,小人不敢给大爷大奶奶招惹是非。定然小心谨慎,压脚做事。”
  周澜同姜常喜这才放心,在庄子里面走了一圈,损失不大,只有庄子上的牲口棚子都压坏了一角。
  姜常喜见到如此情形忧心忡忡:“咱们的庄子上自己能烧砖瓦,用的都是牢固的好料,所以没受什么影响。”
  想到周围人家的环境:“周围几个庄子的农户; 有些人家房屋有些许破败的。茅草屋怕是没有这么牢固。”
  这年头的大环境都不好; 能够吃饱穿暖的人家不多。这样的天气,不是谁家小娘子都有心情赏雪烤肉的。
  周澜很是惭愧,他只知道读书,这些竟然不如媳妇对世情了解的清楚。
  不过应对的办法,人家有:“不如让庄子上的壮仆,拉上些茅草,瓦片去周围的村子上帮衬一二。救急不救穷,外面住的再好,家早晚也要收拾出来的。”
  而且这样做的话,比收容乡邻要简单许多。人多了聚在一起,会生是非的。
  姜常喜点点头,周澜的主意比自己的好,而且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自家庄子上有作坊呢,主要是秘法,惦记的人太多了。来人良莠不齐,就怕被人趁虚而入。
  姜常喜没想过用这种事情博名声,只是想着遇到难事了; 自己有条件,能帮衬一把就帮衬一把。
  所以; 周澜的做法更妥帖,关键是帮衬的实在,能够彻底解决问题。
  周澜:“周围的这些人家日子过的虽然不是多富裕,可米粮瞧着是不缺的。”
  姜常喜点头:“我让他们多带些砖头,瓦片,木料,茅草,多分出去几波人手。到底是大江南北走过的,比我的想法好,周全。”
  周澜拉着媳妇的手,心知,自己差了媳妇好远呢:“莫要觉得我心冷就好。我首先要考虑妻儿,家人的安危。”
  若是对这样的郎君心怀怪罪,那不是瞎矫情吗,她也没有心怀天下呀。
  姜常喜:“我又不是傻子,能有你为我如此周全,高兴还来不及呢。再说了救急不救穷,本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人说为善不为人知,小夫妻做这事情的时候当真是什么都没有多想,都是庄子附近的乡邻,帮衬一把而已。
  可周澜把姜常喜送回了府里,扭头就再次去了庄子上,跟着庄子上的仆人一起去给农户修房子了。
  姜常喜都被周澜这波操作给弄蒙了,怎么还身体力行了。?
  多冷的天呀,她对夫君没有这个要求。行善不用把自己搭上,她真不是那么高大上的人。
  人家周澜淡然的说了:“用你的话说,都是邻居,互相帮衬一下而已。能力所及。”
  先生扫一眼自家大弟子,这是个走仕途的,脸皮厚,目的性强。
  周澜也不能说,我就是顺便,既然做了,为什么不能给自己做个铺垫。当然了当着媳妇的面,他还是要脸,要形象的,不太敢说的明白。谁不愿意在喜欢的人眼里白璧无瑕呢。
  若是姜常喜知道周澜的想法,其实更想对他说,你心黑点没关系,太无暇了,我也吃不下去饭。
  保定府这边也有弄粥棚,施粥的大户人家,姜家就有这样的粥棚。
  姜常喜觉得这更像是摆拍,当然了也不能否定人家,也确实能帮衬到一些人。
  毕竟保定府街面上的乞儿,若是真的多到许多人家出来摆粥棚,那么保定府的官老爷怕是就要坐不稳了。
  姜常喜看的明白,不过姜二娘子过来同她商量要弄粥棚的时候,姜常喜还是点点头应下了,随大流呗。
  不过虽然说是随大流,自家出的粮食一点不少的。不能让人说弄虚作假。
  当然了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庄子那边。
  所以大雪过后,各家吹捧各自善举的时候,姜常喜不显山不漏水的,同别人做的差不多。
  可在庄子那边周大爷做的那是实打实的事情,特别的接地气。
  哪个村落上没有几户被周大爷帮衬过的呀,这名声虽然来的比保定府这边的善举慢上许多,可到底还是有的。而且持续又凶猛。
  可以说不声不响之间,周大爷周澜在保定府开始扬名了,还是默默无闻做好事不炫耀那波的。
  连保定府的知府老爷都知道周澜的名声了。消息来源还相当的确切。
  官差在调查灾情的时候,挨着周大爷庄子上的庄子,修缮的最快最好。对于知府来说这是政绩。
  听闻都是周大爷带着庄子上的仆人过来帮衬的,而且周大爷不拘小节,同他们一起修屋顶。亲力亲为。
  庄户人家嘴里没有多余的吹捧,实实在在的把周大爷给夸了一通,周大爷还能听他们说说地里的产量,这样的读书人太少了。
  (本章完)
 


第451章 一个比一个黑
  知府老爷打听了,根本就没有在保定府这边听说过这样的事情。周大爷这些善举都是在村庄,农户些偏僻之地。
  人家周大爷不是做出来给别人看的,没有在保定府为自己扬名,踏实做事的人太难得了。
  这样的人物,自家州府能出一个,对于知州来说那是政绩; 他替周澜就宣传了。
  学问什么的先不说,人家周大爷做实事先走一波宣传,然后才是周大爷竟然还是个有文采的,还有一笔好字,就同接面纱一样,周大爷一点一点的就在众人的视野中了。
  一场大雪之后,保定府突然就有了周澜这号人物。学识; 人品; 家世,具是不俗。
  先生就看着老实巴交闷头读书的大弟子,外面一波波的声明远扬了,而且人家在知府那边有了名号。
  这对于乡试来说,那是很占便宜的。
  先生瞧着一波波的事,扯扯嘴角,对着姜常喜询问:“学到了没有。”
  姜常喜摇摇头,关键是学不会,做了对比之后,也很感叹:“其实我这人还是很低调的。”
  如同周澜这般宣传自己,姜常喜还是脸皮薄了些。
  先生斜眼看着女弟子:“这却也不算什么,你们诚心为邻里做事,宣传也是应该的。”
  脸皮不够厚,可走不了仕途,所以女弟子也就是小打小闹,放放嘴炮,做大事还得自家男弟子呀。
  瞧瞧; 人家关键时候出手,老虎、兔子一起逮。
  姜常喜脸色臊得慌; 虽然事情真的做了,可周大爷得到的好处一点没少呢。名声有了,实惠其实也没少得。还说什么不张扬,当真听不得。
  没看到吗,自家庄子门口的雪都被扫的干干净净的,人家农人说了,周大爷带着人,带着东西过来帮衬他们度过难关,他们也没什么能报答的。
  知道周大奶奶来往于保定府同庄子之间,他们就把路给扫出来了,让马车能好走一些。
  听的姜常喜都想要为村里人修路了,这要是不做点什么都觉得对不起人。
  先生对于姜常喜这番表现,忍不住感叹:“我倒是没想到,你竟然三个徒弟里面脸皮最薄的。”
  毕竟当初还是这个女弟子提出来的脸皮厚度问题呢。谁知道短短几年,尽然被反超了。
  可见还是自家男弟子资质更好一些。
  姜常喜看着先生鄙夷自己,扯开嘴角:“谁让弟子是半个呢,肯定是资质差呗。”
  然后昂着脖子就走了; 心说,我好处难道得的少吗?算了,难得先生觉得自己厚道呢。
  姜二娘子这次表现的很好; 很积极,因为这件事情还结识了好几位保定府的夫人、女娘呢。
  这事做的好,县尊夫人那边还特意写信,夸奖过这个儿媳妇。
  姜二娘子为此骄傲又开心,结果年前的时候,听闻姜常喜夫妇做的事情,姜二娘子心情就不太美妙,我折腾了半天,还是不如姜三,被人比下去了。
  姜二娘子幽怨的瞧着姜常喜:“你怎么就不同我说一声呢。”
  难道我能比姜常喜做的差了,就是心眼短,没想到还可以这么做。
  姜常喜扫一眼姜二娘子:“即便是我同你说了,你府上有茅草还是有砖头,或者瓦片。”
  姜二娘子的庄子上哪来的这些,自家庄子上的下人,大多还是住着地窝子呢。
  所以一句话就被姜常喜给噎了回去,同姜三比不起。
  这也是姜二娘子,看了姜常喜的庄子之后,才注意到的。还没来的及给自家庄子上的下人改善呢。
  可不是,姜常喜说的这些东西都没有吗。她拿什么去如此帮助乡邻。
  姜常喜瞧着姜二脸色尴尬,倒也不好再继续挤兑她:“我这也不过就是刚好自家有这些东西,真的是凑巧而已。”
  谁让人家姜常喜庄子上自己有砖瓦作坊呢。这不像是安慰,更像是得瑟。
  就这么一句话,把姜二娘子给憋屈的呀:“你就是在挤兑我,自家的庄子还没有顾的过来,还去外面折腾。”
  姜常喜真没有这个意思,难得姜二还能想到这,姜二这也算是长心了吧。
  姜常喜:“这可是你自己说的,我可什么都没说,再说了你自己的庄子,我干嘛要想这些,我自己的还忙不过来呢。”
  姜二娘子心气不顺:“你就是那么想的。”
  本来就是那么回事,可不能说,姜常喜:“你这人,非得赖我这个做什么?”怎么看着这人像个碰瓷的。
  姜二娘子:“咳咳,也不是赖你什么,就是我也不好意思同你要烧砖瓦的师傅,那什么,不然回头我让人去你庄子上弄一些砖头瓦片的回来,在我的庄子里面随便修一修。”
  姜常喜盯着姜三娘子,原来是个找便宜的,还好意思过来就挑刺:“脸呢,你的脸呢,你怎么好意思说出口。”
  姜二娘子那个理所应当呀:“我同你要砖瓦师傅,那不是同你要财路吗,这样的事情我自然是不好意思开口的,这不是才要一些现成的砖瓦吗。”
  人家一脸的我这也就是体贴你的神情,让姜常喜恨不得把人给踹出去。
  姜常喜就没见过这么算账的,集不要脸之大成,突然就发现厚脸皮这门学问自己竟然是被落下的,看来要奋起直追了。
  身边这群不要脸的衬托,感觉自己找个质朴无华。
  姜二这个不要脸的还不耐烦了:“成不成,你给个话。”
  姜常喜冷哼,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我又不是你娘,我该你的还是欠你的?
  姜二娘子狠狠心,咬咬牙:“银子我是没有的,都给我家大姐儿存着准备嫁妆呢,这样吧,我把大姐儿送给你玩两天。”
  姜常喜气的鼻子都歪了,心疼自家外甥女:“有你这么当娘的吗”
  姜二娘子:“那怎么办,谁让你这么小气,不过是砖头瓦片而已。”
  姜常喜指着姜二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