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科举文继母养儿日常 >

第50章

科举文继母养儿日常-第50章

小说: 科举文继母养儿日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裁缝的手艺我肯定及不上,但咱们的款式简单,我做的认真,针脚那些不会比布庄里头的差。”
  “这不就成了,咱们款式新颖,用料足,你手艺也不差,比人家逊色的,只是咱家没门面铺子,没什么名气……两厢一抵消,同样的价格,定价非常合理。”
  看到周氏还欲言又止的,沈翠接着道:“我知道你想的是人情那些。但既然是做买卖,就丁是丁卯是卯,别黏黏糊糊的。像今天卫恕帮着送来订单,又垫付了定金。你可以等这单子结束,再买份谢礼给他,但做买卖的中间,别掺杂什么人情世故,该立字据就立字据,该收钱就收钱。你没看卫恕今天也没有不高兴吗?”
  想到卫恕的反应——当时她不肯收他垫付的定金的时候,卫恕很是为难。后头沈翠帮着收了,又白纸黑字的写收条和契书,他反而一脸轻松,转头也没在这事儿浪费时间,投入到功课中去了。
  倒是只有她,犹犹豫豫了一晚上,临睡前才憋不住了来和沈翠说话。
  要搁以前,她可不敢跟沈翠这么说话,相处快一年,她知道婆婆真的和从前不同了,这才敢说出来。
  说的时候也有些怕,怕沈翠觉得她这小辈质疑她这长辈的决断,又和从前那般指着她的鼻子骂她。
  沈翠没骂她,从头到尾给她分析了一遍,还道:“还有件事儿,不知道你记不记得,就是早些时候咱家在村里收鸡蛋,老阿婆非要送你。”
  周氏说记得的。
  那个老阿婆就是早先时候送给穆云川饴糖的那个,她脑子一时糊涂一时清醒的,清醒过来知道自己办了个错事,居然在秀才公考取功名,高高兴兴回家的时候,送了那样腌臜的东西。而秀才公也真是顶顶的好脾气,没和她生气不说,还在人前维护了她的脸面。
  没过多久,周氏在村里收鸡蛋,老阿婆认出她是秀才娘子,就非不肯收那几文钱,要送给她。
  几文钱看着不多,但老阿婆日子困苦,日常照料自己都难,周氏哪里肯占她的便宜?连着几次都是掰扯不清,后来周氏再收鸡蛋,就避着不去她家了,而是让人帮着去代收,多了道工序,也怪麻烦。
  “所以,买卖是买卖,人情是人情。一码得归一码,若搀在一处,对双方都不是好事儿。”
  周氏别的不说,人还是挺听劝的。听了沈翠这么一番话,果然也就不再纠结,立刻去睡下,隔天一早就开始动工。
  等到下次卫恕旬休,她就赶制出了五件袄子。其实按她之前的速度,还是可以做到一天一件的。
  但那会儿不是系统任务给的时间紧嘛,沈翠帮着她打下手,婆媳两人一道赶工完成的。
  现在做工的成了她一个,虽然用系统的蜡烛,晚上做针线也不担心伤眼睛,但铁人也经不住连日劳累的,沈翠就还是看着她分出时间休息,让她两天做一件。
  卫恕翌日就把袄子带回了书院。
  前头沈翠给了他一叠白纸黑字的收条,定袄子的那几人立刻爽快地用银钱换取自己的收条。
  先得到消息的人在旬休之前,就把收条和尾款都托给卫恕转交,眼下拿到了袄子当场就套在身上试穿。
  和卫恕的那件一样,虽然剪裁十分简单,但每件袄子都是厚实又保暖,针脚都缝的密密的,棉花又给的足,往身上一穿,半点儿风透不进来!并没有因为时间紧就赶工糊弄人!
  而且做宽大也好,这样平常的时候他们也能穿自己的衣裳,等到晚上起风了可以随时套上。那会儿都晚上了,不至于影响他们读书人的形象。
  也有人没立刻穿,而是把这大袄子还能盖在被子裹着,想也知道晚上不可能再被冻醒。
  “卫兄看中的铺子确实不错,这一两银子,不比书院街裁缝铺子里卖的差。而且裁缝铺子里还得预定呢,我入冬前订的,到现在还没做好。”
  “就是我来得晚了,没轮上前头这五件,还得等一旬……还有一旬就是年假了,卫兄该回家去了吧?不若直接把铺子告诉我,我自己去取。”
  卫恕就道:“铺子那边说了,后头做好直接送到书院来,你们到时候出具收条就成。”
  …………
  腊八过后没几日,青竹书院放年假了。
  书院这边五湖四海的学子多,譬如卫恕和卫奚这样家里远在京城的,一来一回就得大半个月。
  去年卫恕就嫌路远没回去,今年卫奚跟着他过来了,兄弟俩要是都不回家,爹娘那里不好交代。
  卫恕其实有心只自己回去的,怕卫奚在路上生病。
  但是也是奇了怪了,往年入冬就要生病的卫奚,今年居然破天荒地一声咳嗽没犯?
  卫奚觉得自己能行,若是不回去,即便卫恕说他在外头一切都好,二老也只会以为他是报喜不报忧。
  安父母的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他在翠微书院这段日子十分舒心,往后想长久在此处,还得回家和父母仔细交代。
  初十那日,沈翠一行人给卫家兄弟送别,等送走他们,下午沈翠陪着周氏去送了衣裳。
  那时候也只有卫家兄弟这样要远行回京的人先行离开,绝大多数人都未走,尤其是没拿到新袄子的几人,更是都在等着。
  斋夫帮着通传了一声,很快五个少年郎就拿着收条出来了。
  周氏和沈翠都极少过来这边,上次和青竹书院打交道,那还是在八月书院大比,但那会儿大家都在各自的看台上,隔得远远的,沈翠和周氏都没怎么在人前露脸,所以这五人并不认得她们。
  五人爽快地给了收条,付清了尾款,将袄子夸了又夸,顺带询问她们的铺子开在何处?
  沈翠为了锻炼周氏才促成这桩买卖的,自然不出声,就让周氏出面。
  “并未有铺子,还只是在自家做活,勉强算是个小作坊。”周氏说着,眼神不自觉地看向沈翠。
  沈翠依旧不说什么,只给了她一个鼓励的眼神。
  周氏深呼吸了一下,有条不紊地接着道:“小作坊也有小作坊的好处,单子少,做的快,诸位下次若还有想做的,不拘是荷包抹额、亦或是长衫短褂,都可以定做。”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4…14 19:17:42~2022…04…15 12:10:3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沈晨虞 3个;阿乔 2个;31846481、千月家的小凤瑾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魏维 60瓶;嗳娃娃。 20瓶;沈晨虞、万俟 10瓶;不爱吃鱼的猫 5瓶;唯爱甜心软妹、沥青CC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七十章 
  周氏如今也认识好些个字了; 在书院众人的耳濡目染之下,不止说话,面貌上也比普通做活的人多了几分文气和落落大方。
  其中一人听了她的话就打听道:“小娘子可识字、可会看图?”
  周氏点头; “诸位手上的收条就是我写的。不敢说会,略懂而已。”
  收条上的字迹谈不上好; 却是娟秀清晰; 那打听的人就接着道:“你等等,我去取个东西。”
  其他几人直接把袄子披上身,也没离开,而是等着那人拿东西。
  很快; 那人拿了一张图纸过来; 图纸上头是一个穿着春衫、器宇轩昂的少年,空白处写了肩宽、手长、身高等各种量体尺寸。
  春衫样子跟普通春衫大致相同,但剪裁又有细微的差别,袖口不是云袖; 而是箭袖; 腰身收的更窄,配一条腰带; 这样搭配之下,既显出文气,又多了几分英气。
  另外那几人跟他关系好; 勾着他的肩膀就说:“宋兄啊; 你怎么又设计起衣裳来了?”
  “是啊; 这图纸我好像见宋兄拿出来过; 当时拿到裁缝店里去做; 那效果……你咋还没有死心?”
  从他们的聊天内容中; 沈翠和周氏知道这是那位宋书生自己设计的; 前头拿到别处定做。出来的效果嘛……宋书生想的是要做一身文气英气兼备的衣衫,没想到弄出来,却是不文不武,不伦不类。
  也得亏他家境不比卫家差多少,一件半件衣服的银钱还不放在心上,若是普通人家的学子,可承担不起这种损失。
  他被同窗调笑得脸颊发红,但还是道:“小娘子看看能不能做,若是能做,就试着做出来。我可以先给定金。”
  旁边的人也笑闹道:“小娘子尽管做,宋兄不差银钱,他家里就是在府城开绸缎庄的。若不是怕他爹娘又要说他玩物丧志,怕是早就让家里的裁缝做了!”
  “是呀,我们宋兄日常奇思妙想不断,真要能做出来,往后就都在你这处定做了。”
  定金作为本钱,那么就算后头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收不到尾款,也能保证周氏不亏本。而若是这单成了,这小买卖更是能发展为可持续性收入,再不用她给人缝补浆洗,挣那几十文辛苦钱。
  但是这样式实在是新颖,又听人说别家店铺那么有经验的裁缝都失了手,周氏心里没底,又忍不住去看沈翠。
  沈翠还是那样,眼观鼻鼻观心,眉毛都没抬一下,事不关己似的。
  她是要培养周氏独立自主的个人意识,又不是把周氏从穆云川的工具人,培养成自己的应声虫。
  她带着周氏做过一单了,又提点了那么些话。若此时周氏还跟之前似的,想东想西,畏手畏脚,那么只能说明她立不起来。
  好在周氏思索半晌道:“不知道宋公子何时要?”
  “马上我也要归家,十五上元节后才回来,那会子能做好就成。”
  这日才初十,到上元节还有二十五天,时间足够。
  “那我就尽力一试。”
  说完周氏又麻烦宋书生去取了笔墨,照着沈翠前一天教的,写了定金收条和契书。
  拿到了二钱银子定金,周氏只觉的自己心都要跳出嗓子眼了——
  这第二笔买卖虽然比第一笔小很多,但前头那是沈翠帮着促成的,这次,却等于是她独立完成的!
  沈翠看她一直攥着那小银锞子没松手,便笑着问她:“感觉如何?”
  周氏回过神来,露出个笑,“感觉挺好,就也担心……做不好。”
  “还没发生的事儿,担心那些作甚?再说,他们都说了,这是宋书生自己的设计,书院街上的老裁缝都没做出来,最坏的结果,也就是做坏一件衣裳而已。”
  周氏忙活了二十天,尾款都收齐全了,五两银子赚到手里,做坏一件衣服的损失完全承担的起。
  她抿嘴笑道:“那到时候若是宋公子不喜欢,我就退他一半定金,然后把那长衫改改给咱二胖穿。”
  “这敢情好,去年他把春衫让给了他大哥,虽没说什么,估计心里还是想要的很。”
  婆媳俩说着话就离开了青竹书院门口。
  还有两旬就是过年,今遭沈翠和周氏出来,不止是送棉袄一遭,还要置办年货。
  卫奚离开书院之前,还想着把这个月的生活费给交了。
  沈翠看出来他是怕自家没银子过年,但他人都不在这儿,哪里来的生活花销?就没收。
  前头给书院上下置办冬装,花去了三两银子,她手头还剩下六七两。
  想想去年年头上,她刚穿过来这会儿,先是给穆云川送银钱,又是和郑氏吵嘴,被要回去五两,手头银钱还没这会子多呢,不也照样过来了?
  沈翠心态良好。
  结果回头挑选完各色年货,到了付账的时候,周氏抢在她前头结账。
  “往日您不要我交家用,这次靠着您想出的袄子样式才做成一单小买卖,多少挣了一点。您又不肯和我分银钱,就让我表示表示吧。”
  难得她这么有主意,沈翠大概算了算这些零碎东西的价格,加起来不到一两银子,也就随她去了。
  置办完年货,两人都拎上了大包小包,但还能再拿些东西,周氏又另外去买了几支新笔和几刀纸,依旧是她抢着付的钱,“过去我练字用纸,用的都是书院里现成的,现在手头富裕了,当然还得补上。”
  婆媳俩在天黑前回的村,虽然这一天都没歇着,但周氏一点儿都没显出累,精神状态十分饱满,笑着给大家分东西。
  劳不语得了一包新茶,虽不是什么顶好的货色,但也不是茶末,比平时书院里供着的好上不少。
  穆二胖已经有了新衣裳,得的自然是吃食点心。前头他把桃酥当谢礼送给了卫恕,周氏便又给他买了一包。
  东西虽不算值钱,但过年嘛,收点小礼物本就是增添气氛的。
  劳不语和穆二胖都很高兴地看向沈翠,沈翠立刻道:“可别谢我,我只负责买选年货,抢着付账的不是我。”
  不是他买的,那自然是周氏,劳不语同她道谢,转头还同沈翠道:“山长好福气,寒山聪慧,儿媳妇又这般能干,再过几年,且有好日子过呢。”
  沈翠笑道:“夫子这话说的,他们日子好了,还能不想着您?是咱们都有好日子呢。”
  穆二胖跟周氏更亲厚一些,不止道谢,还说:“嫂嫂的手艺真厉害,这么几天就赚到那么多银钱。你是我见过最能干的人了!”
  是人都知道周氏能干,但从没人当着她的面这么夸奖她,就好像她做的都是分内之事,本来就应该那般似的。也只有穆二胖,素来想什么说什么,从一开始吃她的饭就都要夸她,到现在也是,一如既往的该夸就夸。
  周氏被说的脸颊砣红,颇有些不好意思,就说回屋接着做活。
  前头她赶工,沈翠是让她在书院这边利用时间增益的。
  眼下她第二单时间充裕,就没必要待在书院这透风的屋子里了。
  而且青竹书院那边都放假了,他们那边已经是城里书院规矩最严的,一旬还有一天休假呢。自家书院日常就没有休息这么一说,每天白天都是学双倍时间,只有偶尔晚上的时候,沈翠取消时间增益,算给大家‘休息’,此时就想着也给大家放个年假。
  但她提出放假之后,劳不语和穆二胖师生俩对视一眼,都颇有些迷茫。
  最后穆二胖搔着头开口道:“放假……干啥去啊?”
  “放假当然是玩儿啊,你想玩啥,娘都陪着你。”
  “我就喜欢投壶射箭,可是每天早上本来就有早操,我每天都在玩啊,玩上两刻钟也很够了。”穆二胖说着看向劳不语。
  劳不语也道:“我孤家寡人一个,每年过年都觉得冷清。难得有寒山这么个乖学生日日陪着。放假了我也没地儿去……又没规定说过年不许读书,还和平时一样最好。”
  得,这对师生居然还不想放假。
  沈翠也不逼着他们。
  因为当天她出去了,没开书院里的时间增益,穆二胖和劳不语还嘟囔,说今儿个不知道怎么回事,时间过得特别快,往常半天里能背完六七页书的,今儿个却只背了一半……
  于是不止他们没假放,沈翠这山长也回了自己的位置,勤勤恳恳地充当一个时间增益的人形开关。
  书院里虽少了个卫奚,但日子还是一样的过。
  等到外头时不时就能听到爆竹和鞭炮声的时候,正式到了年根底上。
  穆云川托旁人送回了第三封家书,和之前一样的问候模板跳过不提,他在信里说府学课业重,来年开春又是他进府学后第一场大考,越发不敢怠慢,便不回家来过年云云。
  听说穆云川不归家,沈翠当然是高兴的,心里盼着他忙呢,越忙越好,把自家彻底忘了才好。
  但高兴归高兴,她没表露出来,而是转头去看周氏。
  算起来,他们夫妻成婚到现在一共跨了两个年,但是两个年都没在一起过,想也知道周氏多失落。
  周氏自然是失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