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陛下是个病美人-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到如今,只需要一个小小的推力,便可让整座城的防御系统从内部瓦解。
“从正门走入的攻城战,本将军倒还从未经历过。”吕飞铭缓缓道,“派个人去喊下话。”
“就说蒙朝皇帝倒行逆施,惹怒上苍,若不想再受天雷之罚,就打开大门,将我军迎进去。”
“我们给他们一炷香的考虑时间。”
第47章 得胜
=================
“太守还是要尽快决断啊!”
几名老者聚集在太守府中,其中一人看着上首之人说道:“那吕将军说了,仅有一炷香的考虑时间,现如今已没有多少时间了!”
“柳公,若是如此,岂非不战而降,日后我们可还有何颜面面对陛下?”
“张万你倒是说得好听,无非是你们张家本家就在阳城,舍不得这祖宗基业罢了!”
阳城内的世家主要有张、柳、万三家,除了张家是本家,其余皆是宗家。是以放弃阳城对于他们而言虽也有损失,但不至于如张家那般损失严重。
柳木明虽是最得张太守信赖的军师,但由于一人姓张一人姓柳,两人家族的立场不同,柳木明也不好开口。
“难道柳公舍得?柳家虽然是分家,但长居阳城无本家束缚,除了年年上供点金银瓷器外,你们和本家又有何区别。”张万轻哼一声,“丢掉财产土地灰溜溜地跑到本家过寄人篱下的日子,难道你们就觉得好受了?”
“我就算不舍得又如何,难道你想尝尝那天雷的威力吗?”
“况且如此长时间,陛下都未派军队救援,分明就是放弃阳城了。”他道,“陛下都做出将阳城拱手送人的姿态,你我又有何话可说?”
“可……”
“够了!”张申狠狠一拍桌子,他看向那快要燃尽的香,面色难看地说道,“打开城门,请吕将军进来。”
“……”
“还愣着干什么,快去!”
*
“没想到这阳城居然会以这种结果被攻破,倒是有趣。”一名士子淡定地跟在吕飞铭身后,从大开的城门中走入阳城。
这名士子正是郑希,此次陛下共派遣十二名士子来接替阳城事务,而这些人当中,独以郑希被委任的官职最大,他要暂替阳城太守!
往日,这种官职对于一个寒门而言根本想都不敢想,能成为太守之人,无不是出身与盘踞此地数百年的大家族。虽然只是暂替,但有这么一个履历在,他就算过一段时间被调走,官职也不会太难看。
但纵使如此,郑希依旧不卑不亢,只是一边和吕飞铭有一搭没一搭地搭话,一边左右观察着阳城内的情况。
吕飞铭此次入城仅带了不过二十名士兵和六名来接替官员的士子,这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十分大胆了。但正是因为吕飞铭的淡定从容,反而让那些心理还有些嘀咕的家伙更信了几分之前喊话之人的说辞。
几人一路被引入了太守府,张申坐在上座,张、柳、万几家家主亦在其列。几人听到下人来报,说吕飞铭仅带了不到二十名随身士兵时愣了一下,就连张万都不禁感慨:“此君绝非一般莽将!”
如此行为,一来彰显黑甲军的自信,二来也是表明对他们的信任。
黑甲军虽然攻城,但自始至终都未杀戮百姓,就连他们阳城的守军,也因为从未正面对决过,死伤数字极小。如此战斗,倒有几分上古仁义之风,若非他们是敌对关系,也要忍不住为这场战役写下几篇赞扬的文章了。
如此不卑不亢的君子之风,若是他们在太守城中设伏,岂不是要被世人辱骂到永远都抬不起头。
张申无奈:“让周将军将太守府外埋伏的士兵带走吧。”
吕飞铭进门之前顿了一下,像是感受到什么一般头微微侧了侧。
郑希虽不像吕飞铭这样,对士兵的杀气异常敏感,但他天生聪慧,只稍微一想便推测到了事情原委。
他不禁笑道:“在下提前恭喜将军了。”
“大人同喜。”
不需多言,两人都明白,这阳城是彻底拿下了。
命其余士兵在外等候,吕飞铭和郑希走入房中,禹、蒙两朝官员这才算是彻底见了面。
稍稍寒暄一番,吕飞铭便将舞台交给了郑希,由他来管理交接适宜。
张申看着郑希,先问了一个阳城内世家最为关心的事情:“阳城内有张、柳、万三个氏族和数个小氏族,不知大人对于这些氏族有何打算?”
郑希笑眯眯地说道:“我们初来乍到,不了解阳城内的事宜,诸位世家若能留在此地帮助,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当然,若是想要离开,我们亦不会阻拦,甚至各位氏族内的金银财富,都可装车带走,我们绝对秋毫无犯。”
几人显然没有想到郑希一开口,就说了这么好的条件,纷纷看向吕飞铭这个大将军。
“郑大人暂领皇命,在下亦会听从郑大人指挥,约束军队。”
军匪,军匪,这个时代的官兵和贼匪是没有多大区别的。很多军官都会用破城之后,放任士兵任意在城内烧杀抢掠数日为奖励去激励士兵,百姓深受其害,而世家也难能幸免。
若吕飞铭真能约束军队,禁制其在城内任意欺压百姓氏族,倒是阳城之幸。
张申真情实感道:“在下代阳城百姓在此谢过吕将军了。”
“不过也不是全无条件,若有氏族想要留在此地,田土要上交一半给我们。”
“此事好说。”
他们一开始就没想着能留在阳城,举家逃离,所有的田土不还是都任由郑希处置,如今人家允许你继续呆在阳城,不过是上交一半的田土而已,不是什么难事。
“亦有十数名士子与在下同行,希望在三日之内,完成太守府政务交接。”
“尤其是太守府府库,如今天下大旱,百姓易子而食之景频频出现,在下希望能打开府库,调取粮食赈灾……”
谈话一直持续了数个时辰才结束,吕飞铭就只是双手抱胸坐在一侧,除了最开始,便在没有开过口。
两人离开太守府时,天色已晚,郑希一边看着天边火红的云彩一边说到:“将军不喜政务?”
“……”吕飞铭没想到郑希如此轻易地便看到了他对那些政事下意识的排斥,“在下是将军,是武人。”
“哈哈,但吕家亦是大家族。”郑希笑道,“不过,也不错,只做一个将军很安全。”
做一个只知道打仗而不通政务的将军,远比级会打仗又会安民的将军安全得多。
吕飞铭听到郑希那充满暗示性的话,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睢阳,出问题了?”
郑希挑挑眉,这一直藏拙的吕将军,怎么在自己面前不装了,是知道装不了,还是说,关系则乱呢?
“倒也没有什么?”郑希道,“陛下兵不血刃得到两座大城,此战之后,陛下威望更胜。”
“文治武功皆备,等陛下声望达到最胜时,怕是要有一番动作了。”
郑希对吕飞铭的印象不差,忍不住提醒道:“将军若无事,近几月,还是约束家族,不要多生事端为好。”
“……多谢先生提醒。”
“阳城内有铁矿,柯博士要在此停留一段时间,准备建造兵工厂。”
“此地?”吕飞铭皱眉,他之前从未听过,“这是陛下密令?”
“是,阳城虽离蒙朝过近,但矿产丰富,又是易守难攻大城,所以陛下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在当地建造兵工厂,制作武器。”
“陛下希望将军寻个理由,将这些人马留在阳城,护卫兵工厂。”
听到这,吕飞铭忍不住笑了一下:“他倒是雁过拔毛。”
“好,本将军同意了,不过陛下若想要兵,还是拿武器来换吧。”
“本将军可和陛下赊账。”
郑希:“……”
得,看来陛下之前用欠条和世家换粮食的事情,都传到关外了。
第48章 电的光辉
=====================
苏洵有时会觉得,也许人的运气真的是守恒的,在经历一系列倒霉事的人往往会遇到点好事,顺风顺水一段时间的人也往往会遇见一场挫折。人生就像是一个被精心设计好的游戏,既不会难度太大让人无法支撑,也不会难度太低丧失挑战性。
自上次天坛祭祀后,苏洵一扫之前的倒霉,借由那场祭祀中出现的“神迹”所带来的震慑人心的效果,他迅速地收拢了睢阳城内世家的心,至少在明面上,他们表现出了对他这个皇帝极度的忠诚。
趁着民心所向,世家齐心的难得机会,苏洵派吕飞铭一举夺得阳、伊两座大城,禹朝疆域再度扩张。城内世家的一半田地充公,后又被分给百姓,而阳、伊城府库中的粮食也被用来赈灾。阳、伊两座城池的百姓得到了活命的口粮以及能让他们继续生存下去的土地,就算苏洵现在赶他们,他们也不一定想重新成为蒙朝的百姓了。
他和柯南一直用过护龙卫的密信交流,阳城内兵工厂的建设一切顺利,苏洵希望能在入冬之前得到收益,用来防御塞外异族可能出现的扣边。
而在睢阳城内,他直接干脆利落地敲定了每年六月底举办文会,按照考试排名录用官员,自此,察举制和科举制并行的官员培养体系也逐渐建成,而那原本用来培养寒门,后又被世家派人放火烧掉的图书馆也被重建了起来。
如今想来,自那日祭祀后,除了依旧干旱少雨之外,苏洵几乎没有再遇到任何烦恼的事。
如今,又有一个新的惊喜等着他验收了。
苏洵站在阴影中,和所有人一样,好奇又充满期待地看着面前的小小灯泡。
是的,灯泡。这个本应在几百年后,经由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耗费无数材料才制作出来的文明光辉,因为苏洵的剧透而早早出现。
现如今,这个不到巴掌大小的,散发着微弱光芒之物彰显着整个禹朝最高的科技水平。那小小的光辉在众人的注视下闪烁了两下,然后便持续而稳定地散发着淡黄色的光芒。
“真美啊……”
不知是谁感慨了一句,获得了周围人的一致赞同,就连苏洵也忍不住点点头。
是啊,真美啊。
他看向负责这项研究的带头人,一名叫做周文的男子:“材料问题解决了?”
“是的陛下。”周文有些腼腆,陛下之容貌冠绝天下,让多少自陈貌美的男子无颜,只要看上一眼他便觉得双颊发烫,此时也是根本不敢直面天颜,只是盯着地面回答道,“臣按照陛下的旨意,以金属为灯丝,果然使用时长和亮度都有着极大地增长。”
“不错。”苏洵点点头,“这些电都是由沼气池提供的吗?若朕想将这灯泡安在成衣厂和印刷厂中,需要增加沼气池吗?”
沼气发电和水力发电是如今最好获得的两种发电方式,可惜皇庄附近虽有隋水,但那些水流湍急的地方已经被水力纺织机和水力锻造机给占据了,所以苏洵便命格物馆中的人研制更不挑地形的沼气发电。
这对于他们而言并不难,因为对于沼气池,苏洵的了解还是比较多的。他记得在自己小时候,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这么一个简单的沼气池,利用剩菜剩饭、菜叶树叶甚至是人畜粪便进行发酵,所制作出来的甲烷燃气可用于做饭和点灯,剩余的沼液还可制成肥料,效果远胜现如今的沤肥法。
周文思索了一下:“若是只提供成衣厂和印刷厂的照明,那么现如今的这个沼气池也足够用了。”
制衣厂和印刷厂的主要目标是平民和寒门,求快求量求价。制衣厂雇佣的是皇宫中年老的宫女,在制衣厂中,她们可以获得机器织成的大块而织线整齐细密的粗布,利用制衣版按照身高裁剪成四种布料,然后用脚踏式缝纫机缝制便出便于干活的短打上衣和阔腿裤。相较于以往使用笨重的老式织布机耗费数月时间才能制成一件衣物,在制衣厂中,一个手巧的女工一日之内便可缝制数十件衣物。
制衣厂每日会管一顿干饭一顿稀饭,不可带出,但就是这两顿饭,远比一般人家中的女子吃的更好。这些宫女被从皇宫中放出时大多都二十多岁了,若要急着嫁人很难嫁得良人,倒不如留在制衣厂中,凭借每日赚的铜板为自己攒一些嫁妆,反正自己能挣钱养活自己后腰板也硬气,可以慢慢挑选自己喜欢的如意郎君。
而印刷厂如今雇佣的则是老年的内侍,如果不能在年轻时攀上高位,或想办法攒下一笔钱,这些内侍过的比那些老宫女还要凄惨。为了守密,皇宫中的小太监是不允许识字的,除非是像是萧不闻那样,说是内侍,实则早有别的工作,这样的倒是允许去学一些。不过他们久居皇宫,心灵手巧心思细腻正适合去印刷书籍。
“朕打算在睢阳城郊外再建一个织布厂和成衣厂,制纸厂最好也转移到郊外。”
这是苏洵思索了几天后的决定,现如今试验园区中不单单要尝试培育各种耐寒耐旱的作物,还有一个专门开辟出来研究的格物馆,冶铁、制玻璃、制纸、印刷、纺织等都堆砌在其中,已经有些拥挤了。
他打算将一些轻工业和手工业,比如说是织布厂、成衣厂和制纸场逐步转移出去,使试验园区整体逐步朝着研究型方向转变。
只不过冶铁和制玻璃,一个是国之重器,另一个则是现如今禹朝重要的奢侈品来源,最好还是要放在守卫较为森严的皇庄中。
“当初朕命世家耕种的耐旱作物已经成熟,国库渐丰,但百姓们依旧因干旱而受苦,与其直接发放粮食,倒不如以工代赈,命令他们建造厂房,这样一来,等厂房建立好了,也到了秋收时节,便可将这些工人放回收割自家粮食。而等到了冬天农闲时分,则可再度命其来工厂工作,补贴家用。”
这两天,苏洵突然意识到一件事。如今百姓生活困苦,自然有干旱和兵祸的缘故,但即使是风调雨顺的年代,百姓们家中也不一定有多少财富,全因此时的产出太过单一,男耕女织,农闲时就只能数着家中的粮食干坐,顶多女子织织布,男子打点野味罢了。
“对,还可再建一个养兔场,但最好和几个工厂的位置稍微隔开,免得疫病传染。”
他早就想发展畜牧业了,但怎奈何无论是他还是这个时代的人,对大型养殖场都毫无经验。也许从繁殖快、好养活的兔子开始养起是个不错的注意,兔子吃草,也可雇佣孩子去割草,而兔肉、兔毛、兔皮都是宝贝。
“以工代赈……”周文回味了两下,明白了,“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直接发粮易使百姓养成恶习,而青壮年闲下来后还容易滋生事端,倒不如命其建造工厂,正好工厂建好后,还可命其在农闲时于工厂工作。”
周文自然也感觉到现如今试验园区内工厂繁杂互相干扰的问题,逐步将一些不太重要的产业转移出去,是个不错的主意。
这便是初步敲定了,这些工厂说到底都是属于他的产业,甚至都不用和其他官员商议。不过苏洵有意将此种模式复制到其他城池中,那么培养一批精于此道的浊官便十分重要了。
他点头道:“将工厂的建造和后期运行拟一个章程给朕,朕明日派人调出粮食并选出浊官,尽快建造保证能在秋收之前完工。”
“是。”
第49章 工厂招工
=====================
三日后。
王五嘴里叼着一把草根,这种草茎叶粗糙不能食用,但根部在细细咀嚼后倒是能尝到一点甜味儿。
他家中有一名四十多岁的母亲,一个妻子和三个孩子,都靠着他家传的那几亩薄田糊口,往年,虽然日子艰难些,但也勉强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