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338章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338章

小说: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效控制住这些地域,还能带动大明本土的产业发展。

    毕竟想要控制住这些地域,前期必然需要征服才行,当地土著是不会将土地拱手相让的,这就能通过战争进行征服。

    如此大明的军火贸易,就能顺势扩大规模,以此刺激到大明的军工产业,继而带动其他领域产业。

    而等到征服这些地域,需要治理这些地方时,就需要其他的东西,这就能构建起用各项资源换取所需的海贸往来。

    以朱聿键为首的一批海外移藩者,在移藩到朝鲜、琉球群岛、东番镇等地,就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启禀陛下,截止到现在,凡是在北地诸省就藩的群体,皆已尊奉陛下旨意进京。”张之极走上前,作揖行礼道。

    “按照陛下的旨意,这些宗藩名下的土地,会经内务府进行缜密清查,估算出相应的价值,到时作为换取海外就藩地的所需。

    此外在各地的王宅,理藩院以向各地有司明发公函,妥善的进行保护,作为今后供地方百姓游逛之处,只需缴纳一定的银钱,就能到这些王宅进行游逛……”

    崇祯皇帝露出欣慰的笑容。

    海外移藩是既定的战略部署,但同样也是一门买卖,在崇祯皇帝的眼里,执行海外移藩这件事情,朝廷不能向里面倒贴钱,必须要从这些宗藩群体身上,去榨取相应的钱财,继而维系好这项部署。

    过去这些宗藩群体,在地方做的那些为非作歹之事,崇祯皇帝已然是掌握的清清楚楚。

    原本依着崇祯皇帝的性格,肯定是要杀一批宗藩的,但是为了确保大战略,能够平稳的推动起来。

    崇祯皇帝并没有去杀宗藩。

    反而以此捏住他们的命门,逼迫着他们主动请旨移藩,将他们名下积攒的财富,悉数填补到内帑,以换取移藩地域,各式军械火器,一批供应他们驱使的军队等等。

    这笔买卖做下来,让崇祯皇帝赚麻了。

    内务府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算是被清空掉一半靠上,多了这些优势的崇祯皇帝,能够去做的事情太多了。

    “既然北地诸省的宗藩,都已悉数奉旨进京。”

    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看向张之极他们,朗声道:“那第二批海外移藩的名单,理藩院这边要尽快明确下来,就以国朝在朝鲜掌控的那些地域为主,尽快促成移藩之事。

    现在朝鲜境内的建虏,已经被彻底镇压下来,既然危机解除了,那国朝谴派去的援朝军队,也该回调一批了。

    这件事情,理藩院要拟一份奏疏,呈递到御前来。”

    “臣等遵旨。”

    众人当即作揖应道。

    崇祯皇帝做事向来是一茬压着一茬,朝鲜那个地方,必然需要纳归到大明的统治下,可客观存在的事实,也必须要正视起来。

    在蒸汽火车没有研制出来前,大明想要实际控制住朝鲜,所付出的成本,远远要高于收获。

    既然是这样的话,可先行叫大明宗藩迁移过去,叫他们实际控制着一些疆域,推动进一步汉化的过程。

    等到朝鲜这个地界,被彻彻底底的归属于大明后,在逐步的推动朝鲜诸藩外移,筹设对应的承宣布政使司。

    崇祯皇帝的心里很清楚,这样的战略部署一旦落实,那今后的朝鲜必然会成为火药桶,可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只要大明能在朝鲜获取利益,就算爆发区域战争或冲突,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毕竟战争能催化很多东西。

    削弱朝鲜本土的元气,反哺到大明的各个领域,等到辽东地区发展起来,开始构建起铁路干线,那么真正实控朝鲜的部署,就能跟着顺势推动起来。

    (本章完)



    第一百六十三章 朝贡体系

    

“陛下,废除不征之国一事,是否应该再慎重考虑?”徐光启有些踌躇,看着手里的桉牍,对崇祯皇帝说道。

    “毕竟国朝对待藩属国的态度,是明确的,如果说这份旨意要明发出去,那难免会有些……”

    “难免有些什么?”

    崇祯皇帝出言打断道:“太祖高皇帝所定《皇明祖训》,曾言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

    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但胡戎与西北边境,互相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今将不征诸夷国名,开列于后:朝鲜、日本、大琉球、小琉球、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苏门答腊、西洋、爪哇、彭亨、百花、三佛齐、孛泥国……

    朕知晓太祖高皇帝之苦心,不想因征战而虚耗国力,然而朕想要说的,是现在之大明,与太祖高皇帝他老人家所处大明,已然是完全不同的情况了。”

    被传召进宫的徐光启、毕自严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流露出复杂的神情。

    如果说《皇明祖训》能够调整的话,那就代表着有些事情,必然会经历一个阵痛期,这是对文官群体的一次震动。

    过去文官群体动辄以祖制礼法,来对天子进行规谏,倘若《皇明祖训》都能调整的话,那他们何来依据呢?

    改变大明的朝贡体系,废除掉不征之国这件事情,崇祯皇帝是有着很多想法的。

    其一,解除掉大明对外的最后枷锁,加快推动海外移藩之事。

    其二,震慑南洋诸国。

    其三,明确要调整《皇明祖训》的态度。

    其四,要将《皇明祖训》当做大明之宪法。

    涉及到上述的构想,崇祯皇帝都要一一实现,唯有把这件事情做好,那么大明才有持续向前的源动力。

    】

    祖制礼法,不该变成只约束皇帝的枷锁,而应该变成大明的基本法,以此指导着大明不断向前。

    崇祯皇帝已然想明白了。

    通过改变朝贡体系,为之后推动《皇明祖训》立法一事蓄势,等到大明的宪法真正落下帷幕,今后的历任君主,只能对《皇明祖训》进行补充,而不能再删改先前所定,这是他唯一要双标的地方。

    “还望陛下能三思啊。”

    温体仁走上前,跪倒在地上,“废除掉不征之国一事,姑且不提国朝内部,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就说朝鲜、安南、真腊这些地方,一旦知晓国朝废除掉此项祖制,那必然会有所反应的,甚至会破坏我大明的国威,倘若……”

    “大明的国威,是打出来的,而不是靠所谓的朝贡捧出来的。”

    崇祯皇帝神情倨傲,“过去那套朝贡体系,朕觉得也该废除掉了,随便来一些人,向国朝敬献一些东西,就能换取大批的赏赐。

    这在朕看来,是愚蠢的。

    看看现在的南洋诸国,都变成什么样了,一帮从欧罗巴大陆过来的海上势力,凭借着自身强大的海船和火炮,就能随意在南洋作威作福。

    大明作为这些地方的宗主国,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吗?

    朕觉得不能。

    今后大明不仅要维系本土的安稳,也必须要兼顾到这些地域,倘若南洋诸国任由外来势力肆虐,那迟早有一日,大明临海地带也会遭受肆虐。”

    废除掉不征之国一事,不仅是为了解决枷锁,更是为今后大规模移藩做准备。

    像南洋这等富庶之地,不控制在大明的手里,崇祯皇帝实在是太不甘心了。

    就算现阶段的大明,无法实际控制住这些地域,可是让移藩过去的宗藩群体,甚至是一批勋戚群体,进驻到这些地域上,那也能给大明带来诸多的好处。

    想要实现这一战略构想,按照崇祯皇帝的心理预期,至少需要十余载,甚至是更久,才能稳步的落实下来。

    在这较长的期限内,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财富和资源,成批量的输送到大明本土,继而帮着大明推动变革。

    等到大明具备一定的工业实力,能够有效控制住这些地域,那么新一轮的海外移藩,就能跟着推行起来。

    不过想等到第二层次的战略部署,能够真正意义上的落实下来,具体需要多长的时间,这是崇祯皇帝也没有想过的。

    或许二十年。

    或许三十年。

    或许要更久。

    但是不管需要多久,大明只要能按着他构想的去做,就能借着不断对外扩张的趋势,一步步的增强维新变法的力度。

    “此事就这般决定了。”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看向徐光启他们,“内阁将这份中旨明发下去,谁要是有任何的反对意见,那就呈递到御前来。

    朕倒是想要看看,他们究竟是大明的臣子,还是这些藩属国的臣子。

    行了,都先退下吧,朕要去武英殿一趟,江南诸省平叛一事,眼下又有了新的进展,你们内阁这边,也要协助好。”

    “臣等领旨。”

    众人作揖应道。

    尽管徐光启、毕自严他们,还有很多的话想要说,可是崇祯皇帝的坚决态度,让他们也不敢再多说其他。

    何况废除不征之国一事固然重要,可是在内阁这边,所接触到的重要之事太多了,现在的徐光启他们,实在是太忙碌了。

    想要遏制住朝中的党争,除了要确保各方势力制衡外,还要多给他们找事情做,这样才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成效。

    崇祯皇帝现在就将一批需要持续跟进的事情,有序的移交到有司负责,权力给予你们,但同样的,敢出现任何问题,就必然是严惩不贷。

    权力场上的博弈,就是一个反复拉扯的过程,崇祯皇帝就是要通过这个拉扯,来逐步的蓄势,为他今后彻改大明国制,夯筑一个牢靠的根基,继而紧抓维新变法的大旗。



    第一百六十四章 维新之辩

    

“辽地能有今日之安稳蓬勃,老卿家是功不可没的。”崇祯皇帝神情感慨,看着离辽归京的孙承宗,“倘若没有老卿家镇守辽地,只怕国朝想要收复失地,镇压建虏之叛,断然是不现实的事情。”

    “辽地能够有今日之变,绝非是老臣之功啊。”

    孙承宗微微欠身道:“从老臣再度赴辽镇守,那皆是尊奉陛下所明旨意,围绕着泛辽东战略展开的部署。

    过去在老臣的心里,对于陛下的部分决断和部署,是不理解的,觉得国朝真的这样做的话,恐会带来很多隐患。

    可是让老臣万没有想到的。

    伴随着泛辽东战略的逐步落实,不仅让国朝所辖戍辽军在辽前站稳脚跟,更让建虏在对峙下不断被削减底蕴,这才有今日的辽东。”

    崇祯皇帝当然知道孙承宗说的是什么。

    一个是李自成赴辽。

    一个是在辽筹办产业。

    不管是哪一个决定,处在那一时期下的辽地,都无疑是冒着极大风险的,一旦出现失控的趋势,就会造成不可评估的损失。

    】

    可站在崇祯皇帝的角度,这些决定固然说有些冒险,可对于那时的大明而言,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过去的事情,就叫他过去吧。”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微微一笑道:“人都是要向前看的,现在辽地两省重获新生,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当然辽地两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想要确保大明东北边陲的安稳,就必须要铆足劲发展才行,朕相信有孙元化、申甫等一众良臣悍将,必然能带动辽地的改变。”

    在地方上逐步去除个人影响力,这是崇祯皇帝一直在注意的事情,明确任期,改变官制,精兵简政,唯有把这些事情都做好,做扎实,那才能有效避免尾大不掉、拥兵自重的情况发生。

    大明的流官制度,必须要更进一步的精进,以此确保大明在迈向新的道路征程,能够更快的适应和调整过来。

    “陛下,老臣一直有一个疑问。”

    孙承宗踌躇刹那,向崇祯皇帝作揖行礼道:“今后的大明,究竟要达到怎样的改变,才算是对标陛下所提的维新变法?”

    受崇祯皇帝的影响,随着一批枷锁被彻底打破,这其实在大明的上下,引起很大的争议和影响。

    即便是在辽东那边,孙承宗在没有卸任辽东督师前,一批维新派出身的官员,就朝堂上的种种决断,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和分歧。

    大明究竟要走一条怎样的路,这是很多人都在思索的事情。

    “其实老卿家的这句话,朕也不知该怎样回答。”

    崇祯皇帝想了想,神情有些怅然,“在朕的心里,大明要走‘新’的路线,可是这个新,究竟该怎样定义,涉及到的层面太多。

    朕所想的新大明,应该是一个清平的时代,对外霸道,对内王道,这注定需要两套不同的体系,去扎根到大明本土和大明海外。

    就像在大明本土境内,朕希望能持续推进产业领域的发展,让大明治下的子民,能够过上富裕的生活,让特权被限制在一个框架内,让土地兼并受到有效扼制,让底层的人能够看到希望。

    过去的种种不合理之处,是滋生弊政和毒瘤的温床,这也给国朝带来很多的麻烦,造成很大的被动。”

    新。

    这是一个很宽泛的词汇,可是在听完崇祯皇帝所讲,孙承宗的心中却生出感慨。

    过去的大明,的确存在很多问题。

    恰恰是这些弊政和毒瘤,才导致大明在遇到一些问题时,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底蕴,去从容面对这些问题。

    “陛下,维新变法会持续推进吗?”

    孙承宗收敛心神,再度询问道:“据老臣在辽地的种种见闻,倘若想达到陛下所言的谋划,恐并非10年,20年,就能够逐步实现的。

    这必然需要经历一个漫长国朝,去分时期的不断向前推进,解决一个个时期下,所需要面对的问题。”

    “维新变法是国策,是今后大明要贯彻的事情。”

    崇祯皇帝神情倨傲道:“就算是有朝一日,朕不在了,但是维新变法,也要持续的向前推进。

    这不是坚持10年,坚持20年,就要摒弃掉的国策,而是要长期伴随着大明,一起向前行进的事情。

    为何历朝历代的新政,会出现人亡政息的情况?

    朕不止一次的想过这个问题。

    根源就出在政策继承人上面。

    倘若新政能够在改变各领域之际,也能更深的影响思想,在不断推行新政的过程中,简拔起一批批能臣干吏。

    那么就算一批老人致仕或故去,也会有新生代顶上来,去站在他们的角度,有效的深化推动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不是一句政治口号,而是必须要扎扎实实去做的事情,崇祯皇帝的心里比谁都要清楚,就算是持续推进维新变法的进程,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必然会有一批批维新派出身的群体,最终会沦为阻挠深化改革的绊脚石。

    原因很简单。

    利益是能改变一个人的。

    一旦出现这样的羁绊,不管先前做的再怎样好,那到了后期就会提出反对,提出质疑,继而阻挠进一步深化改革。

    所以培养人才梯队,建立起缜密的制度,要比多推行几项新政要更好。

    “大明处在一个新的时期下,我们处在一个新的时期下,想要有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就必须要不断前行。”

    崇祯皇帝有些感慨,“现在大明拥有的这些改变,固然说相较于从前,已经是有着不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