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仆支支吾吾,程颐本就因为仙画而心烦意乱,厉声道:“说!”
“门外有人扔鸡蛋……”下人不敢看他的眼睛。
实际上,还不单单是有人扔鸡蛋,而是一群人。还有泼辣民妇大声嚷嚷:连律法都没有阻止寡妇再嫁,你算是哪根葱?!”
下人们什么时候面对过这样的架势,只能仓皇而退,关门了事。
程颐晃了一下,只觉得嘴中鲜甜,一口鲜血直接喷了出来。
“老爷!”
他摇摇手,瞬间像是老了十几岁,惨淡说道:“从今日起,闭门不出,谢绝一切访客。”
【不管是任何领域,思想、商业、学术……一家独大都不是什么好事。独尊儒术在初期给华夏带来思想大一统,从而平稳了政局。但后续,却越走越偏。】
【在程朱理学这样宣扬绝对服从的思想指导下,整个社会就像是一潭死水,逐渐散发着腐朽的气息。而科学,是要有活力的,是要质疑权威、挑战权威的。至此,华夏已经失去了培养科学思维的土壤!】
【能让这样的学说成为主流,明朝的帝王
们功不可没。朱元璋既要用儒,却也提防着儒家。孟子讲民贵君轻,朱元璋觉得这样的思想会影响到老朱家的统治,直接让人把孟子搬离了孔庙,简单粗暴,倒也符合他的风格。嘉靖九年,讲究儒法结合的荀子也被逐出了孔庙。】
废弃的泥像被砸碎,扔在了幽暗角落。
咸阳宫内。
李斯不顾始皇在侧,愤怒喊道:竖子尔敢!
他虽然后来改修法家,但荀子依然还是他的老师。
如今见到老师的塑像被如此对待,恨不得提刀杀过去。
和他同样愤怒的还有西汉的董仲舒,以及太学中的学生们。
儒家将孔子奉为圣人,孟子奉为亚圣,苟子奉为后圣。
虽然有人的观点偏孔子,有人的观点偏孟子或荀子,论道的时候也会对对方不假辞色,甚至直接破口大骂,什么“酸儒”“贱儒”之称不绝于口。但内心深处对于这几位先贤还是尊敬的。自然也看不得这样的景象!⑤
董仲舒愤怒之余,心中却清醒。
就像他为了迎合帝王而将儒家的思想改动的行径一般,后世只是把这种行为更加扩大了,表现得更加赤裸裸而已。
“不过是工具罢了……”
南宋,庆元二年。
在黑暗的牢狱中,有一方小窗,可以看到外面的天色。
朱熹很喜欢透过这扇窗户看外面,可以让他感受到外面流动的空气,让他在这样的境遇里得到些微的慰藉。
他是以“伪学魁首”的罪名下狱的,监察史沈继祖捕风捉影,捏造了他所谓的十大罪证。他的门人和他一样,有的被下狱,有的被流放。他甚至听闻,外面有人叫嚣要“斩朱熹以绝伪学”。
朱熹知道,这些罪证都是假的。
但他的论著里,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想要通过匡正君王的道德来限制君权,惹到了不该惹的人,这才是真的。
朱熹并不因此而感到害怕。
他走在了正确的路上,是其他人该害怕才对。
但看了仙画之中,朱熹陷入到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
三纲五常真的是对的吗?
用服从来建
立一个稳定的社会,是错的吗?
忠君,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朱熹惨然笑出声:“这一切难道都是错的吗?”
下狱他不怕,但此刻他却怕了。
耽误华夏进步的罪人,这条罪状他承担不起!
他也感到愤怒。
他的思想中并不单单只有三纲五常和服从!
总成立武艺专营干产工家字成又氏乙,买于常土家。
每一代的思想家对帝王进行游说,希望他们能采用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建立起符合自己想象中的社会。但帝王却也不傻,当思想家们的观点和他的利益有悖时,往往就会产生无数矛盾。
比如,他的这次下狱。
而后世,又是谁,抓住了他的论著中的这几个点,然后无视环境,将这几个点无限扩大?
他喃喃自语:“不过是工具罢了……”
本来他还想这次要是能脱身,回去就好好的整理一下自己的著作和典籍,好让自己的理念传给后代。
但现在,却忽然心灰意冷。
算了,算了,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
庆元二年,一代大儒朱熹,绝食于狱中,十日后,气绝身亡。
此乃后话。
【所以说,不要再说什么读圣贤书,圣人之言不可逆之类的话了。孔子也好,朱熹程颐也好,不过是封建王朝的那些帝王和士大夫们手上的工具而已!孔夫子若地下有知,恐怕也很想说,求求你们,快把我也搬出去吧,别再来玷污我的名声了!】
【问题是,你能把泥塑抬出庙宇,但你能抵挡天下大势吗?接下来的世间,如你们所愿了吗?】
一声又一声的诘问。
并不是厉声质问,反倒很平静,甚至带着几分嘲弄。
但却如滔滔巨浪,蕴含着磅薄的力量。
【明朝!生逢世界格局剧变之际的明朝,原本最有机会让华夏站在世界舞台上的明朝!却主动走入到了思维禁锢的牢笼之中,僵化而专独的氛围养出了宠大扭曲的士大夫阶级,贪蠢横行,党争不断,以至于李自成揭竿而起之后,立刻就以摧枯拉朽之势闻卷了整个大明,然后又被制度和文化都要更为落后的大清所灭。而和明朝同
期的欧洲,那时候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最终成为了世界霸主。】
朱元璋摔了一个杯盏,又摔了一个碗。
他拿起案几上的玉玺,很想也把这个给摔了,但看了一眼之后,又有点舍不得,于是将它放了下来。
他现在也顾不上之前说的朱棣朱允炫和下西洋什么的了。
因为仙画把战火直接引到他身上了。
他一向看不起那些满口之乎者也的儒生们,刚登基不久就叫停了天下人祭祀孔子,引得世间哗然
o
“这大明天下,是姓朱!不是姓孔!”他气冲冲的对赶来的马皇后说。
他要改“道统”为“帝统”!
马皇后虽然没读什么书,但是她和朱元璋相识于微时,对自己的丈夫十分的了解。
当下,她立刻道:“陛下当然没有错。陛下从一介布衣到执掌天下,这历史上的皇帝哪有你厉害?
老妻夸了几句,顺毛捋,朱元璋的怒气这才慢慢的平息下来。
但朱家的天下似乎也没那么持久。 他叹了一声, 而且, 似乎还亡得很不体面。你说, 我是不是真的做错了?难道这儒家的天下,还真抢不过来?”
从仙画来看,自己的做法和尝试似乎是错的,而且还反倒让大明的未来变得岌岌可危。
他虽然刚才发了一通脾气,但真的不想背上后世骂名呀。
马皇后却笑了笑,“陛下,你钻牛角尖了。”
朱元璋一愣。
我虽然听不太懂这些什么思想的变化来变化去,但我却听懂了一件事情。马皇后对着丈夫…直都是大大咧咧的我来我去,“那就是,仙画中人似乎觉得一家独大是不好的。”
她没想那些谋士和朝臣们的弯弯绕绕,也不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快人快语:“既然陛下不想要儒家占了这道统,那就再多来几家别的呗,咱们那时候民间买东西还讲究货比三家呢。”
朱元璋眼睛一亮:“对啊,对啊!”
关键时候,还是自己这老妻靠得住。
这学说一多,就没办法独大了。就像是瓜藤上,若是有三四个瓜,那
这瓜与瓜之间互相争抢营养,自然都长得不大。但若只有一个瓜,那就肯定会长得很大。
他要的就是前者!
他看向仙画,现出沉思之色。
不知道后世所用的“道统”是什么?是她一直在强调的“科学思维”吗?
只是,这科学思维又如何理解?如何培养?
【两块不同的大陆,在历史的节点上却选择了两条不同的路。】
【一条向前走,一条向后走。】
【若是孔孟荀,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些百家先贤,得知了这样的情况,也只能发出一声叹息吧!】
【好在,现在不是大明,也不是大清。我们的华夏已经从那个泥沼之中解脱了出来!】
天幕开始变得明亮。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东方而来,穿过巍峨如巨龙在山间盘旋的长城,穿过黄瓦红墙的紫禁城;
穿过小桥流水的苏州园林,穿过波涛汹涌的长江黄河,来到了现代高楼林立的摩登城市;
悠然自得的胡同巷弄,鸟语花香的市政公园,照拂在早起的或匆忙或悠然的百姓身上。
给众人镀上了一层金。
最后,来到了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学校。
身穿白衬衫的青年老师站在讲台,问下面端坐着的面容还显青涩稚嫩的小小少年们。
“你们为了什么而读书?”
少年们整齐的站了起来,稚嫩却又清脆的声音响了起来,在这空旷明亮课堂之中回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26章 少年强则国强
中华!
赢政在天幕上蜿蜒的山中城墙出现的时候就倏地站起了声,神情激动,双手紧攥。
“这是……长城!”
长城并不是自他开始就修的,后周时期的各诸侯国都有在边境修建长城的传统。而自他统一天下之后,为了防范北境的匈奴,打算将北方边境原本已有的由各诸侯国修建的长城全部连接起来,让它成为整个大秦帝国的边境防御工事。
现在这项超级工程才刚开始几年。
他没想到的是,大秦没有了,但长城却保留了下来。
穿越几千年的时光,他竟然还能看到长城出现在仙画之上。
从天上俯瞰的角度,真如巨龙一般的巍峨。
唏嘘之余,感慨之情涌上心头,竟然眼中带上了泪。
“中华,中华之地,好。”他喃喃念道。
“很好!”
颇有些受感动的还有李斯。
这一整晚,他的心思并没有完全的放在天幕之上,反倒是分了一半给扶苏。
这位经过今晚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大秦下一位帝王。
可他喜儒!
李斯的眼神中闪过阴鸷之色。
他原本只是一个守库房的小吏,守着守着他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就到处求学,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可以说,野心和利益才是他求学最大的动力。
若扶苏上位,这相国可不一定还是他。
就在李斯胡思乱想的时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钻入了他的耳中。
天幕上这些的小小少年,面容纯净,目光清澈。
不知为何,李斯的心底竟然生出了一丝难得的愧疚与心虚。
他在心里纠结的长叹一声。
罢了!
他之前拜荀子为师,最后却成了法家,后续再回到儒法结合的道路上来,也未尝不可!
南宋,崖山。
元军攻破襄阳之后,南宋朝臣们护送着刚刚登基的小皇帝,一路南逃。
元军破城后往往选择屠城,被他们占据的北方地区,如今已是白骨遍地,行遍千里也看不到人烟。
因此,无数的南宋百姓们也都随着朝廷往南走。
上干条大宋的大船被铁索连成一片,此时已是一片混乱。
火焰四起,元军的火箭射了过来,有的落在了船身裹着的黄泥上被迅速的熄灭,但有的却射入到了船舱之中,引起成片的火海。似乎让这片海都沸腾了起来。
战鼓声和杀喊声四起。
宋元两军已经厮杀多日。
连天幕上放映的仙画也只能稍微缓解一下进攻的节奏。
这日,元军又一次发动了总攻,他们的船队逐渐逼迫而来,被围困多日的宋军已有溃败的迹象。
不知道过了多久,宋军的防线终于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拿着弯刀和弓箭的元军攻了进来,逐渐靠近了大宋战船拱卫着的飘扬着王旗的中心座船。
宋朝的小皇帝肯定在那儿!
天上的仙画依然在放映,但战事激烈,无人有闲暇理会。
皇家座船之上,一片隶穆。
穿着整齐朝服的南宋宰相陆秀夫对着身边一个七八岁大小穿着冕服的孩童跪下,眼中有泪:“官家,元军已经攻进来了。”
孩童正是当今的南宋皇帝赵禺。
他脸上有着惧怕之情,身体有些忍不住的发抖,却并不惊慌失措,点点头:我看到了。
陆秀夫看到他这样强装镇定的态度,反倒痛哭流涕:官家,微臣无能,无法匡扶大宋江山,事已至此,国事一败涂地。微臣大逆不道,斗胆……斗胆请求官家殉国,我大宋即使是亡,也不能再受当年之辱!”
他闭上眼,即使艰难,依然痛苦的说出了自己的请求。
头重重的磕在了地上。
靖康之耻,是每一个大宋臣民心中的伤痕。
赵的泪也流了下来。
他的脸上还有着点婴儿肥,但神情严肃。
他扶起了自己的丞相,也是自己的老师,又伸手端正了一下自己的头冠,带着颤音对陆秀夫说道:“丞相无需如此。今朝,数十万人共赴国难。我虽然年纪小,却是大宋的皇帝,岂能一人苟活于世。”
“我不怕死。”
君臣对面,泣泪不止。
赵拿上了传国玉玺,陆秀夫将自己的幼主背在了身上,来到了船舱外,已经可以听到元军中的叫嚷声:“大宋皇帝就在那儿,活捉他!”
这时候,天幕中传来了孩童们整齐而坚定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两人抬头望天。
所有的人都抬头望天。
陆秀夫原本绝望的心中忽然有了欣慰,他泪流满面,却又大笑出声,最后厉声高喊:好!好!大宋虽亡,千年后,我中华依然在!
“天佑中华!”
喊完,他背着幼主毫不留恋的跳到了冰冷的海水之中。
噗通一声,水花漾起,消逝于天地间。
周围的船只上响起了恸哭之声。
“官家与陆丞相已经殉国!我等亦不会苟活!”
“官家走好!宰相走好!待我再杀一元贼,就随你们上路!”
“天佑大宋!天佑华夏!”
无数大宋臣民追随他们的皇帝与丞相,纷纷跳入了冰冷的海水中。
举刀的元兵茫然四顾。
崖山海战,十万大宋子民主动跳下了船。血染大海,浮尸千里。
一个王朝消失在了海平面之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元军狱中,南宋丞相文天祥念道,面容憔悴,眼睛中却有光。
几日后,崖山海战传入他耳中,他写下千古名篇《过零丁洋》。①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几年后,文天祥拒绝了忽必烈的招揽,从容就义。
【现代中国,奋起直追。】
【面对落后和贫穷的现实,伟人喊出了“科学技术才是
“的口只 科教学国也被完
我们的基本国策。早就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八股文和程朱理学终于被扫进了垃圾桶。】
【华夏民族在迟到几百年之后,终于开始迈出脚步,拥抱属于自己的科学时代!】
众帝王面色端凝,琢磨着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句话的真正含义。
李世民呼出一口气:“科学技术大概可以知晓,或许与‘
工’有关,但生产力……生产力……”
他反反复复的念叨了几遍,竟然奇妙的觉得有一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小体悟。
北宋的程颐在病榻之上,听到那句程朱理学被扫到了垃圾桶之后,挣扎着起身烧掉了自己的全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