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太妃要躺平-第2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弟,估计早就被他送走了!
缮国公府顿时沸腾起来,老的喊着石光瑞不孝,不知道父母在不远游的道理!二房老爷也就是石光瑞的生父反正是无所谓,甚至,还有些窃喜,两个小崽子跑了,以后就不用考虑给给他们多少家产的事情了,比起两个大的,还是下面的小儿子更乖巧听话一些。尤其,大儿子原本再有能耐,也只能是给隔房的堂兄做跟班,二房又占不到什么便宜。如今人跑了,以后再想要让二房的孩子给大房牺牲,那可就说不过去了!
当然,会哭的孩子有糖吃!二房老爷很是在家里闹了一场,指责家里就顾着长房,弄得他们二房三房不得施展,都得为长房做嫁衣。
三房那边其实是庶出,这会儿看到二房上蹿下跳,也跟着摇旗呐喊,只气得府里老太太一魂出世二魂升天,差点就晕厥过去!
缮国公府如今还维持着国公门第,但问题是这一任缮国公年纪大了,人也糊涂,其实就是有些老年痴呆,发作起来连老婆孩子都不认识。自然也没法再担任什么官职。嫡长子是个平庸的,因此即便缮国公已经承担不起国公的职责,但他们府里依旧硬撑着不肯叫长房先袭爵。毕竟,老国公活着,缮国公府就是顶流,老国公一死,按照如今各家勋贵的状况,也得落寞下去。
第三代里头就是石光珠和石光瑞比较出挑,石光珠是长房长孙,所以,府里头的想法就是,先叫石光珠显露出来,回头便是老国公没了,上头看在缮国公府后继有人的份上,也不会太苛刻!
结果如今这事算是玩砸了,石光瑞不干了,缮国公府一下子成了笑话。
老国公这会儿正在犯糊涂,嘴里不知道叫着谁的名字,跟不懂事的小孩子一样,吵着要去找人,老夫人这么多年偏心大孙子早就成了常态,这会儿瞧着老二闹腾也就罢了,庶出的老三也跟着跳起来,顿时气坏了,骂道:“没天伦的东西,我跟你们老子还活着呢,你们就这般,等我们一蹬腿,你们还不闹翻天了啊!”
老二立马说道:“母亲,不是我要闹腾,我一下子没了两个儿子,我抱怨两句都不成吗?这大孙子是孙子,其他就是捡来的了?”
老夫人其实心里也有些不自在,不过见老二这般,自然不肯认错,梗着脖子说道:“光珠是要袭爵的,以后你们都要分出去,到时候光珠好了,你们不也沾光吗?”
老二叫道:“母亲,您这话说的,如今这家里还是国公府呢,我跟三弟也没沾上什么光!大哥身上还有个官身,我这边当初就捐了个六品的小官,到今天连个缺都没候上,至于三弟这边,那就更别提了!等着光珠袭爵的时候,家里还不知道是个什么光景呢,到时候光珠自己也有弟弟,有儿子,我们两个叔叔又算得了什么!”
他这话说得在理,连着老夫人也有些语塞,一边老大和石光珠父子两个更是面红耳赤!
老夫人咬了咬牙,问道:“事情已经是这般,光瑞那不孝子直接跑了,如今都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只怕等咱们追过去,人都出海了!寻常也不见你将那两个孩子放在心上,如此,你待如何?”
老二也是一呆,他就是想要闹一下,弄点好处,至于具体想要什么好处,他还真说不清楚。
结果旁边,一向蔫蔫的不吭声的老三居然壮着胆子开了口,说道:“太太,儿子想要分家!”
老二这回是真跳脚了:“老三,你说什么胡话呢,父母在,不分家!”他根本不想分家,他就是想要得到国公府的一部分政治资源,好叫自己做个有名有实的官儿,而不是像是现在这样,就捐了个虚衔,实际上还是在家吃自己!
但是老三说出了口,却已经是下定了决心,他知道,家里两个嫡出的哥哥在,自己最多就是分点家产,其他什么也没有。原本嫡母就对自己看不上,下头几个孩子在府里头因为是庶房出身,也被堂兄弟们看不起,他留在府里头,那真是受够了!
石光瑞一走,也算是给老三打了个样!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缮国公府资源有限,连着二房都占不到便宜,何况他们这个庶出的三房。与其很快沦为靠着主支混日子的旁支,不如出去闯荡一下。他其实还年轻,老夫人年轻的时候颇为强势,一直到老二出生后六七年,才有姨娘生了女儿,轮到老三的时候,比老二足足小了十几岁,也就是说,老三只比石光珠大三四岁而已。
不趁着如今还有点心气,等着以后老了再后悔吗?
因此,他鼓足了勇气,认真地说道:“太太,儿子只想要分家!”
老夫人黑着脸,看着这个庶子,冷声说道:“你要分家,可没多少家产给你!咱们家里头,大头是爵产,可不会像是荣国府一样,一个袭爵,一个袭产,这些都是大房的,公中那点东西,你们兄弟几个分,你也分不了多少,如此,你可愿意?”
老三本来也没想过自己能分多少,与其憋屈地顶着个国公之子的身份,还不如出去闯荡一下,说不定自己将来也能封公呢?
因此,他深吸了一口气,坚定地点了点头:“儿子愿意的!”
老夫人原本挺得笔直的腰杆子这会儿居然有些佝偻下去,虽说老三是庶子,但他开了这个头,只怕家里头愈发要不平静了,她还是先转头看向了次子,问道:“你呢?要不要一起分了?”
老二可舍不得这个国公府的名头,忙说道:“那个,怎么会!我不分家,您先给三弟分吧!”
长房那边老大还想要再劝一下老三,结果总觉得自己一说话,就像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只得闭了嘴,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原本这家里头,应该是劲往一处使,如今人心散了,之后再想要像是现在这般,那是不可能了!
他忍不住看了有些茫然的石光珠一眼,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缮国公府的事情根本没瞒得住,先是石光瑞跑了,然后三房前脚刚分家,后脚就将分到的产业卖了个七七八八,就留了个小宅子,然后拖家带口一起跑了!
很多时候,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尤其,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看到比自己地位高的人都争着做某件事,自然就会怀疑,这事有自己不知道的好处,要不然,怎么上头的老爷先去做了呢?
只是,寻常中上层能做的事情,往往会有比较高的门槛,普通百姓是够不上的,只能眼巴巴看着。可是这移民的事情,那是根本没有门槛,一报名就能去,你要是有个一技之长,那还能得到不小的优待,这还有什么好说的,起码南城那边的许多贫民就很感兴趣。他们是真的一无所有,每年冬天都很怕自己睡着了就再也醒不过来了!虽说顺天府常年会设置粥棚,但是那点子粥,其实就是哄哄肚子罢了,聊胜于无。有的时候,他们都盼着外头闹灾,这样有灾民过来的话,城里头会有庙宇道观,达官贵人也跟着设粥棚,那些粥可就稠得多了,运气好的话,甚至能有杂面馒头吃!
但是指望别人的善心是不长久的,如果移民之后真的能分到地,总比如今这样朝不保夕来得强!何况,听说一些人移民之后还分到了老婆?一些大龄光棍想着,就开始意动起来。
对于这些底层的人来说,说什么光宗耀祖那是没用的,他们最低层次的目标就是活着,然后就是娶妻生子。如果移民能够将这些全包了,那么,他们是不介意告别所谓天子脚下的身份,跑到万里之外奋斗一场的。
毕竟,对于朝不保夕的贫民来说,神京的富贵荣华,跟他们有多少关系呢?难道是乞讨的时候,能多讨半个馊馒头?
眼看着马上就要入秋,距离冬天也不远了,一些担心活不过这个冬天的贫民已经开始打听移民的事了。树挪死人挪活,出去就有活路,这个选择其实并不难!
老实说,在下面官员奏报这个情况的时候,圣上还有些不可置信。
他原本以为,大家安土重迁,除了像是漕丁那样的,可以以利诱之,其他人只怕宁可待在家里继续过从前的生活。
但是等到接到各地的奏报,他就意识到,这所谓的盛世,其实水份有点多。底层的穷人实在是太多了,只是之前他们毫无发言权,便是死在哪个犄角旮旯里头,也不会被人知道,甚至很多时候,这些人的名字根本就不在户籍上。既然他们不会为朝廷缴纳一文钱的赋税,那么,朝廷也不会关心他们的死活。至于他们是去做苦力,还是给人做佃户长工,或者是卖身为奴,朝廷都是不管的。
如今,朝廷给了他们一条可以摆脱如今困境的道路,在殷洲那边的重金奖励下,衙役胥吏们又在乡野大力宣传,这些人就从各个犄角旮旯里头冒出来了。
圣上甚至琢磨着,自己需不需要重新统计一下户籍人口,登记一下田亩。但是想到太上皇还在,他就打消了这个心思。毕竟,这种得罪士绅的事情,得等着太上皇驾崩了再说,要不然,他这边得罪,太上皇那边施恩,干什么都是白搭!说不定还会引起政局的动乱。
甄家那边在林如海身上吃了大亏,以至于徒宏憬手上的钱也不太够拉拢百官,豢养私兵什么的,如今徒宏憬也是焦头烂额,没空再跟圣上对着干!
圣上又听说,甄家那位奉圣夫人似乎身体有些不好了,这位一死,太上皇对甄家的感情就要少掉大半。别说什么贵太妃,圣上如今也算是看明白了,太上皇如今是有些力不从心,所以,贵太妃才能继续在太上皇那边有一席之地,要不然的话,贵太妃如今已经是年老色衰了,哪里还比得过新鲜的小姑娘呢?要说太上火对贵太妃,有多少真心实意,反正圣上是不怎么相信的!真要是有,他不至于让徒宏憬落到如今这个尴尬的境地。
眼看着情势一直向好,圣上翻看了一下以前的折子,终于觉得,可以让林如海回来了!
第212章
贾敏母子三人还不知道这个好消息; 佳婉之前下了帖子,请婆家一干女眷去自己陪嫁的宅子玩。
佳婉陪嫁的宅子就在内城,那边原本地势比较低; 年年夏天都会积水,后来被内务府收为官房,然后将原本地势比较低的地方又开挖了一番; 与附近的几处水源连通起来,又种上了荷花和垂柳; 风景一下子就变得怡人起来。之后就在附近营建宅邸,作为给宗室的赐宅。
佳婉原本作为郡主; 陪嫁的应该是一处铺子,但是她手里不缺钱; 就算是陪嫁了铺子也是租出去收租金,因此; 跟内务府那边商议了一番; 就选了这边的宅子,想着的是夏天可以到陪嫁宅子里面避暑。
不过因为在荣国府跟一帮小姑娘玩得挺开心; 所以嫁过来这么久,佳婉还没来过。这回听得这边宅子花园里面各色莲花都开了,便起了心思。
原本她只是想要请府里几个小姑子过去开诗会,但是想到之前王熙凤请了这边的长辈一番,这回怎么着也该轮到自己了; 因此,干脆连着两府的女眷都请了一圈。
原本佳婉没想要请薛家,结果薛家是个脸皮厚的; 薛王氏跟着王氏,宝钗自然顺理成章地也跟着一块过来了。
佳婉没法直接撵人; 只能当做没问题。
这边宅子并不算大,光是后花园就占了一半的面积,里头积土为山,形成了依山傍水之势。
水边竖着一个巨大的水车,将池水汲起,用来给屋子降温,因此,进门就是一片清凉。
佳婉这边设宴,上的就是八珍席,不是什么山八珍,而是水八珍,什么鸡鸭鱼肉反倒是成了辅料,做成不同的菜式,又是应时,又是雅致,滋味也不错。
贾史氏是享受惯了的人,这会儿坐在临水的亭子里,拈了一块芡实糕吃了,笑道:“这个好,口味清淡,一点也不腻烦!”
王熙凤在一边凑趣,说道:“可是我们之前不知道老祖宗的口味了,只怕老祖宗是吃自家的吃得絮烦了!”
贾史氏笑道:“这倒不是,如今是夏天,就该吃点应时的,家里头还总是做些小饺面果子什么的,一口两口还好,吃完一个,便都觉得饱了!”
佳婉笑道:“那老太太尝尝我这边的面果子如何?”
说是面果子,其实就是用面粉做成水果的模样,里头还填了馅料,吃着也是水果的味道。这可不是家里的厨子能做得出来的,而是佳婉为了今儿请这么一次客,在外头聘了个专门的白案师傅,他最擅长的就是做各种面果子,各家寿宴都想着请他做寿桃,他如今年岁也不小了,要不是佳婉这样的身份,又肯出钱,这次还请不来。
贾史氏一看攒盒里头的东西,用的是翡翠荷叶盘,上头摆着一串紫莹莹的葡萄,几个白里透红的蜜桃,几粒青中带红的枣子,几个像是刚从水里摘上来的莲蓬。
贾史氏眼睛早就老花了,也没注意刚刚佳婉说的话,粗粗一看,便是笑道:“竟有这么新鲜的桃儿,给我切半个来!”
佳婉笑着叫人切了,贾史氏这才发现,这根本不是真的桃子,而是面做的,偏生里头颜色也跟切开的桃子差不多,甚至还有个桃核,贾史氏一下子反应过来:“这是德盛楼的寿桃吧!”
佳婉笑道:“我还想要在老太太您这边显摆一下呢,却没想到老太太见多识广,是我班门弄斧了!”
贾史氏虽说觉得喜欢,却也只吃了一口,又将那葡萄枣子各吃了一个,不免赞不绝口,笑道:“我之前就知道他们家做的寿桃是绝活,哪知道还有别的!”
佳婉笑道:“不光是这几样呢,其他几样不是这个季节的,因而刚刚没端上来,老太太受累,一并品鉴一下!”
果不其然,下头又捧了两个果盘过来,一个里面放着的是拳头大的佛手,成串的龙眼,另一个里头放着的就是蜜桔和柿子。
在场的人差不多都是头一次看到,一开始还不相信,等着切开吃了才知道,竟然都是面果子。
一边薛宝钗吃着,还想要发表一下自己的高论,结果想到上次自己拿了荔枝蜜饯,回头就被荔枝罐头打了脸的模样,生怕又下不来台,只得闭了嘴。
她本来也是个欺软怕硬的性子,偏生佳婉看着言笑晏晏,脾气好得不行,却不是她得罪得起的人,她哪里敢在佳婉面前充大。这一次过来都有点死皮赖脸的意思,真要是叫佳婉生气,人家说我又没下帖子请你来,你一个不速之客,还敢在我这里评头论足,那可就有意思了!
因此,大家还算消停地吃了一顿席,佳婉还叫了两个女先儿过来说书,说的是如今外头流行的本子,叫做《东渡记》,其实就是讲移民的。主人公原本是乘船下南洋投奔南洋开种植园的亲戚,结果遇上了风浪,船偏离了方向,一路上有惊无险,一路东行,就遇到了一个新的大陆,然后遇上了原住民里头的公主,两人相知相爱,他便在新大陆成家立业,短短两三年便有了万顷良田,过上了牛羊遍地,奴仆成群的生活。之后有了孩子,携着妻儿衣锦还乡的故事。
这本子其实是顾晓之前叫人写的,因着移民热,类似的本子这两年层出不穷,毕竟,穷小子翻身的故事,从来历久不衰,这本子里头要冒险有冒险,要异域风光有异域风光,要男女情爱有男女情爱,甚至到了后头,还有打脸的环节,可以说,节奏快,爽点足,自然很受欢迎。南城那边那么多贫民之所以踊跃报名,也有听了类似本子的缘故。
两个女先儿也是说惯了的人,只拣了里头比较吸引人的剧情讲了几段,说到那人教导原住民驯养野兽,开垦良田,耕种畜牧的时候,哪怕在场的都是内宅女流,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