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厨娘发家记(美食)-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念真此时已经好多了,“没事了,我只是没想到,他执念那么深,感觉很是病态。何大人怎么没跟着赵巡检一道回城去?”
“我还得去一趟开北县县衙,我们瑞王也很是重视此事,说不允许在新云州有‘蛀虫’存在,那县尉不清白,县令也得调查着,现在就得起身了,告辞。”
方念真起身送了何正出门,回来却看知晓一直躲在屋子里,“你怎么了,知晓?怎么不出来?”
“没……没事,姐姐,就是刚才那群人凶狠,我有些吓到了,诶,姐姐,那何大人是谁啊?”
方念真就给她讲了自己认识小八的过程,知晓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所以他真叫何正啊?”
方念真有些不解,“对啊,怎么了,人家这名字不是挺好的吗?”
“没什么啦,就是随便问问。”
…
方念真清点好粮食,就要带着自己手底下的人回城了,桃竹村的村民很是不舍,他们都知道,是因为方掌柜的缘故,城里才来了大官。
这帮混混不止是强抢民女,还偷摸开赌场,勾人去赌,然后放印子钱,大肆敛财。
凭着他们的权势,欺行霸市,桃竹村的哪家没吃过亏,如今把他们都抓走了,可谓是大快人心。
于是,方念真回城的车上,除了粮食,还多了许多白菜、秋梨、桃脯杏脯、甚至还有两串小鱼干。
方念真说不要也不管用,村民们顺着出门的缝隙就往里扔,一直把他们送出了二里地那么远。
“桃竹村的人们可真好。”方念真还没彻底离开这里就已经开始怀念了。
“是呢,他们还说让咱们给官老爷带话,要感谢他们呢。”知晓也很是喜欢这里。
“哎呀,我们是不是忘了拿里正家嫂子做的辣椒酱!”方念真忽然想起来这件事。
“带啦带啦,人家早给搬车里了,就是死活不要钱,不过我偷偷把一个小银锭塞在他家小孙子的衣兜里了。”知晓笑得像一只小狐狸般狡黠。
方念真令小五带着车队先回城,如今天色还未晚,她可还记得那一片黑色的小浆果呢!
小五按她的命令从城里带来了竹竿、小网和木桶,方念真要摘个几桶带回去!
在刘忠的带领下,很快就找到了那片山头,果然是有很多的小浆果,低处的约莫是被过路的人都薅完了。
好在他们现在有趁手的工具,几人忙忙碌碌差不多一个时辰,摘了六小桶,再高的他们也摘不下来了。
方念真边摘边吃,吃得手和牙都是黑的,“行了,够用了。知足常乐,打道回府!”
等他们这一车人回到城里,天色都晚了,再晚个半个时辰,城门也许都关了。
小五正在方念真的宅子里指挥着卸货、摆放,反正这些粮也就是暂放,到最后都要换出去的,方念真就在自己的大宅子里找了几间空屋子放着,也方便看管。
小五对方念真很是敬佩,“掌柜的,您可真是敏锐,您出去那个下午,城里的粮价都涨疯啦,不说翻了一番也差不多。”
“真的啊?那看来我这决策还是正确的,不过,粮是运回来了,我把牛羊养在哪啊?”
方念真惆怅不已,怎么事情一桩接一桩的,总是办不完。
小五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对了,掌柜的,有件事我得和你说一下,咱家锅里捞的对面,正在装修呢,看样子也是要开店,而且是酒楼,比咱们排场可大多了。”
“是谁开的,你知道吗?”方念真将撒娇的大福抱到腿上抚摸着。
小五摇摇头,“这我不知,估摸着挺有实力的,他们店里人口风都可紧了,什么都打听不出来。”
“那便罢了,我们开好自己店就是了,这本就是商业街,面对面开饭馆也是正常。”
方念真并没有把小五说的这件事放在心上,却不知,一个月后,这家店开业,她将面对的是怎样的商业对手!
作者有话说:
桃竹村后面还会“返场”的哦~
嘻嘻,今晚更了六千,叉腰!念真辛苦“度假”了两天,明天要继续做美食咯~
第43章 立冬吃锅子
清晨; 即将立冬的新云州透露着丝丝冷意,方念真搂着大福蜷在被窝里睡得正香。
“掌柜的,该起床了; 您今天不是得去店里吗?”
方念真迷迷糊糊地听见外面有个怯生生的女孩儿的声音; 回了回神,总算想起来; 她是在自己家里睡觉,今天该去食铺上班了。
“小秋; 我醒啦,你进来吧。”她有气无力地喊了一声。
自从她偶尔在做菜上面指点小秋,这傻孩子就把她当师父一样伺候,怎么说都不听,说狠了就吓得跪下,还会哭。
方念真也没办法; 这不; 小秋又给她打来了洗脸水; 温温乎乎的,水温正合适,仔细洗漱一番; 方念真总算是清醒多了。
“小秋,以后你不用早上来找我,晚上有空的时候来请教我就行了。”方念真还是忍不住磨叽一嘴,虽然她知道这样说也没用。
果然,小秋抿了抿嘴,声音逐渐减小; “掌柜的; 反正我早上也起得早; 不碍事的。”
“我,我没有要说你的意思,就是觉得你挺辛苦的。”
小秋听方念真这样解释,嘴角又勾了起来,“掌柜的,我早上煮了素汤面,你吃一口吗?”
方念真急慌慌地吃完了一碗面条,就去了店里了,好几天没正经做菜了,再不好好上班,店里的食客都跑光了。
方念真忙碌了一早上,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又检查了安子这几天的练习成果。
这小子还不错,自己要他练习的刀工和一些炒菜的基本调味掌握的还算扎实,甚至刀工有隐隐要超过她的意思,毕竟她也不是真正专业的大厨。
中午很多食客来打听“方厨娘回来了吗”,得知她已经在店里了,高兴得不得了。
“哎呀,都好几日没吃到方厨娘的手艺了,可是馋坏了。”
“方掌柜,以后可不许出去那么长时间了啊,得跟我们来吃饭的人请假,哈哈哈哈。”
方念真跟食客们开了几句玩笑,就去后厨忙活了。
她和安子忙碌了一个中午,总算是把店里的午高峰熬过去了。
那她也没闲着,昨日采了六小桶黑色的小浆果,不能一直放下去,得趁着新鲜赶紧做成果酱。
好在这个活儿没什么难度,示范一下,交给安子就能做得好好的。
待这果酱熬好了,她打算放到冰窖里保存,到时候冬日里冲开水喝,或者做点面包,抹着果酱吃,都是不错的选择。
方念真这头忙着,小八回了新云州也没停歇。
先回府向陆恒汇报了一下开北县的情况,那里的县令果然也不是个清白的,虽谈不上是同流合污,但是对县尉的做法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一切都是因为这孙县尉有个好老丈人,有钱得很,当地有名的地头蛇。
如今儿子被抓到新云州来了,什么地头蛇都得低头,求爷爷告奶奶地托关系,陆恒让小八先把事情压下不表,他要放长线钓大鱼。
陆恒脸色很冷,“我倒是要看看他们的关系网有多大,一网我都要收干净了。”
小八禀报事情的风格向来是事无巨细,又说到那天抓县尉儿子的场景,“哎哟,那个吴家的老二不自量力,还惦记着娶方掌柜呢,这通表衷心啊,听得我都恶心坏了。”
陆恒的表情终于有了一丝变化,“方念真?”
“是啊。”
陆恒拿起茶杯缓缓喝了一口,重重地放到桌子上,“你去查,是哪一环出了问题,被发配边城的人还能逃回来,还惦记着娶媳妇?”
小八打了一个冷颤,“是。”
哎呀,王爷这是真生气了,这新云州的贪官污吏可真不让王爷省心!
新云州府衙监牢内,孙公子嚎了一日了,先是恐吓威胁,后是卑微哀求,愣是没有一个人搭理他。
终于,牢房外传来了动静,“我儿,是你吗?”
孙公子一下子来了精神,“腾”地一下从草席上蹿起来,“爹,是爹爹吗?爹呀,你怎么才来救我啊!”
他话音刚落,就看见了他爹孙县尉,呃,不过,他爹怎么也戴着脚镣?
他爹见了他,又是担忧又是愤怒,“你个畜生,要是为了自家的事便也罢了,我打碎牙往肚子里咽,我忍了!为了个瘸子,你得罪这么大的人物,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他爹被押进去老远了,还隐隐传来骂声。
孙公子这下是真瘫坐在地上了,连自己亲爹都下了大狱了,这回怕是真没有别的指望了。
这时候,有个衙役路过,看他这般模样,嗤笑一声。
“仗着我们知州来新云州的时间短,你们就为所欲为?告诉你,年初我们这儿有个来抢孩子的,到现在了,还关在瑞王府的牢里没动静呢,像你们犯这么大事儿的,这辈子就在大牢里过吧!”
“还有那边那个姓吴的,什么东西?还敢肖想方厨娘。”
这名小衙役之前可喜欢吃方念真做的饭了,方念真开店后他也没少捧场,是方念真的“厨艺粉”。
这次他有事在身,没能去现场抓捕已经很遗憾了,这个时候忍不住来牢里训斥一圈。
听了衙役的话,孙公子更是绝望了。
吴家老二则是从进来大牢就不再说话,一直面对着墙角静静坐着,也不知在想什么。
…
方记食铺,方念真见今晚关门时间还算早,就跑了一趟知州府,此事多亏了有严氏帮忙,她总得去表示一番感谢。
严氏见她来了很是高兴,“这也是我家老爷分内之事,还得感谢你派人来报这件事呢,要不然还不知道多少百姓在遭殃。”
方念真说请她去店里吃饭,严氏笑着说“不必了”。
“妹妹,你要是非要请啊,能不能把那‘锅里捞’弄到我们府里吃上一桌。”
严氏忽地贴到方念真耳朵边悄悄说,“你也知道我家老爷的口味,就爱吃那些个辣的,他早都被‘锅里捞’馋得不行了,可是碍于公务,实在不好进店去吃。”
方念真恍然大悟,这知州也难当啊,确实是不能随意进任何一家店吃饭,容易给人留下话柄。
“好说好说,这锅里捞可比做菜容易多了,夫人告诉我个具体的日子,我便来亲自做。”
严氏说了个郭知州休沐的日子,方念真满口答应了。
拖着疲累的身子回了自己的宅院,她又把锅里捞那边的店员召集起来开了个会。
“再有五日就是‘立冬’了,我知道立冬在咱们新云州没什么特别的讲究,所以我才要开创这个先例,我要办个活动,让新云州的百姓一到立冬就想起‘吃锅子’……”,方念真仔仔细细地嘱咐了许多细节。
这是她在桃竹村的时候就想好了的,如今“锅里捞”的开业热度已经过去了,客流量眼看着是往下掉,虽然还是挣钱的,但谁不想客满爆单,赚更多的钱呢!
于是,两日后的新云州,几户每家都有一张“方记锅里捞”的“宣传单”,没错,方念真发小广告啦!
这古代的广告并不好打,方念真雇了胡家的胡力和莫大姐家的栓子,这两人在学堂学得都算不错,字也规整。
方念真就让他们放学后写“小广告”,她认真地编了一个故事,美食嘛,不管真的假的,起源总是一个美好的故事。
竒_書_蛧_W_ω_W_。_q_í_δ_U_ω_ǎ_й_g 。_℃_c
方念真是这样编的,说有一个书生,要进京赶考,可他离京实在太远了,年前秋日就得出发了,行至人迹罕至的地带,却被一伙山贼抢了随身财物。
他的盘缠和衣物都没有了,靠着山间的野果度日,踉踉跄跄地闯到了一个小村子,倒在了一户老夫妻的院门口。
好在老夫妻是很热心肠的,将他救醒,养了几日。
因为书生还要急着进京,在立冬那日,老夫妻给他熬了一大锅骨头汤,凝固成块,让他带在身上,又背了一口小锅,带了若干蔬菜干和饼,目送书生离去。
书生饿了就拢火,放一块骨头汤的底料,加入菜干和饼块,煮上一锅,热乎乎地吃下去。
就这样一直支撑他行至城里,赚了盘缠,顺利上京,拔得头筹。
后来他功成名就,又回了那个村子,将老夫妻二人接到京里,奉为干爹干娘,照顾他们,颐养天年。
这锅子也成了这位大人每年冬日里必吃的食物。
“喏,这就是锅子的起源啦,所以立冬这日,都应该吃锅子。”方念真讲完这个故事,胡力和栓子都傻了。
“念真小姨,这是真得吗?那我们也要吃,这个寓意好啊。”
方念真捂着嘴笑,“嗯,那日都来小姨店里吃锅子,先写吧啊,按份数给你们算钱的。”
栓子想事很是周全,“小姨,你这个有点太白话了,我们要不要给你润色一下。”
“别,就要白话的才好呢,你润色后,只有念书的人能看懂了,这广告啊,就要越俗越好。”
次日,新云州里就流传开了“立冬吃锅子”的说法。
不得不佩服民众八卦的精神,这故事越传越离谱,方念真编出来的还只是寓意好。到了百姓嘴里,就成了“不吃锅子考不上学”。
方念真忙在锅里捞门口竖了牌子,上书:“立冬吃锅子,暖胃又暖心。”
又怕锅里捞招待不过来,在食铺门口也摆了小牌子:“麻辣烫,一个人的小火锅。”
又紧急将店员加训了一番,教了好几句口号。
嘿嘿,新云州城里正经的锅子店,就只有“方记锅里捞”一家呢,方念真搓搓手,迫不及待地期待立冬那日的到来了。
作者有话说:
今天出去吃了一道很好吃的牛肉!这几天我就要写到我的文里和你们分享,哈哈哈~ 话说,你们有什么想吃的、爱吃的可以告诉我诶,咱们“评论区点菜”是认真哒!我会根据剧情酌情写进去,正餐小食都可!
第44章 送锅上门
立冬的前一日; 方念真进了知州府,给郭知州上门做锅子。
她从“锅里捞”店里挑了个性子稳妥的人带着,又带了两口鸳鸯小锅; 四种底料都带齐了。
知州老爷好不容易能吃一次她店里的锅子; 可不是得一次多尝点口味嘛。
这日定的是午餐吃锅子,方念真直接拿来了店里备好的菜; 到知州府后厨一装盘就行了。
为了美观,她还特意削了几个紫萝卜; 用自制牙签扎成花朵的形状进行摆盘。
纯肉丸子、香菜肉丸、雪白色的鱼丸;猪肉片、调过味的排骨块、猪耳朵、猪蹄;素菜是萝卜、白菜芯、南瓜、各式菜干、豆腐、土豆片和长长的土豆丝。
没错,她终于设计出了简易转笔刀一样的刀具,拜托石大哥打制出来,虽然削出来的土豆丝还不够细,但总算是像面条一样长长的了,涮在辣锅里好吃极了。
还有两种鱼片; 方念真将鱼片得薄薄的; 这两种鱼都是没什么小刺的; 再将大刺剔除,这样几乎入锅两秒就熟了。
在后厨准备的间隙,方念真还做了一道炸酥肉; 这也是她打算在立冬当日上新的菜品。
刚出锅的小酥肉很是酥脆,入口还有些烫,旁边还摆了一小碟用孜然粉和辣椒粉混合的调料。
因为今日府上的两位小公子也一同吃锅子,怕他们吃不得辣,方念真又上了一碟番茄酱,蘸着酥肉也是好吃的。
知州一家人把酥肉吃了一半; 方念真这边就开始招呼后厨上锅底和菜了; 琳琅满目摆了整整一桌子。
方念真带来的小二机灵地上前给几位贵人都盛了一碗“猪肉松番茄汤”; 肉松是方念真自己炒的,用不了几斤肉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