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的秀才有点俏-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博阅兄,小弟能不能用上这龟山砚可就全靠你了!”一个略有些熟悉的声音传来。
顾如槿回头望去,正是有过几面之缘的镇学学子岳敬一,之前有人来闹事,他还帮着说过话。
见顾如槿看过去,岳敬一拱了拱手打招呼。
“接下来,便是第三名,文渊先生亲书新作《伏妖记》三本,大家各凭本事!”惑香抬手示意小厮将书本拿起来展示给大家看。
底下众人瞬间又动摇了,文渊先生亲书的著作也是难得,有文渊先生的迷弟已经决定放弃前两个奖励,要争一争第三个了。
“这东篱茶舍今年如此大的手笔,这些东西在府城也是难得的稀罕物!”有人感慨道。
“是呀!三样东西我都不知道要争哪一样了!”另一人说出了众人的苦恼。
“去你的吧!你还想争哪一样?你得有那个本事!”那人的话引起了周围人的哄笑。
第九十三章 诗会(二)
展示完了奖品,惑香宣布第一轮以‘灯’为主题,两刻钟的时间决出前十名。
小厮将笔墨纸砚摆上桌,有的立马提笔写了起来,有人咬着笔头苦思,也有人悠悠闲闲地吃着茶并不着急。
小镇上并没有什么娱乐项目,连一个会歌舞的妓子都找不到,这等待的时间,东篱茶舍便准备了应景的猜灯谜活动,猜对的也有小奖励。
此时诗会开始,有些不想参加诗赛的或是来凑热闹的女子便起身走向最近的花灯。
顾如槿这一桌,葛鸿文咬着笔头,可怜巴巴地看着裴还,“言真兄!我有个朋友痴迷文渊先生,若他能看上一眼那本《伏妖记》,应是余生足矣!”
裴还抬手给顾如槿和顾温知添了茶水,连个眼神也懒得赏他。
顾温知怔愣地看着裴还。
言真?
顾温知此时才恍然想起来,这个少年似乎和二十年前愤然辞官的言丛有些相似。
那他会不会是言家那个下落不明的小公子?
感受到异样的目光,裴还抬起头,见顾温知直直地盯着自己看,礼貌地朝他点了点头。
顾如槿并没有注意到二人细微的小动作,只是好笑都看着葛鸿文,“你那朋友知道你对他如此宠爱吗?”
葛鸿文装模作样地摇摇头,“他知不知道无所谓,只要他开心就好!”
晋骁辰一脸嫌弃地看着他,“葛叔叔,这个借口弘哥儿三岁的时候就不用了!”
顾如槿郑重地看着晋骁辰,语重心长地道,“你葛叔叔智黑着脸安慰自己,不与女子和小孩计较,提笔认真地写了几句,看着伸着头偷看的晋骁辰,葛鸿文背过身去小心地将墨迹吹干,将纸折了起来。
顾如槿看着乖乖巧巧的坐着吃点心的徐靖钰,摸了摸他的头道,“你要不要试试?”
见他欢喜地点头,顾如槿拿了张纸递给他。
楼上雅间,冯芳茹看着坐着不动笔的裴还,有些替他着急,今日有县衙儒学学正在场,柳智渊可是牟足了劲要争魁首,就算裴还比不过柳智渊,可争个第二也是能入学正的眼的。
这样想着冯芳茹便坐不住了,她也管不了那么多了,起身开了离开雅间,往楼下去,时间只有两刻钟,裴还再不动笔可就没机会了!
冯启江看着冯芳茹下楼也不阻止,那裴还再有才也是个寒门学子,能跟郑家比吗?就算她再挣扎也无济于事。
“裴公子!”
正低头看着徐靖钰写字的裴还听到声音抬头望去,只见一个不认识的女子直直地看着自己。
裴还眉头轻皱了一下,复又低了头。
葛鸿文看人家姑娘尴尬地站在一旁,呵呵笑了两声,“姑娘可是有什么事?”
冯芳茹不理会葛鸿文,上前一步,低声道,“裴公子,今日县衙学正来选教谕,裴公子才名在外,好歹展示一下,定能入了学正的眼。”
裴还有些惊讶地看了冯芳茹一眼,不明白她给自己说这些做什么,可也仅仅是看了一眼。
“多谢姑娘提醒,咱们知道了!”不管对方是为了什么提醒裴还,顾如槿都礼貌地道谢。
冯芳茹将顾如槿上下打量了一遍,嫌弃地皱了皱眉,即使对方打扮精致,气质一句知道了!
冯芳茹移开目光继续看向裴还,“裴公子没剩多少时间了,赶紧动笔吧!”
见这姑娘竟如此固执地劝着裴还,葛鸿文和顾如槿对视一眼,不再理会对方。
两刻钟的时间很快就到了,小厮上前收了各桌上写完的诗句。
冯芳茹气愤地扯着帕子离开了,如此傲慢无礼又不知上进,将来难成大器!
投票结果也很快出来了,葛鸿文得了第七,高兴的合不拢嘴。
徐靖钰竟也侥幸得了第十名。
顾如槿欣喜地看着他,“我们钰哥儿是最棒的!一会儿有什么想要的跟娘说!”也不望警告他,“不能骄傲哦,下次争取进到前五!”
晋骁辰听后嘟着嘴不满地道,“槿姑姑怎么不早说有奖励!”
顾璟弘睁着澄清的大眼看着他,“可是你的学问没有钰哥哥好,就算写了也进不了前十!”
晋骁辰瞪了顾璟弘一眼,呵斥道,“闭嘴!”
顾温知斜斜地看了他一眼,晋骁辰赶紧捂上自己的嘴,“我闭嘴!我闭嘴!”
槿姑姑偏心钰哥儿,顾爷爷喜欢弘哥儿!他怎么这么可怜!
下一轮的比试是以‘月’为题,时间只有一刻钟。
关于月的诗句随口就能来,只是要写出水平就难了。
一听这题目,葛鸿文又可怜巴巴地看着裴还,“我朋友……”
见他又来了,顾如槿连忙制止他,“你想要待会儿给你一本就是了!”
葛鸿文立马换上谄媚的笑,“还是老板娘大方!那我就把机会留给其他人吧!”
晋骁辰‘噗嗤’笑出了声,“你是怕一会儿连钰哥儿也比不过吧!”
葛鸿文龇牙咧嘴地吓唬他。
徐靖钰收笔,小心地吹干墨迹,将纸张递给守在一旁的小厮。
“元宵佳节,各位才子聚集一堂,我们东家特意为大家准备了元宵,待会咱们评出了前三名,各位赏个脸尝上一口!”惑香站在台上,抬手示意大家安静,“接下来,咱们就看看陈水镇拔尖的才子能做出怎样的佳句!”
小厮上前将托盘呈给惑香,惑香将上边叠着的十张纸一一念了。
最终,柳智渊以一首磅礴大气的咏月诗夺得魁首,徐靖钰毕竟阅历尚浅,笔锋稚嫩,吊着尾巴得了第三名。
“各位若无异议,今日的诗会就到此结束,我们的魁首便是解元老爷柳公子!待会儿会把奖品送到各位手中!”
一道愤怒的声音自顾如槿斜后方传来,“我有异议!他们抄袭我的诗!”
曹银粮自那日求娶不成,便一直怀恨在心,只是一直没有找到报复的机会,今日本是来蹭吃蹭喝的,他来的晚没有座位了,硬是挤在了别人的桌子上。
他这一句抄袭,整个大厅瞬间安静了,就连二楼的雅间都有人伸长了脖子往下看。
读书人最注重名声,没有才能没关系,可若是抄袭那可就前途尽毁了。
待众人看清另一方人是谁后,有认识顾如槿的人都以看傻子一样的目光看着
不用人示意,来福快步上前,拎起曹银粮的衣领,拖着他往外走。
曹银粮看着站在二楼楼梯口的人,边挣扎着边喊,“李学正,我是县学的学生,他们真的抄了我的诗!”
李学正被人喊了出来,不得不出声道,“霍掌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等弄清楚了再解决也不迟!”
惑香上前行了一礼道,“学正大人有所不知,这个人指的正是东篱茶舍的东家。”
此话一出,还有不明白的人也恍然大悟,人家东家没必要为了一个奖品砸了自己的招牌!
楼上坐着的柳智渊瞪大了眼睛,她怎么会是茶舍的东家,这东篱茶舍可是在府城都有名声的!
曹银粮也懵了,自己指得明明是那对奸夫,怎么成了茶舍的老板了?
不过他也没有忘记为自己辩解,“他是茶舍的东家就不会抄我的诗了?”
见他还在冥顽不灵,李学正不悦地拧起了眉头,“那你说人家为什么要抄你的诗!”
“为……为了……为了名声!”
“人家一个是茶舍老板娘,一个是举人老爷,会为了名声做这种事情?简直是可笑!”
不用顾如槿辩解,周围人便哄笑开了。
“举……举人老爷?”
不等曹银粮再说话,来福便将他拖出门外。
第九十四章 置办嫁妆
过了正月十五,距离二月初三就没有几天了。
顾如槿知道他们不会在村子里待太久,家具什么都不用添置,可双方家长却不同意。
李氏领着顾惠娘、顾元娘整日来回镇上,衣服布料被褥首饰,一样不落地往家买,李佳玉怀着八个月的身孕,跟前跟后地出主意。
而顾如槿也被拘着在家里绣嫁妆。
嫁衣是有了,可给公婆夫婿的衣衫还是要她亲自做的,还好裴家人口简单,不然顾如槿定要撂挑子不干了。
顾老三怕找人做的东西不精细,特意让顾福郎请了假回来给顾如槿打嫁妆,就连老师傅李常运也被请了来做指导。
顾福郎已是常氏木工的大师傅了,不用事事亲为,有许多空闲时间,李佳玉如今每月都能收到上百两的银子,对顾如槿是恭恭敬敬的,没等顾福郎回答就先替他应下了。
父子三人利用半个月的时间亲自在山上挑了尚好的木材,制板块,装订,打磨,雕刻,上漆,仔仔细细地不放过每个细节,其他还好说只做的细致些,简单地刻些花纹,拔步床却是费了一番功夫。
大户人家的拔步床都是从出生起就开始筹备的,反复打磨,直至出嫁,他们这个也只是简单地照虎画猫,根本不能跟别人那千工拔步床相比,可就算这样,在村子里也是少见的。
拔步床、妆奁、桌椅板凳、衣柜箱笼,一整套的家具晾在院子里,引得来串门的几个媳妇羡慕不已。
“要说这裴举人就是好眼光,相中咱们三娘,你看咱们三娘要身段有身段,要模样有模样,两人呀正是绝配!”李大婶伸手小心地摸了摸雕着吉祥如意纹的床栏,眼底溢满了喜欢。
坐在地上缝着背面的顾惠娘抬头,灿烂的阳光,晃的她眯了眼睛,“我三妹自然是最好的,配状元郎也是绰绰有余的。”
李氏嗔怪地瞪了她一眼,手下不停地绣着帷幔,“三娘脾气急,都当娘的人了还毛毛躁躁的,是咱们高攀了裴家!”
古代人对读书人诸多敬畏,乡野的庄户人家更甚。
李大婶小心地朝门口看了一眼,掩着嘴伏在李氏耳边低语,“要我说呀!这读书人有什么好的?清贫一辈子,还不如商人来的逍遥快活!”
李氏咬断绣线,重新串了一根,“那你别让你孙子上学!”
李大婶嘿嘿地笑着,“那不能,我家老头子还指望着他光宗耀祖呢!”
顾惠娘又接话道,“我就觉得婶子说的对极了,我家知学去识几个字就行,将来跟着三娘学做生意,比那穷苦书生强多了!”
李氏拿起身边的线团作势要打她,“就你话多!”
话头一转几人又说起了酒坊招工的事。
当初列的名单上,顾如槿挑了十四个人,都一一商量妥当,有的已经去上工了,有的要将手头的活儿干完,等几天再过来。
不知道谁传的消息说顾三娘的作坊人手不足,要招人,这几日已经有好几个人上门问了。
“咱们村子里几个游手好闲的老爷们可是牟足了劲要进三娘的酒坊,你们可要硬气些,不能看谁的面子,坑了三娘!”李大婶一脸严肃地叮嘱着李氏。
“杏香姐,你放心,咱们就是得罪人也不能让三娘难做!”李氏知道对方是好心提醒,郑重地应下。
这厢,顾家已经将家具被褥准备妥当,那厢毛氏也没闲着,请了工匠将二十多年的老屋里外都翻新了一遍,门窗做了新的,屋里亮堂了很多,桌椅板凳角角落落每天都要擦上一遍,屋子里也添置了不少装饰,毛氏没什么见识,自然不认得这些金玉瓷器,只觉得比一般物件要精致的多。
将裴还买回来的大红描金的灯笼挂在檐下,毛氏仍有些不满地看着裴还,“阿槿住着那么大的院子,到了咱家却要挤在这三间房子里,实在是委屈了人家。”
毛氏本来要起一间新房的,可被顾如槿拦着了,因为成亲以后,二人就要去府城了,他们各自在府城都有宅子,没必要大动干戈。
“没关系,我在府城买了宅子,等成了亲,咱们就搬去府城住。”裴还也知道这样简陋的婚礼委屈了对方,可形势逼人,只能等以后再补。
说起这个毛氏又要唠叨了,“你这孩子做事没一点分寸,府城的宅子那么贵,还不如租个小院子,还能省些钱给阿槿买几样首饰!”
毛氏在心里摇头,裴还平时看起来挺有主意的,这到正事上怎么就这么不靠谱,一声不吭地在府城买宅子,还不知道有没有他们现在住的这座老宅子好呢!
也是阿槿不嫌弃家里清贫。
裴还板着脸也不说话,他不知道如何向毛氏解释他在府城有好几处豪宅,又不想说谎骗毛氏,只得默不作声。
毛氏见他如此,再次叹了口气,“你可想好了去府城做什么?这个家以后终归是要靠你养活的!”
裴还点了点头,“叔祖父在府城帮我找了个教谕的职务!”
毛氏也不懂教谕是做什么的,见裴还已经找好了生计,心里也舒了口气,“你一定好好干,别辜负了叔父的一片好心!”
与此同时,京城,安国公府。
赵元旭稳住上位,不紧不慢地喝着茶,莹白的指尖衬着青瓷茶盏,宽大的衣袖散落在膝上,唯美的如同一幅彩墨画。
赵桢坐在右手边,急躁地将桌上的茶盏端起又放下,“父亲,岳州城的事情,孩儿还是去查看一二吧!”
赵元旭放下茶盏,抬眼,柔情的眼眸看过来时,似乎让人觉得他眼里只有自己,“太后寿辰在即,等太后的生辰过了再去不迟!”
赵桢待要争辩,赵元旭已经轻拢衣袖站了起来,“太后最喜欢你了,好好准备礼物哄她老人家开心!”
赵桢见他如此态度,知道自己多说也无用,只得起身行礼,“恭送父亲!”
出了书房,穿过一段檐廊,便是后花园,再往前便是前院了,远远地见一行人朝这边走来,赵桢赶紧退到一边,躬身行礼,“母亲!”
为首的一个女子眉目清冷,一身素衣,头上也未戴一件饰品。
此人正是安国公夫人崔氏。
世人皆知,安国公府大公子三岁那年生了重病,安国公夫人在佛祖面前发了愿,只要儿子能平安,她从此吃斋念佛,不理俗世,这一念便是二十年。
崔氏不知是不是念经念的久了,整个人清冷如烟,看到自己的儿子,脸上也没有半分波动,只简单的‘嗯’了一声,便走远了。
赵桢落寞地走回自己的院落,关了书房门,脸上的表情立马收了起了,精致的眉眼染上了一股邪气。
“公子,这是藏兵阁送来的匕首!”小厮见赵桢回来,立马将管家送过来的锦盒打开。
赵桢嗜杀,最喜搜集兵器,藏兵阁每次打出新的兵器,便会送一份到安国公府。
赵桢将锦盒里的匕首拿出,却看也没看地转手递给小厮。
两根手指夹起锦盒里的衬布,露出了底下一张粗糙的宣纸。
赵桢将宣纸展开,看到上边的内容也并没有惊讶,“鲍凌风困在岳州这么久,就得了这么个消息!”
小厮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