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科举文里的早逝原配 >

第17章

科举文里的早逝原配-第17章

小说: 科举文里的早逝原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田家姑娘和田家能断了关系,那就更好了。”
  这话,仿佛一道光,瞬间劈开了赵氏脑袋里面的混沌。
  是啊,既然都闹到这样地步了,还不如就让她们断了关系,那不很好。
  若真是如此,那田家家里关系就更简单了。上面就一对性子好的公婆,而且田家老父妻两个还能干得很。田生也是山上地里的一把好手,又对春草好。
  那这桩婚事就再好不过了。
  赵氏当即就在心头琢磨开了,她低着头思考,越想越觉得就应该这样做。
  这件事情不应该让春草知道,就她去和田家说。自然也不会直接说让人家彻底和女儿断绝关系,就说她做母亲的担心,担心以后女儿受欺负。让田家父母自己主动决定要断绝关系。
  越想越是激动,赵氏就借口去做饭了,然后一边做饭一边思索着具体该怎么说。
  郑刚有些莫名其妙的看着郑氏突如其来的激动,他此刻目光已经落在了院子里的枇杷上了。
  他们家种的枇杷又大又甜,在村子面都是出名的。
  往年卖枇杷,大家都抢着要他们郑家的。
  他们郑家的枇杷那都是他们精心侍弄的,个个都是好的。让人吃了还想吃,吃了今年想明年的。
  往年从来不用为枇杷的出路发愁过,那都是才下树,就已经被抢购一空了。
  可是今年,却是无人问津。
  好不容易来了个雷山,却还压价,压得如此厉害。
  林悠悠想着这么好吃的枇杷,如果最后卖不掉,全部烂掉不是太可惜了。
  她也看着枇杷,想着如何能够帮到郑家。
  那个钱成才的影响都在县里头,那出了县不就好了。
  去旁边的县卖呀!
  想到旁边的县,林悠悠就想到了旁边新建成的那个码头。
  那里很是热闹,过往商旅也多。
  而郑家的枇杷真的是新鲜水灵,卖相上就很过关了。而味道呢,也是很赞的,只要有客源,不愁卖不出去。
  在那个码头上,来往的都是过路的人,谁知道卖枇杷的是谁,哪里还管一个卖枇杷的得罪了谁。
  越想越觉得可行,林悠悠当即转头道:“舅舅,去白水县的码头卖枇杷吧。”
  枇杷村离那码头还比梨花村离得更近一些,找个牛车来,一个时辰就能到,早上早些起来过去卖就成。
  郑刚目光嗖的一下从枇杷那里收回,转过头来,认真的看向林悠悠。
  在想着林悠悠说的话,然后问道:“那里会有人买枇杷吗?”
  卖东西,郑家人倒是不怵,毕竟郑家人平日里就是靠走街串巷卖小玩意赚钱的。
  所以卖东西倒是不怕,就是没去过白水县的那个什么码头,不知道会不会有人买。
  郑氏如今却是极信林悠悠的话,因此听了郑刚的话,伸手就在对方的肩膀上拍了一下。
  “反正如今已经这样了,再不想办法,枇杷明天品相就差了。这样热的天气,再耽搁个一两天,那直接都可以扔了。”
  “这般,你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现在时间还早,赶紧将这两筐拉过去试下,能成那就是大好事。不能成,也不费什么的。怎么样,也比你们一家人全坐这里唉声叹气强吧?”
  这话说得有理,郑家人顿时都点了头。
  郑刚也不再犹豫,也不想七想八了,当即起身来。
  “老大你去你大闺女家,让兰姐儿帮着将她大伯家的牛车借下,大概傍晚就回,给他算五文钱。”
  “好的,爹。”
  郑家老大也是个利落人,应了声,就大步出去了。
  郑刚也开始整理那两筐枇杷,想了想,又去摘了一些枇杷叶,放在枇杷上面盖着。免得待会一路上,被太阳给晒干了,影响卖相。
  这样一看,确实是卖过东西的人。
  林悠悠想着待会有牛车去,就伸手悄悄的拍了拍郑氏的手,小声道:“娘,我们也跟着去码头看看吧。爹不是还想再码头上卖吃食,趁此机会,我们也跟着去考察考察。”
  郑氏顿时也心动了,反正是自家弟弟,一家人也就不客气了。她上前和郑刚说了两句,就见郑刚笑着点头了。
  这般,这事情就定了下来。
  不一会,郑家老大就赶了一辆牛车过来。
  牛车看着有些简陋,说是牛车,其实就一头牛,后面固定了一大块木板。
  但这在乡下地头已经是极好的了,牛可不便宜,即能帮忙耕地,还能帮忙运货拉人,没有二十两下不来。
  而这辆牛车是郑家大孙女郑兰夫君的大伯家的。
  她大伯家是镇子上一家布坊的账房先生,因此才能攒下钱买这辆牛车。
  平日里自家用,但也对外租赁。
  郑刚一看到马车来了,当即抱起一筐枇杷放到了牛车上。
  另一筐则是郑老二给抱着放到了牛车上。
  郑刚看了看,然后道:“老大和老大媳妇跟我一起去。姐姐和侄媳妇也一起去。”
  这个大家都没发表意见,纷纷走到门口来,目送着牛车走远。
  林悠悠还是第一次坐牛车,一开始还觉得新奇,在心里想着这可是敞篷车,空气多好啊。
  但是很快的,她的心情就不美丽了。
  因为牛车实在是太颠簸了,给颠簸得林悠悠觉得自己都要吐出来了。
  然后,林悠悠就没心情观看两边的美景了,而是乖乖的坐着,靠在郑氏的身上,让自己不那么难受。
  郑氏看到林悠悠脸色发白,也是担心得很,伸手搂着对方,让对方靠着自己。
  “早知道你不能坐车,就不要跟来了。”
  “没事,还不适应,多坐坐就好了。”
  枇杷则是由郑刚和郑老大一人一个抱在怀里,否则在车上给这样颠簸一下,那就伤了。
  感觉过了很久很久,牛车才在一个城门前挺下来。
  林悠悠顿时觉得自己又活过来了。
  来到这个古代,她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镇子上了,还是第一次来县城。
  下了牛车,她看了看县城。
  只见城门高一些,城墙是用石头砌成,上面有士兵站岗,门口也守着士兵。
  人们排着队,依次入城。
  林悠悠就跟在郑氏身后,很快就轮到了他们。
  守门的士兵,扫了他们一眼,就让他们进城了。
  现在是太平时期,所以城门管得都不严。但是晚上到点了,城门还是会关的。到了第二日,天亮了才会再开起来。
  这些都是听旁边的郑刚说的。
  郑刚好歹走街窜巷,到处去卖货,见识还是会多一些的。
  几人进了城,找人问了路,就往码头的方向而去了。
  因为这边建了码头的缘故,白水县越发热闹了,很多外县的人跑过来做生意。
  根据刚才问的路,行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还未走到码头,就已经能够感受到那边的人声鼎沸了。
  顿时,郑老大赶车的速度更快了。
  到了近前,发现这边有好些衙役走来走去,像是在巡逻。
  到了码头入口处,却是被拦了下来。
  “你们是来做什么的?”
  这阵仗,倒是将人吓了一跳。
  郑老大被这一下,腿都忍不住打抖一下。
  还好这个时候郑刚面前保持了一下冷静,回答道:“官爷好,我们是来卖枇杷的。家里种的枇杷,听说这里有个码头很热闹,就想过来看看。”
  听到此话,那衙役就看了看车上的枇杷,点了点头,指着另一边道:“牛车停到那边去。”
  大家顺着那人指的方向看过去,就看见那里停了好些车,有牛车,骡车,马车,驴车。各式各样,有富贵的,也有普通的,也有简陋的。
  既这般,郑老大就将车赶了过去,规规矩矩的停好。
  然后守在那边的衙役,有发给郑家一个木牌,到时候凭借木牌上的号数过来领车。这样就可以避免,车被人给顺手牵羊牵走了。
  将车留下,郑刚和郑老大就一人背着一筐枇杷往码头那边去了。
  一边走一边看,林悠悠也发现了。若是要从码头往外运货的车,那可以往里面去,但也是按照一定的线路走的,不是乱走的。
  这倒是个好办法,不然挤挤嚷嚷的,怕是容易出乱子。
  这个明明是新建的码头,但此刻却已经初具规模,很有秩序了。
  进去后,果然这里有很多人摆摊,但也不乱,分列两边,不会挡在路中间,也是有衙役看着负责的。
  郑家人看了看,就选了一个没人的地方,准备将筐子放下。
  只是筐子才从肩膀上拿下来,还没放地上呢,就有一个衙役大步走过来。
  “干什么的。”
  声音很凶。
  郑家人被吓得差点将手上的筐子给扔了。
  不会吧,难道外地人不准在这里卖东西。
  还是说,在这里卖东西要交保护费?
  他们就卖这两筐枇杷,还不到一百斤,没几个赚的,再交个保护费,那还是不卖了吧。


第34章 
  “官爷; 我们就想在这里卖枇杷。”
  郑刚赔着小心说话。
  那官爷面相长得就凶,嗓门又大,一说话就跟训人一样。
  “过来登记一下。”
  “啊; 好。”
  郑刚就忙跟了过去; 被问了几个问题; 那边做了记录后; 就也发给了他一个木牌,给他指了地方摆放。
  “收摊后; 将木牌还回来。每日都要过来登记; 领木牌; 不然不能再这里卖东西。”
  交代了一番后; 对方就摆手; 让郑刚离开了。
  郑刚离开的时候; 还有些恍恍惚惚的。
  找到了刚才官爷手指的地方; 郑刚就将背着的枇杷给放了下来。
  郑老二也跟着放下了枇杷。
  父子两个对视一眼,依旧有些回不过神来。
  但两人都知道; 这里到处都是规矩; 可不敢乱来。怕是一个行差踏错; 就要被抓起来。
  因此平日挺伶俐的一个个人; 此刻却是不知道怎么招揽客人了。
  林悠悠此刻正四处看着; 也很是意外,这里倒是井然有序。
  出来的人和车; 进去的人和车,都被安排引导得很好,没出现什么乱子。
  就这边卖东西的也安排得很好,分列两边,不会太挤; 也不会太空。
  而大概是来得晚的缘故,郑家的摊子离码头颇远。
  但是也还好,因为过往船只很多,来往的人也很多,因此,也有不少人走过来。
  在郑刚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有个穿着绸缎衣裳的中年男子停在这边的摊子前了。
  “这是枇杷?”
  他疑惑出声。
  筐子上面因为盖着枇杷叶,完全给遮挡住了,下面的枇杷倒是没露出来。
  有买家来,郑刚到底是多年买卖的经验了,这会也冷静了几分,笑着道:“正是枇杷。”
  一边说,郑刚一边将筐子上面放着的枇杷叶给拿开了,将那又大又黄的枇杷给露了出来。
  看着就恨水灵,料想味道应该也是很甜的。
  “这是自家种的枇杷,一直很精心侍弄的。今天早上刚摘的,新鲜着呢。味道也是好的,很甜,自家就爱吃得很,每年自家都要留不少吃吃解馋。客官可以吃一个试试,好吃再买,不买也没事。”
  那客人本就意动,这会听了郑刚这样说,就伸手拿了一个枇杷。将皮剥开,尝了下,确实鲜甜多汁,味道极好。
  “不错。”
  客人笑着夸赞了一句。
  自家的枇杷得到别人的夸赞,郑刚也很开心,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这一筐我都要了。”
  客人也爽快得很,当即就要了一筐。
  郑刚顿时大喜过望,忙就给称了,将近四十八斤。
  “一斤一文,四十八斤还多一些,给您算四十八斤,总共就是四十八文,这筐子也送给您了。”
  郑刚利落的给称好,算好钱。
  还按着村子里收购的价格卖的。
  “好。”
  那客人也高兴得很,又夸了一句。
  然后人就对着筐子皱眉,目光往远处码头看去。
  林悠悠眸光微动,当即推了推郑老大,“表哥,帮客人将枇杷送过去吧。”
  “哦,好,好的。”
  郑老大还有些反应过来,被林悠悠这样一推,忙应了。
  客人顿时欢喜,一边给郑老大指位置,一边夸赞道:“你这个卖家很是实诚,价格非常公道,还帮我扛回去,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这才将枇杷放下没一会,就给卖出了一筐,只剩下一筐了。
  原本以为是乌云罩顶,没想到此刻却是天晴了。
  郑刚顿时觉得干劲十足,还笑着和郑氏说话。
  “大姐,你家这个儿媳妇可真是个伶俐人。想出这样一个好办法,可真是帮了大忙了。”
  “你这话说得没错,我家这个小儿媳真真是个伶俐人。”
  郑氏也不谦虚,挺起胸脯,毫不客气的接受了这个夸赞。
  一边的林悠悠无奈的笑,没想到郑氏如今这样喜欢她,到哪里都夸她。
  这夸得她都怪不好意思的。
  “这下家里的枇杷可算是有出路了,明天开始依旧运到这边来卖。”
  虽然费事一些,不像以前坐在家里,等着别人来家里收就好,每天也还要多出六文路费。但已经很好了,不用被人欺辱。
  想到今日雷山的话,郑刚依旧觉得气得很。
  正想着呢,那边就见郑老大回来了,旁边还跟着一个人。
  那人面生得很,很快就到了近前。
  “就是这家对吧?”
  那人指着一筐子枇杷。
  “正是,这就是我家的枇杷。”
  “老大?”
  郑刚疑惑出声。
  郑老大就在一边介绍道:“爹,这位老爷是刚才那位老爷的朋友,尝了我们家的枇杷,说好吃,也要来买一些。”
  竟然还有这样的好事。
  “客官要多少?”
  郑刚忙问道。
  “就这一筐吧。”
  这也是个财大气粗的。
  郑刚忙就给称了,“将近四十七斤,就给四十六文吧,筐子也一并送了。”
  “恩。”
  客人就给数了四十六文。
  又成交了一笔,郑刚高兴得很,不忘交代郑老大帮客人将枇杷给送过去。
  今日可真是开门红,这枇杷竟然是一筐一筐卖的。
  这来都还没一盏茶的功夫,竟然就卖完了。
  “这也到了饭点了,我们四处看看有啥吃的,买点吃了再回去吧。”
  这要是就自家人,那就直接赶回去再吃就是了。但有郑氏和林悠悠在,难得来这里一次,郑刚就觉得花点钱让大家吃好一些。
  本来以为今年枇杷都要烂在树上了,这下有了这样的出路,他高兴着呢,这钱也出得高兴。
  郑氏本来不想破费的,但是看着旁边的林悠悠,顿时就想到,这个儿媳妇是个爱吃的。这多难得才来码头一次,还是好好逛逛,有什么好吃的就买点。
  如今家里的债还了,有了一点点余钱,老四媳妇又是出大力的,买点也是应该的。
  遂,几人就在码头逛了起来。
  林悠悠也是开心,她边走边看,果然是卖什么的都有。
  吃的,穿的,玩的,应有尽有。
  什么糖人,煎饼,包子馒头,面条,混沌等。
  面具,风车,拨浪鼓,头花各种精巧的小玩意。
  布料,小首饰,腰带,手帕等简直让人看得目不暇接。
  而这里人也确实多,人流如织,来来往往的,很是热闹。
  而且看着还不要摊位费,那刘家就可以来这里做吃食买卖了。
  郑家也可以过来卖枇杷,顺带的还能卖一些其他东西。
  也不知道这里是谁在负责,竟然能够打理得这样好。当真是井井有条,又兴盛。
  “悠悠啊,这里是二十个铜板,想吃什么就买。”
  郑氏直接给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