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

第205章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205章

小说: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众人目光聚集的另外一边,一个身穿红衣的年轻人就是要迎娶公主的人。
    数年不踏出泾阳一步的泾阳郡公李正。
    生平难得见到一次李正,甚至有人开始描画着李正的画像。
    众人也纷纷猜测,李正到底要怎么进长安,怎么娶公主。
    辩机穿着僧衣带着斗笠,站在城外远远地看着,身边也站在几个和尚一言不发。
    三年前因为白蛇传的事情,辩机见过一次李正。
    这一次再次看到李正,如今的李正成长了很多,
    一个多时辰之后,大牛回来说道:“老师都已经准备好了。”
    所有人的目光下,李正走入竹篮之中。
    随着大牛与狄仁杰一群孩子慢慢松开手。
    热气球沿着城墙而上。
    人群中响起声声惊呼,辩机远远看着这一幕神色一片忧愁,李正是佛家的一生之敌,心中莫名有一种不安。
    有李正一日佛家一日不得安宁。
    如今的佛家到了如今这般境地都是李正的害的。
    从城墙上看,一个巨大的球体慢慢上升,一时间数千守城士兵拉弓而起。
    对准了这个热气球,严阵以待犹如面对大敌一般。
    只要李泰一声令下,箭矢就可以把这个热气球射成筛子。
    李泰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就知道这关难不倒李正。
    等到热气球过了城墙的高度,竹篮和城墙齐高,李正控制着平衡一脚踩到城墙上,一脚迅速踏出。
    站立在城墙上,李正面对着数千张弓搭箭的士兵。
    李泰无奈说道:“行吧,李正算你过了。”
    李正走到李泰的面前地说道:“好一个死胖子,在我家白吃白住这么多时日,竟然在这里为难我,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李泰使劲给眼色,“这里这么多人呢,你说话能不能收敛一点。”
    李泰说完又无奈对守城将领说道:“都收起来,不用这么紧张。”
    “喏!”
    回过身打算走下城门,抬眼便看到朱雀大街之上,道路两旁站满了人。
    李义府带着京兆府的官吏就站在边上。
    维持这里秩序的就是京兆府的官吏。
    李泰跟着李正走下城门说道:“李正,全长安最风光的婚事就是你的了,你说谁家成婚会有这般轰动长安的情形。”
    “可惜我只想早去早去。”
    看向城下密密麻麻的人群,李正又对李泰说道:“这么多人一起动手的话,我可能会尸骨无存。”
    李泰说道:“你放心,京兆府和礼部都已经安排好了。”
    走下城墙,李正一眼就看到王鼎。
    穿着一身黑色太监服的王鼎躬身说道:“恭喜长安令。”
    李正连连拱手说道:“哪里哪里。”
    王鼎微笑说道:“没想到长安令来得这么早,本以为还要晚一些到。”
    李正连忙说道:“娶公主这不是要赶早,泾阳全村上下都还等着我回去呢。”
    王鼎点头,“也对。”
    “王公公你说你们也真是的,在下只是娶个公主,用得着这么隆重吗?”
    “长安令这话说的。”王鼎打趣道:“陛下说了一切从简,可是长乐公主又是陛下的掌上明珠,谁敢怠慢,已经很从简了。”
    “是吗?”
    李正看着眼前的情景有些错愕,“咱们陛下的从简也是够另类的。”
    王鼎笑着牵来一匹马说道:“长安令,请吧。”
    “长安城里我可以骑马吗?”
    “长安令这是说得哪里的话,陛下三年前就给了长安令长安驾马的资格。”
    李正不动声色地又递给王鼎一小块银饼,“那就有劳王公公了。”
    王鼎笑着说道:“长安令客气了。”
    李正小声问道:“陛下有没有埋伏刀斧手,不会半道上把我剁了吧。”
    王鼎连忙说道:“长安令多虑了。”
    李正又看了一眼街道:“陛下该不是赐我一杯毒酒吧。”
    王鼎的笑容僵硬在脸上,“不会的。”
    “那陛下不会等我入宫之后就把我五马分尸了?”
    王鼎收起笑容说道:“长安令,你还娶不娶公主了。”
    “娶!”
    李正当即说道。
    王鼎朝着守城两个将军挥了挥手,城门缓慢打开,程处默和李恪这才带着人进入城门。
    李正翻身上马,在王鼎的带路下朝着承天门而去。
    街道上一下子也安静了下来。
    李正骑马出现在人前,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李正的身上。
    崔家家主坐在一处阁楼上,这已经是第五次派人去查探了。
    仆从走上来说道:“家主,李正进城了。”
    “进城了?”
    崔家家主崔林缓缓抬起头,他拄着拐杖一步步缓慢地朝着窗台走去。
    在一旁十多个崔家子弟的目光下,他寻找着街道上的李正。
    崔林浑浊的双眼看到骑马走在人群之中的那个身影。
    看到李正脸上的笑容,崔林死死抓着窗台冷声说道:“你们不是说李正快死了吗?”


第四百三十八章 宗正寺交锋
    一群崔家子弟沉默下来。
    “他不是快死了吗!为何李正还能像个没事的人一样。”
    崔家子弟连忙跪下说道:“家主,我们也都是听别人说才知道的消息。”
    又有崔家子弟低着头说道:“一直以来李正久居泾阳,我们的人也见不到李正。”
    “大家好!”
    李正朝着四周的人喊话。
    听到这声中气十足的喊话声,崔家家主崔林收回目光。
    步履蹒跚离开窗台,这李正看起来哪里是命不久矣的模样。
    现在看来他根本就没病。
    “骗局!都是一场骗局。”崔林喃喃自语。
    崔家子弟担忧地看着神情有些不对劲的家主。
    崔林胸口一阵翻腾,一口淤血吐出当场摔在地上。
    崔家子弟连忙上去搀扶。
    崔林眼神里像是失去了光芒,这么多年崔林全靠一口气撑到现在。
    心心念念期盼着李正可以去世。
    崔林哀声说道:“老天不长眼啊,为何让如此恶徒活到如今。”
    崔家子弟面色忧愁地看着崔林,生怕这个崔家家主当场去世。
    崔林咬着牙说道:“李正活在世上一日,五姓便多一分危机,此人狼子野心不可不防,当除之!”
    崔林抓着崔家子弟的衣袖说道:“告知其他几家,我们摒弃前嫌,一定要联手对付李正,李正一日不死,五姓难安。”
    崔林说完便昏迷倒地。
    朱雀大街上,武媚看着李正骑马走在长安城。
    如今的武媚也已经十三岁了,抬眼看向李正,这个男子骑马穿着一身红衣正走在朱雀大街上。
    心中羡慕长乐公主,武媚到现在也不想不明白,为何李正不愿意收自己为弟子。
    今日的平康坊异样的冷清,一大群平康坊的姑娘早就站在了朱雀大街上。
    想要一见这个当世第一才子,一夜之间赋诗三百首的李正。
    对平康坊的女子来说,李正是一个非常好的目标。
    第一点就是李正家产万贯,而且据说此人非常的自律。
    也从不放浪形骸,甚至有些不近女色。
    有钱,而且还深得当今陛下的信任,最重要的是年轻,洁身自好。
    假以时日,李正说不定就可以富可敌国。
    这样的男子简直就是最优质的潜力股。
    “那就是李正啊。”平康坊的一群女子终于看到了李正。
    “多么干净的一个男人。”有人感叹道。
    “都说李正是一个小屁孩,现在看来李正长得也挺高的。”
    “他的眼神好干净啊。”
    “好想,被他一卿芳泽。”
    有不少姑娘嗤笑着打趣着。
    站在人群中的弘文馆主事此刻老泪纵横,再看李正如今的风光,当初千不该万不该把李正赶出弘文馆。
    在王鼎的带路下,队伍在朱雀大街的宗正寺停下。
    李正好奇问道:“王公公,咱们不是去宫里吗?”
    王鼎微笑说道:“长安令就要做驸马了,以后泾阳李家人便是皇家外戚,宗正寺要为长安令登册造案。”
    李正看着宗正寺的大门。
    在宗正府的都是皇家的宗室。
    也就是李世民的宗亲才可以进入宗正寺。
    还没见宗正卿出来,先看到一个穿着雍容的女子走出来。
    这个女子走出来上下打量着李正。
    李正也在观察着她,看起来三十多岁,衣衫单薄,衣领放得很低。
    看着很暴露,周围的男人也看直了眼睛。
    见过后世的沙滩风景,后世女子的穿着。
    这个女人的穿着反而有些不伦不类了。
    “原来你就是李正啊。”她笑呵呵说道,不过话语里似乎带着几分挑衅的意思。
    王鼎连忙行礼说道:“见过永嘉公主。”
    她地脸上已经带着笑容,对李正说道:“丽质还要叫我一声姑姑,李正你就不打算行礼吗?”
    李正颔首拉着缰绳说道:“宫里的人和我说让我离你远点。”
    永嘉公主不怒,反而捂着嘴笑道:“小小年纪还真是年轻气盛。”
    李正警惕地看着这个女人,当初李泰说过,寺庙的事情和这个人说不定有什么关系。
    永嘉公主拦在宗正寺的门口又说道:“你的眼神倒是比长孙冲干净不少,也难怪丽质这丫头会看上你。”
    王鼎尴尬笑着说道:“公主殿下,还是请宗正卿出来吧,陛下还在宫里等着呢。”
    永嘉公主的笑容僵硬在脸上,对王鼎说道:“这里有你说话的份吗?”
    王鼎低着头依旧笑着。
    “这里有你这个女人说话的份吗?”
    人未到话音先到。
    李孝恭带着宗正寺的人走出。
    永嘉公主回头看了一眼李孝恭,不屑的走到一旁。
    李正翻身下马稍稍行礼说道:“见过河间郡王。”
    李孝恭点头,“你要娶长乐公主,以后便是皇家的外戚,宗正寺管皇家子嗣,你的名字要入宗正寺名册,以后你和长乐公主的孩子也要入宗正寺名册之中。”
    见李正有些犹豫。
    李孝恭低声说道:“怎么不愿意?”
    李正尴尬地笑了笑说道:“能不入吗?”
    李孝恭笑了笑说道:“宗正寺掌皇九族六亲之属籍,除非你抗旨不尊,拒绝迎娶长乐公主。”
    “你们以后会管我吗?”
    李孝恭拿出一份名册说道:“除了你生孩子的事情,其他的事情我们一概不插手。”
    “原来是这样,在下出身卑微,乡下人不太懂规矩。”李正连连拱手说道。
    “老夫怎么听着像是你明知故问。”
    “有吗?”
    “男子汉应该不拘小节,你为何如此慎重。”
    李正叹息说道:“万事稳一手,问清楚点总是没错的。”
    李孝恭又说道:“不过你的名字要入宗正寺之前,还有一个考验。”
    李正小声问道:“什么考验?”
    李孝恭也小声说道:“都是宫里的安排,是一个题。”
    两人对话声音虽然放低,不过周围的人还是听得清楚。
    永嘉公主站在一旁上前两步站在李正的身边说道:“怎么?堂堂当世第一次才子不敢答题了。”
    李正古怪地看了一眼她,退后一步。
    永嘉公主又说道:“我身上的味道你是不是觉得很熟悉,这可是你们泾阳的香水,为了香水你知道我花了多少钱?”


第四百三十九章 疯了,都疯了
    看着永嘉的作为,李孝恭眉头直跳。
    这个疯女人连李正都敢动!
    永嘉也有些诧异,看了一眼自己的衣衫,李正的眼神依旧很清明。
    就算是那些六根清净的和尚,面对自己时眼神里都有贪婪。
    这样的男人很难控制,这是永嘉公主心中的第一个想法。
    李正又是退后几步与她保持距离,朗声说道:“河间郡王出题吧。”
    李孝恭说道:“规矩是这样的,我们出一题,你答一题。”
    永嘉公主说道:“不如我来出题吧,你们这些老东西能给的什么题目,还不是白白送给李正。”
    李孝恭没有搭理永嘉公主的话。
    永嘉公主又说道:“李正,我是丽质的姑姑,我侄女的婚事我自然要管着,你敢听我的题吗?”
    李正看了一眼李孝恭的神色,看来这个老家伙也不能多管永嘉公主。
    开口道,“还请赐教。”
    李泰拉了拉李正的衣袖小声说道:“你小心点,我姑姑很聪明。”
    永嘉公主捋着自己的长发说道:“我出一题,你答,你答对了,你再出题,你我一人一题直到对方答不上来为止。”
    李正说道“”“抓紧吧。”
    听到这话,永嘉公主脸上的笑容僵硬,这个年轻人竟然对自己不耐烦了。
    永嘉公主说道:“第一题,有三女归家,长女五日一归,中女四日一归,少女五日一归,问三女何日能相会。”
    四周的人听到这个问题,一阵安静。
    一时间不少人心里正在盘算着题目。
    看到四周的人神情纠结,永嘉公主轻蔑笑着。
    这不是后世的小学奥数题吗?李正摇着扇子说道:“就这样了吗?”
    永嘉公主说道:“怎么?你算出来了。”
    李正当即说道:“二十天。”
    永嘉公主脸上的笑容凝固,质问道:“你如何算的这么快?”
    很经典的孙子算经上的题目,后世的小学生都会算。
    李正朗声说道:“现在是不是该我出题了。”
    李孝恭点头,“当然。”
    李正说道:“那请听好了,两个人去扫墓,在同一个墓碑之前,男的哭丈人的女婿,女的哭女婿的丈人,这两人是什么关系。”
    话语一出四周一片寂静,所有人都低下了头,甚至有人开始当场写了起来。
    这道题从人群中传出来,以很快的速度传播开来。
    李孝恭也挠着头皮,“怎么会有如此奇怪的关系。”
    李泰想了好一会儿拉着李正小声问道:“所以这两人是什么关系。”
    宫里,李世民还在换着衣服,小太监拿着案卷而来说道:“陛下,李正已经到了宗正寺了。”
    “怎么样了?”
    “三女归家的题已经答上来了,不过李正又出了一题。”
    李世民收了收自己的衣襟问道:“李正出的什么题?”
    小太监小心翼翼把案卷递给李世民,“陛下请看。”
    接过案卷,李世民瞧着上面的内容,不自觉念了出来,“两个人去扫墓,在同一个墓碑之前,男的哭丈人的女婿,女的哭女婿的丈人,这两人是什么关系。”
    一时间感觉到头疼。
    “有人答上来了吗?”
    小太监回道:“禀陛下,案卷送来的时候还未有人作答。”
    李世民心中着急,这么一来对李正来说是不是太容易了,当即说道:“把这个题送入弘文馆,国子监,中书省,门下省,一起作答!”
    小太监躬身说道:“喏。”
    长孙皇后一脸的无奈,等小太监离开之后说道:“陛下,这样一来是不是不太公平。”
    李世民穿好外衣说道:“怎么?就连朕的皇后也帮着李正说话了?”
    长孙皇后惆怅着说道:“怕是到时候丽质会觉得,你这个做父皇的耍赖。”
    李世民悠哉地吹拂着杯中的热茶说道:“朕就是要让李正知道,想娶朕的女儿没这么容易。”
    长孙皇后笑道:“若是李正在全长安人的面前出丑,那可是陛下的女婿。”
    想起以前的种种,李世民低声说道:“李正要是肯向朕服软,朕又何必会为难他。”
    知道李世民是心疼自己的女儿,也是李正长年以来不服软的结果,作为李丽质的生母李世民的妻子,长孙皇后当然希望大家都好,眼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