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赢政站了起来:“炒钢法!”
他刚刚还在想,后世是不是拥有了更先进的合铁工艺,没想到仙画立刻就给了自己答案!
赢政简直想给路小染打赏千金!
扶苏默默的用毛笔在嫌帛之上记下炒钢的方法,虽然还不是很懂,但有了这句话,交给工坊去研究就好了。
“传朕旨意,有研造出炒钢法者,赏百金!”
扶苏点头,准备拟旨。自从赵高被逐出言和胡亥圈禁在一处后,他所掌管的符玺就暂时放在了御书房内,而拟旨的任务暂时由扶苏替代。
他想起一事,抬头问道:父皇,那耦犁和鞍车是否要着宫中尚方营造,再在民间推广?
“可。”
想到耦犁和鞍车,赢政都要开始羡慕那汉武帝刘彻的好运气。打了四十几年仗,居然还没把大汉朝搞垮——他横扫六国,现在也在和匈奴开战,但他可没想着要接连打这么久的仗!最可气的是,人家在晚年又能遇到这样的能臣,说后悔了竟然就真的找到了弥补的路。
简直是…
哎!
他也得好好研究一下取士之道了。或许,庶民之中真有能为朕所用的人!
【铁农具利润低,一开始的时候工坊都不是很愿意生产,更愿意生产利润高的武器盔甲,在刘彻将治铁行业变为官营之后,就开始大力推广铁制农具,铁农具在民间终于变得越来越多见。】
【可以媲美钢铁的铁锄头、铁锹挖地就像是挖
黄油一样轻松。北方长期被冰封住的土地和南方丘陵地带坚硬的土地终于得到了更好的开垦!】
皑皑白雪融化之后,露出黑色的肥沃的土地,北方沃野干里。
而南方,人们在山上开凿出层层的梯田,春季的时候,耕牛拉着矮车在梯田里劳作,映着稻田里的水光明镜,如画一般优美。
【有了更多的耕地,才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这就是发展技术的最基本的意义。】
【这也说明,一个行业不可能独立发展,铁制农具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而铁制农具的出现却和冶铁行业的进步有着直接关系。联系到我们上个视频里说的士农工商,“工”的重要性,就不用再多说了。】
【重视农,却轻视工,是很愚蠢的行为。 】
朱元璋轻哼一声。
他之前想着要照着仙画说的,发展科学思维,来和儒家争一争这天下的道统。
但科学思维要如何发展,从哪里开始,却有点摸不着头绪。
因此,他看这一期的仙画看得特别的认真。
听了这番话之后,倒是让他稍微福至心灵的想到了点什么。
“工”啊!
一下子将士农工商的藩篱打碎,恐怕会引起士林震荡。
或许,先从提高官营作坊的地位开始吧。
【汉朝过后,隋唐也有两种农具一直被提起,甚至到现在还在一些偏僻的农村可以看到。】
【一个是水转筒车。】
【水转筒车就是水车,利用水的力量来带动车轮,将河里的水自动的导入水槽然后再灌溉到田里。这种工具诞生于隋朝,完整于唐朝。】
【它是不需要人力来操纵的,很精巧,古代版的全自动灌溉!】
巨大的木头制水车立在河水中,而河边就是整齐的农田。
有妇人拿着衣服在水车旁的小石阶上洗,水车在流水的带动下缓慢的转圈,发出吱口的轻微声响,水被水筒提起来,然后转上去再倾倒在水槽中,流向河边的田野。
妇人们欢声笑语,根本不觉得身边的水车可以自动运行是多么神奇的一幕。
这对于她们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李世民抚须,满意的
点头,眼睛里都带着笑意::我就说,我大唐的农具也不差的。风机防火,风入口水热处
水车,他在民间的时候经常见到,尤其是河流繁多的南方地区。
被仙画提到,与有荣焉。
他问众臣:“众卿家不妨猜一猜,接下来的那件会是什么?”
他心中已有自己的答案。
几位对民生颇熟悉的大臣,比如房玄龄、魏征对望一眼,异口同声的说:江东犁!
李世民乐呵呵的:“朕也觉得是江东犁。”
江东犁原本是江东地区的农人用的一种农具,后来因为好用,慢慢的推广到了大唐其他的州县。
可是,路小柒接下来的话却让大家都失望了———
【除了水车之外,曲辕犁同样是让华夏百姓使用了千年的好东西。】
【它的最初发明者已经不可考,只知道是源自于唐代江南地区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他们将直辕和短转改为了短轨和曲辕,然后在前面安装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整架辕变得轻便小巧而且转起弯来很灵活,即使是女子也可以轻松操控。】③
一个看上去小巧的农具出现在了天幕上。
它的形状和线条并不复杂,但每一个弧度和角度看上去都那么的恰如其分,似乎已经无需再做任何改动。
就该是这个样子。
——贞观的君臣们在失望之后,又笑了起来。
这曲辕犁,原来就是江东犁!
【一般史学家们认为,曲辕犁出现是农耕工具成熟的标志。】
【但换个话来说,就是已经也没太多可以发展的空间了。宋元两代只是在这些农具的基础上做了一些细节的改进,而明清两代也没什么创造性的农具出现。就像是技术发展到头了,需要的是一场彻底的革命,比如进入到蒸汽时代,才能引发更多更大的进步,不然不进则退。】
一说到这里,路小柒的声音就带上了嘲弄的沧桑和唏嘘。
【可惜的是,革命是有了,但和我们无关。】
朱元璋扶着脑袋,只觉得脑壳疼。
上—期仙画最后一段还历历在目呢。
怎么又来了?!
别骂了!别骂了!
…………
【好了,往事不要再提。】
【我们再来说从亩产一百斤到亩产四百斤,古人们做对的第二点,那就是古代的优秀农学家们,做出了很多有益的经验总结并且引进和培育了更好的粮种。】
此话一出,观看仙画的各朝各代帝王们眼睛都亮了。
这个好啊!
之前的赵过看得大家都眼馋。
若是本朝的人才,那可以提前抢过来!
第31章 亩产千斤的秘密(四)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里有一支流派叫做“农家”,他们提倡的是“君民并耕”的思想。但想也知道,这样的思想肯定不会被君主们所采纳,到了先秦后期,农家已经悄然退出了政治舞台。】
咸阳城中。
李斯冷笑一声,想起了自己曾经学到过的一些关于诸子百家的轶事。
农家在当时可也算是显学,和儒家的思想有一部分重合,但也有一部分是天然对立。
孟子就对农家的许子十分不屑,甚至称其为今也南蛮觖舌之人,说他是有着奇怪口音的南蛮子。如果不是农家当初势大的话,那孟子根本不会将他放在眼里。许子的弟子陈相原本就是儒家子弟,后来转为农家,就像他一样。
陈相曾经和孟子论战,但被孟子打败。再后来,农家不受君主重视,也没什么新的变化,就慢慢的败落了。
李斯也不喜欢农家的理论。
“君民并耕而食”、“收获平均分配”…幼稚!
完全无视整个国度的现实情况。
已经得到权力的君主怎么可能会和庶民一样的去种地。所有的收获怎么可能无视身份平均分配?
就像他自己,他现在已经不再是守仓库的小吏,而贵为秦朝的相国。
难道还想让他和庶民一样冒着大太阳去种地?那他那么辛苦,用尽心机要往上爬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农家,倒也亡得不冤!
不过,李斯倒是不像上次担心儒家那样的担心农家,自己的陛下就算是倾儒,也绝对不会倾农,最多就是鼓励农桑而已。
不过,刚刚羽赵过发明的几种农具倒是真的好用,李斯召来自己府中的工匠,让他们赶紧连夜仿制出来,这样明天自己可以带着入宫呈给陛下了。
李斯抚着须,满面笑意,仿佛看到光明的未来。
【但之后,华夏古代也涌现出了不少的农学家,他们身上或多或少还闪耀着农家的影子。】
【我们刚刚提到的赵过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不仅发明了耦犁和鞍车,还创造了一种代田法。当然,也有说是关中的农民在劳作中发明了代田法,而赵过在这个基础上做出了总结和改进。这一点暂且不提。】
【简单的
理解代田法就是在田里挖沟,然后把农作物种在沟里面,这样可以保证它们的幼苗不被风吹倒,还能更好的赌博水分。然后每次除单的时候再把购边至上的工往沟里填一点,让农作物长得更加扎实。等到填平,农作物基本也长得差不多了,就等着成熟结果了。然后第二年的时候,再换一下沟和垄的位置。】①
戴着斗笠的农人在一名老者的指导下在田里开沟,然后小心的将种子洒了下去。
种子很快就长成了小苗,农人脸上露出了笑容。
有一夜,忽刮大风,他在家里辗转难眠,索性披了蓑衣来田中查看。
却看见平地里种下的秧苗早已经被大风刮得东倒西歪,但种在沟渠里的秧苗却因为两边士垄的保护还活得好好的,只是面上盖了一层薄土。
太阳出来了,照耀在秧苗之上,充满生机。
【这一点是很科学的,因为我们现在即使不会种地,也大概知道一块地如果一直不停的种同一种植物,它的肥力就会慢慢的流失,最后变成毫无营养的沙土。耕地也是需要休息的。代田法就保证了耕地的轮休。】
…
萧何一拍大腿:“这个很有用啊!我们也可以学嘛!”
而且看上去其实并不困难,应该很容易就学会。
他虽然是主吏掾,平时不用下田干活儿,但家中也是有很多亩地的,正好到时候可以拨出一部分来试一下这个代田法。
正当他寻思的时候,却看到旁边的刘邦站起来就往外走。
“刘季你小子去哪儿?”
刘邦哈哈一笑:仙画路上也能看,我找人去商量水车一事。
他平时可是要帮父兄在地里帮忙的,知道灌溉一事有多重要,也有多难。两只大木桶装满水,一下子就能将腰背压弯。而且一亩地往往也不止一两桶水,更别提十亩地百亩地。反复往来,人都要累死。
仙画所展示的几种农具,那些小件的并不难仿造。
唯有水车,身量巨大而且有一定的难度,必须要言府要吏目拿出钱和人来介入才有可能办成。
刘邦决定牵头来尝试一下。
如果能行的话也算是造福家乡,而且,他心中也有着小心机,若是能抢在别人面前将水车搞出来,说不定对自己的前途也有些好
处。
刘邦平时惫懒,但不代表他不想升职。
他只是胃口比较大,要搞不如就搞个大的。
萧何在身后笑着摇头,也高兴他终于不再浑噩,起身跟了上去。
汉武朝。
有人问孙小羊:“仙人最后讲了些什么?”
他们之中很多年纪大的人,虽然能听懂仙人说的话,但却不太懂里面蕴含的意思,要想很久才能想明白。但往往,等到想明白的时候就忘记了原文。
现在正好可以请教孙小羊,这个村里唯一念过书的年轻人。
孙小羊将仙画中关于轮耕的那一段告诉他们,自己也喃喃自语:原来土地也是需要休息的吗?”
就像人如果一直挑水的话,那肩膀容易酸痛,需要休息好几天才能缓过来。
“真的是这样!”人群中有人喊出来,“我们家之前有块地,之前种什么都长得很好,但这两年开始,种什么都长得不好。我还以为是鬼神作祟!还想要请巫来作法!
奇_书_网 _w_w_w_。_q i_s_u_w_a_n_g_。_c_c
仙画中既然这样说,那巫肯定是没有用了。
喊话的人庆幸自己家省下了一笔钱。
“可是,土地如果要休息的话,那我们的收成不是更少了?”有人哀叹道。
孙小羊想了一下,说道:“仙画中说的是种同一种作物才会这样,或许种不同的作物就不会这样。另外,我觉得我们可以尝试一下代田法,看上去并不是很难。”
人群中很快响起了声音。
“小羊,我们听你的。”
“对,听你的,你说怎么做就怎么做!”
如果不是孙小羊的话,他们还沉浸在之前的悲痛之中,可能根本顾不上仙画讲的这些内容。
而现在,他们却像是看到了希望。
经过半期仙画的时间,孙小羊已经俨然如这一片的带头人。
【另外赵过还有一件事说明他真的很有科学思维。那就是他懂得实验的重要性。代田法并不是他脑子里一想到立刻就推向天下的,人家在离言设计了试验过程,划了试验田,得出了不错的结论,这才慢慢的向民间开始推广。】
【所以说赵过是华夏古代第一位农业科学家,应该没什么问题。他的功绩是很伟大的,汉
武帝后期有多惨我们上次也讲过了,经过赵过推广农业,提高产量和效率之后,配合休养生息的政策,到了汉宣帝年间,《后汉书》记载“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已经是安平富裕、人烟繁荣的世间景象!】
小小的孩童坐在水牛上,从田间的小路上走过。
小路边就是丰茂的农田,而不远处还有牛羊在山坡上吃草。
孩童吹起了笛子,清脆动听的声音在田间林里响起。
一派静谧闲适的悠然之景。
看得各朝各代的农民们都要落泪,这就是他们梦想中家园的模样!
【刘彻,要打战的时候有卫青霍去病,要搞钱有桑弘羊,要搞农业就找来了赵过,要托孤又认准了霍光。不说别的,他这当皇帝的运气是真好,当然,他自己看人和用人的本事也是真准。赵过在当治粟都尉前毫无名气,桑弘羊只是商人之子,卫青只是一马夫,这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大胆态度,也给了刘彻相应的回报。】
刘彻已经完全没有刚才的脸黑迹象,反倒愉悦非常。
朕用人的确是不拘一格。在这上面,他有着强烈的自信,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夸!再多夸一点!
想听。
赢政心里都酸得冒泡了,看看人家这济济的人才!
当然了,他文也有李斯,武也有蒙恬王翦,但作为一个帝王,谁会嫌弃自己朝中的人才多呢!
而且,仙画还没怎么夸过他大秦的人才呢。
他面无表情,实则心里酸得冒起了泡泡。
李世民不酸。
他笑呵呵的看着众臣:武帝用人的确大胆独到!身边不少治世之能臣。不过,朕的大唐也不差,众卿家必定也能如汉武群臣一般,青史留名!”
汉武帝有他们,而他也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该知足了。
众老臣们被李二凤感动得泪水连连,连忙躬身:“陛下乃不世之明君,我等愿为大唐为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君臣一时之间执手相看泪眼,肉麻兮兮。
李世民也在心中想,看来后世所说的科学思维与实验也有关系。那赵过,即使只是
种田也知道先试验,看来,朝廷的政策也应如是。
有的时候,贸然推广下去只会收获到与自己想要的相反的结果。
李二凤不知,受仙画的潜移默化,他已经琢磨到了一点科学思维的内在本质。
【可惜的是,赵过没有著作留下来,要等到西汉后期的汜胜之,编著了《汜胜之书》,才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