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4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称心直接住在了倭国王宫的宫殿之中,这些日子以来除了处理倭国的各项事宜,不停翻阅着倭国从记载以来的各地矿产记录。
在倭国人面前,称心尽心尽力办好倭国的各种问题。
以至于倭国的大臣根本看不出称心是不是别有用心。
而是非常积极处理各种朝政。
甚至还能指点倭国的将领在高句丽出奇招制胜和高句丽的兵马打得有来有回。
有了倭国新王的首肯,以及大权在握,称心叫来了倭国朝中所有的大臣。
十多个掌握着倭国财权和土地,还有粮食的大臣整齐坐在殿中。
在称心背后坐着的是现在倭国的新王苏我信。
站在众人面前,称心说道:“大家都知道我们没有多少粮食储存,况且我们倭国与高句丽之间的战事不会这么轻易结束,按照现在的粮食储备我们与倭国的战事之间打到今年年底就没有粮食了,撑不到来年的秋收。”
一群大臣听了也是沉默。
这确实是摆在众人面前的事实。
倭国北面遭遇了地震和海啸,南方又是大风海水倒灌,粮食几乎全被淹了,就算是有北方的粮食,光是救灾也是不够的。
甚至不用坚持到年底,甚至不出三个月别说打仗了,很多人都要饿肚子。
称心低声说道:“眼下也不是没有办法,在下与大唐的长安令交情不错,我们可以向长安令买粮食,甚至可以买兵器。”
听到这话众人面面相觑,有人说道:“只要我们和高句丽休战,想必应该就可以没事了。”
称心冷笑道:“休战?
你觉得高句丽会和我们善罢甘休吗?”
众人又是一阵沉默。
称心说道:“高句丽接壤中原,高句丽想要中原的支持比我们简单的多,高句丽难道不会趁机南下攻打我们高句丽吗?”
苏我信听着称心的话语,这些话确实说的没错。
称心接着说道:“难道诸位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有人说道:“但我们府库也没有太多的银钱向中原购买粮食。”
倭国很穷,确实很穷。
府库的银钱也很少。
称心坐下来说道:“在下翻阅了倭国往年的典籍,在倭国还有五处银矿是不是?”
一个大臣站起身说道:“确实有五处银矿,但先王有命那都是家底,不能轻易拿出来用。”
看着这个大臣对方也是倭国颇有名望的人,称心很清楚这个家伙看到国师之位旁落,他心里一直不服气。
对倭国和高句丽的战事也是颇有意见。
称心说道:“那你有何高见。”
对方开口说道:“派出使者向高句丽谈和并且撤军,然后向大唐承认错误。”
称心再看众人,朝政这场游戏要是在大唐就没有这么简单。
但在倭国朝堂上就这么一两个领头人只要铲除了他们,一切就简单多了。
称心长叹一口气说道:“那就先试试吧。”
倭国很快指派使者渡海前往倭国。
这段时间称心一直在研究倭国的朝政派系之间的关系。
并且开始在倭国朝中培植自己的亲信。
表面还是和以往一样处理各项朝政并且安排救灾的事情。
闲暇之余还陪着苏我信喝酒谈话,不断争取苏我信的信任。
之所有听从那个大臣的话语,是因为称心很清楚高句丽和倭国的战事早就不是两国自己可以说了算。
在高句丽的王武同样也很清楚。
与其在倭国咄咄逼人,不如自己退后一步。
中原有句话叫做将计就计。
也有请君入瓮的故事。
对付这些没什么头脑的倭国人,称心觉得自己可以玩死他们。
过了一个月之后,从高句丽传来的消息倭国派去高句丽的使者被杀了。
而且因为撤军的事情,高句丽开始收复失地,并且还一路追杀已经后撤的倭国兵马,因为撤军的关系失去阵地数千倭国将士被杀。
秋收之前好不容易拿下来的优势眼看就要消失殆尽。
甚至高句丽还放下话,要南下拿下整个倭国。
听到这些消息苏我信怒火中烧,“当初就该听国师。”
称心连忙说道:“陛下息怒,大臣们不知道人心险恶被人算计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苏我信站起身说道:“不用给他们说好话了。”
一群大臣跪在地上面对着眼前的结果也是无话可说。
称心拦住提刀而起的苏我信说道:“若是杀了他们只会让高句丽开心,谁都有犯错的事情,倭国还需要大家一起来治理,切勿内讧,还请三思。”
再次拦住苏我信,众人看着称心也是心头一热,没想到这个外人会帮着自己说话。
苏我信扔了手中的刀,“一切听凭国师处置。”
称心笑着点头。
有了前车之鉴,称心看着众人说道:“眼下正是倭国生死存亡之秋,我等一定要齐心。”
一群大臣躬身齐声说道:“听凭国师处置。”
称心衣袖一挥说道:“首先我会向长安的长安去信,告诉长安令准备粮食,其次我们开始挖掘金矿,虽说这是留下来的家底,但若是高句丽人打来,这些家底反而给了他人,再者招收兵力,南方居民北迁,整顿兵马继续攻打高句丽。”
众人躬身称是。
称心接着说道:“这一仗若是不打亡的就是我们倭国,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我们还有一线生机!”
苏我信也亲自下令挖掘银矿。
事情变得很顺利,称心再次写了一份封封让人渡海送往中原,等长安令收到信,三个月后应该就可以在中原的东海沿岸收到粮食了。
信送到了倭国的海边,借着东南季风杨帆启航被送往了中原。
两个月后的泾阳。
李正一脸悲伤地看着地里的西瓜苗,好不容易培育出来的西瓜苗又死了。
看来在西瓜自由这条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想要再培育也只能等到明年的秋天。
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地质活动
李大熊看着自己的儿子坐在田地里说道:“都说你现在也是一个大人物,瞧瞧你的模样,大人物的脸都给你丢尽了。”
从田地里站起身李正说道:“从小就这样,哪里改得过来。”
李达熊皱着眉头说道:“你说最近咱们家的钱怎么一车车的往外送。”
李正说道:“那是修路呢,修路当然要花钱的。”
李大熊看了看四下小声说道:“他们说道这钱花出去挣不回来,真有这么一回事?”
李正摇头说道:“当然不是了,回本是要时间。”
李大雄又皱眉说道:“咱们家现在有钱的,做爹的没什么好帮你的,就怕你被人骗了,你看你也还年轻。”
无奈地笑了笑,李正如今看起来只有二十岁出头,不过灵魂已经活了两辈子。
说来唐朝的农民都是朴素人家。
要说人心险恶,后世的各种忽悠技术让人应接不暇。
对古人来说根本就是降维打击。
李大熊又说道:“修路要花多少银钱。”
李正思量了一会儿说道:“这一次大概要花几十万贯。”
“几十……”李大熊使劲眨了眨眼,“几十万贯是多少银钱?”
李正说道:“还行吧,我应该应付得过来。”
李大熊又说道:“你要是银钱不够,做爹的也给你攒了一些,就在家里的院子里埋着,你自己银钱要不够去爹那里拿。”
李正扯了扯嘴角,李大熊能有多少银钱,家中老院子里埋着的都是一开始攒下得家底。
也就一两万贯的银钱。
那时候刚刚挣了大钱,每到夜里李大熊就提着铲子深夜在院子挖矿,半夜三更还怪渗人的。
李正对他说道:“那点钱您自己拿着养老吧,要不孩儿给你安排一个姑娘?”
李大熊摆手说道:“我不用人伺候。”
李正又说道:“我看隔壁村子的寡妇挺不错的。”
李大熊瞪眼说道:“说甚呼话,再瞎咧咧撕了你的嘴。”
一边说着李大熊骂骂咧咧离开了。
李大熊刚走,李义府便来了,“长安令,陛下来了,就在马圈。”
跟着李义府离开田地,李正说道:“修路的事情怎么样了。”
李义府说道:“阎立本他们已经开始动工了,银钱也已经到位了,这一次可以一直做到明年开春。”
李正稍稍点头,李义府和阎立本办事还是让人放心的。
阎立本负责带队,李义府负责居中调度。
大唐的第一支工程队就开始做起来了。
在古时候没有具体的工程队概念。
大多数的土木工事都是临时征召人手,从来没有系统性可以调度的工程队。
要说有也只是军中抽调人手,这点始皇帝倒是挺有远见的。
跟着李义府来到马圈,就看到已经在马圈烤着羊肉串的李世民。
李世民见到了李正来了说道:“不知道怎么了,朕总觉得现在吃东西没点辣味嘴里难受。”
说着话,李世民往羊肉串上撒了一些辣椒粉。
家里的辣椒粉存货本来就不多。
大多数田地都是种着粮食。
只有少量的旱地种着一些辣椒。
李正说道:“陛下,这个辣味多吃也不好。”
李世民瞧着李正说道:“太医署的御医说过这个辣味吃多了可以帮助人通气,而且还能驱寒,好处也不少。”
李正又说道:“这个东西吃多了上火,上火就容易引起各种疾病。”
李世民笑着点头,“这话说得也没错,卢照邻他们也和朕说过,不过只要适当喝点祛火的药茶,也可以中和。”
行吧,你李世民有专门的医生的看护。
上火这种小事倒也对他没什么影响。
李世民吃了一口烤好的羊肉串说道:“闲暇来你的泾阳散散心透透气也不错。”
李正说道:“陛下想来就来,我还能拦着不成?”
李世民叹息道:“你似乎对朕有很多的偏见。”
李正摇着手中的扇子说道:“不敢不敢。”
君臣对话,李义府站在一旁也是无所适从,只好说道:“在下就先告辞了。”
李世民看着李义府离开,对李正说道:“说来你和丽质什么时候可以有个孩子。”
李正坐下说道:“公主殿下还年轻,这才不到二十岁的年纪,还没到合适的年龄,再说了孙神医也说了适当的年纪生孩子是最好的,若是太赶容易出事,对孩子对母亲都不好。”
嘴里吃着羊肉,李世民又拿了一串生羊肉放在烤架上,“少拿孙思邈的话来糊弄朕。”
李正说道:“就说你们这些人健康观念太差,卫生观念也太差,陛下你吃东西洗手了吗?”
下意识看了看自己的手,李世民说道:“朕没有这种癖好。”
李正说道:“这不是癖好,这是讲卫生。”
李世民拿出一份奏章说道:“高句丽王武送来的消息,说是倭国最近节节败退,这倭国也太不经打了。”
李正也拿出一纸书信说道:“那我们交换一下情报,倭国已经准备好第二次进攻了,而且还准备找我买粮食和兵器。”
拿过李正的信纸,李世民皱眉看了起来。
瞧着李世民又拿信纸又拿羊肉,李正说道:“陛下,咱能洗个手吗?”
李世民看了一眼李正说道:“不妨事,朕自己拿的肉自己吃。”
看完信上的内容,李世民放下信纸说道:“这么说来你的生意来了?”
李正说道:“兵器上的事情还要陛下帮忙才行。”
李世民冷笑道:“倭国真有这么多的银矿。”
李正换了一个坐姿说道:“这就要从倭国的地理情况说起了,倭国地处地震带,而且多火山地质活动非常活跃,这也导致了倭国有很多地下矿产时不时会出现在地表,比如说地震,火山喷发的时候。”
李世民好奇道:“你说的这个地质活动,还有地震带是什么意思?”
李正解释道:“就是地震的时候容易让火山喷发,地层中的很多矿物也会跟着活动。”
见李世民眉头紧锁像是在思考。
李正说道:“陛下听懂了吗?”
李世民摇头说道:“没听懂。”
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李正的条件
看李世民的神情,李正一时间有些话不知从何说起,要解释这件事还要从板块学说说起,可要真的这么说李世民的三观还保得住不?
清了清嗓子,李正说道:“总而言之具体如何,以陛下的智商在下很难和你解释。”
李世民轻蔑一笑,“装神弄鬼。”
李正看向东海方向说道:“反正陛下只要明白相比中原,倭国地处狭小海岛,多灾多难物产不丰富,商业还在启蒙阶段,但是他们有很多银饼。”
李世民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水说道:“所以其他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有很多银饼?”
这李世民又给自己烤羊肉串,还给他自己沏了一壶茶,这陛下还真是越来越不把自己当外人了。
李正重新坐下说道:“按照我们之前的老规矩,银钱收益全部归我,其余的一切都是陛下的。”
李世民笑了笑说道:“朕怎么觉得这笔买卖不是很公平。”
李正又说道:“当初说好的怎么能反悔?
况且难道陛下不想要四海臣服吗?”
李世民放下茶碗看着李正说道:“你要知道如果是别人和朕这么谈条件,他已经人头落地了。”
李正也说道:“陛下要是不肯做这个生意,我完全可以自己来做。”
话音落下,李世民不怒反笑。
李正又说道:“不管陛下与我之间有多么大的矛盾,当面对你我共同利益的时候我希望我们双方可以好好合作。”
看着李正有恃无恐的神情,话说得也是四平八稳。
李世民站起身说道:“朕有时候看你不像是个二十岁的毛头小子。”
李正说道:“我和陛下没有利益冲突,咱们为何不能好好合作。”
李世民颔首说道:“当初约定好的朕自然不会改,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李正举杯说道:“合作愉快。”
看了看天色,李世民说道:“朕就先回去了。”
李正笑道:“陛下慢走,我就不送了。”
回头看了看李正的笑容,这小子倒是笑得坦然。
一路从马圈走向泾阳的村外,李世民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似乎泾阳的风比长安更舒服。
李世民看向村子西北方向,那边的树林也已经成了一片规模,一眼看去像是给村子修筑一道绿色的屏障。
王鼎站在村口看到李世民回来了,躬身说道:“陛下是先在这里用饭,还是回宫休息。”
李世民走进马车说道:“回宫休息吧。”
王鼎亲自坐上马车挥动马鞭,马车缓缓驶动。
马车边站在两排护卫,护卫不多,只有十几个人,就算是路人注意,也只会觉得这是大户人家的车驾,根本不会觉得坐在马车内的是当今陛下。
护卫的队伍是十二卫府中的精锐,只要不是遇到大队兵马陛下的安全是无虞的。
快到长安城的时候,李世民看向长安城的西面。
目光放远看去,远处的景色是一片黄土高原。
风吹过的时候还能卷起一片黄沙。
李世民低声对王鼎说道:“李正修筑那片树林用了多少时间。”
王鼎思量着说道:“有四五年了吧。”
说完王鼎回头看看马车内,见陛下不再说什么。
王鼎也沉默下来继续挥动马鞭。
回到宫里的时候,李世民走入立政殿打算休息一会儿。
长孙皇后缝补着衣服说道:“最近高阳真是越来与出息了,灞上的作坊也建起来了。”
李世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