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2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汇通票号的监察和运转,朕一直都在关注中,你们做的都不错。”
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涉及到实兑新制钱的部署上,要多上点心,朕已经给各地巡抚,去了相应的密旨。
在今后数年间,朝廷在北方诸省所征赋税,会逐步增强对新制钱的比重,涉及到该部分的获益,每一笔都要算清楚,移交到内帑这边。
谁要是敢碰这笔铸币税,不管是谁,一律株连九族,朕要用这笔铸币税,给大明社稷夯筑牢靠的根基。”
“臣等遵旨。”
众人当即作揖道。
过去的汇通票号,只是在北直隶治下小打小闹,所以周奎、左国忠他们,心底还没那般多的惧怕感。
可随着汇通票号的规模增加,周奎、左国忠这帮票号高层,一个个心底充满惧怕感,生怕底下出现爆雷。
谁叫崇祯皇帝明确了责任制和追责制,谁负责的领域出现问题,爆雷了,那都要受到相应严惩。
“对了,关于银票的防伪手段和防伪工艺,还必须要加大研制力度。”
崇祯皇帝伸手说道:“趁着稳固北方诸省市场时,要深化各个群体,对汇通票号所发银票的认可,要绝对确保凭票即兑的制度,特别是异地兑换的限制,要逐步的进行解禁。
安装最新版。】
朕知道这会增加汇通票号的负担,特别是核销账的汇总,但是为了大明工商业的发展,这些担子必须要扛起来。”
“臣等遵旨。”
众人再度拜道。
单纯的靠金银铜货币,来推动工商业的发展,终究还是有不少限制的,崇祯皇帝要逐步朝纸币时代迈进。
不过崇祯皇帝也很清楚,大明想迈进纸币时代,没有几十年的沉淀和适应,是断然不现实的事情。
毕竟过去发行的大明宝钞,所造成的影响太恶劣了,那都不是滥发滥印所能形容的,都能称之为抢劫了。
这造成的严重后果,是大明币制的崩坏和混乱,而大明宝钞沦为擦屁股纸,想在这等特殊境遇下,贸然再重发大明纸币,纯粹是找死的存在。
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环视众人说道:“都好好的做,要不了多久汇通票号会明确品阶和建制,多给国朝培养些人才。
一个汇通票号,无法很好的统筹大明金融业,到时朕会增设新的银号,理清各领域对银号的需求。
今后大明会依托工商、建设、储蓄、开海等各领域所需,都筹建起相应的银号,而汇通票号会朝着更高的层次迈进。
朕希望你们这些人,包括国丈在内,都能成为大明的栋梁,最终能名留青史,可别让朕失望啊。”
“臣等遵旨。”
众人无不是难掩激动,当即作揖道,能够拥有真正的官身,这是叶靖江、左国忠、苗胡闳他们所梦寐以求的,要真是能做到这一步,那他们也称得上是前无古人了。
第三百五十一章 胜利
围绕三屯营之战的影响,对涉足其中的双方高层来讲,注定使得今夜是难眠的,大明在注意龙井关的情况,建虏在注意大明接下来的举动。
尤其是对建虏这边,从来就没有想到过,昔日他们所瞧不起的大明军队;竟给他们造成这样的伤害。
这真真是应了那句话,世事难料啊。
“孙公,您对满桂、赵率教所报之事,是什么看法?到底要不要禀明给陛下?毕竟这不算是件小事情啊。”
“是啊,满桂说他昨日脱离本部,一路追杀的是济尔哈朗,只是这一没有首级;二没有信物,我们也不好预判此事真假;若是……”
在崇祯皇帝所住之地侧堂,王洽、李邦华面露踌躇,言语间透着犹豫,看着沉默不言的孙承宗,纷纷讲出自己的想法。
从崇祯皇帝命王承恩传达口谕,王洽、李邦华他们,就忙着处理各项军务,安排各项部署,以确保大明掌握的优势,不会出现任何削减,同时也在焦急等待侯世禄、周遇吉所部消息。
龙井关是否能被大明收复回来,将关乎败退汉儿庄的建虏兵马,是否可以选择破釜沉舟之势;倒逼着大明丧失现有优势。
只是在他们等待的期间,满桂、赵率教所呈递的关于昨日一战的奏疏;却叫他们陷入到新的分歧之中。
“两位心里所担心的;老夫是能理解的。”孙承宗沉吟片刻;皱眉说道:“其实老夫也有些拿不准。
倘若满桂、赵率教所呈奏疏;提到的斩杀济尔哈朗一事是真,那对我大明来说,必将是振奋军心,提升士气的绝佳手段。
但若是谎报军情的话,事后发现济尔哈朗没死,惩处满桂、赵率教他们事小,有损我大明脸面事大。
不过依着老夫对满桂的了解,他虽说性情桀骜些,但对这杀良冒功、谎报军情之事,还是不屑去做的。”
“……”
王洽、李邦华相视一眼,并没直接讲出自己的看法,毕竟在当前这种态势下,如何证明济尔哈朗的确被杀,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军机处前指这边,一旦认定此事是真的,那满桂、赵率教二人,肯定是立下了大功的;那济尔哈朗在建虏内的地位,还算是比较高的。
自建虏八旗强势崛起;开始肆虐辽东以来,大明还从没有过在战场上,斩杀过建虏高层的战绩。
先前周遇吉所领的勇卫营,在石门镇斩杀了萨哈璘,爱新觉罗的子弟,有身份凭证,也有首级,这该是什么赏赐都有迹可循。
可是这次满桂、赵率教他们这次做的事情,却叫他们觉得真的是很难办,压着此事不说吧,不合适;认定此事禀明崇祯皇帝,也不太合适。
“唉,怎么就出了这档子事情。”王洽轻叹一声说道:“哪怕是砍掉济尔哈朗的首级,我们至少也能认定此事,可现在……”…。李邦华眉宇间生出忧色,这件事情真的是太棘手了,不管怎么处理,都有欠妥当的地方,且这件事情还不能耽搁太长时间。
“老夫愿做担保。”
见王洽、李邦华他们这般,孙承宗神情严肃起来,郑重道:“老夫相信满桂、赵率教他们,不会做出谎报军情的事情。
这件事情不能拖!
若真的是真的,我军机处前指这边,可向陛下请示,明发一道上谕,宣讲满桂、赵率教所立战绩,杀一名建虏贝勒,哪怕是最普通的那种,这对我大明的意义也非同小可。
尤其是当前这种态势下,我大明也需要更多的战绩,不管是振奋军心,还是安抚人心,都是很有必要的。
但若是假的,倒是不管陛下降下什么惩罚,老夫愿与满桂、赵率教他们同受。”
孙承宗此言一出,王洽、李邦华相视一眼,眉头微蹙起来,陷入到沉思之中,显然是在心里权衡利弊。。。
“算我一个吧。”
沉吟片刻的李邦华,走上前道:“不管怎么说,这都是有利于大明的事情,不过我的意思,还是向陛下陈述清楚此事,至于真伪,唯有陛下亲裁了。”
“对。”
王洽点头道:“这件事情牵扯的层面有些多,若是我们这般……”
“报!!龙井关大捷,侯世禄、周遇吉所领大军,顺利攻破龙井关……”
而恰恰是在这个时候,一道激动的声音响起,打断了王洽,这也叫孙承宗他们几人,先是一愣,旋即就露出难掩的激动。
龙井关能被大明顺利收复,这对下阶段的战事,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接下来大明可以围攻汉儿庄!
孙承宗强压内心激动,说道:“两位,我们现在就将此等消息,上呈给陛下,顺便将满桂、赵率教所呈之事,讲于陛下,至于如何裁断,那还要看陛下的意思了。”
“附议!”
“附议!”
一直心心念念的战局,终于有了结果,王洽、李邦华他们怎会不激动呢,这可是大明跟建虏交战十余载,所占据优势最多的一次,尽管这次征战,是建虏进犯大明关内所致,但意义终究是不一样的。
……
当孙承宗他们一行,还在为满桂、赵率教是否斩杀济尔哈朗一事,而感到为难之际,退守汉儿庄的建虏,却呈现另外一种境遇。
“岳托!谁给你的胆子,敢瞒报济尔哈朗之死的!”皇太极面露愤怒,看着跪倒在地上的岳托,沉声喝道。
在旁的阿敏,眸中闪烁着杀机,死死的盯着岳托。
“汗王,奴才也不确定此事。”岳托说道:“昨日战况紧急,奴才以为济尔哈朗是跟所部分散,想……”
“够了!!!”
暴怒的皇太极,余光看了眼阿敏,指着岳托沉声喝道:“身为侧翼主将,却因个人恩怨,闹出这样的事情,本汗不想听你辩解。
来人啊,把岳托拖下去,罚三十牛鞭!!罚没五牛录!!”
“喳!”
帐外候着的两黄旗摆牙喇,立时就冲进帐内数人,架起岳托就向帐外而去。。
仗剑至天涯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第三百五十二章 财政(1)
“陛下,将河南诸藩所侵占的土地,都悉数的理清出来,今后国朝要严查各地官田。”毕自严紧随在崇祯皇帝身后,神情严肃的边走边说道。
“仅仅是河南一地,通过开封府所查明的情况,臣预计能清查出数百万亩土地,仅是这部分田亩的正赋,国朝每年至少能征收数十万两银子。
这还没有算上人丁税。
过去朝廷对各地宗藩,监察实在太松懈了,不然问题不会这般严峻,朝廷所定赋役也不会遭此破坏。”
“卿家觉得河南所查之事,在大明其他府县是否存在?”
崇祯皇帝停下脚步,看向毕自严说道:“过去孙传庭在河南深查此事,通过河南赈灾行署,要和诸藩打官司,可谓是引起轩然大波。
朕当初就有些疑惑,为何朝中的部分大臣,会表现得这般激动,随着调查的深入啊,朕算是明白了。
河南境内所侵占的大宗土地,固然多数是让各地宗藩侵占,可也有部分的土地,是被官绅、地主等群体侵占的。”
毕自严点头表示认可。
土地兼并这等事情,向来是屡禁不止的,有明以来就一直存在,只不过兼并的程度是否严峻。
“毕卿是我大明的财相,你来告诉朕,像河南深查诸藩侵占土地一事,在查明相应的情况后,是就此结束呢?还是该继续调查?”
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继续说道:“就像韩爌、周道登他们,方才在文华殿所说,虽说朕听后很生气吧,可该面对的现实,那还是要面对的。
要是牵扯到的群体增多,朝廷无法承受这般大的压力,继而导致不好的事情发生,朝廷究竟该怎样办?”
深查大明宗藩侵占土地一事,崇祯皇帝肯定是要做的,毕竟这牵扯到大明赋役制度,关系到大明财政体系。
想让大明有所改变,国库就必须充盈起来,唯有这般,才能逐步的改变各个领域,继而推动着大明深层次的谋改。
“绝不能就此结束,必须要调查下去。”
毕自严神情严肃道:“特别是湖广等地,所就藩的诸藩众多,臣担心这些地域,存在比河南还严峻的侵占现象。
不过怎样进行调查,就很考验朝廷的选择了。
臣以为等河南治下查明后,朝廷应当将重心放在山东,就谴派巡察御史去往山东,以巡察驰援辽地为由头,展开相应密查。
期间可向山东巡抚袁可立传达密旨,让其配合所派巡察御史,对各地宗藩进行调查,确保各府县侵占土地情况,特别是侵占官田一事。”
作为大明的财相,毕自严固然心里很清楚各地宗藩,侵占各地土地之事,背后必然牵扯到很多层面。
但是执掌着户部,掌管着大明财权,毕自严必须要对国朝负责,帮着朝廷解决所面临的各项问题。
“别的事情都能容忍,唯独牵扯到赋税却不能。”
毕自严继续说道:“过去国库所征的赋税,存在严峻的收支失衡问题,面对各种棘手的问题,为稳定大明社稷,国朝摊派辽饷,摊派剿饷,尽管征收到相应的粮饷,以渡过所遇到的危机。
可这些对国朝的威仪,却造成严重的损害。
臣在心里算过一笔账,如果朝廷能用数载春秋,将治下各地宗藩,所侵占的土地都逐一查明,朝廷每年至少能增收200万两银子。
且这笔赋税银子只多不少。
这些本就是朝廷该征收的赋税,却出于种种的缘由,却被宗藩群体,甚至是其他群体所侵占……”
听着毕自严所说这些,崇祯皇帝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有这等出于公心的大明财相,来帮他管着大明财政,的确是很幸运的事情。
崇祯皇帝就怕执掌大明财政的大臣,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倘若真是那般的话,就算他想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孤掌难鸣啊。
“卿家说的没错,其实大明的赋役制度,存在问题的很多。”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看向毕自严说道:“像过去被封的榷关,所存疑的关税,从崇祯二年逐步开设,逐步整顿后,朝廷所征收的赋税,就相应增加很多吧。”
毕自严点头说道:“是的陛下,榷关和关税这两项,朝廷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至少征收了450多万两银子。
恰恰是有了这些关税银子,朝廷在解决其他事宜时,尤其是调拨赈灾粮饷时,才不会表现得这般局促。”
随着时间的推移,截止到崇祯四年的大明财政,和崇祯皇帝御极之初,所表现出的大明财政,存在着较大的改变。
过去的财政收支很难平衡,甚至常常要拆东墙补西墙,使得朝廷想解决一些问题,就必须放弃部分权益。
可现在却不一样了。
至少在崇祯皇帝的干预下,财政收支开始平衡了,就算遇到一些亏空,通过户部或内帑发售债券,也能解决相应问题。
像害民、坑民的三大饷,崇祯皇帝是一次都没再摊派过了,毕竟每摊派一次,朝廷就失去一分公信力,多数摊派所得银子,都进了私人腰包。
“说到底还是吏治不清所致。”
崇祯皇帝双眼微眯,神情冷厉道:“要是没有吏治的问题,像诸藩侵占土地之事,就绝不会这般严峻。
调查各地宗藩之事,不一定非要围绕河南所展开的形式,在大明其他地方展开,毕竟引起警觉,那就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过去朕让科道归一,在朝引起很大争议,引起很多反对,甚至一些人还上升到动摇国本的程度。
现在看来啊,此事就算反对声再大,也必须要这样做,倘若不这样做的话,那朝廷就没有办法,通过谴派中央巡察的方式,紧密围绕某一核心所想,继而展开相应的调查了。”
毕自严微微点头表示认可。
想解决大明的财政问题,其实说到底,就是解决大明的吏治问题,解决大明的法纪问题,这背后是存在着关联的。
(本章完)
第三百五十三章 财政(2)
“陛下,将河南诸藩所侵占的土地,都悉数的理清出来,今后国朝要严查各地官田。”毕自严紧随在崇祯皇帝身后,神情严肃的边走边说道。
“仅仅是河南一地,通过开封府所查明的情况,臣预计能清查出数百万亩土地,仅是这部分田亩的正赋,国朝每年至少能征收数十万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