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4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房玄龄带着几张卷子来到甘露殿,向李世民递交了几份卷子说道:“陛下这是今日来选出来比较好的卷子。”
李世民看了这几份卷子,目光落在其中一份说道:“这份卷子是谁写的。”
房玄龄揭开糊名说道:“郭敬之。”
“郭敬之?”
李世民好奇道:“什么样的人?”
房玄龄拿出名册说道:“是邯郸人士,他的叔父是郭弘道。”
一听郭弘道这个名字,李世民就明白了大概,当初晋阳起兵的时候,就听说过这号人物,是个骁将,李渊还封了他一地守备。
李世民眼底里多了几分失望,“还是一个名门之后。”
房玄龄低声说道:“陛下,这个郭敬之的风评不错,年纪轻轻对兵事就有独道的见解,要说出自名门,臣以为此言差矣。”
李世民看着卷子说道:“你接着说。”
房玄龄点头说道:“这个郭敬之实则出身寒门,战乱之后家业倾覆,家中无力抚养郭敬之,只好把这个人交给了叔父郭弘道抚养,一直到了如今来参加科举,照理说他是寒门子弟。”
“只不过他有了一个走了运的叔父?当年父皇还真是无心插柳,让朕捡了这么一个才俊?”李世民看着卷子说道:“不过都是笔墨上的功夫,始终没有薛仁贵王玄策这样的人才有实干,朕想看到的不只是这样的笔墨功夫。”
房玄龄点头。
李世民把卷子递交给房玄龄低声说道:“既然你们看得上就留着先用着,以观后效。”
房玄龄躬身告退,走出甘露殿之后心情也很复杂,当今陛下要的才俊,而且是下一代的才俊。
如今的朝中老人还有很多,尤其是那些迂腐的老一辈。
不论军中还是政事,都有了新老一辈青黄不接的状况。
说来陛下眼馋泾阳的那几个人才也不是没有原因。
可偏偏那些人早几年前就被李正拿下了。
房玄龄无奈地摇了摇头。
泾阳
许敬宗把近日科举中的成果带到了李正面前。
李正接过名册看着上面的名字。
许敬宗说道:“这些都是第一批过考的人,已经是预备官吏了。”
瞧着名册上的名字,第一批过考的人还挺多,看洋洋洒洒的名字足足有两千人有余。
李正看到了一个熟悉地名字,“王盛?”
许敬宗说道:“就是五姓王家的那个孩子。”
李正了然地点了点头,又看到了一个名字,“郭敬之?”
许敬宗评价道:“据说是一个很不错的才俊。”
李正摸着下巴琢磨着说道:“这不是郭子仪他爹吗?”
“谁家的爹?”许敬宗拿出一份卷宗铺开查阅着说道:“长安令,这不对呀?”
李正疑惑道:“怎么不对了?”
许敬宗看着卷宗说道:“卷宗上说这个郭敬之才十六岁,而且还没有成婚也没有成家?”
李正一拍脑门这才想起来现在才贞观十一年,郭子仪还没出来呢,郭子仪他爹郭敬之也只是一个少年。
哪有这么快出来,不得不说史书上的郭子仪确实是一个人物。
李正清了清嗓子说道:“那可能是我认错了人。”
许敬宗尴尬地笑了笑。
李义府走来说道:“长安令,客人到了。”
李正把名册交给许敬宗,又对李义府说道:“把客人带来吧。”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初的五姓子弟崔傅。
崔傅走到泾阳的河边看着李正说道:“许久不见了。”
李正找了一块干净的石头坐下说道:“确实好久不见了。”
五姓倾覆之前,崔傅是少有的看清楚眼下形势的人。
一个王朝,五姓和王权之间有矛盾,这种矛盾往往很敏感,要爆发也是在一线之间。
崔傅看着泾阳的景色说道:“说来还是你李正的日子过得悠闲。”
李正翘着二郎腿说道:“你一定要这么文绉绉的吗?能不能直接点。”
听到这话,崔傅无奈地长叹一口气,也在河边坐下说道:“其实这一次来,也是希望你来指条明路。”
“什么明路,说得好像我是你崔傅的引路人一样。”
李正不屑地笑了笑。
崔傅倒是一脸正经,“当初谁都知道五姓是一个庞然大物,谁敢动五姓,只有你李正看清楚了形势,一直和五姓站在对立面,并且和李世民联手,这一点你比很多人都有先见之明。”
李正笑道:“什么狗屁先见之明。”
崔傅又说道:“当初你就知道五姓必须要除是也不是?”
李正看着河面说道:“所有人都知道我李正爱钱,我和五姓作对是因为五姓挡了我发财的路子。”
“你骗得过别人,你骗不过我,李正!”崔傅一脸严肃,“你我都是聪明人。”
第八百八十六章 是财阀
崔傅瞧着李正说道:“我说得对吧。”
李正扣了扣自己的耳朵,“你这话我听着不太舒服。”
崔傅又说道:“你知道李世民是一个有野心的帝王,一定会拔了五姓这根刺。”
树梢上飞走了一只鸟儿飞走了,李正对他说道:“我怎么知道他会有这样的心思。”
崔傅接着说道:“若是五姓倒了,李世民自然乐见这种结果,若是五姓赢了,那就是你李正万劫不复。”
说到这里,崔傅笑了笑说道:“谁知道你拿出那件大杀器,眨眼间就毁了一座城,有了此等利器,五姓还怎么斗?就算是五姓联合起兵造反,也不是李世民的对手。”
见李正回话,崔傅又说道:“而且你我都知道,五姓的根子都已经烂了,他们太腐朽了,他们不倒腐朽的是这个天下,就像是一个大树,只有这棵吸养分的大树到了,才能让那些小花小草茁壮地成长。”
“行了。”李正打断他的话,“你还是说说你来这里的目的吧。”
崔傅不是一个笨人,他很聪明也很果决,对付这样的人和他说得越多,暴露的就会越多。
整了整自己的衣襟,崔傅朗声说道:“崔家倒了,我要崔家再次站起来。”
李正看着泾阳河面说道:“你要重新成为五姓?”
“非也!”崔傅走到李正的身边说道:“我不会像五姓那样参与仕途,我觉得那是一种很愚蠢的想法。”
李正古怪地看着崔傅,“那你想要做什么?”
崔傅颔首说道:“门阀!”
“门阀?”
听到这话李正笑了笑说道:“像关陇门阀一样?”
崔傅摇头说道:“不想和他们一样,我觉得关陇门阀也是末路。”
李正又笑了,“你看我自己混成了什么模样,我又不是门阀,你要不要换一个高人指点你。”
这番话说完,崔傅依旧站在原地,他说道:“不过我从你身上看到了另外一种情况。”
崔傅也看向河边说道:“权力是一个好东西,但明目张胆的权力反而会成为负累,你李正没有权力,但你拥有财富。”
李正低声说道:“你这话不对。”
崔傅好奇道:“如何不对了。”
李正惆怅地说道:“以前战乱的时候,有这么一个人物,他和他兄弟想要一起活下去,他选择了屯粮,他兄弟选择了屯枪,不出几年之后他成了别人的粮仓。”
沉默良久,崔傅说道:“你的意思是没有权力的财富迟早会是别人的?”
李正点头,“除非有一种情况。”
崔傅低声说道:“什么情况。”
李正拿出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圈说道:“若是你的财富到了大而不能倒的状态,那么即便你没有权力,但是所有人都会忌惮你。”
听到这话,崔傅如醍醐灌顶般的深吸一口气,“我等的就是这句话,看来我今日不虚此行了。”
李正没告诉崔傅,这种门阀其实是财阀,财阀的壮大会成为比五姓更有威胁的存在。
五姓中人还是五姓中人,崔傅不想做五姓,但若他真的成为财阀,想必会成为更加危险的存在。
李正心中盘算着,要不要先在泾阳把他杀了,以绝后患?
崔傅看向李正说道:“多谢指点,我知道要怎么做了。”
李正感慨着说道:“以后多多保重吧。”
崔傅拱手行礼说道:“李正,你刚刚说的那两个兄弟的故事我已经记住了,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面对崔傅,李正有些不耐烦了说话道:“赶紧说。”
崔傅说道:“将来若真有我们都想过的那一天,我会成为你的粮仓吗?”
李正摇头说道:“我没有兴趣,你也不见得会比我有钱。”
崔傅再次行礼,“李正,希望我们两人有一天不会成为敌人。”
李正叹息道:“我只喜欢数钱而已。”
崔傅释然地笑了笑,“告辞了。”
“不送了。”
崔傅转过身一步步地往村外走去。
等他走远之后,李义府上前说道:“长安令,刚刚的话语在下都听到了。”
李正喝下一口热水说道:“你觉得怎么样?”
李义府沉思片刻说道:“不好说,这个崔傅将来很有可能会成为长安令的敌人。”
“是吗?”
“很多年以后吧。”李义府补充道。
李正瞧着崔傅的背影,他快要走到村口了。
李义府低声说道:“真的不用杀了他吗?”
李正摇头,“我不想沾上人命。”
李义府点头说道:“在下这就安排杀手,保证查不到长安令这边。”
李正一脚踢向李义府,却被他扭身躲过。
“我说了我不想沾人命,就让他走吧,咱们来日再看看。”李正说话道。
“明白了。”李义府点头说道。
天气还是很明媚,崔傅离开了长安地界,一路朝着山东地界而去。
一路上崔傅遇到了一队人马,是官府护送下的倭国太子的胞弟。
对方的车马似乎在休息。
崔傅又看到一个穿着与众不同的人,年纪大约十三岁左右。
上前打听了一番,这才知道原来来人就是倭国太子的胞弟。
给了护送兵马的伍长一小块银饼,对方很乐意让自己接近倭国太子的胞弟。
对方看到崔傅也很讶异,随后神情上全是提防,有生疏地关中话说道:“鄙人苏我立。”
崔傅也自我介绍道:“在下崔傅,想必当面就是倭国使者了吧。”
苏我立上下打量崔傅,“你刚刚不是都已经问过他们了吗?”
说完他的目光看向周遭地护卫兵马。
这个倭国太子的胞弟说话声也很稚嫩,崔傅又说道:“从这里到关中也就一天的路程,想必不出三日你就可以见到大唐的陛下了。”
苏我立瞧着崔傅见他应该没有敌意又说道:“长安是什么样的?”
崔傅笑道:“长安很繁华,你到了自然会见到。”
苏我立又看了看远处的景色,“大唐真的好大,像是走不到尽头一般,但是倭国很小,小到经不起风雨。”
这个苏我立说话倒是有一番境界,崔傅好奇道:“你从小读书?”
第八百八十七章 没有弱点的对手
苏我立点头说道:“经常会有中原的书籍送到倭国,我也经常会看,只是……”
惭愧地低下头,苏我立低声说道:“只是我们倭国很多人都不识字,上到将军,下到官吏,别说平民识字的人都不多。”
崔傅稍稍一礼又说道:“不如在关中留一段时间可以多读读关中的书籍,甚至不回去都可以。”
“不回去?”
苏我立回头看向倭国的方向,“怎么能不回去。”
又和苏我立聊了一会儿,崔傅离开了这里。
又过了几天,朝中的科举已经接近了尾声。
李正看着这次科举的成果,并没有觉得意外。
这是这次贞观朝以来的第一次科举,科举入选的名单中有很多是五姓的子弟。
这也没什么办法,五姓子弟对普通的百姓来说,有着天然的优势。
虽说寒门子弟也有,但并不多。
李正长叹一口气说道:“看来大唐的教育事业还要继续努力呐。”
李义府低声说道:“长安令,据说那个长孙冲也已经解除了禁足,回到了吏部。”
李正喝下一口茶水点头。
李义府又说道:“长安令,这个长孙冲如今又回到吏部,依在下看来长孙无忌是想要把他的儿子培养出下一任的吏部尚书。”
如今的桃子还是青绿色的,长安地界的桃子可是一种稀罕物。
在如今化肥技术没有提升的年代能够吃到桃子也是一件稀罕事。
眼前的桃子就是南方送来的,李正咬下一口挺生硬的。
说完见李正没什么反应,李义府又说道:“长安令,这个长孙冲不可不防啊。”
李正递给他一只桃子说道:“和我有什么关系。”
李义府拿着桃子着急说道:“吏部官吏掌握着官吏的升迁,更是长孙家培植羽翼的好地方。”
看李正依旧不在意的模样,长安令似乎从来就没有把长孙冲和长孙无忌父子放在眼里。
“只不过当今陛下需要长孙家而已。”张公瑾走到河边说道。
看到张公瑾李义府连忙行礼,“见过邹国公。”
张公瑾可是一个大人物,李义府不敢在张公瑾面前多说,当年征战天下的时候张公瑾可没少帮着李世民出谋划策。
而且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张公瑾依旧帮着李世民出谋划策。
可以说是李世民最重要的智囊团之一。
张公瑾和李靖从阴山回来之后,便离开了朝堂。
若说有什么人可以与长孙无忌叫板。
张公瑾算是一个。
张公瑾非常不客气地拿起一只桃子一边吃着说道:“老夫都想不起来上一次吃桃子是什么时候。”
李正点头说道:“邹国公随便拿,家里还有一大筐。”
嘴里咀嚼着生硬的桃子,张公瑾开口说道:“至于长孙冲现在来看不是威胁,其实长孙无忌一直以来都有他自己的算盘; 他在朝中也有他自己的羽翼; 门生很多,这些陛下都看在眼里,只是没有说破而已。”
“因为陛下要用到长孙家,需要长孙无忌的名望来摆平一些事情; 若是有朝一日长孙无忌对陛下来说没有价值了; 他很快就会被陛下丢弃,咱们的陛下不会任由长孙无忌壮大他自己; 至于为什么要让长孙冲进入吏部; 陛下还是想要安抚长孙无忌,毕竟如今很多事情都需要长孙无忌去处理。”
李正依旧吃着桃子说道:“那邹国公还对陛下有价值吗?”
这话一出; 李义府立刻看向邹国公; 长安令还真是敢问啊。
这个时候李义府多希望自己耳朵聋了,有些话可不能听。
张公瑾在李正身边坐下说道:“我在泾阳对陛下就有价值。”
李正把桃子核随后一丢说道:“果然,邹国公是来监视我的。”
无声笑了笑,张公瑾说道:“其实也不尽然; 陛下没有让我监视你; 只不过是老夫在泾阳可以让很多有心思人投鼠忌器; 包括长孙无忌。”
一边吃着桃子; 张公瑾看向李正说道:“你知道长孙无忌面对你处处避让吗?”
李正说道:“是因为你在这里?”
张公瑾又笑了笑说道:“因为你李正年轻; 你太年轻了; 他长孙无忌已经人到中年; 对他来说的将来可能只有往后二十年; 三十年?可对你来说将来可还很漫长; 漫长到可以熬死他。”
李正琢磨着说道:“这话不对,我记得一个人; 他叫司马懿,战乱年间他司马懿熬过了三任魏帝。曹操; 曹丕,曹叡; 他老人家可活得很久。”
张公瑾笑道,“这个世上有几个司马懿?他长孙无忌最怕的就是你的年轻。”
“还有!”张公瑾又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