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隔壁的秀才有点俏 >

第3章

隔壁的秀才有点俏-第3章

小说: 隔壁的秀才有点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顾元娘这样顾如槿虽不知她心里打的什么主意,却也升起了一丝警惕。
  顾元娘去了灶房之后就没再出来,偶尔从里面传出几声压抑的哭声,母女两个似乎起了争执。顾如槿也没有好奇的去打听,她跟原主的大姐才第一次见面,并没有升起多少亲近感,对她的事也没有多少好奇心。
  没一会儿顾老三和顾家两兄弟就回来了,兄弟俩看到长姐抱了小外甥女回来自是抱在怀里逗弄了一阵。
  徐靖钰也被两个舅舅抱着闹着出了满头的汗,小家伙儿顾璟弘更是在他娘的怀里啊啊叫着蹦着,累的顾如槿也是出了一层薄汗。
  初秋的季节,尚未升至中天的太阳将温热的阳光撒满整个农家小院,孩子稚嫩的欢笑声,屋子里女人砰砰砰的切菜声,院子里男人哗哗哗筛粮食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悠悠扬扬地传至远方,仿佛这世界的一切艰难曲折贫困苦难都被隔离在外,这世间许许多多的人他们的幸福仅仅来源于一碗热饭,一个遮风避雨的茅草屋。
  来福带着翠屏在午饭前赶了回来,还买了不少的米面粮油等日常所需,来旺跟在马车后面进了门。马车进进出出引来了不少村人的围观,看着两个护卫来回往灶房搬东西更是看直了眼睛。
  “哟,老三家的,这有个有钱的闺女就是不一样,你看买这些东西得花多少钱啊!”有个妇人扒着低矮的围墙阴阳怪气地说道。
  “就是啊,老三呐,你们家这几天可是天天吃肉,我家小山都受不了,天天跟我闹,你看孩子还小,家里有剩余的肉汤给孩子解解馋呗。”又一个妇人接了话,是隔壁邻居柳四叔家的婆娘。
  “嗨,看四婶说的什么话,都是三娘他们在路上打的野兔野鸡,就给两个孩子补身子的,她们娘仨吃了多少苦颠簸了几个月才到家,怎么也得让他们把亏损的身子补回来呀!”李氏虽没有什么文化,但在娘家的时候也是长姐,自有她的精明在,也是个会过日子有成算的。
  驱散了门外围观的众村民,李氏心里盘算着晚上要和当家的商量一下把这围墙加高一点,这院子里添了几头牲畜,别被人惦记上了。


第四章 陈水镇
  看到来福来旺一趟趟往灶房搬东西又是面又是肉的,还有几匹细棉布,李氏不时朝顾如槿看几眼,张了几次嘴也没能说出一句责备的话,倒是顾元娘摸着这个看看那个,啧啧感叹。
  “爹娘沾了妹妹的光真是要过上好日子了,看这细棉布可是比咱身上穿的粗布好多了,这要做成衣裳穿在身上可舒服了。”
  “咱乡下人家还要下地干活呢!穿那细棉布可不都糟蹋了!”李氏语气里带着责备。
  “娘,话可不能这么说,妹妹有钱了孝敬爹娘是应该的,可惜了我是个无用的,没能给爹娘做过一针一线,还让几个孩子跟着我吃苦,一年到头连半点荤腥也没见过。”
  “那等会儿大姐走的时候带些肉回去给孩子们解解馋。”看着顾元娘写满小心思的脸,顾如槿也并没有在这点小事上计较。
  “带回去她们也吃不上一口,都是我这个做娘的没本事,不能给他们生个弟弟……”说着这话顾元娘的眼睛直直地看着顾如槿怀里的顾璟弘。
  “元娘,说这些做什么,去灶房给娘打个下手。”李氏呵斥道,元娘也不知道是魔怔了还是怎么了,以前在家的时候村子里的人谁不夸一句温顺能干,她也知道元娘在婆家不好过,可是谁家的媳妇不是这样熬过来的,只有自己立起来了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
  虽然家里添了不少东西,可精打细算的李氏仍不敢大手大脚的挥霍,午饭也只炒了两个肉菜,三个素菜,给两个孩子蒸了鸡蛋羹,主食也只有顾如槿吃的白面馒头,其他人都是杂面窝头,这对于顾家人来说也只有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
  顾元娘心里很不是滋味,果然是都喜欢男孩啊!自己带着三个女儿回来从来没有过这种待遇,自己在婆家受气,刚出生的小女儿被婆婆扔进小树林,是自己跪下求了又求,丈夫才去把女儿抱回来的,回娘家来娘却连一点点忙都不愿意帮自己。
  翠屏在饭前给顾家人见了礼,老爷太太姨奶奶的叫了一通,吓的顾家人连忙摆手。
  饭后,顾如槿将给顾元娘的礼物拿了出来,是一套喜鹊登梅的银头面,只是比李氏的少了一把头梳。顾元娘欢喜地接过,插在头上试了试,只是很快便取了下来交给李氏保管,她若是带回家必定要被婆婆收了去。给三个外甥女的都是一对儿银镯子,只小小的这个女娃给了一个银锁片,两个大的给了几朵绢花。
  顾元娘稍坐了一会儿就起身回家了,她不敢多待只怕孩子们在婆婆手中遭了罪。走的时候只带了两朵绢花,回去让孩子们在屋里偷着戴。
  顾如槿照例领着两个孩子在院子里遛弯儿,李氏便说起了去镇上看望顾家两个老人的事,顾如槿也没什么意见,只问了需要准备什么礼物,李氏便说有多余的细棉布她给两人做身衣裳就行,晚上熬个夜两天也就完成了。
  那几匹布本来也是给顾家人买的,顾如槿只留了两匹,其他的都让翠屏抱去了李氏的屋里。
  顾如槿来到这个世界,在那个高墙大院里谨小慎微,也就顺应时代学了女子该学的一切技能,女红这些东西都是她们姐妹平时用来打发时间的,只是自己做的不好,她更喜欢舞刀弄棒。去年冬天出来到现在,母子三人还没有秋天的衣物,顾如槿便寻思着多做几件,也有个换洗的。
  既然上了手李氏便把家里几个人的衣服都做了出来,还用剩余的布给两个孩子缝了两个老虎布偶,里边填了剩余的边角料,喜的两个孩子走到哪里都要抱着。
  这日清晨顾家大小都穿了新衣,带上家里攒的一篮子鸡蛋和给两个老人新作的衣裳便都上了马车出发去了镇上。坐的是那辆拉行李的马车,大大小小的挤一挤刚好能坐下。顾家人不是第一次坐马车,但以前坐顾老二家的马车,都是拘着不敢动弹,这次坐自家闺女的马车感觉自是不一样。盼娘兴奋的摸摸这看看那,见顾如槿并没有不悦,更是欢快地撩起帘子往外看。
  李氏看着两个孩子身上款式别致花纹精美的衣服,想上手摸一摸却又怕自己手上的老茧将这么漂亮的花纹给勾了丝,只能看了又看,眼中尽是喜爱和欣慰,三娘能有这样的手艺以后不管怎样日子都不会过得太差。
  一家人说着笑着很快便到了镇上,陈水镇离柳树坡坐马车只半个时辰的路程,只是一路上多是山路,若步行便是一个体力活。陈水镇因坐落在陈河畔而得名,镇上还有个不小的码头,有船只往来,因此陈水镇比有些闭塞的小县城还要繁华。
  顾如槿让翠屏去买了几样蜜饯点心一家几口便到了顾老二顾书生家所在的桐花巷。桐花巷里住的都是有功名的读书人,但在镇上生活又都附庸风雅的隔三差五相约出去喝茶品诗,各家自是都不甚宽裕。
  将马车停在巷子口,来福留在车上等着,来时便说好一家人坐一坐就回去,也不会等太久。
  到了门口翠屏上前敲了门,开门的是个中年妇人,李氏称为姜妈妈,应该是家里雇来的洒扫妇人。姜妈妈将一家人引进院子里,便去叫了当家主母焦氏。
  焦氏自小在镇上长大,父亲是镇上德高望重的镇学先生,待字闺中的时候,镇上多少青年才俊上门求娶,要不是顾书生长了一副好皮囊又讨了自己的欢心,自己是怎么也不会嫁给这样的人家的。听得老三家上门,焦氏也是不徐不缓的给手上的荷包收了针才迎了出来。
  “三弟妹许久不上门了,快屋里坐吧。姜妈妈去把老爷子和老太太请出来,就说三弟一家来看二老了。”焦氏嘴上热情却也并不见招待茶水,只让姜妈妈请了两个老人出来。在焦氏看来这个在乡下种田的三弟一家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根本不值得她费心招待。
  看着焦氏明显没有聊天的意思,顾家几人在这个读书人家的主母面前也十分拘谨地不知道开口说什么,这样的沉默直至顾老头夫妇出来。
  李氏将带来的鸡蛋蜜饯点心一并交给姜妈妈,并将做的新衣给两个老人看了看,老太太周氏夸了李氏两句并说了好好过日子不要破费等等。顾老头简单地问了顾老三几口人的吃穿以及田里的收成便没有更多话了。这个三子无论相貌品性还是天资都太过普通,跟自小聪颖的老二一比那着实容易让人忽略,就连早逝的长子当年在村里年轻一代中也是出类拔萃的,只是不知道老三怎么就生的这样平庸,顾老头本就不太看重,再加上这一年到头也见不着几回面就更是生疏了。
  “你们今天带这位娘子过来是有什么事吗?”周氏看了看坐在末尾抱着孩子的年轻妇人,对李氏说道。带着这么一个白嫩细致的妇人来这里,周氏只能想到是有什么事情要求到老二。
  “哦,哦,你看我!”李氏拍了拍腿站起来将顾如槿拉到跟前对老太太道,“娘,这是三娘啊,咱家三娘,今天就是带她来见您的。”
  顾如槿将顾璟弘交给身后的翠屏,站在堂中对顾老头夫妇恭敬的福了一礼叫了声祖父祖母。
  顾老头夫妇惊讶地对视了一眼,一旁的焦氏手一抖茶水洒在了衣袖上,周老太太走到顾如槿跟前仔细地从上到下打量着。
  “你真是三娘?”虽是疑问的语气,可是周老太太已经确定眼前的人就是顾三娘,那眉眼间与老头子是有几分相似,也能看出有小时候的样貌。
  “是啊,娘,不说这长相,就是她小时候留的那条疤都是一样的。”李氏欢喜地接话道。
  “你怎么回来的?我是说你怎么找到回家的路的?”周老太太语气略有古怪地问道。
  “三娘命苦啊!她当家的死了,连同两个孩子都被她叔父给赶出来了!这奔波了几个月,一路打听问路才找到家来的。”李氏并未察觉周氏的异样,哽咽地说道,她不能提起这些提起来心就疼。
  “彩珠呢?彩珠回来了吗?”周氏焦急地问。
  “彩珠还不知道在哪里受苦呢?三娘是被人救了,不然就死在臭水沟里了。”李氏边抹眼泪边说。
  周氏也跟着红了眼眶,女娃虽不比男娃金贵可到底是她顾家的血脉,两个孙女的走失一直是他们老两口心中的一根刺,头几年里老头子没少为这事发脾气。现在总算见着一个了,看着过去的日子过的还不错,他们也就稍稍放心一些了。
  “快都坐下吧,三娘能好好的回来是好事。快晌午了我这就叫你二哥回来,一会儿你们爷几个喝两杯。”焦氏已恢复了镇定,连忙上前扶着老太太阻止她再问下去。
  “二嫂不用麻烦,我们这么多人,马车也在门口等着呢,我们就是带三娘过来认认亲,这就回去了。”顾老三不好意思地摆摆手,自家来了这么多人这屋里都坐不下。
  “你们来了连饭都不吃怎么行呢?”
  “二嫂不用跟我们客气,这一大早出来家里还有些活没做呢,我们现在回去刚好能赶上晌午前把苞米豆子都再晒一晒。”李氏也忙上前说道,一大早出来这鸡都没喂,今天要少收好几个鸡蛋呢。
  “你看看这真是不巧,思儒到了启蒙的年纪,你二哥今儿带了他去拜会老师了,你们来一趟连兄弟的面都没见着。”焦氏颇为得意地说道。她的两个儿子是她的骄傲,镇上谁见了不夸一句好教养。
  “都是自家兄弟这有啥!”
  顾老三一家人辞别了父母嫂嫂,出了巷子便直奔家去,站在门口的焦氏看着他们走远了急忙唤了自己的贴身丫头画儿两人一起出门去寻顾书生了,这个时候自己单独面对公公婆婆肯定是要被骂的,只能找相公来商量对策。
  顾如槿一行人一路闲聊很快回到了家中。
  李氏大老远便听到院子里几只母鸡咕咕的叫声,心疼坏了。这几只母鸡自己养了两年一日三喂从未缺过一次,它们也可劲儿下蛋,在村子里也是出了名的,只是饿成这样也不知道今天的蛋能不能下了。
  来旺留在家里看家今天就没有出门,只是他不知道这鸡要喂什么便也没有管。
  李氏喂了鸡便开始张罗着做了这大大小小十几口人的午饭。
  吃过饭顾如槿照例哄了两个孩子睡了午觉,农家人只有在炎热的夏季才有歇晌的习惯,顾老三吃过饭便出门去商量盖房的事儿了,顾安郎兄弟俩则在院子里翻着刚摊开的粮食,盼娘也在一旁帮忙,李氏拿了针线筐坐在正屋门口用剩下的细棉布做着袜子内衬,这细棉布在她看来是精贵的东西不能浪费了。翠屏不知道能做些什么便也搬着凳子坐在李氏的身侧帮她穿针引线,不一会儿李氏便发现翠屏竟也是女红高手,手艺比自家闺女还好。接触了几天,姑娘小小年纪进退有度讨巧又贴心,有这样的人在女儿身边帮衬着她自己就更放心了。


第五章 一只王八
  房子的事情从镇上回来的下午便商定了,请了村里的老手李有根,又叫了关系好的柳二哥柳贵良及他的两个儿子柳源、柳江,李大婶的丈夫李铜锁及儿子李金虎来帮忙,一人一天是二十五文钱,因为是同村并不管饭。再加上顾家父子三人、来福来旺,一共十一个人,三间砖瓦房也就一个个多月就能完工,加上桌椅摆设花的时间,在下雪之前应该能住进去,只是最要紧的是先把门扩一下,马车也不能总是放在路边。
  自古以来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柳树坡及这周围几个村的人便是靠着村后的小牛山度过一个个天灾旱年,村民们平时也会去山上采些野菜菌子,有打猎的好手也能经常猎到些野兔野鸡獐子小鹿之类的。小牛山只是一座小山,翻过小牛山有一条挺宽的河,河对岸便是大牛山,过了大牛山便是盛景国与耶罗国的边境要塞拦虎关,这大牛山上本就凶险万分,且经常有士兵巡逻,一不小心就会被当成奸细,如不是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村民们是不会过去的。
  开工第一天的任务就是去小牛山上砍些足够使用的木头,先做成板子方便晾晒。
  吃过早饭顾家几人便推了板车出了门,翠屏听说山上有几颗桂花树,想着采些桂花晒干了做些花茶小食,便跟着上山了,顾如槿考虑到两个孩子也是很久没去外面玩了,就让翠屏牵着大的自己抱着小的也跟了上去,最后盼娘也来凑热闹。
  顾安郎兄弟两人看到两个外甥,便将两个孩子安置在板车上,时快时慢地推着逗得两个孩子咯咯大笑。
  一行人在打谷场和李有根几人会合便一起上了山。
  小山本来也不险峻又有村民经常上山,路还算顺畅,很快一行人便到了地方。
  将带来的小毯子铺到一块平整的地上,周围的荒草枯叶简单的清理了后,把两个孩子放上去,又在周围摘了些不知名的野花让他们玩,顾如槿蹲在不远处查看周围的植物顺便看顾着两个孩子。
  顾如槿虽读过几本医书也跟老师傅学过几手,只是这未经过炮制的草药却认不得几种,只想着找几棵有雅趣的野花野草回去种在窗下也别有一番意趣。
  兄弟俩在毯子上打打闹闹互相丢东西,顾璟弘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往哥哥怀里撞,直接将徐靖钰压在了地上,徐靖钰的脑袋磕到地上哇的一声就哭了出来。
  听到声音顾如槿赶紧丢开手里的东西跑了过去,徐靖钰捂着脑袋哭的鼻涕都下来了,顾如槿摸了摸他捂着的地方确实起了一个包,幸好不是伤在要害,看着徐靖钰面色并无异常她便也放心了大半。看到哥哥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