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谋无双 >

第148章

汉谋无双-第148章

小说: 汉谋无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平接话道:“项王过分迷信武力,崇尚屠杀的恐吓作用,以为所有的征伐,最好的结果就是以杀戮告终。”
  魏无知说道:
  “所以,你看齐地,他屠戮过城阳,杀了多少齐地的兵民,这都快半年了,齐地服了吗?一个城阳,区区几万兵,愣是守了几个月,项王十几万大军,竟奈何它不得,这不很说明问题么?”
  陈平慨然道:“所以,这就是项王的局限所在。作为一名出色的武将,带领一军披坚执锐、攻城拔寨,当今天下无出其右,但做一个君王,综合能力还是不足啊。”
  稍停,陈平接着说道:“这也是我此次离开项王的根本原因。当然,这次殷王的事,只是一个诱因,在此之前,我也一直静观形势变化,在等待合适的时机。”
  “这两年来,天下纷纷,汉王能够异军突起,而且仁德尽施,对待百姓、对待战俘、对待降将、对待诸侯,无不显示出他的宏图大略,这样的主,可以做为辅助的目标。”
  “尤其听子房说,汉王对他的划策是言听计从,这就很难得。”
  魏无知举起酒斛道:“陈兄所言极是,汉王豁达大度,知人善任,远近豪杰,相率归心。关键是汉王能听得进话,对谋士的计策,既能充分理解,又不吝赏赐,陈兄在这里,一定会大有作为。”
  陈平举起酒斛道:“更开心的是,可以和好朋友在一起共事,还望无知兄代为举荐。”
  魏无知道:“我写信让陈兄来,正是此意。”
  两人碰斛,一饮而尽。
  放下酒斛,魏无知说道:“明日我就启奏汉王,汉王一定高兴陈兄的到来。”
  旋即,魏无知又似乎想起了什么,说道:“对了,还有一个熟人在军中,也能帮上忙,陈兄猜猜他是谁?”
  陈平问道:“还有故人,是子房兄么?”
  三人之间彼此相熟,自然都知道这层关系。
  魏无知摇了摇头。
  “那还有谁?”陈平好奇问道。
  “石奋。”无知说道。
  “石斗的兄长?”
  魏无知点了点头,说道:“石奋现在掌管汉王的接待工作,担任中涓,在夏侯婴手下,明日,应该正好是他值班,我和他说一下,一起向汉王举荐你。”
  说完,魏无知和陈平又畅饮多时,直到日暮更深,安排陈平住宿营中。
  第二天早起,魏无知便去见汉王,面荐陈平。
  汉王听罢魏无知的举荐,说道:
  “这陈平,寡人似有耳闻。这样,今天中午,正好有几个来投军的,寡人一起请大家吃个饭,边吃边聊。”
  到了中午,汉王召陈平入见。
  在中涓石奋的引领下,陈平等七人一起晋见了汉王。
  陈平从容行过了礼,见汉王又与其余的人相见还礼,只好站立在一旁。
  大家见礼已毕,汉王就令左右,引众人到西厢房的餐厅就餐。
  席间,汉王边用餐,边礼节性地与每个人聊了几句。
  一顿饭的时间,很快就这样过去了。
  汉王擦擦嘴站起来,对石奋说道:“先这样吧,我还有个事情要处理,你先带大家下去休息吧。”


第353章 盗嫂贿金事发
  陈平见人多也不便说话,就随着石奋走了出来。
  待石奋安排好其他人的休息,陈平拦住石奋道:
  “石兄,麻烦为我通报一下汉王,我想单独觐见。”
  石奋摇了摇头道:“这个时间,大王基本要睡个午觉。”
  陈平又道:“那睡醒午觉呢?”
  石奋又摇了摇头道:“除非大王有召,否则,可能机会不大。”
  陈平见石奋这样说,忙灵机一动,说道:
  “这样,石兄,你这就进去和大王禀报,就说陈平有要事要禀报,这件事不能过了今天。”
  石奋疑惑地看着陈平道:“陈兄说的可是当真?”
  陈平笃定地重复道:“我确实有极重要的事要和大王禀报,此事事关重大,绝对不能过了今天。”
  石奋素知陈平的为人,见陈平这样肯定,信以为真。加上,汉王曾经交待过他,遇到紧急事情或人,不管汉王在做什么,哪怕在和女人睡觉,也不得耽误通报。
  想到这里,石奋慨然说道:“好吧,我这就去禀报汉王。”
  汉王听罢石奋的禀报,这才想起早上魏无知的举荐,差点忘了陈平这回事儿了,就命石奋引陈平进来。
  当陈平进来时,汉王正斜靠在榻上,微微闭着眼在那养精神。
  陈平站在一侧,不说话,默默地等待着。
  许久,汉王睁开生涩的双眼。
  他实在想睡上一觉,但既然石奋说陈平有要事要禀报,只好略微假寐了一下。
  汉王斜靠在榻上,使劲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抬起头来,看着站在下面的陈平,问道:
  “听说你有要事要禀报,什么事,说吧。”
  陈平上前一步,深施一礼道:
  “大王如果想争夺天下,最大的障碍就是西楚的项王。”
  “嗯?”陈平的开篇明义,顿时吸引了汉王,刚才还有些昏沉沉的脑袋,也随着清醒过来。
  陈平继续说道:“项王现在正被齐国的事情搞得焦头烂额,城阳围困日久,仍然难以攻克。现在都城彭城空虚,大王何不趁项王还在齐地的机会,调集诸侯大军,快速东进,捣破他的老巢呢?”
  “如果攻破彭城,截断了西楚军的归路,项**心必乱,那时大王再整顿大军,与项王争锋,就可以占据战场上的主动。”
  待陈平一说完,汉王的倦意顿消,站起身来,走到案几处坐下,命人给陈平看座。
  汉王继续询问彭城的进军方略。
  陈平就将此去彭城的山川路径,沿途城池的情况说与汉王。
  汉王听得眉飞色舞,欣慰异常,便道:
  “寡人在此一直犹豫,是去齐国与项王对战,还是等他西进时阻击。现在听阁下一说,顿时茅塞顿开。”
  “救齐和等待西楚来攻,都不是最好的办法,攻取彭城,才是制胜的要害。”
  于是,汉王问陈平道:“阁下在项王处任何职?”
  陈平答道:“臣在楚营任都尉一职。”
  汉王把手一挥道:“寡人也任命你为都尉,何如?”
  陈平当即拜谢。
  汉王接着补充道:“且慢,寡人还要任命你做参乘,兼掌护军。”
  陈平心内大喜,为汉王的慷慨和信任感动。
  陈平知道,都尉就不用说了,仅次于将军衔;关键是这参乘和护军,同时兼任,对于他这个刚刚从楚营投奔过来的人来说,不仅破格了,而且不能不说是莫大的信任。
  所谓的参乘,就是陪王出行,在王身边驾驭马车的官员。
  而护军的权力则更大,实际上就是监护三军将校,相当于后世的军纪、检委、首、长。
  汉王就是如此,只要是人才,从来不吝啬赏赐,也敢于大胆信任,放手使用。
  这与韩信所说的项王,将官印的棱角都磨平了,都不舍得颁给部下的情况不同,汉王的知人善任和慷慨大气,至此可见一斑。
  但令汉王始料未及的是,在陈平走马上任十多天后,军中的抵触浪潮,来的是如此激烈。
  一个团队里,总会有类似的情形。
  一些原本跟着老大创业的创始团队成员,因为跟着创始人日久,能随时说上话,因此,总是习惯于向老大进言。
  而如果像陈平这样,从敌方阵营突然空降过来,立刻就可以监管创始团队的行为,成了凌驾于众军之上的宪兵首脑,这样的人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即使你一切做得都很好,那也没关系,这些人手里有两样东西,可以致这人的命。
  一是放大镜或者显微镜,用来仔细观察、审视你的一切言行,甚至鸡蛋里挑几块骨头出来。
  另一个是打听关于这个人的一切小道消息,越详细越好,最好有些望风捕影的八卦类,又查无实证的东西,比如生活作风,性格弱点,或者小时候的一些顽劣都可以。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彰显创业团队成员对老大极为负责任的态度,二是侧面整整这个刚来就想出风头的家伙,直到他向创始团队投降,自动加入到团队为止,那时再寻找下一个倒霉蛋。
  现在,汉王就面临了这样一个问题。
  有人来向他告都尉、参乘兼护军陈平的状了。
  而且,来告状的人级别还不低,比陈平高,说话自然分量就重。更令汉王信服的是,这两个人一向能征惯战,屡立战功,对汉王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实际上,忠心无贰,赤胆红心。
  告状的人是将军周勃和灌婴。
  两位将军参过汉王后,说道:
  “大王,您别看陈平长得人模狗样的,肚子里实在没什么货色。您有所不知,我们听说陈平居家时,盗其嫂,这可是人品问题,也是道德问题,这样的人怎么能当护军呢?”
  “他在魏王咎那儿干不下去了,跑到项羽那儿;在项羽那儿又没法呆下去,才又来投靠了您;这样的人有什么信誉可言,他对您能忠诚吗?”
  “更可气的是,您让他监督军将,他就借机收受将尉们的钱财,谁给他钱多就对谁好,给的少就刁难人家。”
  “嗯?有这种事?”汉王不由得恼怒道。
  【作者题外话】:为欢迎读者朋友们发表观点,作者建了一个QQ交流群949901369,随时恭候大家,一起参与讨论,当然,也可以搬个板凳只听不语。


第354章 赢得信任
  周勃和灌婴对陈平的反应,很正常。
  就像很多团队一样,新加入的人,注定要在这样的环境中求生存,何况陈平刚一来,就成了汉王身边的红人,难免要面对这样的考验。
  陈平的所谓“盗嫂”传闻,虽然是仇人雍瓜故意泼的脏水,但一般情况下,往往人们对这种瓜,不去辨别,更愿意直接开吃,甚至以讹传讹。
  但汉王不仅是吃瓜,既然手下两位爱将反映上来,又关乎被反映者的道德和人品,对此当然不能不闻不问,这时候,正适合“做事给人看”。
  于是,汉王叫来推荐陈平的魏无知,质问道:
  “你给我推荐的是什么人啊?听说陈平居家期间盗嫂,来了才几天,就贪、贿受金。”
  魏无知面对刘邦的大声质问,不紧不慢地回答道:
  “大王容禀。微臣与陈平自小在一起长大,世间所言陈平盗嫂,完全是莫须有,实在是当年的仇人,诋毁他形象的污蔑之词,不足为信。”
  “大王提倡广泛招揽人才,怎么能听信这种讹传呢?”
  “撇开这种无稽之谈不说,当初微臣给您推荐他,是着重这个人的才能,而大王您现在责问的,是他的品行。”
  “假如现在有人像尾生(注1)、孝已(注2)那样的品行,但对大王争夺天下没有什么帮助,大王您需要这样的人吗?”
  “眼下楚汉相争,陈平是有奇谋的人,关键要看他的奇谋对大王有用没有用,至于那些望风扑影的谣言,为什么要听呢?”
  “在这里,微臣可以向大王保证,倘若陈平确实没有实际能力,臣甘愿坐罪!”
  经过魏无知的一番解释,汉王虽然对陈平的看法转变了不少,但他心中的疑团仍然没有完全解开,想借此事笼络陈平的目的还没完全达到。
  于是又叫来陈平,问道:
  “你原来是帮助魏王的,后来离开魏王去帮助楚王,现在又投奔到我这里,一个讲信誉的人,能像你这样总是跳来跳去,为人谋而三心二意的吗?”
  陈平事先已经得到魏无知的通报,知道有人在汉王面前谗毁他,就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大王,同样一件有用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作用就不同了。”
  说完这句开场白,陈平深吸了一口气,说道:
  “我过去为魏咎出谋划策,可他总是不采纳我的意见,没办法我才跑到项羽那儿。”
  “到了项羽那儿,慢慢我发现项羽刚愎自用,谋臣贤士的计谋不被采纳,猛士勇将难以得到独立领军的机会。更为严重的是项羽只重用身边的人,对于投奔之人,妒贤嫉能,有功不赏,吝啬爵位,所以好多人最后都离开了项羽。”
  “我虽然还是我,但用我的人不一样,得到的效果也不同。我久慕大王善于用人,想施展所学,所以才不远千里来投奔大王。”
  “我离开项**中的时候,净身出户,什么也没带,来到这儿也是两眼一抹黑,没有钱,就生活不下去,也就不能为大王办事,所以,才接受了别人的礼物。”
  “但我接受了礼物,却没有因此徇私枉法,大王要是觉得我那些主意没什么价值,又听信谗言,不信任我,那么,我收下的那些礼物还没有动用,我可以全部交出来,请大王让我辞职回家,老死故乡。”
  陈平收受贿金之事,虽然在诸将中不齿,但在汉王的意识里,倒不是什么事。
  汉王担心的是危及他夺取天下事业的人,尤其是那些有政治野心的人。
  至于爱财贪贿,汉王觉得只要给属下足够的封赏,满足其好财的心里,从而兑换出这些人脑子里的智慧和身上的才能,可算是各取所需。
  作为尽掌天下财富之主,最不怕的就是这些爱财的属下。
  就像后世那个回乡隐居韬晦的袁项城,因其长子劝他不要把家里的金子,都赏赐来探望他的带兵将领时训斥的那样:
  “他母亲的,将来天下都是咱袁家的,还在乎那几锭金子吗?”
  包括西汉建国后,萧何为保身,不得不遵照陈平现在使用的这一套路保身,也从事后验证了此时陈平的高明。
  所以,表面上,是陈平的寥寥数语,道明了自己的处境,也说清楚了利害关系,汉王的疑虑顿消,对陈平好感倍增。
  实际上,是汉王走了一个以上御下的流程。籍此事件,坚定陈平死心塌地跟着他的决心。作为谋士,只管专心帮助汉王争夺天下,不要担心未来的荣华富贵。
  于是,汉王排除众议,赏赐了陈平一番,正式任命他为护军中尉,专门监督诸将。
  诸将见周勃和灌婴的进言都没起作用,汉王反倒更信任陈平,于是,所有人不敢再非议了。
  双方的目的彼此达到,也都暗自对自己的计谋得逞而得意,这样的双赢局面,是任何上下级之间,最好的结果。
  陈平在汉**中自此站稳了脚跟。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三月,汉王以接取太公和吕雉为名,派遣将领薛欧、王吸出武关,取道南阳,利用王陵聚集在南阳的数千兵力,向楚地试探性前进。
  薛欧等军队到了阳夏,被项王派兵阻拦,停滞不进。
  同年,汉王出兵函谷关,进至陕县,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相继投降,汉王所控制的区域,已经接近彭越活动的巨野泽地区。
  与此同时,汉王派使者通知赵国,邀请赵国共同伐楚。
  陈余说:“只要汉王杀掉张耳,赵国就从命。”
  于是刘邦找到一个和张耳长得相像的人斩首,派人拿着人头送给陈余。陈余答应发兵助汉。
  至此,汉王就与东部黄河南北两岸的几支反楚力量连成了一片,西楚政权失去大半河山,形势向着有利于汉王的方向发展。
  等到了汉王在收降魏王魏豹,掳获殷王司马卬后,淮河以北除了彭城附近和燕王臧荼所控制的燕及辽东地区之外,已经尽被反楚力量占据。
  在进兵前,汉王先巩固后方,在栎阳建都,设立汉朝社稷;积极整修边塞,防止匈奴人乘虚而入,并“施恩德,赐民爵”,进行全面战争的动员和准备。
  这些准备工作做好后,汉王认为剿灭项羽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经修武,由平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