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变臣 >

第275章

变臣-第275章

小说: 变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下子能来七人,江安义真没想到,这下子手中的位置有点少了,总不可能将府衙的官吏都给换了。江安义有些挠头,要不像史清鉴一样,做自己的幕僚,可这些人都是冲着做官来的,估计不愿意呆在幕后,要不委到县里去做博士、助教,只怕这些同窗心高气傲不肯屈就。
  月亮从乌云后透出,将清冷的光投进窗棂,江安义自嘲地笑了,这些幸福的烦恼且留待明年吧,等自己考察后再去安排这些人的归属。
  第二天一早,颜易笑嬉嬉地来向江安义汇报税赋情况。化州正常年份的税赋在一百二十万两左右,八十万两商税,四十万两田税、丁税等。天子免了今年化州的田税,按说只有八十万两商税,可是开通边市后,商税暴涨到一百八十万两,加上蜜水果的特税各县多上缴了二十万两商税,边卡缴过关税二十万两,化州进项二百二十万两。扣去给安西都护府四十万两,赈灾用去五十万两,其中二十万两朝庭承认,三十万两算是借用,化州今年实际入库税银一百三十万两。
  “大人,化州刚遭兵祸,又逢百年不遇雪灾,朝庭又免了田税,仍能比往年税赋增长,实乃大人治州有方,百姓之幸。”颜易心悦诚服地送上马屁。
  这数据跟江安义的预测有差距,不过遭受天灾委实不是人力所能改变,这样的结果天子也不会怪责。江安义道:“颜参军,按往年惯例,算一算府中能留存多少银两,大家辛劳了一年,该发的钱都发下去,让大伙过个好年。”
  这句话听得大堂上的人都露出笑容,颜易笑道:“大人体恤下属,我等甚是感激。按照
  朝庭法制,七三分成,七成起运三成留存,今年入库税银总数一百三十万两,就上介户部税银九十一万两,户部准许扣除慈幼养孤院所用一万两,实际需上介户部九十万两,比往年多出六万两,剩下四十万两可供州府自用。平日支付官吏薪俸一万四千两,府衙开支约六万两,差役府兵等花费三万两,府学开支八百两……”
  颜易翻着帐本,一连串的数字从嘴中蹦出,听得江安义头昏脑胀,最后颜易笑道:“大人,库中有银十八万三千七百二十四两零七十八文。”
  “够不够给众人发点饷劳?”江安义实在听得心乱,有气无力地问道。
  颜易精神抖擞,道:“留下明年的开支费用,还有军屯所需购置的粮种、器械等等,应该还有七八万两的结余,足够让大伙过个好年。不知大人按什么标准发放年赏?”
  大伙都支起耳朵来听着,这可关系到自家的切身利益,能不能过好年就在江刺史的一句话。
  “按往年的三倍行不行?”江安义随口道。
  “行,用不了多少银子”,颜易迅速地盘算了一下,府衙能称得九品以上的官员不过八十来人,小吏和差役有三百多人,算上府兵三千,府学学生一百,一万二千两足够了,自己是司仓参军,按等级算来应该能拿到八十两,算是发了笔小财。堂下的小吏和差役个个喜笑颜开,他们至少能分到七八两银子,明面上超过了一年的薪俸了,看来这位江刺史是个大方人,跟着他虽然油水少点,但总的来说还不错。
  江安义想了想,吩咐道:“府兵不要算在其中,拨一万两银子给华司马,让他自行做主。还要准备千把两银子,我要招待赈灾出力的士绅和入边市纳税的商户。”
  颜易点头称是,他原本打算每个府兵给一两银子,看来江刺史是打算把人情送给华司马,华司马跟江大人情如兄弟,颜易心中羡慕,点头答应。
  江安义看出颜易的心思,笑道:“大伙跟着本官操劳了一年,除了该有的年赏外,江某私下还准备些红包,发给有功之人。”
  颜易心头一动,诞着脸笑道:“大人,这年赏的钱不少了,红包就不要了。贱内老是跟下官念叨大人家的香水,那玩艺比金子还贵,下官也买不起,关键是想买也没处买去,要不大人开开恩,今年的红包就发瓶香水吧。”
  香水被郭怀理当成胡商入市纳税的妙计,今年化州商税暴涨一百万两,大部分功劳在香水身上。虽然郭怀理的胭脂铺里偶尔会有一两瓶香水卖,但只要一拿出来立马被人抢去。一百两一瓶的天价,在会野府居然有价无市,江安义听郭怀理说过,黑市价一瓶香水卖到了二百六十两,看来化州多的是有钱人。
  看着眼巴巴望着自己的颜易,江安义一笑,道:“行,你拟个名单,从府衙中选二十位勤勉公务的人,每人发一瓶香水。”
  大堂上响起一片欢呼声,颜易更是喜出望外,刚才自己还在羡慕华司马,现在别人该羡慕自己了,看来自己当初的决定很明智,江刺史一来就诚心投靠,现在是收获的时候了。
  听到众人的欢呼声,江安义站起身,高声许诺道:“诸位,只要大家努力,来年会更好。”
  :。:
  ………………………………


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子赐福
  大郑规定税银要在四月前进京,届时由府兵押运,这件事不用江安义操心,每年开春华司马自会安排妥当。税银不用立时上解,但向户部禀报的文书还是要寄出的。十二月二十四日,化州禀报税赋的文书寄到了户部。
  余知节这段时间很忙,眼看是年底了,今年的家底有多少作为户部尚书要心里有数,天子等着自己的禀报呢。十五日大朝之后天子就问过国库存有多少银两,天下二十七州大部分推行合税为一后,田税有显著增长,余知节估计今年的税赋较去年能增加个四五百万。
  各州的公文陆续到来,证实了余知节的猜想,除了化州、黔州、韶州这三个边远的州公文没来外,其他二十四州的税银总计二千八百万,已经比上年增加了三百万,看来合税为一的政策是正确的。
  化州、黔州、韶州都是下州,原本化州是中州,遭逢战事落回了化州,好在丽州人口和税赋增长得快,今年来公文说能上解税赋一百一十万两,看来赵刺史明年能升任中州刺史了。这三个州按往年的上解,化州在八十五万左右,黔、韵两州合起来有一百二十万左右,合在一起应该能突破三千万吧。
  多收了五百万两,余知节的脸上并没有多少喜色,每年税赋抵去开支便所剩无几,预备着灾荒、战事和不时之需,就剩不下三百万两。自己接任户部尚书六年多,兢兢业业缝缝补补,原本积下近千万,哪知西域入侵化州将这点家底抖得精光。
  今年总体上算风平浪静,除了化州雪灾,各地还算平静,可是北漠动荡在即,据天子透露,北漠的乌施大汗很快就要过世,他过世之后两子便要争权,大战大即。余知节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天子兴奋的神情,“……朕要亲率雄师,北定大漠……”
  余知节嘴角露出苦笑,北定大漠,用兵的钱粮呢,国库空空,连修缮内宫殿宇的钱都拿不出,拿什么用兵。一旦与北漠开战,深入大漠,所费钱粮就是无底洞,没有二千万的存银根本打不起这场仗。
  天子一直有开疆拓土的雄心,终于等来了机会,劝他打消念头绝不可能,余知节感到自己的脑袋发紧,快要喘不过气来。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只有三四年的准备时间,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积下二千万两银子,怎么可能?一旦天子不顾一切发动战争,国税没银必然向百姓横征暴敛,到时动摇国本即使赢了北漠战,大郑也会伤了元气,一个不好自己就成了大郑亡国的罪人。
  张志诚从官廨外进来,手里拿着几封公文,恭声道:“大人,化州、黔州、韵州禀报税赋的公文到了。”张志诚已经是户部右郎中,主管天下农田税赋,从五品上的官员了。虽然是翁婿,在衙门却不能含糊,公事公办。
  余知节在为江安义担着心,化州新遭兵祸,紧接着又逢雪灾,能上解多少税赋,余知节心里没底。朝庭中有不少人正憋着看江安义的笑话,当初江安义奏请开启边市的时候夸下豪言要增长税赋二百万,加上原本的一百二十万,就是三百二十万,达到了上州的水平。
  三百二十万,按七三分成,应该上解朝庭二百
  二十四万,就算朝庭免了化州今年的田税,减去三十万上解;再减去雪灾减免的二十万和挪用的三十万;边市新启不过半年,二百万的增赋仅算一半,可以再减去七十万的上解额,化州今年至少要上解七十四万才能堵住攻讦之口。
  “你直接告诉我数目上。”余知节示意张志诚把公文放在桌角,揉着太阳穴道。
  张志诚能理解老丈人的苦楚,轻声禀道:“黔州遭了洪灾,上解的税赋有所减少,仅有五十四万两,韵州能上解六十三万两。”
  话语一顿,余知节的心提了起来,生怕听到化州的坏消息。
  “化州来文称能上解九十万两。”张志诚笑着说出数字。
  “多少?”余知节睁大眼睛诧异地向向张志诚。
  “九十万两,能在兵祸雪灾后仍上解这么多税赋,江贤弟实属不易。看来安义不光才学过人,治理地方的本领也强于他人,看他在富罗县,如今在化州都做得风生水起,着实让我羡慕佩服啊。”
  余知节知道自家女婿动了外任之心,但他两个儿子不成器,唯有这个女婿称心如意,可以传以衣钵,特别是年岁渐大,怎么肯让张志诚外任。不过他知道张志诚是个明白人,会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也不相劝,站起身指了指桌角的那堆公文,道:“志诚,二十七州禀报税赋的公文都到齐了,天子吩咐让我有了消息即刻禀报,你抱了公文随我进宫晋见天子。”
  御书房,石方真正在蘸墨写“福”字,眼看就是大年,要赶在年前把亲笔所书的“福”字送到皇亲贵戚、王公重臣家中,以示天子恩宠。刘维国在旁边等候,天子写好一张他便拿起,递给身旁的小太监晾好,已经写了一个多时辰,有了二百多字福字,刘维国盘算着数量差不多了,该提醒天子歇歇了。
  一个小太监进殿禀道:“户部尚书余大人和户部郎中张大人求见。”
  石方真的心情不错,搁下笔,甩了甩有些发酸的腕子,笑道:“这对翁婿应该是来禀报税赋情况的,让他们进来吧。”
  余知节和张志诚进前行礼,石方真转着腕子在椅子上坐好,吩咐赐座,宫女献上茶,余知节和张志诚免不了对着满屋的福字奉承了几句,让天子越发开心。
  “万岁,今年各州能上解朝庭三千零一十二万两税赋。”余知节把来意道明,然后示意张志诚把各州的税赋情况一一禀明天子。石方真听说税赋突破了三千万,心情大好,细听张志诚禀报各州税赋情况。张志诚知道机会难得,不光把各州的税赋说得一清二楚,而且把增减的原因,明年预计的情况都讲得头头是道,听得石方真连连点头。
  “化州上解税赋九十万两”,当听到化州税赋时,石方真打断张志诚的话,问余知节道:“往来化州上解的税赋有多少,朕记得前年是八十四万两,去年兵祸一文钱也没上解吧,今年朕免了化州的田税,化州又遭百年不遇的大雪灾,居然能上解九十万两税赋,朕没听错吧。”
  余知节笑道:“万岁,臣初闻时也有些不相信,但化州的来文详细列了税赋的来源,主要是边市的
  商税增长巨大,往年化州的商税在八十万左右,今年增长到了一百八十万,看来当初江安义启奏开启化州边市许诺商税增长二百万没有说大话,万岁识人之明实在让臣等汗颜。”
  当初江安义启奏设立化州边市时许诺商税增长二百万,朝堂众臣皆不相信,就连余知节也感觉弟子的脚步迈得太急太快,怕是要摔跟头,只有天子力排众议,敲定在化州设立边市,后来还发生了张文津携化州乡绅商人弹劾江安义的事情,现在江安义用实实在在的税赋回击了众人的质疑。
  “把化州的公文拿来,朕要看看。”石方真接过公文飞快地扫看着,脸上泛起激动的红色,大声笑道:“果然商税收了一百八十万,那么明年至少能到三百万,以后说不定还能增长,不错,江安义这个化州刺史做的真不错,朕没有看错他。七三分成,化州今年能留下将近四十万两银子,早知道朕就不许挪借那三十两银子了。哈哈哈,朕这个天子可实在是缺钱花。”
  听到天子欢快的笑声,余知节伸手捊须,替自己的弟子高兴,张志诚心中暗叹,安义在天子心中的地位越发重了。
  “朕要重重地赏赐他”,石方真把公文放在桌上,兴奋地站起身,在书房内走了两步,道:“朕记得江安义前往化州暂理刺史之职是正五品下的官阶,着吏部升迁为正五品上,如果明年江安义能给朕解来二百六十万两银子,朕便让他名副其实地做化州刺史。”
  余知节吓了一跳,站起身施礼道:“万岁不可,江安义今年才二十四岁,已经是正五品下的官阶,而且还暂理化州刺史,虽然他略有政绩,但升迁太快反不利他。万岁,留些余地方是爱护啊。”
  石方真顿住脚步,似笑非笑地道:“余爱卿,你已是数次阻挡朕替江安义升官了,不知道江安义得知后会不会怪罪你。”
  “万岁,江安义给臣的私信中常常提到皇恩深重无以为报,唯有鞠躬尽瘁尽忠王事,他知道臣的做法后,一定会感激为臣的。”
  石方真感慨地道:“余卿师徒,还有翁婿的忠君爱国之心,朕十分清楚。余爱卿你说的不错,来日方长,江爱卿朕还要留给太子重用,别让他升无可升。”
  目光望向张志诚,石方真又道:“张卿你的才干不在江卿之下,勉之。”
  张志诚感动地躬身道:“臣敢不效犬马之劳以报圣恩。”
  石方真想了想,道:“有功不赏非明君所为,这样吧,刘维国,你在福字中挑一张上好的,八百里加急赐给江安义,让江卿在过年时能用上。”
  刘维国恭声应是,心中暗凛,别看一个小小的福字,御笔所书比起真金白银的赏赐还要贵重。屋中有数百个福字,王公贵戚便分去大半,朝中三品的大员也有赏赐,这样就剩不下几张了。二十七州的刺史中能得到赐福的没有几个,都是年高德劭的老臣,江安义才多大年纪,居然得到天子赐福,前途不可限量。
  只听天子又道:“也挑一张给张卿,张卿当勃然奋励,朕看好你。”
  余知节和张志诚齐齐躬身施礼道:“多谢万岁。”
  :。:
  ………………………………


第四百五十五章 北漠生变
  户部郎中林天豪原本为是否答应儿子与江安义之妹的亲事犹豫不决,在他看来,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江安义的妹子出身农家,底蕴太薄,与儿子世家出身的差距不小,成亲后两人怕难以相处,总不能贪图江安义前程就牺牲了儿子的幸福。
  人心其实就是天平,往哪边偏斜看哪边的重量更多些。当天子赐福字给化州刺史江安义的消息传到林天豪的耳朵中,他立马决定同意这门亲事。小小的福字在林天豪看来无疑是件重物,林家也能得到一幅天子亲笔所书的福字,可这个福字不会贴在他的宅门前,而是被快马送到族中,供奉在香案之上。小小的福字在众官的眼中无疑是天子心中的“晴雨表”,增一个减一个都牵动人心。
  江安义不知道京城发生的事情,年末他很忙,忙着宴请赈灾出力的乡绅、富商,中书院的旨意已经下达,准许江安义为赈灾出力的人勒石立碑彰其善行,表现最为突出的宁家得到天子亲笔所书的“急公好义”四个字,林太公激动得涕泪横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