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臣-第6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不住,昨晚跟朋友喝酒耽误了)
………………………………
第一千一十八章一石千浪
江安义的奏折还没进京,杨思齐便知道化州自立的消息了。郑军西进战役获利最大的是大齐国,大齐国付出四百万银子的代价得到了二万多套军械和无数粮草,杨思齐趁力打铁索性撕下面子,从戎弥国身上咬下两座城池,大齐国的实力猛增。
戎弥国一万二千多人的俘虏是块肥肉,这些战俘是戎弥国的精锐,虎锐很快派出使者要赎回战俘,而虎当也遣使前来结盟,要求大齐国将俘虏归还给他。杨思齐没有放过这个好机会,历时一个月的谈判将这批俘虏分成了三股,一股三千六百多人归降了大齐国,一股四千余人从虎锐手中换取了战马五千匹,剩余的五千人从虎当手中换来了银两五百万,还有结盟互助的盟约。
当化州自立的消息传来,杨思齐立即召集李清、任强等人商议。李清笑道:“郑国天子中了咱们的反间计,化州自立对咱们来说是个好消息。”
任强摇头道:“李叔,从送来的情况来看江安义并没有反叛,只是不再听从天子的调动,以江安义的个性如果郑国天子让他攻打大齐国,江安义八成是会听命的。化州自立,祸福尚未可知。”
杨思齐道:“我原本打算散播谣言,让郑国皇帝将江安义调离化州,换个平庸的官来,咱们的压力会小一些,谁知过尤不及,居然把江安义逼得自立了,真有些始料不及。眼下情形不明,让永昌城内的兄弟们留意郑国朝庭的消息,咱们要提早应变。”
戎弥国堵伽城,虎锐得知化州自立的消息后,一直阴沉的脸上总算绽出一丝笑容,道:“化州自立,江安义要面对郑国朝庭的压力,估计无力西向,可以将精力放在虎当身上。等本王讨平逆臣,再与江安义决一死战。尉车国的五千桶黑油还没有送到吗,这些见风使舵的家伙,以为本王势弱好欺吗,等五万新兵训练完毕后,本王非出这口恶气不可。”
莎宿国,严青泽接到欣菲送来的密信,立即将朴天豪、饶安思、陈汉等人召到他府中。这几年,欣菲派遣了百余名江家人来到莎宿国,或明面上跟着严青泽等人,或暗中在莎宿国行商、开店,江安义的势力在莎宿国已不容忽视,在隆盖的默许下,朴天豪和饶安思各有一千亲兵,而陈汉则拾起老本行,打探消息。
得知化州自立的消息,几人无不喜形于色,他们都是江安义的亲信,像严青泽身上还背着叛逃的罪名,江安义自立为主,严青泽自然名正言顺地不再担心郑国的追捕了。休梨国、居须国、尉车国或喜或忧,无不选择了静观事态发展,等待着郑国朝庭的决定。
看到江安义的奏折,石重伟松了一口气,暗自庆幸江安义并没有举旗造反,而且化州的税赋也照常缴纳,官员也听从朝庭委派,安西大营的十六万大军镇守西境,实际上对朝庭的影响不大。
程明道勃然怒道:“江安义拥兵自立,此乃割据致乱之始,万岁切不可姑息,要严旨斥责,召江安义进京问罪。”
石重伟心想,说的容易,现在江安义怎么可能进京,逼急了恐怕连这层面子都要撕破了。朕何尝不知这是致乱之始,关键是朝庭抽调不出兵马平乱,朕且先隐忍,待平定饶强锋之后自然不会放过江安义。
孔省叹了口气,道:“朝庭此时不宜动兵,万岁可下旨严斥,令江安义矫枉归正。”
朱质朴道:“镇西大营有十六万兵马,万岁不可掉以轻心,朝庭至少要调动三万兵马防御并州南锋关隘,以防万一。”
石重伟道:“从镇北大营抽调两万兵马,十六卫中选调一万人前往并州,由薛民林统率,让他见机行事。并州、雷州、青州、灵州、娄州招募新兵五万,筹措钱粮,此事暂由洛王石重仁筹办。”
江安义自立让石重仁对身边的臣子产生了信任危机,洛王石重仁在并州应变得当让天子有“打虎亲兄弟”之感,关键时候信得过的还是石姓人。石重伟决定要给石重仁写封密旨,让兄弟多用点心,在并州组建新的安西大营,将来成为清算江安义的先头军。
略顿了顿,石重伟道:“申斥江安义的旨意由政事堂发出,江安义若能悬崖勒马朕可以既往不究,否则朕绝不轻饶他。”眼珠一转,石重伟想起江安义与晃州刺史张志诚是好友,当即传旨道:“着晃州刺史张志诚接任并州刺史,协助洛王守护并州。”
孔省暗自皱眉,郑制藩王不插手当地政务,而这道命令却将并州的政务大权交到了洛王石重仁手中,而五州招募新兵、筹措钱粮的权力都交给洛王,洛王的权力便太大了。有意开口劝阻,石重伟已经站起身,离开了紫辰殿。
…………
进入九月,漠北变冷,冬季冰雪封地不利于轻骑出动。利漫率领二十万大军北上回到王庭,让战士们回归部落休息,从四月到八月连续作战了五个月,付出了数万条性命,漠骑并没有突破郑军的防线。
利漫有些沮丧,渠师在今年三月病重身亡,临终前让他修整三五年再南下,在休整的时间里要努力将昆波和熊汗部落的并入王庭统治。可是那些部落首领这两年从郑国抢到了不少好处,天气刚转暖就急不可耐地南下了。
昆波从恒州抢到了许多物资,拉拢了不少小部落。尝到甜头后,开春前趁着盖苏沼泽尚未解冻,昆波又率领五万大军前往平海关,不过这一次昆波没有捞到好处,平海关驻扎了三万郑军,防御森严,攻打了半个月后,昆波不得不带大军折向西行,抢掠关外的村庄,收获甚微。
战争考验着两国的财力物力,北漠远及不上郑国富庶,恢复能力比不上郑国,如果冲不破郑国在镇北城的封锁网,这场战争的主动权便会逐渐转移到郑国手中。
帐帘掀开,卡律带着一股寒风从帐外进入,渠逆道死后,卡律成了利漫最主要的谋士。
“汗王,刚刚收到郑国的消息,化州江安义自立了。”卡律满面喜色地道。
“什么?”利漫惊喜地问道:“消息可准确?”
当年利漫到郑国娶亲,江安义是送亲使,利漫对他的印象深刻。肃帝第二次北征,江安义作战勇猛给漠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少漠人视他为郑国新生代的领军人物,利漫对江安义的忌惮超过镇守镇北城的齐新文,在利漫看来齐新文等人老矣,将来与漠国争雄的定然是江安义。江安义居然在化州自立,对利漫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兴奋地在王帐内走了两步,利漫道:“派出使者前往化州与江安义联络,本汗愿与他联盟,只要他愿意东进配合漠军南下,本汗愿与他共分郑国江山。”
卡律道:“从得知的情报看,江安义并没有跟郑国朝庭决裂,只是不听从郑国天子旨意进京朝觐,官员任命,税赋缴纳依旧,不过郑国安西大营的十六万兵马不再听从郑国指挥,前往化州结盟恐怕江安义不会答应。”
利漫想了想,道:“不管怎样使者还是要派出,江安义率军与戎弥人交战使用了不少新军械,看看能否探听到消息,还有顺道与大齐、戎弥、休梨等国取得联系。卡律大师,这件事事关重大,我想请大师辛苦一趟前往化州。”
卡律道:“愿为汗王效劳。”
…………
晃州盘蛇山,随着朝庭不断增兵,王克复围困讨天军的兵马已经多达二十四万,包围网越来越严密,讨天军的日子变得艰难起来,董浩云建议饶强锋向朝庭投诚请降,石重伟不许,下旨让王克复困死讨天军。
冬季的盘蛇山一片萧条,山中不缺粮但缺盐的问题再度凸显,抢来的盐又将告罄,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来年春天便是讨天军的末路。王克明吸取三月份的教训,加强了对讨天军的封锁,军镇密集如网,包括红岗村在内的村镇都有官军驻守,讨天军再想钻空子很难了。朝庭对东线统军大将萧炎武的处置十分严厉,萧炎武被重现四十军棍贬职为民,罚银六百两,天子下旨若再有玩忽职守贻误军机者斩。那些前线的将领暗暗心惊,谁也不想功劳没捞到反送了性命。
饶强锋得知化州自立的消息已是十月将尽,与军师董浩云商量应变之策。董浩云心情沉重地道:“江安义自立,朝庭恐怕会加紧对我们的攻打,天子恐怕会催促王克明冬季进兵,大将军要做好应敌的准备。”
“山中的盐不多了,就算官军不来攻打我也要发动攻势,要不然等到明年开春将士们得不到食盐补给,全身乏力,不战自溃。”饶强锋听着寨外呼号的寒风,斩钉截铁地道。
董浩云多了几分沉郁,道:“战是必战,如何战、何时战却需思量,我们不能困守盘蛇山,此战若胜, 讨天军的处境会得到改善,届时是战是和便由咱们说了算。”
饶强锋狞笑道:“这世道,从来都是狼行千里吃肉,要想活舒坦了就要以命相搏。”
(中午休息的时候赶了一章)
………………………………
第一千一十九章虎狼心思
化州,会野府。
原经略府与刺史府重新合二为一,江安义自命为化州刺史,经略使的头衔依照诏书撤除了,不过府中的官吏不再称江安义为大人,而是改称主公了。
化州自立对官场造成的震动极大,过半的朝庭官员(县令、县丞、县尉、主簿)或跟着周永桐离开或干脆辞官不做,化州官场短时间内鸡飞狗跳,政务几陷于瘫痪。
张克济建议江安义迅速提拔了一批清廉的吏员,官走了吏却是本地人,这些人对当地情况十分熟悉,迅速地将官场局面稳定了下来。留下来的空缺名义上要归朝庭吏部安排,可是局势不明,估计也没有什么冒险来化州当官。
原本有一些官员意在观望,不久后听到了朝庭对管平仲、周永桐以及回归官员的处治,降官一至三阶,另行安置。断了退路,这些人索性死心踏地地向江安义效力,化州官场很快恢复了正常。
化州本土的乡绅以宁家为首,江安义自立宁家保持了沉默。江安义亲往宁府拜访宁老爷子,宁老爷子以生病为由闭门不见,江安义知道宁家的难处,并没有为难。
宁家有底气不看江安义的脸色,其他乡绅可就绷不住了,纷纷聚集在华府。华府不再是当年的镇西男府,而是化州别驾华思诚。相当一部分官员随着周永桐离开化州,华思诚也很犹豫,他与江安义私交甚厚,却不赞同江安义的自立的做法,可是江安义治理化州有功,朝庭却派暗卫抓拿江安义一家进京治罪,江安义此举也是迫不得已,这乱局真让人无语烦心,华思诚去离两难,心中暗自埋怨天子怎么会如此糊涂,朝庭诸位大臣怎么会任由天子胡乱行事。
这些日子华思诚闭门不出,也不去衙门理事,江安义派人相请不理,上门拜访不见,独自在家中喝得醉熏熏的。会野府的乡绅赵自强、马维义等人相约前来拜访,都是乡里乡亲,华思诚不能不见,坐在大堂上听着大伙你一言我一语,意思是让华思诚出面向江安义讨个说法。
华思诚一语不发,说法,有什么说法,从江安义的作为来看并不想为难众人,老实呆着该干啥仍干啥,绝对没有人来过问,要不就迁出化州,要不然众人在化州治下,将来追问起来一个附逆的罪名恐怕难以逃脱。只是众人的家业都在化州,人离乡贱,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背井离乡。
亲卫方刚毅来到他身旁,轻声道:“大人,有京中来客,在书房等您。”华思诚一愣,他在京中并无熟人,随即醒悟过来,莫非是朝庭派人来了。
告声歉起身来到书房,书房中坐着个三十来岁的汉子,见到华思诚后傲然道:“某家是龙卫典史凌飞云,奉天子所命、督公所差前来送信。”
说着,从怀中掏出信递交给华思诚。信是天子语气,抚慰了华思诚几句,让他继续留在化州任别驾,监视江安义的举动,将来论功行赏之类的话。
看着信后朱红的印章,华思诚心中不是滋味,他不赞同江安义的自立但也不愿意成为朝庭安插在江安义身边的耳目,只是天子所命身为臣子如何推脱。
凌飞云笑道:“卑职奉张督公之命,今后便在华大人身旁伺候,大人有何事情尽管吩咐。”这是在自己身边安插监视的人,华思诚看着傲然而坐的凌飞云,自己怎么敢吩咐这位爷做事,好生伺候着吧。
化州士林对江安义宣布化州自立呈现出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一种认为江安义大逆不道乃士林败类,而以济民书院的学子以及马远翔等名士则向百姓宣扬江安义的苦衷、朝庭的不公,对于百姓来说,日常生活依旧,茶余饭后说起化州自立的事,都替江大人抱不平,江大人多好的官,皇帝老子居然不识货,换了我早就不跟他客气了。
朝庭的旨意再度到来,宣旨的公公换了个新人,旨意对江安义一通严斥,将他的爵位削去,原本的从三品官阶也降为正四品下,暂理化州刺史之位,听候朝庭下一步发落。
关闭近月的南锋关隘又重新开放,随着商旅的流通,化州这场风波似乎渐化于无形,一切像是恢复了正常,朝庭给化州的官场又派送来了一批县令、县丞,只是这些人来到各自的县衙成了庙的佛像,高高被人敬着,该有的钱财不少,真正的实权却换了手下的吏员把持,化州的天在悄然变化着。
…………
楚州,永宁府,楚王书房。
石重杰将手中文牍拍在桌上,气恼地道:“天子糊涂,江安义在化州自立居然只是削爵贬官,实际上听之任之,孤恐怕将来无数人要有样学样,郑家江山就断送在他的手中。”
这份文牍是天子下给江安义的旨意,石重杰在京中各衙门有不少耳目,这些人官职不高,甚至是不入品的吏员,但事情多是这些人完成,所以朝庭的一举一动瞒不过楚王。
沈文清拿起文牍看过,叹道:“天子失策了,虽然此举是想暂时稳住江安义,等平定江南之乱后再对付他,但正如王爷所说,此举遗毒将来祸害甚大。朝庭派遣三万大军前往并州,又新募五万兵马,让洛王掌管,洛王手中的权力要远胜过王爷你了。”
石重杰心中烦恼,不想多说,转开话题道:“讨天军新近发动攻势,听说官兵伤亡不少,朝庭要求各州出役出粮的诏书很快就又要来了,楚州这块肥肉皇兄怎么会不咬上一口。”
黄继平道:“今年朝庭推行新政,听说国库都装不下钱了,怎么还会让各州出钱,我看顶多是出役。天寒地冻,这些役夫也是可怜。”
马遂真冷笑一声,道:“竭泽而渔,今年国库是有钱了,明年可就难说了。国库有了钱,雁山别宫又开始动工了,再多的银子恐怕也不够咱们这位天子花的。”
石重杰愤然道:“我这位皇兄即位以后一改父皇的勤俭之道,弄得天下大乱犹自不知悔改,祖先留下的江山怕是要毁在他的手中。唉,国难当头,还是共赴国难吧。天宇,明日你去趟府衙,看看要王府帮什么忙。焦凌,庄丁的训练不能放松,天冷了找时间拉出去练练。”楚王府依制有六百亲卫,但石重杰在几处别庄安置近三千庄丁,这些人训练了两三年,战斗力已经胜过府兵。
焦凌笑道:“王爷放心,焦某不敢耽误王爷的大事。”石重杰又安排了几件王府之事,众人告退。石重杰叫住沈文清,要与他手谈一局。
香炉中薰香散发出淡淡的幽香,落子之声清脆悦耳,书房内一片安宁。沈文清看到石重杰执子皱眉,半晌呆坐,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