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

第492章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492章

小说: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正指了指一旁的草料说道:“草料收拾一下。”
    看李泰睁眼都费劲,提着一捆捆草料还很费劲的模样。
    “没睡好?”
    李正小声问道。
    李泰把草料放入马槽中,面无表情的点头。
    三人在马圈一直忙到中午。
    坐在这里看远处还能见到阎立本带着人在修建加工厂。
    李正盘算着现在泾阳的土地似乎又有些不够用了。
    发展果然离不开地产呀。
    转头看向李泰,李正说道:“你的事已经和丽质打好招呼了,收个义妹不是什么大问题。”
    李泰说道:“那就好,之后的事情也拜托你了。”
    看李泰一副摆烂的样子,李正无奈说道:“再怎么说我们是过命的兄弟,不能不帮你。”
    李泰眼神中恢复了一些精神说道:“如果我造反你会不会帮我?”
    “呵,相识一场我还要帮你造反?咱们也没这么熟。”
    李正很果断的说道。
    李泰瞅着李正,“就知道你会这么说。”
    摇着手中的扇子,李正低声说道:“你该不会真的对书院那个姑娘下手了吧。”
    李泰说道:“还没呢。”
    李正低声说道:“你良心呢?你不是说你下不了手吗?”
    李泰坐起身说道:“我还没下手呢,我只是碰碰她的手。”
    那个姑娘照顾着李泰的生活起居。
    少男少女的难免日久生情。
    擦出一些火花也难免的。
    李泰又有些失落地说道:“我也下不去手呀,她实在是太单纯了,我……”
    这胖子的状态属实有些不对劲。
    李正说道:“人家姑娘清清白白的,你可别做禽兽的事情。”
    李泰急眼的跳脚而起,“我是禽兽吗?我不是!”
    “行行行,你不是!”
    “本来就不是。”
    “你要是真下手了,那就把人家娶了,至于名份的事情我给你想办法。”
    李泰惆怅着看着满天的乌云也陷入了惆怅着。
    几滴雨水落下,又要下雨了。
    关中雨季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三人站起身,大虎还要看着马圈。
    李正跟着李泰往书院走去。
    打算在书院对付一顿午饭。
    李丽质又恢复了女强人的生活,想要再让她送饭,显然不太可能的。她的身心已经全部投入了工作当中。
    跟着李泰来到书院。
    李泰说道:“最近书院的学子出去又物色了几个很不错的孩子,刚刚收入书院,一共七个。”
    一边走着,李泰说着最近书院的成果。
    如今书院经过几次扩建,是整个泾阳占地面积最大的地方。
    一幢幢的房子矗立着,虽说都不高,不过内部空间很宽敞,这都是为了容纳更多孩子设计的。
    因为想着以后还会扩建,书院没有明显的围墙。
    从书院上来看,占地三百多亩地。
    容纳学子上千人。
    是整个关中,又或者是整个中原最大的书院。
    李泰一边说道:“我想着给书院建设一个专门给孩子睡觉的地方,如果以后扩大学子的招收,很多偏远地方的孩子睡觉是一个问题。”
    李正说道:“学生宿舍?”
    “咦?这个说法不错,就叫学生宿舍了。”
    李泰又说道:“之后还会有源源不断的孩子进入书院,我觉得宿舍的建设可以提上日程了。”
    李正稍稍点头,“这件事我会配合你,我现在是有钱没地方花的时候。”
    这话从李正嘴里说出来还真不让人意外,可能李正还没到富可敌国,但也不远了。
    泾阳的生意都做到了整个中原,鬼知道李正有多少钱。
    对李正的财富李泰心里没有底。
    那就是一个无底洞,每年每月的银钱都是一车车送进泾阳。
    而且还有几个很大的养殖场。
    走入李泰的房间。
    李正就看到那个姑娘就在这里,正在收拾着李泰的衣服。
    她看到自己,红着脸快步走出房间。
    等她离开之后,李正低声问道:“你还说你没下手?她这个反应是怎么回事?”
    李泰坦然地坐下说道:“人家只是害羞,你平时又不来这里,她见到外人都不敢说话。”
    “是吗?”
    “刚来的时候她都不敢说话,来得久了之后,她才会和我说几句。”
    “当真没有下手。”
    李泰被逼问的不耐烦,“我就摸了摸她的小手,再说了我要是下手了,我还让她做这种下人的活?准备下手也要考虑人家姑娘的感受呀。”
    这胖子果然看上人家姑娘了。
    只是看她单纯又不谙世事,不好意思动手而已。
    如今泾阳的支出大多数都花在了泾阳书院上,不过以现在的书院的规模用自己的财力来养一家书院搓搓有余。
    而且还有一个泾阳护卫队。
    护卫队的花销倒是比书院小很多。
    毕竟护卫队的规模不大,而且都是自己村子的人。
    书院有上千个孩子,而且书院每年都会动工建设。
    包括新建设的研究院。
    这都是每年都在扩建的成果。
    在李泰的房间坐下,李正说道:“泾阳的土地有些不够用了,我打算再要一些土地。”
    李泰说道:“你在吐蕃不是有很大的一块地吗?”
    “吐蕃的地我另有他用。”
    “你泾阳的土地已经够了,都快比得上一个郡了,再扩大的话父皇和朝中不见得会答应。”
    泾阳最大的占地,就是那几个养殖场,还有书院和田地了。
    工坊到不是很大。
    而且现在的产出和人力没必要扩建工坊。
    眼下泾阳能用的土地都用完了,在皇权时代要土地还真是一件头疼的事情。


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土地质押
    关中的这场春雨来得非常及时。
    好雨知时节,雨水落在宫殿的上方,沿着屋檐雨水像是一串珠子落下。
    李世民的心情很不错,好的是倭国和高句丽终于又开战了。
    来过在海上打得难解难分。
    兵器的生意短暂的暂停之后,又开始了。
    能够挣钱这种事情李世民当然也很乐意看到。
    但身为大唐的陛下,陛下心情总不会一直都是好的。
    看着一份份奏章,李世民就看到了一份让他心情不是太好的奏章。
    因为玉门关关隘长年风化严重,导致关隘的一些地方出现了坍塌,好在没有人员伤亡。
    李世民看完这份奏章说道:“把房玄龄叫来。”
    “喏!”
    王鼎收到话语匆匆离开。
    半个时辰之后,房玄龄匆匆来到甘露殿行礼道:“陛下。”
    李世民站起身走到房玄龄,将玉门关的奏章递给他说道:“玉门关送来的奏报,关隘风化严重导致一些地方坍塌。”
    房玄龄低声说道:“玉门关之地历来就是这样,关隘修砌是常事。”
    李世民说道:“今日早朝就有人说雁门关也年久失修了。”
    前隋以来天下战乱,到了武德年间外敌的攻打,别说是雁门关了,其他地方的关隘也都好久没有修缮了。
    房玄龄躬身说道:“陛下的意思是……”
    李世民低声说道:“朕总觉得像是有人再跟朕说该和李正做生意了。”
    房玄龄笑道:“其实各个关隘的将领会安排人修缮关隘,只是需要一些民力征召。”
    “要征召民力……”
    李世民本就有着得位不正的名声。
    这些年也一直没有停息过这种议论。
    在自己的陛下生涯,李世民自然也不想再有其他的污点。
    房玄龄又说道:“陛下,其实中原以北以西有好几个关隘都已经年久失修。”
    李世民看向他说道:“有话你直说。”
    “喏!”
    房玄龄又是行了一礼接着说道:“如果要修缮这么多关隘,需要征召的民力何止几万,但如果这件事不是朝中做,朝中就可以减少很多负担。”
    李世民点头示意他接着说。
    房玄龄又说道:“可陛下不觉得太巧了吗?有朝臣进言把修缮边关的工事交给泾阳,陛下还没做决定,玉门关就出事了。”
    李世民重新坐下来有些无奈,“你的意思是说这是泾阳想要达到的目的?”
    房玄龄躬身说道:“臣不敢这么说。”
    李世民看着外面的雨景,“朕感觉李正想要的越来越多了。”
    房玄龄走到李世民身边,“陛下,不妨交给李正做。”
    李世民疑惑地看着他。
    “既然知道这是李正的手段,不妨让李正达到这个目的,泾阳的能够使用的人力有限,如果边关的建筑工事太过兀长,这会让泾阳人力不够,泾阳也需要人力发展。”
    “你的意思是以此来削弱泾阳的力量?”
    “臣只是觉得将十多个关隘交给泾阳修缮,朝中没有压力,其二泾阳需要排出人手,一旦关隘开工必定会影响泾阳自己的发展。”
    将计就计?
    李世民倒是挺喜欢房玄龄这个谋略的。
    所谓房谋杜断,再谋事方面房玄龄往往都有独到的见解。
    房玄龄又说道;“既然泾阳的工程队想要建筑工事,不如将数十个关隘口都交给李正。”
    李世民稍稍点头说道:“既然如此你和杜如晦商量一下,有了详细的章程再与朕说。”
    “喏。”
    房玄龄收到话急匆匆离开。
    李世民的目光依旧看着外面的雨景,房玄龄的办法很好,但心里总是有一种不塌实的感觉。
    这一次关中的雨季雨水丰沛,让长安周边的几处河道的水位都上升了不少。
    三天之后,李正站在马圈边,看着蔚蓝的天空,这雨季总算是结束了。
    李义府带着房玄龄和杜如晦来到这里,“长安令,人带来了。”
    看着两人,李正说道:“两位请坐吧。”
    杜如晦看着马圈里健壮的马匹说道:“这些马儿养的不错呀。”
    李正说道:“这些马儿喂的都是上好的草料。”
    杜如晦说道:“这可不是光喂能喂出来的,怕是没少拉出去跑吧。”
    收回目光杜如晦看向李正。
    房玄龄也看向李正说道:“长安令与我俩都是熟人了,也不会客套,直接说正事吧。”
    李正给两人倒上茶水,“事情我都听说了,这么多关隘年久失修陛下想要修缮也是有心无力。”
    房玄龄开口说道:“所以我们找到了长安令,不知道泾阳工程队不能接下这个工事。”
    下过雨之后,光是坐着在这里还能问道泥土和草的味道。
    “工事很大,但也不是接不了这个工程。”
    “君子无戏言。”房玄龄说道,心中有些打鼓以李正现在能够使用的人力,怎么完成这么大的工事,从山海关一路向西直到玉门关,其中有十多个关隘隘口。
    这么大的工事,李正竟然想都不想就答应了。
    李正让李义府拿来一些烤羊肉。
    房玄龄倒也不客气一路走来早就已经饿了,吃着羊肉说道:“泾阳要多少价钱接下这个工事。”
    李正摇头说道:“暂时不要钱。”
    “不要钱?”
    “不如我们做个土地质押吧。”
    听李正说土地质押,杜如晦正在想着自己大半辈子读的书中土地质押是什么意思。
    李正吃着羊肉串说道:“其实说起来也简单,无非就是朝中向我质押一部分的土地,用来抵押工事的费用,等到工事结束之后朝中再用银钱交付工程款,我再把土地还给朝中,这样我就不怕朝中赖账了。”
    房玄龄说道:“朝中不会赖账的,长安令要相信我们。”
    李正干笑道:“哈哈,陛下拖了我这么多年俸禄一文钱都没给我,咱们陛下的可信度太低,再者说这个工程至少也是一个百万贯的项目。”
    “这……”
    李世民不给俸禄这是陛下的事情,照李正这么说陛下确实有赖账的前科。
    房玄龄斟酌再三说道:“如果朝中拿不出工事的银钱,这个被质押的地长安令也就不会还给朝中,是也不是?”


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多多锻炼身体
    李正让大虎拿来一张契约说道:“契约上写了,如果朝中什么时候支付款项,什么时候我把地交还给朝中,说简单就是先质押,之后再来赎回去的意思。”
    房玄龄和杜如晦有些迟疑,但李正这个质押土地的方法,确实可以解决眼下朝中大笔的支出。
    一下子付给泾阳百万贯,对朝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房玄龄看向契约,“泾阳以北一万八千亩地,质押三百万贯的项目,工期六年?”
    李正点头没有否认。
    杜如晦说道:“这笔买卖看起来还行。”
    房玄龄说道,“待我等再回朝中商议,之后再给长安令回复。”
    “大工程大项目,自然要朝中商量,不用着急。”
    房玄龄和杜如晦一起站起身说道;“契约我们就先带走。”
    送走了两人,李正重新坐下一个人喝着茶水。
    大虎还在勤快的收拾马圈。
    泾阳以被的一大片地大多数都是空地,而且靠近渭河。
    那片土地用来给泾阳增加使用面积正好合适。
    用来扩建养殖场和书院的土地也可以腾出来。
    越发展越需要土地。
    带着这些苦恼李正回到家中。
    徐慧正清点着银钱,这些银钱是要给武媚买下各个关中工坊用的。
    虽说进度不快,至少已经迈出第一步了。
    见到李正回来了,李丽质问道:“商谈的怎么样了。”
    李正喝着茶水,“房玄龄和杜如晦说是要拿回朝中再商议。”
    李丽质点头,目光还看着帐本这么大的工事朝中不见得会这么容易答应。
    如此庞大的工程,如此长的工期。
    李丽质说道:“如果朝中的答应了,那么所有的边防工事就都在我们手中了。”
    说完李丽质神色有些担忧,“这么大的工事需要的人力也很多吧。”
    李正说道:“你知道以前我们建一间房子需要多久?”
    李丽质说道:“一个月?半个月?”
    李正摇头说道:“现在只要十天就可以建一间屋子,知识改变生产力,在提高效率和知识运用这方面千万不要小看了书院的学子。”
    李丽质低声说道:“你的意思是派出书院的学子去修建边防工事?”
    李正点头道:“用书院的知识提高工作效力,当然这么巨大的工程还要书院选出人手,需要摆平的事情有运输,建材的采集,人力的分配,这些都是要事先安排的。”
    修建边防的防御工事图景渐渐在李丽质的脑海中打开,如果用上书院的物理知识确实可以事半功倍。
    如今书院最特殊的地方就是教出来的学子在认知方面和外面的人不一样。
    在别人的眼中可能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
    而在书院对书院的孩子来说风和水都可以成为运输的工具。
    山的走势可以成为减少人力的工具。
    只要给书院的孩子一天时间,他们就可以设计出一条最便捷最快速的运输线。
    这是书院教出来的这些孩子最特殊的地方。
    他们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这些学子可以用尽自然界的一切来成为自己可以利用的工具。
    改变学子对世间万物的认知就是书院最内核的一面。
    不进入泾阳书院不知道其中奥妙。
    就算是知道想要掌握其中奥妙不学三四年还是云里雾里。
    对现在的李丽质来说百万贯的生意不在话下。
    李正从书房中拿出一张地图。
    这张图上画着从山海关到玉门关所有关隘的边界线。
    经过历代王朝以来的修建,这条边界线已经很清晰了。
    李丽质算着泾阳现在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